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的油畫原來這麼美!

2020-12-05 澎湃新聞

吳冠中的油畫原來這麼美!

2020-12-01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吳冠中 池塘人家 1996

吳冠中曾經說道:「你一定要穿著大師的拖鞋走一走,然後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脫的過程中,你就會找到自己。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長期以來,吳冠中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時時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水墨的神韻和西方現代表現手法的視覺衝擊力。用油畫來表現中國傳統的東方意蘊,這種獨特的繪畫思想和影響力,不僅突出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還拓展了中國油畫的表現空間。

吳冠中 山間春色 1974

吳冠中 桃花季節 1996

吳冠中 桃花 1963年

吳冠中 小山村 1963年

吳冠中 梨樹 1964年

吳冠中 山村晴雪 1964年

吳冠中 桂林山村 1972年作

吳冠中 小山村 1982年

吳冠中 秋 1972年

吳冠中 太湖鵝群 1994

吳冠中 漲潮 1994

吳冠中 嶗山松石 1975

吳冠中 黃山竹林 1973年作

吳冠中 黃山松 1973年作

吳冠中 初春 1974年作(1380萬元人民幣)

吳冠中 溪畔金秋

吳冠中 白雲與白牆 2002

吳冠中 水上人家 1996年作

吳冠中 富春江畔 1963年作

吳冠中 富春江 1974年作

這是一幅統一於灰綠基調的富春江春色圖,吳冠中先生充分運用了大刀闊斧鋪陳塊面和細筆精勾小樹枝條的反差對比,畫出了富春江畔溼漉漉的春意。遠山環抱的一組白房和近處樹下的一簇黃花遙相呼應,為春天的山光水色平添了一抹明媚。

吳冠中 白皮松 1972

吳冠中 點線迎春 1996

吳冠中 故宅 1997

吳冠中 瓜藤 1972

吳冠中 高粱與棉花 1972

吳冠中 玉米 1974年作

吳冠中 紅蓮 1974年

吳冠中 紅蓮 1997年

吳冠中 紅蓮 1997年

吳冠中 北京雪 1994

吳冠中 又見風箏 2003

吳冠中 房東家 1972

吳冠中 白楊山桃 1975

吳冠中 木 槿 1975年作 (6325萬,2011年6月)

《木槿》這件作品蘊含了吳冠中對自然與人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畫面中鬱鬱蔥蔥的木槿花鉛華洗盡,只有點點綠葉映襯著素雅的小花、顯得溫馨靜謐,就像一股無聲的生命之泉在畫面中汩汩溢出,永不枯澤。吳冠中的筆法是那麼清新、自然,看著大師的作品,人們仿佛不僅是用眼睛在觀賞,而是在呼吸他的畫,呼吸著他畫中的花朵和生命。

吳冠中 向日葵 雙面作品

此幅作品是吳冠中畫於1962年前後的一幅「紅色經典作品」,正面畫的是高大的向日葵,下面是江南小鎮上人們宣傳-思想的情節,牆上的紅色標語:「偉大領袖-萬歲」則是那個時代的明顯特徵。整個畫面突出的是:畫家以世界級大師梵谷的畫法畫出醒目的黃色與當時的生活情節。

吳冠中 瑞金風景 60年代作

吳冠中 吉力馬札羅雪山 1975年作(2016萬元,2010年6)

吳冠中 長江三峽

吳冠中 黃山三島 1975年作

吳冠中 雨後玉龍山 1996年作

吳冠中 翠堤春曉 1975年作

吳冠中 紫竹園風景 1975年

吳冠中 灕江竹林人家 1976年作

在《灕江竹林人家》重迭掩映的明暗交錯中,簡樸的屋舍與翠綠的竹林才是他尋尋覓覓的景色,藝術家在樸實無華的寂靜空間裡創造了豐富的細節與景深,畫裡細膩流暢的線條:前景蜿蜒的小徑、環繞的竹籬笆、一旁的小樹與一叢叢修長的竹幹不僅僅勾勒出輪廓與細節,同時也在垂直與水平的視覺引導中平衡整體畫面。

而吳冠中多樣化的筆觸或許來自傳統繪畫元素的繼承,大片竹葉的揮灑、方向和力度,隱含著抑揚頓挫的意味;右邊褐色調的削壁屏立於竹林後,畫家利用木板本身與油彩創造出肌理紋路,在大筆寫意間形成乾擦飛白;雖然我們依稀可以分辨得出遠山暗面油畫筆的刷痕,但因吳冠中運用之巧,反倒成了山水古畫上的點點苔痕,既是客觀的自然再現,卻又是經由藝術家內在精神轉化的心靈風景。

吳冠中 桂林的村莊

吳冠中 桂林山水 1976年

吳冠中 紹興湖

吳冠中 紅蓮人家

吳冠中 夢鄉 1993年作

《夢鄉》畫於1993年,此圖是吳冠中三個「三方淨土」的代表作品。

吳冠中品嘗了西方禁果又苦戀東方伊甸園,創造出優化混血獨具個性的新體系,開拓了「水、油、墨」、「灰、白、黑」、「畫、文、詩」三個「三方淨土」,成為林風眠之後中國新藝術的一位傑出代表,博得了東西方專家和觀眾的關注和共鳴。

