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家強迫電子打破歐姆定律

2021-01-11 科技領航人

如果你看到走在街上的人們來到一個路口,很難預測他們可能會朝哪個方向走。但是,如果你看到沿著小溪坐船漂流人們們,當到了小溪交匯處,很可能大部分載人船隻會沿著水流量大河道順流而下。

圖註:這種T形微通道裝置由三個儲液罐組成,三個儲液罐之間有一個T形連接。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OIST)量子動力學組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類似的東西,但他們的研究的是小尺度的電子。他們正在進行實驗,看看電子的運動是如何受到流體的影響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該小組的負責人丹尼斯·康斯坦季諾夫教授用一根電線演示了這一概念。「如果我們把電流通過一根電線,我們就知道電子會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如果我們把電線分成兩半,一半的電子會從一邊流下來,另一半會從另一邊流下來。」

這是由於歐姆定律,一個物理定律,它規定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所以如果電阻在兩個通道之間均勻分布,一半的電子會沿著每個通道向下移動。

「但是,」康斯坦季諾夫教授解釋說。如果電子「坐」在液體上,而不是固體中,它們可能會打破歐姆定律,這就是我們想要測量的。」

圖註:當一個電子處於超流體氦中時,它會被困在流體的一個「酒窩」裡,形成一個波紋。科學家想看看這是否會改變電子的行為。這個理論來源於極化子的概念,極化子是一個被它所處的介質雲「包裹」的電子。這使它更重、更慢,並改變其行為。以前極化子在固體中用離子晶體來討論,但很少將其放置在液體中進行探討。

研究人員使用了超流氦,它有幾個獨特的特性。例如,當任何其他液體凍結時,超流氦在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仍保持液態,表現為零粘度或無阻力的流體。電子只能「坐」在上面,而不能下沉。因此,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二維電子系統。

他們創造了一個微米級的微小結構,由三個由T形結連接的儲層組成,並將這個結構稍微淹沒在超流氦中。

圖註:ripplopolarons繼續直行,而不是在結處分流,在交匯處分流是電子的正常行為。當電子移動並幹擾液體時,它們會產生毛細波或波紋。在高電子密度下,電子被束縛在波的淺凹坑中。這些與傳統的極化子略有不同,因此研究人員稱其為ripplopolarons,其靈感是與水波紋相似。

康斯坦丁諾夫教授說:「歐姆定律規定,電子應在T結處分流,但由於動量守恆,流體的流動應繼續沿直線前進。我們的理論認為,我們的理論是,這些被俘獲的電子將打破歐姆定律,並且都將沿同一方向傳播。」

研究人員施加了一個電場,將ripplopolarons從左邊的儲液罐中移走。當它們沿著渠道移動時,它們來到了交匯處,可以轉身去旁邊的儲液罐,也可以繼續直奔右邊的儲液器。

正如研究人員預測的那樣。ripplopolarons繼續從左儲液罐到右儲液罐,遵循動量守恆而不是歐姆定律。

然而,這種違反歐姆定律行為只發生在某些情況下。電子的密度必須很高,否則就不會形成漣漪波,溫度必須很低,否則,波就會變得很小。當研究人員反向進行實驗時,他們發現了相同的單向運動,但是當他們將電子從側儲層中取出時,他們發現ripplopolarons會撞到頂部的牆壁上,波會消失,此時自由的電子會再次遵循歐姆定律。

儘管在理解電子如何運作方面有很多應用,但這個實驗主要由好奇心驅動。康斯坦季諾夫教授說:「我們想知道電子如何受到它們所處介質的影響,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但了解這些性質也很重要。當涉及到量子比特(構成量子計算機的微小部分)的構建時,流體中的電子可能有用。如果我們能用液體中的電子作為量子位,我們就能為計算機創造一個靈活、可移動的體系結構。」

