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試題立足主幹 理綜考查凸顯能力 晚報繼續邀請一線名師進行...

2020-11-23 蘭州新聞網

    蘭州晚報訊 7月7日,晚報邀請西北師大附中3位高三一線名師對高考語文作文和數學試題進行了分析和點評。那麼,8日的文綜、理綜以及英語試題難不難?為此,本報繼續邀請一線名師進行試卷分析。

    文綜 

    政治

    西北師大附中政治教研組組長 陳露

    命題形式和內容都有創新

    2020年全國Ⅱ卷政治試題較之往年基本穩定,整體難度適中,命題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創新,試題力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核。具體來看,今年政治學科的高考命題有以下特點:

    1.整體風格穩中有變,變中求新。政治試題,選擇題12道,大題3道共5問。其中選擇題的數量和順序設置都沒有變化,但是第12題沒有和往年一樣考查供求曲線,而是考查了商品的基本屬性,傳導類選擇題也沒有出現,而是考查了圖表類選擇題。非選擇題設問清晰明了,都是一層設問。

    2.知識考查注重基礎、突出主幹。今年政治高考試題立足主幹知識選擇熱點材料,試題立意凸顯考查學生核心素養。整個試題都體現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特點。高頻考點仍是考查重點,但不是單純考查對知識點的記憶,而是結合最新時政和社會熱點事件來考查考生對重點知識點的理解。選擇題涉及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規律、企業經營、對外開放、行政執法權限下沉、精準扶貧、國際關係、思想道德建設、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規律等知識點。非選擇題涉及就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創新意識等知識點。

    3.背景材料緊隨熱點,反映時代脈搏。貼合新冠疫情、脫貧攻堅戰、民法典編纂等大的時代背景,通過試題深化學生對所處時代和社會的理解。經濟生活主觀題以新冠疫情背景下促就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從內心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政治生活主觀題圍繞民法典編纂考查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哲學和文化主觀題聚焦青年人在扶貧攻堅戰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樹立理想信念、擔當時代使命,實現人生價值。

    從整體上看,政治試題加強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捕捉、分析、篩選、生成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不斷提升基於理論知識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同時整套試題通過緊扣時代脈搏的時政材料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加強對社會熱點的理解,並促進學生公共參與能力的提升,真正貫徹了教育部「立德樹人」的命題宗旨。

    歷史

    西北師大附中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高級教師 許彩霞

    注重考生的批判性思維

    2020年全國Ⅱ卷歷史試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育人目標,突出對考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人文精神與素養的考查,試題既是對高中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綜合檢測,又滿足了高校人才選拔的需求。試題呈現了以下特點:

    1.以史育人,傳承家國情懷,呈現情境的正面性和積極性。通過考查對國史、黨史的學習和掌握,激勵考生的「四個自信」。如第30題以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普選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選擇;第41題以清代和新中國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舉措和效果對比,凸顯現代制度的優越性及黨執政為民的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人生觀、價值觀。

    2.堅持「五育並舉」價值導向,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試題通過選取美術史、書法史、戲劇史等領域的素材,強調考查的適度性和學科間的綜合滲透。如第24題以秦漢時期角牴表演的流行創設情境,表現了當時崇尚力量和陽剛之氣的社會風貌,與去年試題非常相似;第33題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的教育觀念,強調對人的全面評價及認識,引導學生正視歷史傳承、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

    3.試題穩定中有適度創新,注重考查學生的應變能力。由於疫情影響,今年試題更加平穩,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基礎主幹知識的考查有所增加。如第25題採用壁畫作品與文化遺存相互印證的形式,要求學生綜合圖文資料,認識藝術作品蘊含的歷史價值;第26題通過宋代殿試製度的確立考查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第28題通過近代外資企業投資行業圖,考查考生讀圖和提取圖表中關鍵信息的能力;試題也體現了創新性,考查學生全面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30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落實,第32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等,這些題均考查的歷史主幹知識,使基礎紮實的考生更有獲得感;第31題通過改革開放史實的考查,引導考生培養國際視野。

    4.突出關鍵能力考查,注重考生的批判性思維。歷史學科試題就是解讀材料,考查考生對信息進行讀取、篩選、分類、歸納、提煉、闡釋的能力。第25題採用壁畫作品與文化遺存相互印證的形式,要求學生綜合圖文資料,認識藝術作品蘊含的歷史價值;第35題引導考生深入思考冷戰格局下美蘇之間交流與對抗的複雜性;第42題通過歐盟內部結構的神殿式結構圖,第45題通過王安石變法,要求考生多維度發現問題,並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地理

