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問題可能改變物理學的基本本質

2020-12-04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我們的宇宙是由因果驅動的,現在發生的事會直接導致以後發生的事,正因為如此,宇宙中的許多事物都是可以預測的。我們可以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日食,或者如何發射火箭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反過來也一樣。通過觀察現在發生的事件,我們可以回顧過去,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例如,我們可以觀察今天的星系運動,知道宇宙曾經處於我們稱之為大爆炸的熱緻密狀態。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物理學的一個特性被稱為時間對稱性。不管時間的方向如何,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觀看一顆軌道行星的動畫,你無法知道它是向前還是向後運行。物理學的因果關係允許因是果,果是因。時間沒有優先的方向。

但是,你可能會說,熱力學和熵呢?我的咖啡一放在桌子上就會涼下來,如果我把杯子掉在地板上,我就把它打碎無法復原。這不是給了時間一個獨特的方向嗎?

熱力學本質上是統計的。熵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但那是因為可能的無序狀態比有序狀態要多得多。這有點過於簡化了,但對於日常生活來說已經足夠了。如果我把一把沙子拋向空中,沙粒幾乎肯定會以某種隨機的方式落在地面上。然而,有無限小的機會,他們降落在一個完美的圓。機會是如此之小,我們永遠不會看到它發生,但它不是不可能的。混沌系統幾乎不可能預測,但我們原則上可以用足夠的信息預測它們。由於時間的對稱性,我們也可以回到混沌系統的初始狀態。

這就是所謂的追溯。它是一種從當前事件「預測」過去事件的能力,是基礎物理學的核心。關於量子物理、經典物理和熱力學,我們學過的一件事就是它們都歸結為信息。任何系統的狀態都包含您需要的所有信息,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意味著信息是一個守恆的量,就像能量一樣不能被創造或毀滅。

至少我們是這麼想的。一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是,信息守恆是否適用於黑洞。如果我把我的個人日記扔進黑洞,它永遠也逃不出去。一旦它跨越了事件視界,日記就再也逃不掉了。這是否意味著我內心深處的秘密永遠是安全的?這個信息悖論對量子引力有著巨大的影響,但那是另一個時代的故事了。

但即使不藉助視界或量子物理,追溯也會失敗嗎?由於經典物理學是確定性的,所以追溯總是可能的。但一項新的研究反駁了這一觀點。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用計算機模擬了三個巨大的黑洞在引力作用下的舞蹈。在每次模擬中,他們都會改變黑洞的初始位置,以觀察它們的運動隨時間的變化有多相似或多不同。這種三體問題是混沌系統的經典例子。對於三體問題沒有確切的解決方案,所以這是一個研究系統可預測性的好方法。

正如你所預料的,當你改變初始條件時,你會得到非常不同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的差異會導致大的差異。我們對混沌系統的了解已經有幾十年了。但研究小組發現,即使是最小的變化也會導致很大的差異。當他們把移動的距離縮小到普朗克長度時,大多數的模擬結果仍然是一致的,但是大約有5%的模擬結果仍然相差很大。

這很有趣,因為普朗克長度大約是量子系統的尺度極限。小於這個數,已知的物理定律就失效了。由於模態中的物體是大黑洞,這不是量子不確定性的某種影響。在他們的模擬中也沒有一些不確定性。這個三體系統的不可預測性似乎是內在的。

所以我們不能總是預測未來。但由於引力定律是時間可逆的,這也意味著對於某些系統,我們無法知道它們的起源。即使原則上也不行。

在你認為這把所有的科學拋到窗外之前,請記住,這是關於我們所能知道的極限。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來理解宇宙的歷史。但這可能意味著信息並不總是守恆的,即使是在一個簡單的經典系統中。如果這是真的,它可能會改變我們理解物理學最基本本質的方式。