吳冠中 春秋 1994年作

《春秋》畫於1994年,這是吳冠中最具個人風格的作品,也是他成功後的一個標誌性作品。畫面以灰黑色構築了大地母親的形象,數株樹苗長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這是畫家把大地比喻為母親,每個畫家都像小樹一樣。

經過一系列合乎邏輯的蛻變過程,吳冠中80年代後期逐漸出現了一批大寫意油畫,這是他的第三次頓悟,以「寫」和「虛」的觀念確立為標誌,找到了自己融合中西的又一個契機,色調趨向簡潔的黑白,用筆成竹在胸一揮而就,與西方繪畫濃烈、厚重、反反覆覆地堆、壓、改、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

稀釋、薄塗、自由灑脫,在西方現代繪畫中亦不乏實例,吳冠中只是將這種畫風轉化成了藝術的整體態度,轉化為中國的筆墨觀和色彩觀。此圖又提供了造型觀念的新嘗試。是吳冠中揭開了中國油畫嶄新的一頁。

吳冠中 遺忘的雪 1996年作

吳冠中 魯迅故鄉 1978年作

吳冠中 魯迅故鄉

吳冠中 韶山 1977年

吳冠中 1996年作 嘈嘈皆鄉音

吳冠中 西雙版納村寨

吳冠中 又聞杜鵑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吳冠中的油畫原來這麼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他潛心鑽研,將中國藝術的精神熔煉於油畫中,最終成為一名卓越的融合中西繪畫之法的大家。一,筆法之美筆法是中國寫意畫的元素之一。中國傳統繪畫講究筆法和骨法。南齊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畫有「六法" 其中第二條就是骨法用筆。
  • 鍾蜀珩:熊秉明曾說他最喜歡吳冠中在李村的作品
    熊秉明曾說他最喜歡吳冠中先生在李村的作品。這些畫一眼看去能讓人感受到吳先生的心已深深扎進這片土地,他和父老鄉親所喜所愛的美已相通相融,他們看懂他的畫,驚嘆他畫的美,這令先生十分興奮。最可貴的是這些畫是中國藝術家自己眼中發現的美,雖採用西方油畫材料,含有西方現代藝術視覺科學,但卻跳出了西方油畫的面貌,明顯帶有中國繪畫的意味。
  • 吳冠中被罵慘了的「筆墨等於零」,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吳冠中「筆墨等於零」這句話?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這一觀點,歷來備受眾人爭議,遭受了不少罵名。但其實,吳冠中先生在《筆墨等於零》一文中的開頭,就把他的這句話解釋的非常清楚:「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
  • 油畫基礎知識:常用的4種油你知道嗎?
    把油畫知識,「剖」給你看第7期 油畫的油木心先生說:「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吳冠中先生說:「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這麼多大家都如此重視審美的力量。對於一幅好的油畫來說,它的美不僅體現在「調色、構圖和明暗」等畫功上,而且也體現在作畫過程中物料的合理選擇上。今天,我們油畫大神課堂帶大家了解一下,在繪製油畫作品時所使用的油都有什麼不同,有哪些小知識可供大家日後參考?
  • 近代名家經典油畫40幅欣賞
    ,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正如學生吳冠中曾對老師的風景創作提出了他的觀感:「林風眠的畫是抒情詩,蘊藏著深遠的意境,正因畫中有詩,就不需額外題詩」。1953年考入中央美院專攻油畫,學生時代被錯劃成「右派」,1959年畢業後分配到青海省文聯。1980年調回中央美院油畫系任教,曾任副院長、現為教授。21年遠離都市塵囂的青海高原生活,使朱乃正對大自然的美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感受。他從大漠、長空、孤煙、斷雲中,從常見的藏區風情中發現美,形成了他具有中國意味的寫實油畫風格。
  • 任建輝:吳冠中麾下的傑出"叛徒"
    大學期間,他是吳冠中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畢業時老師以畫相贈。   大學畢業後,任建輝加入北京出版界工作。短短幾年的時間,任建輝已經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不僅多次獲得國家油畫、插畫一等獎和美術設計大獎,年輕的他更憑藉自己的畫作成就,被收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成為北京青年聯合委員,享受專家級待遇。
  • 經典之作,吳冠中手稿《探聽藝術與科學相呼應》
    文章(手稿)朗讀系列活動 — 值吳冠中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正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講解的生物學教授們也感到很美,他們發現了深藏於科學內核的藝術世界,引起他們捕捉、分析科學中藝術身影的欲望。看完細菌、病毒等形象,大家都有同感:美誕生於生命,誕生於生長,誕生於運動,誕生於發展。舞蹈和體育之美主要體現在運動。藝術創作之激情就因身心都已處於運動之中,「醉後揮毫」早就是中國傳統中的經驗之談。