    西北師大附中地理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 周河昌

    深入發掘學科育人價值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依然保持了一貫風格,在題型設計、命題思路、信息呈現、問題設問等幾個方面與往年基本一致,給人以親切平和熟悉之感,通過創新情境、遞進設問,重點考查地理主幹知識,深入發掘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重點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和培養。

    1.試題選材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高考試題的材料選擇,緊密聯繫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考查學生應對實踐問題的素養,力求在學與用之間搭建橋梁,避免學習和生活實際脫節。例如選擇題1-2小題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地名設計問題,考查地名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3-5小題依託近年來城鎮化的發展,機械化的普及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這樣的背景,考查江淮地區農業生產的特點和變化,探究農事活動中的地理原理。特別是6-8題更是以咱們甘肅的某綠洲和周邊沙漠為素材,考查綠洲和沙漠的溫度差異和變化。這些題目都非常貼近生活實際,引導考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注重主幹知識考查,突出關鍵能力要求。高考試題立足主幹知識,突出地理思維能力的考察,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例如6—8題圍繞考生熟悉的綠洲和沙漠的熱力差異展開,重點考查了氣溫、熱量、輻射、蒸發以及熱量在大氣與地表、綠洲與沙漠中的遷移和轉化等氣候專題的核心知識。9—11題,以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兩區域為背景,通過降水量差異比較,考查大氣環流和氣候類型等主幹知識,通過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比較,考查物質、能量遷移等主幹內容,通過區域內部比較,考查水文、水循環等主幹內容。綜合題36題,以山東鄒平某玉米油公司的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為背景,考查了工業區位、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與比較等地理主幹知識。

    3.立足學科本質,聚焦地理核心素養落實。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兩大特點,同時也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性質。地理試題立足學科本質,依託區域認知理念,強調綜合思維應用,突出地理實踐能力的考查,聚焦核心素養落實。第1-2題以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區域圖為背景,考查學生區域認知和區域分析的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題第37題以金沙江雲南段區域地理環境為背景,考查區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綜合作用的表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徵形成的原因等,這些都是綜合思維在地理試題中的體現,需要考生調用所學知識,從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出發,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4.內容結構平和穩定,難度適中,體現人文關懷。與往年相比,試題在形式、結構上保持基本穩定,在選材、設問、圖像等表達形式以及考查主題、角度和答案設置等方面保持了一貫的特色,沒有偏題、怪題,考查了區域、氣候和農業、工業、旅遊開發影響評價等地理基礎主幹知識,讓每一位經歷了疫情大考的考生感到親切、熟悉,好上手,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在平穩中維護考試公平。

    理綜

    生物

    西北師大附中生物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 王明濤

     穩中有變 凸顯能力

    「穩中有變、凸顯能力」是今年生物試題的突出特徵。試題不但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綜合運用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等核心學科素養。

    1.緊扣生活實際,突出基礎應用。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融入新冠疫情作為素材考查。如第1題,將均能引發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在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促使學生加強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了對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體現應用性。

    2.關注環境保護,增強生態意識。精選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素材,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加強考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如第38題以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汙水淨化等運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的實際案例,分析單一樹種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剖解施用有機肥的優點和作用,考查利用生物法回收汙水中重金屬實驗方案的設計,凸顯了生物學方法處理汙染的優勢。

    3.創設運動情境,倡導科學鍛鍊。健康與疾病歷來是生物學常考的問題,今年也不例外。如第31題,以人劇烈奔跑時機體生理變化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變化,運動過程中胰高血糖素維持血糖濃度穩定的調節方式,和大量出汗後補充電解質以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方式,引導考生思考鍛鍊身體的科學性。

    4.堅持能力導向,突出重點知識。實驗問題歷來都是能力考查的關鍵。如第37題考查SDS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實驗中的作用,旨在引導考生找準核心組分、明確實驗原理,須對實驗全局知根知底。

    5.加強信息獲取,提升素質教育。試題要求獲取信息的能力較高,如第37題以實驗結果圖的形式給出3種緩衝系統在不同pH下測定的相對酶活性,分析緩衝系統組分對酶活性影響的依據。此類考查的信息量相對豐富,不僅提供考生作答所必須的全部信息,還對其所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有利於提升素質教育。

    物理

    西北師大附中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高級教師 白景曦

    難度明顯下降

    今年理綜全國Ⅱ卷物理試題,嚴格以《2019年物理考試大綱》為命題指導,試題設計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又注重對各種思維方法和能力的全面考查,對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有明顯導向作用。本套試題沒有出現偏題怪題,易、中、難比例適中,有利於各級各類高校選拔所需的人才。具體來說這套物理試題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特點。

