歐姆, Georg S. Ohm, 是德國人, 生於1789年, 乾隆五十三年; 1854年去世, 這時, 中華大地, 太平天國與大清之間正在打打殺殺.歐姆是大(電)物理學家, 他發現了電阻, 電流與電壓的正比關係. 這個定律得以用歐姆的名字命名, 即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電學界的憲法性定律, 即電學界的牛頓定律. 今天的電子電氣, 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歐姆定律.
天不生格奧爾格.西蒙.歐姆, 人類在電學上的認知, 也許還在黑暗之中.歐姆證明了導體的電阻與其長度成正比, 與其橫截面積和傳導係數成反比; 以及在穩定電流的情況下, 電荷不僅在導體的表面上, 而且在導體的整個截面上運動. 國際電工協會用歐姆的名字命名了電阻單位, 這是對這位先賢最好的紀念, 以及對後人最好的激勵.歐姆出生於德國的一個鎖匠世家, 父親老歐姆是當地一位著名的鎖匠, 母親是當地的裁縫師之女. 他們都沒有受過教育. 老歐姆靠自學成才. 他給了孩子們出色的教育. 歐姆成了大物理學家, 小他三歲的弟弟馬丁·歐姆是大數學家. 小時候, 歐姆的爸爸教歐姆和他弟弟馬丁, 高等數學, 物理, 化學和哲學. 歐姆15歲時, 埃爾朗根大學蘭格斯多弗教授對他進行了測試. 這位教授注意到歐姆兄弟在數學領域異於常人的出眾天賦, 他在結論中寫道: 從鎖匠之家將誕生出另一對伯努利兄弟.工作中, 歐姆堅持自學數學, 他孜孜不倦的閱讀歐拉, 拉普拉斯和拉克爾華的著作. 並一邊任教一邊繼續自學數學. 1811年, 歐姆以論文《Licht und Farben》, '光線和色彩'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他成為了數學講師.歐姆的主要興趣在於當時仍沒有被普遍研究的電學, 1833年成為紐倫堡皇家綜合技術學校的教授, 1839年起擔任該校的校長, 1849年起任教於慕尼黑工業大學, 1852年成為實驗物理學教授.歐姆在1825年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中, 歐姆研究了當電線長度增加時電磁力隨之減小的現象, 論文完全基於實驗結果推導出了兩者之間的數學關係.歐姆從傅立葉對熱傳導規律的研究中受到啟發. 傅立葉發現導熱杆中兩點間的熱流正比於這兩點間的溫度差, 歐姆認為電流現象與熱傳導相似, 便猜想導線中兩點之間的電流也正比於這兩點間的某種驅動力, 即現在所稱的電動勢. 著名的'歐姆定律'發表在1827年的'Die galvanische Kette, mathematisch bearbeitet', 直流電路的數學研究中. 歐姆在書中完整闡述了他的電學理論, 給出了理解全書所需的數學背景知識,提出了電路分析中電流, 電壓及電阻之間的基本關係. 但當時沒有幾個人能明白. 直到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科普利獎章, Copley Medal, 後才承認.
當一個無電動勢的導體上, 當兩點間給予 1 伏特電壓, 在導體上可產生 1 安培電流時, 此時兩點間的電阻是 1 歐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