相關焦點

  • 三體問題向我們展示了為什麼我們無法準確計算過去
    由於物理學上時間對稱性的特性,這是可能的。不管時間的方向如何,物理定律都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如果您觀看繞行行星的動畫,則無法知道它是向前運行還是向後運行。物理學的因果關係使原因成為結果,結果成為原因,沒有時間的首選方向。但是,您可能會說,熱力學和熵呢?
  • 《三體》中的物理學:水滴態可能存在嗎?
    儘管《三體》中的物理設定有硬傷,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也是一部與當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接軌的小說。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在著作《<三體>中的物理學》(湖南科技出版社,2019年)中以《三體》為起點介紹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物理學和現代宇宙學知識,認真探討了這些神奇的設定是否可能。
  • 《三體》中的奇妙物理學(圖)
    《三體》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文科幻界出現的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之一。    三體、黑域、智子、水滴、二向箔……翻開小說,看到這些奇幻的字眼時,你是否會腦洞大開?在《三體》中,劉慈欣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物理學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延伸,樹立了硬派的科幻風格,向讀者呈現出一個個神秘莫測的科幻奇景。那麼這些科幻奇景與現代物理學有哪些聯繫?他們是否有可能成為現實呢?
  • 深入淺出解讀《三體》中的物理學
    8月23日,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榮獲2015年科幻文壇大獎「雨果獎」,這被稱為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也是亞洲作家首次獲此殊榮。在科幻小說《三體》中,用到了大量的物理學設定。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先生在不久前出版的《三體中的物理學》一書中,對這些知識做了深入淺出的生動講解。
  • 物理學中的基本常數有多基本?
    在現有的物理體系中,光速以及其他幾十個所謂的宇宙基本常數一樣,它們都是物理學家理解宇宙的關鍵。這些常數甚至還能被用於定義度量單位,比如米、秒以及千克。然而,對於為什麼基本常數必須是常數的問題,物理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
  • 《三體》裡的物理學,水滴探測器在理論上有可能存在嗎?
    劉慈欣的《三體》認識了科幻,見識了科幻,我們大呼過癮。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作為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他也是憑此作品獲得了雨果獎,可這本書的全球銷售業績卻並沒有大夥想的那麼好。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三體裡最著名的「水滴」探測器。什麼是強相互作用三體裡的水滴到底是咋回事,有可能存在嗎?按照書裡的說法,水滴是利用強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質,具有超大的密度,而且幾乎是絕對光滑。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他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通過物理學的正反饋效應使得PayPal的用戶以指數的速度增長,最終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
  • 《三體》中為什麼說物理學是不存在的?
    物理學的存在在於物理規律的可重複性,這也是目前各領域科學研究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科學研究將舉步維艱,甚至可以說沒法研究。《三體》原文沒有規律就沒有物理學,因為物理學就是研究物理規律的。雖然在《三體》裡,楊冬並不是唯一一個自殺的物理學家,但他們也並不是僅僅因為物理學不存在而自殺,也許迫使他們放棄生命的是哪個令人極度恐懼和絕望的死亡倒計時,嗯,就是汪淼看到的那個,我當時看書時都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太恐怖了,那可是比被醫生診斷為癌症晚期還恐怖的事情,因為死亡倒計時一直在跳,精確無誤地跳,那些都是地球上的頂級物理學家
  • 物理學、哲學與現實,為什麼物理學無法解釋生命和意識?
    偉大的聖賢們向我們保證,現實本質上是數學的。柏拉圖認為,我們和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只是構成現實幾何形式的影子。伽利略稱:「偉大的自然之書是用數學寫成的。」但為什麼一旦我們掌握了自然數和基本算術,大多數人就會覺得數學如此陌生呢?更符合格雷西的觀點的是,我們用來代表自然的方程式到底有多真實?如柏拉圖所堅持的,與自然一樣真實,甚至比自然更真實?
  • 【物理科普】三體問題為什麼這麼難?
    前方高能:大量動圖+表情來襲三體問題是指,在給定質量,初始坐標,初始速度的三個質點,在受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它們的運動規律是什麼樣的?比如只考慮地球,月亮,太陽的萬有引力,他們的運動軌跡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為什麼這麼難???
  • 從《三體》到廣義相對論,物理老師來揭開現代物理學神秘面紗
    最近聽幾個男同學談起《三體》這本書。他們就問我三體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可以去到將來或者回到過去?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大家不要一聽廣義相對論就被嚇跑,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能夠講出個一二三四五。所有穿越的理論基礎都來自於此哦。
  • 意識的物理學本質是什麼
    哲學研究的「意識」是作為名詞使用的、與「物質」相對立的關係問題,既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哲學對意識的研究只是粗略的宏觀認識,它不研究意識的科學本質是什麼。生物醫學對意識的研究通過對神經系統的研究才將意識納入科學研究對象,從而納入科學範疇。  從生物學角度講,意識是人類和動物大腦的一切活動及結果。就是認識和知道事物存在的那一部分,也即作為具有自覺性的思維。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埃隆·馬斯克方法論是使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將這種方法稱為第一性原理。埃隆·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 龐加萊差點就解出了三體問題,然而論文獲獎後他撤稿了
    你也許已經聽說過著名的「三體問題」: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為任意值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會出現怎樣的運動規律。 三體問題其實是多體問題最簡單的形式,可以追溯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年代。
  • 《三體》中的智子盲區,揭示了更為殘酷的宇宙生存本質
    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現象,一對粒子在震動、自旋或者其他什麼方面,形成配對關係,只要一方的某個狀態改變了,另一方就會瞬間跟著改變,且不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比心靈感應還要神奇,究竟什麼原因引起的,頂級科學家都會兩手一攤,聳聳肩膀,然後說:「天知道!」目前人類能夠用於實驗的量子糾纏對,其距離可以跨越上千公裡,當然這在宇宙尺度中根本就察覺不到。
  • 科學家公布關於三體問題的新發現!三體人有救了?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這部科幻巨著的創作基礎源自一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問題——三體問題。「物理學中的三體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複雜,且至今無解,正是對這樣一個基礎問題的想像,產生了《三體》系列這三部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曾經如是說。
  • 物理學的統一:力的本質是什麼?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力學現象及運動規律的學科,近代物理學已發現宇宙中的四種基本作用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上世紀,物理學家實現了前三種力的統一。如何將引力統一是新世紀的物理學難題。力是物體運動變化表現出的現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總結:1)力離不開物體,它在物體運動變化中被體現;2)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力具有「能量」性質。
  • 兇猛,《三體》用兩個簡單的小故事揭示了宇宙法則的本質
    這部《三體》小說吸引了許多過去不喜歡科幻小說的中國讀者,對中國科幻市場的良好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然,讀過三體小說的朋友可以說出成功的很多原因,無論是從故事主線還是從構思的促進故事發展的小細節都值得仔細考慮,比如這兩個簡單的小故事。
  • 看《三體》應該要懂的天文學,物理學知識!
    《三體》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但是內容所涉及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知識真的超豐富。但是作為一個文科生,面對很多專業名詞,我表示很吃力。於是,我就把他們都整理出來,希望能給各位小可愛帶來方便!第一點:恆星、行星、和衛星。
  • 三體中的二向箔在現實中有可能存在嗎?
    在三體的宇宙世界中,二向箔是超級文明採用宇宙物理定律作為武器,對相對低等文明進行降維打擊的手段,它可以把三維的世界變成二維的。那麼基於人類目前所認識到的物理定律來分析這個」二向箔「在現實中到底有沒有可能被創造出來呢?首先,這其中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物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