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力學現象及運動規律的學科,近代物理學已發現宇宙中的四種基本作用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上世紀,物理學家實現了前三種力的統一。如何將引力統一是新世紀的物理學難題。
力是什麼嗎?
力是物體運動變化表現出的現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
總結:1)力離不開物體,它在物體運動變化中被體現;2)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力具有「能量」性質。
力是如何產生的?
如果將自然界所有力「還原」,一切力的現象都歸結於自然內稟特性。力是自然具足特性的體現。
總結:1)力是自然本有的屬性;2)自然特性在不同「狀態」時,產生不同形式的力。
力的分化與統一
按照「大爆炸理論學說」,宇宙從「奇點」爆炸中誕生。「奇點」沒有時間、空間和物質,它是無限大的密度能量點,它具有單一特性——能量密度漲落(自然中所有力在「奇點」處被統一為「能量勢」)。
「大爆炸」誕生了宇宙,創造了時間、空間和物質。伴隨空間的形成,奇點「能量勢」(能量密度)發生變化,分化出自然界的四種相互作用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
最初,「能量勢」分化成正負電荷力(正態能量和負態能量兩種屬性,如膨脹能和收縮能)。伴隨能量漲落和空間的形成,正負電荷力衍生出電磁力(物質力,創造「點電荷」物質粒子,然後形成正負電子,電子運動產生磁場和磁力。);在高溫、高壓環境下,正負電荷力衍生出強力(短程力,微小尺度範圍的「電荷組合力」);在物質結合的特殊狀態時,正負電荷力衍生出弱力(衰變力,「電荷組合力」構成的結構存在不穩定性);當宏觀宇宙時空形成後,正負電荷力衍生出引力(幾何力,宏觀物質在宇宙空間分布形成的時空幾何。)。
註:1)「能量勢」是奇點內稟性,它不具有力的特性;2)正負電荷力是宇宙原力(自然中一切力都統一為原力),它具有能量特性且分為正負兩種;3)空間膨脹、能量漲落產生基本物質粒子,正負電荷力衍化出「點電荷」,在適當條件下形成正負電子;4)正負電荷力在極端條件時,衍生出強力」組合「成核子;5)伴隨時空環境的改變,」核子「結構失去穩定性,衍生出弱力;6)粒子凝結成物質,物質分布在空間,構成宇宙時空。宏觀物質中,力被衍生為物質的質量等特性,大質量物體導致時空結構彎曲,表現出引力現象。
總結:1)所有力是同種自然稟性(奇點「能量勢」)的衍生,在一定條件時被統一為自然原力(正負電荷力);2)自然中不同力只在力的「特定條件」下產生,當超出「條件」範圍便不復存在(比如,當空間尺度超過強力限制時強力就會消失;當距離小於引力作用範圍時,引力就會消失。猜想:量子之間引力作用大小為零)。
因此,在研究受力時,需要結合力形成所需的「條件」。改變「條件」既可以將力進行統一,也可以使「力」衍生出新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