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經典熱力學的極限 科學家嘗試用量子物理學改變規則

2020-11-23 觀察者網

據中國科學報12月5日報導,英國量子物理學家正在利用人造鑽石做實驗,試圖證明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

(圖自中國科學報)

只有魯莽的物理學家,才敢於嘗試打破熱力學定律。不過,事實證明,或許真有改變這些定律的辦法。在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量子物理學家正試圖利用一小塊人造鑽石做到這一點。起初,這顆淹沒在亂七八糟的光學纖維和鏡子中的鑽石几乎不可見。不過,當研究人員打開綠色雷射器時,鑽石中的缺陷被照亮,晶體開始發出紅色的光。

在這束光線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存在的初步證據: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如果結論成立,它們將給量子熱力學研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量子熱力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旨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控制熱量和能量流動的定律。

打破定律

經典熱力學定律的發展要追溯到19世紀。它們誕生於理解蒸汽機和其他宏觀系統所做的努力。諸如溫度、熱量等熱力學變量本質上是統計性的,並且根據大型粒子群的平均運動被定義。但回到上世紀80年代,該領域的早期先驅、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研究人員Ronnie Kosloff開始思考這種狀況對於小很多的系統來說是否仍行得通。

Kosloff介紹說,當時這並不是一個流行的研究分支,因為要回答的問題大多是抽象的,同試驗結合的希望也很渺茫。「這個領域發展得非常慢。」Kosloff說,「我孤軍奮戰了好多年。」

約十年前,隨著關於技術微型化限制的問題變得日益緊迫以及實驗技術取得突破,這一切發生了巨大改變。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嘗試,以推斷熱力學和量子理論如何被結合起來。然而,Kosloff表示,由此產生的提議帶來了更多困惑,而非讓問題變得更加清晰。一些人宣稱,量子元件能在不受損傷的情況下打破經典熱力學限制,因此可作為無須任何能量輸入便能開展工作的永動機。其他人則提出,熱力學定律應當在極小尺度下保持不被改變。不過,他們同樣感到困惑。「在某些情形下,你可以利用相同的等式推斷出單個原子發動機和汽車引擎的性能。」Kosloff介紹說,「但這同樣看起來令人震驚——可以肯定的是,當物體變得越來越小時,應當會達到某個量子極限。」在經典熱力學中,單個粒子並沒有溫度。因此,德國弗萊堡大學量子物理學家Tobias Schaetz認為,隨著做功的系統及其環境趨近這一極限,想像它們會遵守標準熱力學規則越來越成為一件荒謬的事情。

尋找極限

受到信息是一種物理量並且同熱力學密切相關的想法啟發,研究人員已嘗試重新改寫熱力學定律,從而使其在量子領域也能行得通。

永動機似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早期的希望是量子熱力學給定的限制和在經典領域相比可能沒有那麼嚴格。「這是我們從量子計算中學習到的一連串思路,即量子效應有助於打破經典界限。」以色列理工學院量子物理學家Raam Uzdin介紹說。

他同時表示,令人失望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最新分析表明,第二定律(支配效能)和第三定律(禁止系統達到絕對零度)的量子版本和傳統「化身」保持類似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情形下保持更加嚴格的限制。

理論也揭示了一些潛在的餘地。在一項探究信息流在充滿粒子的熱室和冷室之間移動的理論分析中,一個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光子科學研究所量子物理學家Arnau Riera和Manabendra Nath Bera在內的團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場景:熱室似乎自發地變得更熱,而冷室變得更冷。「起初,這看上去很瘋狂,好像我們打破了熱力學定律。」Bera介紹說。但研究人員很快意識到,他們忽略了量子扭曲,即腔室中的粒子會變得相互糾纏。理論上,產生並打破這些關聯為儲存和釋放能量提供了方法。一旦這種量子資源被列入進來,熱力學定律便逐漸顯現出來。

一些獨立團隊提議利用此類糾纏在「量子電池」中儲存能量。同時,一個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的團隊正嘗試利用由超導量子比特構建的電池,確認上述巴塞隆納團隊的預測。原則上,和傳統電池相比,此類量子電池的充電速度會快很多。「你無法在傳統限制允許的範圍之外提取和儲存能量——這是由第二定律決定的。」 Riera介紹說,「但你或許能令提取和儲存能量的速度加快。」

一些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更加簡單的方法操控量子計算應用的比特。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物理學家Nayeli Azucena Rodríguez Briones和同事通過操控量子比特對的能級,設計了一種可能增強量子計算操作所需冷卻能力的方法。目前,他們正計劃利用超導量子比特在實驗室中測試這一想法。