    1.突出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比如第25題,這道題從本質上講屬於多研究對象、多運動過程的動力學問題,與師大附中最後一次周考的練習題完全相同,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十分精準。只要學生仔細進行運動過程分析和受力分析,並能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為兩個運動階段,然後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列方程,最後的聯立方程,只要認真求解,就能拿到滿分。

    2.突出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能力和應用基本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比如,第22題力學實驗題要求學生寫出一條測量的加速度實驗值和理論值有明顯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分析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學生實驗誤差分析能力要求較高。第24題要求學生根據粒子射出位置,分析粒子的受力方向,從而說明磁場的方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基本概念和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21題通過設置絕緣細圓環的上、下半圓分別均勻分布著等量異種電荷的情境,要求學生分析圓環內到圓心距離相等的四點的電場強度、電勢的關係,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矢量疊加原理及對稱性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突出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年高考物理試題的亮點就是增加緊密聯繫科技發展、體育運動、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情境,突出情境的時代性,強調情境與考查內容的有機融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第16題以摩託車越野賽為情境,通過設計摩託車掉進坑內和恰好越過坑內兩種不同情境,考查學生運用平拋運動的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7題以CT掃描機中X射線產生部分為情境,重點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的理解。

    整體來說,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難度較2019年和2017年有明顯的下降,與2018年大致持平。試題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

    化學

    西北師大附中化學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 李舜

    變中求新考查基礎

    1.試題穩中有變,變中求新,考查基礎。2020年全國Ⅱ卷理綜化學試題注重回歸教材,考查學科的主幹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7道選擇題秉承傳統、適度創新,落腳點低,重在考查考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點保持穩定,例如,第8題考查了常見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第10題提供「吡啶是類似於苯的芳香化合物」考查含氮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3道必做大題變中求新,重點考查了學生從新信息中準確提取實質性內容,並與已有知識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考點穩定而問題新穎。考查的是基礎知識,要求的是創新能力,解決的是實際問題。第26題以含氯消毒劑為載體,考查元素化學知識,並藉以反映化學學科的社會功能,普及公共衛生中的化學知識;第27題以實驗室中苯甲酸的合成為情境,考查了實驗儀器、實驗操作、提純方法等方面;第28題以二氧化碳的處理和轉化為情境,考查蓋斯定律及其在反應焓變中的應用、外界條件對反應平衡移動的影響、反應平衡常數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電化學基本原理等。

    2道選做題,新中求穩,在創新的同時較好的保持了高考題的穩定性,問題設置新穎巧妙,陌生的問題情境中,可以較好的把考生的綜合素養考查出來,具有較高的區分度。精選情境,呈現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弘揚愛國主義,增強科技成就感與民族自豪感。例如,第35題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以我國科學家2019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新型鈣鈦礦電池為情境,考查核外電子結構、化合物中原子軌道雜化類型、晶體的類型和晶體中微粒間的作用力以及作用力對物質熔點的影響、晶體中原子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和密度計算等。本題不僅考查物質結構內容,還考查屬於反應原理的銪催化的反應機理,探索將幾個部分內容進行綜合考查。

    2.關注學科本質,結合學科特點,展現化學風採。試題題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展示化學價值,意在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整合能力,但信息的背後考查的依舊是重點知識、學生的化學語言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第26題以含氯消毒劑為載體,考查元素化學知識,並藉以反映化學學科的社會功能,普及公共衛生中的化學知識。第28題以二氧化碳的處理和轉化為情境,化學工作者從各個方面,研究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嘗試將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轉害為利。讓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貢獻,全面認識化學的巨大價值。

    總的來說,今年理綜化學試題在考查化學反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計算等化學核心內容的同時,依舊在穩中求新、穩中求變,在變化中滲透化學核心素養,聯繫傳統文化和我國現代科技發展以及新材料的聯繫,部分試題以學術專著、文獻論文等資料為素材編寫,有利於開拓學生的科學視野,增長考生的見識,為教師未來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科學習指明了方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鵬偉

 