相關焦點

  • 貿澤電子的歐姆定律計算器上線 節約您的設計時間
    打開APP 貿澤電子的歐姆定律計算器上線 節約您的設計時間 貿澤電子 發表於 2020-11-23 14:03:49 2020年11月23日 – 專注於引入新品的全球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提供的一站式採購服務,為設計工程師提供整個設計流程所需的各種技術資源與工具。
  •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_歐姆定律思維導圖
    打開APP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_歐姆定律思維導圖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0 17:14:51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   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 打破經典熱力學的極限 科學家嘗試用量子物理學改變規則
    在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量子物理學家正試圖利用一小塊人造鑽石做到這一點。起初,這顆淹沒在亂七八糟的光學纖維和鏡子中的鑽石几乎不可見。不過,當研究人員打開綠色雷射器時,鑽石中的缺陷被照亮,晶體開始發出紅色的光。 在這束光線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存在的初步證據: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
  • 科學家們打破了量子材料的自旋和軌道態之間的聯繫
    在設計電子器件時,科學家們尋找操縱和控制電子的三個基本屬性的方法:電子的電荷;電子的自旋狀態,即產生磁力;以及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形成的模糊雲的形狀,也就是軌道的形狀。直到現在,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石,在一些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齊頭並進的;你無法在不改變其中一個的情況下迅速改變另外一個。
  • 科學家首次打破了量子材料自旋態和軌道態之間的聯繫
    在設計電子器件時,科學家們會尋找操縱和控制電子三個基本性質的方法:電子的電荷;產生磁性的電子自旋態;以及它們圍繞原子核形成的模糊雲的形狀,即軌道。直到現在,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石的一類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之間被認為是無法分割的,你不能迅速的改變一個而不改變另一個。
  •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難點】:理解歐姆定律並應用。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溫故舊知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 量子隧穿並沒有打破光速
    跨越量子勢壘的躍遷稱為量子隧穿,這種躍遷所需的時間以前從未被測量過。對於氫原子中的單個電子,這個時間尺度現在被測量為不超過1.8秒,這與瞬時躍遷的解釋是一致的。如果你把網球扔向一堵堅固的牆上,它會100%地撞到牆上,然後反彈回來,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樣。在物理學中,一個足夠強的屏障會阻止任何進入的物體通過它。但在量子層面上,嚴格來說這並不正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實驗打破量子糾纏數目紀錄!—15萬億糾纏態原子
    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
  •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有望使科學家「聽到」量子系統中微弱信號 2015-08-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將銣原子的溫度降到比絕度零度高百萬分之一度,雖然比之前的最低溫稍高,但這一全新量子氣體具有最低的熵值,這意味著它內部的「噪音」最低,可用來研究各種材料和多體物理中的微弱量子信號。  具有量子效應的低溫氣體具有神奇的超流體行為,可沒有任何阻力地流動,比如超流體氦能「爬」到杯沿並溢出杯子。
  • 科學家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是在擲骰子呢?它打破了決定論
    但是在量子力學,包括現代物理學的其他領域,經常是科學家們用數學方法算出了一個函數或者是方程,然後才去尋找這個函數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就像是你在不知道什麼是力的情況下,先通過計算得出了一個數據,然後才發現原來這個數據代表了力的大小。
  • 如何實現「時光倒流」,看看科學家怎麼做的?
    但是一些科學家最近聲稱,他們使用IBM簡單的公共量子計算機中的程序成功地逆轉了時間之箭。量子計算機是使用量子位計算的。像普通計算機中的位一樣,量子位也有兩個值1和0,但是不同之處在於,量子位可以處於"疊加狀態",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同時具有1和0值。它們遵循量子力學定律,與定義明確的日常世界有很大不同。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原標題: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最近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13.4%轉換效率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刷新了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世界效率紀錄。
  • 歐姆定律、功率、和能量
    通過了解電壓,電流或電阻的任意兩個值,我們可以使用歐姆定律計算出第三個值。歐姆定律廣泛用於電子公式和計算中,因此「了解並準確記住這些公式非常重要」。變換上面的標準歐姆定律方程將為我們提供以下相同方程的組合:
  • 最新量子實驗打破光速!
    實驗表明,當粒子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穿過勢壘時,它們的速度應該能夠比光速更快。 量子隧穿現象顯示了電子等微觀粒子與更大物體之間的區別。當我們把皮球扔到牆上時,它會彈回來;當球滾到山谷的底部時,它就呆在那裡。然而,粒子偶爾會越過或穿過「牆壁」(勢壘);它有可能「滑過大山,逃離谷底」。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原理
    但是,在最近在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一名荷蘭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表示,他們的實驗據說可以證明量子力學最根本的理論之一:物質的確可以遠隔萬裡卻互相作用。這或許會打破愛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說法,有科學家表示,該研究證實微觀世界中成對的亞原子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之間存在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方式。
  • 科學家們發現,電子之間也有量子隱形傳態,這對量子計算機來說很重要
    羅徹斯特大學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量子隱形傳態不僅可以發生在光子之間,還可以發生在電子之間。這項研究對改善量子計算的效率至關重要,而量子計算又有望促進更快,更高效的傳感器和處理器單元的發展。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
  • 超導材料電子信息傳輸獲突破 量子信息儲存技術望創新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