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觀測到遠古星系團「打群架」

2021-01-13 生活報

NASA

11月2日,一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文章表明,一個由荷蘭萊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繪製出了9個巨大的星系團碰撞圖像,這些星系團的碰撞發生在70億年前。

星系團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它們可以由數千個星系組成,每個星系都有數十億顆恆星。當這些星系團合併時,它們之間的電子會被加速到接近光速,被加速的粒子與星系團中的磁場接觸時,會發射無線電波。這也正是為什麼科學家能夠觀測到遙遠的星系團碰撞。

研究數據表明,來自遙遠星系團碰撞的無線電波比之前預期的要強,星系團的碰撞能夠產生足夠強的湍流,加速早期宇宙中的粒子。

此外,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遙遠宇宙中星系團的磁場似乎和鄰近星系團的磁場一樣強。雖然目前仍然不知道為何在早期宇宙中能夠形成如此強大的磁場,研究人員希望後續觀測能為此提供更多信息。

來源:科技日報

轉自:中國科普網

相關焦點

  • 攜帶著宇宙密碼的9個遠古星系團,正在「打群架」,發生了什麼?
    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團數量,已經有上萬個,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星系團有室女座星系團、后髮座星系團、武仙座星系團等,它們都來自於宇宙早期,各個都是「大胖子」,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議的存在,身上攜帶著眾多的宇宙密碼。
  • 距地70億光年處,9個巨大星系團正「打群架」,這種場面很少見
    據報導,近日,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觀測結果,表示在距離地球70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看到了9個巨大的星系團碰撞的場面,當然,事實上人類發現它們的時候,距離它們「打群架」已經過去了70億年。
  • 距地70億光年處,9個巨大星系團正在「打群架」,這種場面很少見
    簡單來說,就是由若干個星系聚集在一起的星系集團,拿銀河系來說,銀河系也同樣處於星系團之中。一般來說,一個星系團中至少擁有100個以上的星系,截止到目前位置,科學家們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了上萬個星系團。星系團之間的形狀、大小,都是不固定的。
  • 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兩個星系團
    星系團是幾百個甚至數千的星系和嵌入的暗物質組成的,它不發射或吸收光線,但可以通過它的引力效應來探測。
  • 科學家找到真相蛛絲馬跡,不斷吞噬遠古星系
    舉報   我們的銀河系,目前擁有著足足超過了1000億顆恆星,但隨著天文物理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這麼一個真相與事實
  • 我國科學家探測到一個紅移為5.7的巨大原初星系團
    星系團是宇宙中最大的一級結構,它提供了一個研究星系演化和宇宙學的理想實驗室。科學家對於追尋宇宙早期形成的高紅移原初星系團有著越來越大的研究興趣。但目前觀測到的發射X射線的星系團其紅移上限僅約為2.5,探測宇宙早期星系開始匯聚形成時的巨大原初星系團面臨眾多的挑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支持下,北京大學科維理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研究組與合作者報告了一個紅移為5.7約在宇宙誕生10億年時形成的巨大原初星系團。該原初星系團可能嵌入到了一個更大的、包含至少41個發射賴曼α譜線星系(LAEs)的過密區域。
  • 科學家找到蛛絲馬跡:需不斷地吞噬遠古星系
    我們的銀河系,目前擁有著足足超過了1000億顆恆星,但隨著天文物理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這麼一個真相與事實。在對比分析中,科研小組發現了,銀河系在歷史中,有五個大規模星系合併的證據,每個星系涉及至少1億顆以上的恆星。而這些合併,最早可以追溯到宇宙100億多年前。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通過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使得M31的真實距離得以確認,原來M31不僅不是由氣體塵埃組成的普通星雲,而且是一個與銀河系相似、包含千億恆星的河外星系,與此同時,天文學家的眼光從銀河系拓展到了整個宇宙。在宇宙中,有著形形色色的星系,目前通過大規模觀測,人類已經發現了數以億計的星系,最遠可觀測到的星系甚至遠在百億光年之外。
  • 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溫度是太陽核心的25倍
    儘管下面這張圖片看起來像是 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電視劇的特效,但這張彩色星系圖非常受歐洲航天局科學家的關注,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宇宙熔爐」。在這張狂野的圖像中,子星系團(以藍紫色顯示)正在互相碰撞,在稱之為「震蕩加熱」(shock heating)的過程中加劇了周圍氣體的溫度。
  • [圖]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溫度是太陽核心的25倍
    儘管下面這張圖片看起來像是 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電視劇的特效,但這張彩色星系圖非常受歐洲航天局科學家的關注,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宇宙熔爐」。