邁出重要一步

量子效應可被用於改善熱力學性能的概念也為正在牛津大學開展的鑽石試驗帶來了啟發。該試驗由Kosloff、Uzdin和同在希伯來大學工作的Amikam Levy最先提出。由氮原子創建的分散在鑽石中的缺陷可充當發動機——這是一臺在首先同高溫熱源(在該試驗中是雷射器),然後同低溫熱源發生接觸後能執行操作的機器。不過,Kosloff和同事希望,利用使一些電子同時在兩種能量狀態下存在的量子效應,此類發動機可在增強模式下運行。通過發射雷射脈衝而非利用連續光束維持這些疊加態,應當能使鑽石晶體更加迅速地釋放微波光子。

最近,這個基於牛津大學的團隊公布了一項初步分析並展示了預言的量子推動存在的證據。雖然論文尚未接受同行評議,但埃克塞特大學量子物理學家Janet Anders表示,如果此項工作站得住腳,那麼「它將是一項突破性的成果」。不過,Anders同時認為,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壯舉」成為可能目前仍不清楚。「它看上去是一種神奇的燃料,不需要添加太多能量,但能使發動機更快地提取能量。」Anders表示,「理論物理學家仍需要研究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在奧格斯堡大學量子物理學家Peter Hanggi看來,聚焦試驗只是在復興這一領域的徵程中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對他來說,這些試驗還不夠大膽,不足以給出真正有突破性的見解。同時,還有一個挑戰不容忽視:測量操作以及同環境的互動會對量子系統產生不可逆轉的幹擾。Hanggi介紹說,這些影響很少被針對新試驗的理論建議充分考慮到。「這很難計算,更難在試驗中實現。」

領導開展鑽石試驗的牛津大學實驗室的Ian Walmsley也對該領域的未來持謹慎態度。儘管Walmsley和其他實驗人員近年來一直被量子熱力學研究吸引,但他表示,他們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機會主義」。他們發現了開展相對快速和簡單試驗的機會,即藉助出於其他用途已經安裝成功的裝置。例如,鑽石缺陷試驗裝置已被廣泛用於研究量子計算和傳感器應用。Walmsley認為,目前量子熱力學領域正在蓬勃發展。「但它能否繼續活躍下去,或者最終什麼都不是,我們將拭目以待。」

(編譯:宗華)