  • 「浮萍葦葉經霜打,失途歸雁去復還」 | 吳冠中紀念林風眠
    學校陳列館裡、會客室裡懸掛著他彩色斑斑的油畫。我那時年紀小,年級低,記得掛過他的一幅大幅油畫,畫著海濱的人們,回憶起來,有些象馬奈的作風,是大刀闊斧的黑白灰色調。那時,他已同時畫些水墨畫了,主要用線畫水鳥,我當然並不很理解,李超士老師對我們這班新生介紹說:這主要講筆力。我半信半疑。林風眠,《水鳥》蘆溝橋的炮聲驚醒了林風眠為藝術而藝術的春夢。
  • 初冬醉美的風景,十堰竟藏著這麼多絕美的紅衫林,色彩斑斕美如油畫
    初冬醉美的風景,十堰竟藏著這麼多絕美的紅衫林,色彩斑斕美如油畫 2020-11-27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天空出現條狀七彩晚霞 美得像油畫
    19日傍晚時分,北京天空出現條狀七彩晚霞,美得像油畫!這麼美的晚霞,你看到了嗎?
  • 油畫|學習畫花草,形狀不重要,重要的是畫出它們的圖案美
    花美,大家都喜歡,學習用油畫描繪花草是個比較有趣的課題。01比例和透視對於油畫初學者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比例」和「透視」的問題。「比例」是整個(植物)及其部分(花,葉,莖)的長短、大小關係。圖5.梵谷油畫如果摘幾朵花並比較花瓣,你一定會欽佩他們多樣的美。玫瑰花瓣看起來像閃亮的精緻絲綢,而毛茸茸的小野花則是散落草地的精巧手工藝品; 葉子也有不同的質地:有些發亮,光滑,有些則粗糙。
  • 油畫一點都不難——28天改變你!
    其實,現在想想,油畫還是很好學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很快就可以見到效果。演《甄嬛傳》的女主孫儷就是在懷孕的時候開始學習油畫的,據孫娘娘自己說,她為了緩解孕期壓力,就找了個央美的老師教她油畫,她經常在自己的微博和粉絲分享她的作品。不單是明星在畫油畫,連我們的馬爸爸都和曾梵志一起畫油畫,竟然還拍賣幾千萬嘞。
  • 吳冠中看照片創作的《吉力馬札羅雪山》,價值千萬,卻有無盡煩惱
    2006年,在一個秋季的拍賣會上,吳冠中的作品《吉力馬札羅雪山》,以起拍價750萬人民幣的價格公開競拍 。不過,當天最高叫價為980萬人民幣。遺憾的是並沒能成交,因這幅畫的底價為1000萬人民幣,而當天競拍價未能達到底價,所以,算是流拍了。吳冠中,喜歡美術的人們一定知道,吳老堪稱業界聞名遐邇的大畫家,可以說是名揚海內外。
  • 杜牧詩裡的江南,原來這麼美!
    使人讀後不禁讚嘆,杜牧詩裡的江南,原來這麼美!《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首先,在詩的一開頭,杜牧就令人眼前一亮。絕大多數的「江南」詩詞,它所描繪的景色,都局限在某一處。如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等。
  • 美,是從生命內部放出的光芒,就如同這唯美的油畫,永恆優雅!
    摘要:古典之美,美在感悟、精巧及細膩。古典油畫的美,表現在作品精緻與細膩,及在福繪物體過程中散發出來的韻味。古典油畫像是一幅漫長的歷史長卷,為歷史長和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主要探究古典油畫透明畫法的材料與技法。
  • 一幅色彩鮮明的油畫!一年四季的五蓮山美爆了!
    有人說五蓮山是一幅潑墨的山水畫,好客君以為,卻不如說它是一幅色彩鮮明的油畫,一年四季各有不同。五蓮山的春天山花爛漫,景色迷人。行走在五蓮山的春天裡,就如同行走在美好中,感受著拂面的春風,醉人的春花,濃濃的春情。
  • 豐腴女人體攝影,美得像油畫!
    以瘦為美,  是這個時代的女性審美風向,  然而,今人刻意追求的骨感美,  多少看著不太健康。    少女的陰柔之美  在如同古典油畫和古希臘雕塑的畫風中,  「不管是光線還是色彩,  新古典主義都能完美地展現模特的美」,  攝影師如是說。
  • 「最美解析圖」震驚網友 嘆原來數學也能這麼美
    「最美解析圖」震驚網友 嘆原來數學也能這麼美 想當年學生時代,相信它可沒少折磨那些從小就害怕數學的童鞋,以至於很多童鞋一提起「數學解析式」就頭疼,更別提能在這其中看出什麼「美」來。沒錯,就是「美」!最近,北京大學數院學生會極具創意地舉辦了個「最美解析式大賽」,於是牛人輩出、技術宅們霸氣外露,日前,大賽的最終評選結果公布,看完這些解析圖,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感慨那些年,我們的數學都白學了!
  • 數學公式大盤點:數學,原來可以這麼美!
    世界上從不缺少美 缺的是數學的眼光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藝術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如果我們能夠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又將會是怎樣的呢? 首先小編帶大家欣賞一組最美的數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