  • 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
    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 儘管下面這張圖片看起來像是 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電視劇的特效,但這張彩色星系圖非常受歐洲航天局科學家的關注
  • 人類真的無法走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嗎?科學家的答案讓人絕望
    2014年,科學界證實確認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存在,它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系的10萬倍,其中至少有10萬個星系遍布其中,星系和星系之間的距離大約為5.2億光年,這是什麼概念呢?人類想要從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任何一個星系中出發,抵達其中的另外一個星系,至少需要12-15萬年的時間。
  • 銀河系所處的「神秘組織」——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在大約10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了河外星系,知道了銀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只是茫茫宇宙海洋的一個島嶼。那時候,人們認為,星系的上一級,就是宇宙了。後來人們發現,星系之間也會在引力的作用下,以一個更大的組織形式存在,科學家命名為星系團。而星系團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量的星系團可以組成為一個更加巨大的結構——超星系團。
  • 從地球質量大小到超級星系團質量大小 科學家全尺度模擬暗物質暈...
    9月3日凌晨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的理論發現: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NASA觀測到橫穿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近日,NASA觀測到了一個奇異而恐怖的現象——一道有史以來最活躍的物質外流如海嘯般橫穿星際空間,造成了大量星系損壞。
  •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銀河系位於超星系團,那比超星系團更大的是?
    天文學家也許可以勾勒出我們處在宇宙的某處,但很明顯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告訴大家宇宙在哪裡!這是一張從太陽繫到整個可觀測宇宙逐級關聯圖,各位應該很清楚的看到我們太陽系所在銀河系以及更高的本星系群與超星系團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在大的尺度上表現是比較均勻的,那麼宇宙在小一些的尺度上是如何表現的呢?
  • 科學家最新探測到最昏暗的早期宇宙星系
    科學家通過凱克天文臺和引力透鏡方法,最新探測到最昏暗的早期宇宙星系。
  • 哈勃觀測神秘夢幻玫瑰星系 疑為星系碰撞所致
    哈勃觀測神秘夢幻玫瑰星系 疑為星系碰撞所致它周圍環繞著球狀星團,後者意外的同時包含年輕和年老的恆星——據稱這是近期星系合併的結果。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正在研究3.5億光年遠的纖細、玫瑰狀的星系,試圖尋找可能創造這一天體玫瑰的暴力星系碰撞的線索。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這名為PGC6240的星系的細節圖片,它那朦朧的像花瓣一樣的殼體隨著距離星系明亮的中心越來越遠而變得更加稀疏。
  • 遠古球狀星團或是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發現地
    漩渦星系M106偽色圖像,結合了韋斯特博克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的中性氫數據(藍色)和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的光學數據(紅色和綠色),黃圈處是科學家觀測到的球狀星團Dailygalaxy網站2016年1月報導稱,根據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羅贊·迪斯特法諾進行的研究,球狀星團可能是銀河系內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個發現地。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 觀天者說
    通過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使得M31的真實距離得以確認,原來M31不僅不是由氣體塵埃組成的普通星雲,而且是一個與銀河系相似、包含千億恆星的河外星系,與此同時,天文學家的眼光從銀河系拓展到了整個宇宙。星系通常包含上千萬到數萬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天文學家一般根據星系的形狀進行分類,最常見的是旋渦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就是一個典型的旋渦星系,上面提到的仙女星系也是一個旋渦星系,仙女星系儘管並不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但它是人類不使用望遠鏡,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