相關焦點

  • 熱力學第二定律被打破:打造永動機或成為可能
    但上月晚些時候,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的科學家發現該體系存在一個漏洞,讓他們能夠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發現不僅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一天可以打造永動機,而且對我們如何理解宇宙有巨大影響。永動機可以在沒有能量輸入的情況下永恆旋轉,以前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理論。
  • 經典熱力學中不可能的事情,在量子世界真實上演了!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打破經典熱力學定律並不是天方夜譚,一些「魯莽」的物理學家正在為此努力。要知道,經典的熱力學定律是基於大量的粒子行為而得出,一旦處於量子尺度時,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這些理論。
  • 打破熱力學定律、時間倒流的理論,讓人類造出史上最高效的機器?
    我們總覺得只有傻瓜才會去質疑那些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熱力學定律,但量子物理正在改變我們對一些規則的認知。畢竟一臺機器的效率是由熱力學所決定的,而熱力學可能是物理學中最堅固的一根支柱。沒人會質疑熱力學定律的權威性。但如果我現在離開我在牛津大學的辦公室並沿著走廊走下去,我會看到一臺可能超越經典熱力學限制的機器。這臺機器有著相當驚人的力量與精密度,它使用的不是活塞和機油,而是綠色雷射和離子。
  • 三體問題可能改變物理學的基本本質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物理學的一個特性被稱為時間對稱性。不管時間的方向如何,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觀看一顆軌道行星的動畫,你無法知道它是向前還是向後運行。物理學的因果關係允許因是果,果是因。時間沒有優先的方向。但是,你可能會說,熱力學和熵呢?我的咖啡一放在桌子上就會涼下來,如果我把杯子掉在地板上,我就把它打碎無法復原。
  • 量子信息不守恆定律與信息量子熱力學
    四十多年來黑洞信息守不守恆成為相信量子么正性守恆科學家和相信黑洞完全蒸發(霍金輻射)後信息不守恆科學家之間不可調和、相互對立的核心難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許多量子科學家通過量子熱機和量子冰箱實驗來研究熱力學現象。量子科學家們通過量子熱機研究發現經典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仍然是成立的。還有一部分量子科學家通過量子熱機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妖不存在。
  • 量子信息理論揭示了量子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的聯繫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特徵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在經典物理學中呈現或模仿:能量可以是粗粒度的經典能量——如果沒有其他的,可以通過蠻力;波可以疊加;在波長知識和波的位置之間的權衡中可以找到互補性和不確定性。但薛丁格的量子糾纏效應思想沒有任何經典的對應物,糾纏是量子物理學的特徵。
  • 量子計算熱力學新發現:麥克斯韋妖要復活?
    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科學家稱,發現了擦除量子比特信息的獨特的量子特性,對量子晶片的設計將有重要影響。研究者表示,看似被「蘭道爾擦除」理論(Landauer’s erasure principle)解決的「麥克斯韋妖」(Maxwell’s demon)悖論,恐怕又要回到科學家的視野。1961年當時在IBM工作的蘭道爾(Rolf Landauer)發現,在經典計算機——即由0和1數位構成的計算機上,擦除一個數位的信息所釋放的熱量具有一個最低下限值。
  • 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
    這項研究的主持者、莫斯科理工學院量子信息物理學實驗室負責人戈爾傑·列索維克博士說:「我們人為創造了一種狀態,讓它朝著與熱力學時間箭頭相反的方向發展。」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科學家們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時間機器」,是一臺由電子「量子比特」組成的初級量子計算機。
  • 《信息的量子熱力學:一個2043年的亞次元世界力學》
    《信息的量子熱力學》理論認為:牛頓力學是一種經典的力學、機械的力學、質點的力學。愛因斯坦力學是一種現代的力學、光電量子力學、時空引力場力學。量子力學是一種神性的力學、h作用量子的力學、分立的力學。信息的量子熱力學是一種信息的力學、原子的力學、量子的力學、哈密頓算符的力學。信息量子熱力學將開啟第三次量子革命!!!
  • 從麥克斯韋妖到量子生物學,生命物質中是否潛藏著新物理學?
    複製DNA的分子機器、沿著纖維的物質運輸,或者穿越細胞膜的質子泵的運轉非常接近理想的熱力學極限。它們遊走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邊緣以獲得能量優勢[6-7]。人類大腦的連接中也使用了一種「小妖」——電壓門控離子通道——來傳播電信號。這些離子通道保證大腦能夠以相當於一個微弱燈泡的能量運轉,儘管它具有相當於一臺兆瓦量級超級計算機的強大功能[8]。
  • 發現違反熱力學的量子現象:熱量不會從高溫量子,傳到低溫量子!
    ·萊蘭茲說:在某種程度上,對世界的量子描述,必須轉變為我們看到的經典描述,人們相信這是通過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了揭示物理學,必須製作模型來解釋不同的溫度、相互作用強度和時間長度。其結果是一個例子,說明單個量子粒子的行為與經典粒子完全不同,然後即使增加了強相互作用,行為仍然類似於量子粒子,而不是經典粒子。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新聞...
  • 科學家建立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 《上帝有時擲骰子: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的發現》
    目前,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物理學家在微觀世界的「量子熱機、量子冰箱、量子自主機器人」實驗中已經證實了經典熱力學三定律的相對正確性。這說明了經典熱力學三定律是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中最為普適的定律。但是在一些局部新型物質運動形式實驗中,發現了「經典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經典熱力學第三定律」自發破缺的物理現象。
  • 當熱力學悖論化身為量子熱機
    在所有物理學定律中,只有熱力學第二定律能夠幫助我們區分過去與未來,這「時間之箭」究竟緣何而生?量子尺度上的隨機漲落,是否打破了時間流逝的方向?當熵的概念揭示了信息與熱量的聯繫,是否可以藉助信息流來驅動熱機?
  •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有望使科學家「聽到」量子系統中微弱信號 2015-08-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由於熵值和溫度都太低,他們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磁振子熱力計,將磁化的自旋原子傾斜,進而測量出溫度等熱力學特性。  正是這一全新的磁振子熱力計幫他們獲得了熵值和溫度都非常低的全新量子氣體。他們利用常用蒸汽冷凝技術,將溫度較高的自旋原子冷卻,最終將溫度降到了1納開爾文(比絕對零度高百萬分之一度),熵值也同時比之前試驗中獲得的量子氣體低了100倍。相關研究細節將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公布。
  • 摩爾定律將令經典計算機至極限?量子科學家看法不一
    新華網黃山9月5日電(記者段世文)在今天閉幕的「2001年量子信息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的國內外科學家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對「經典計算機何時遭遇極限?」這一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經典計算機即我們現在通用的矽晶片計算機。近30多年來,製造技術的革命大大提高了傳統矽晶片的集成度。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內容簡介:本書針對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提出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假設,為廣義能量量子自然凝聚形成無限多樣自然體系,構建了統一的自我凝聚模式.從而為認知無限多樣自然體系內部能量量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定量解析物質特性參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平臺.
  •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4個與量子力學有關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早期,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觀點。在量子世界,粒子並非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並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一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實際的特性。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想法,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