相關焦點

  • 鄭外名師點評我省高考理綜試卷:穩中有變,突出學科能力考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物理】試題科學靈活,無偏題怪題【點評名師】鄭孝發,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物理備課組長2020高考理綜全國I卷物理試題已與考生見面,跟上一年相比,更加平順,今年沒有考試大綱,但命題的科學性、穩定性、延續性產生的這套試題
  • 一線名師權威解析2018湖南高考文綜試卷
    一線名師權威解析2018湖南高考文綜試卷紅網時刻長沙6月8日訊(記者 熊曉宇)6月8日下午,隨著英語考試結束鈴聲響起,2018年湖南高考緩緩落下了帷幕。上午的文科綜合考試結束後,紅網時刻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長沙市一線名師對試卷進行了分析點評,試卷難易程度如何?考查重點是什麼?
  • 北京文綜理綜緊扣時事熱點 考生反映試題不陌生
    今天上午11點半,高考文綜、理綜考試結束,日壇中學考點的考生開始陸續走出考場。考生普遍反映,文綜試題素材感覺比較熟悉,題型在模擬考試中都有所涉及,選擇題做起來甚至覺得比較順手;理綜試題難度跟模擬差別也不是很大。其中,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寶藏》中亮相的「雲夢秦簡」等熱點話題進入了今年文綜試卷;天眼、環境治理等話題進入理綜試卷。
  • 2018高考大綱發布,山東名師解讀文綜理綜變化
    15日,2018年全國高考統一考試大綱公布,齊魯晚報邀請山東省實驗中學各學科教研組組長、高三備課組組長對考試大綱進行解讀,2018年文綜、理綜各科考試大綱與2017年考試大綱相比較,考試目標、考試範圍基本沒有大的改動和變化,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定。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州高考試卷(理綜、文綜、英語)
    7月8日,我省高考理綜(文綜)、英語考試結束後,省招生考試院邀請權威專家,對理綜(文綜)、英語學科試題進行了評析。理綜試題評析物理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理綜物理試題堅持正確育人導向,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等設計試題,凸顯情景的時代性。
  • 四川高考主要科目考試結束 專家點評:英語平穩 理綜不難
    8日進行的英語和理綜考試難度適中,不少學生走出考場時一臉輕鬆。考試結束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到成都市相關學科名師,對今年高考試卷進行了評析。試題平穩、貼近生活、注重基礎和技能考察,是老師們的共同感受。「理綜不算太難,物理選擇題比較簡單,我只用二十多分鐘就做完了。」8日上午,在成都玉林中學考點,剛結束理科考試的考生議論開來。
  • 英語整體偏易但拿高分難 文綜難度適中 理綜難度提升
    6月11日,記者邀請我省多所中學的7位名師點評今年高考試卷。    英語    整體偏易 對詞彙量要求增加    南昌外國語學校英語教師王志軍:今年高考英語卷整體偏容易,但拿135分以上的高分還是有點困難。今年英語科目閱讀總詞彙量比往年略有增加,難度與去年持平。
  • 2020年高考文綜、英語、理綜試題解析來了
    強化關鍵能力考查 增強立德樹人時代性——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7月8日上午9點,2020年高考文科綜合開考。今年文綜試題命題思路是什麼?各學科突出考查學生的哪些關鍵能力?背後蘊含怎樣的教改思想?
  • 鄭外名師金星點評高考理綜生物:重基礎考能力 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考查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今年高考理綜全國Ⅰ卷生物試卷延續了生物一貫命題風格,在考查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理解能力,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體現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整套題目在知識上覆蓋了高中生物的重點知識內容,考查了學生知識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
  • 教育部命題組專家揭秘:文綜、理綜,原來這樣考
    8日11點30分,2019年高考綜合科目結束,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專家揭秘文綜、理綜命題思路。高考地理試題重點選擇反映建國以來偉大建設成就作為素材,激發考生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和報國之行。如文綜全國Ⅱ卷第36題,以雲南省大理賓川縣「治貧先治水」的發展理念為例,將氣候對農業生產的限制和脫貧致富相結合,凸顯國家建設偉大成就。
  • 鄭州名師評析理綜化學:立足基礎,考查能力,穩中求新,細節制勝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評析名師:鄭州十一中化學組教研組長敬小娟。鄭州市化學學科教研中心組成員,獲得河南省優質課一等獎,鄭州市優質課一等獎。2020年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繼續落實「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精選試題情境,呈現真實問題,加強對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試題整體難度適中,呈現方式和設問有變化,有創新,有區分度,有利於考生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展示。
  • 鄭外名師點評高考理綜試題:整體難度適中 穩中有變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6月8日上午,高考理綜考試落下帷幕,今年的理綜試題整體難度適中,穩中有變,來看看鄭州外國語學校各科名師的點評講解。選擇題分別考查細胞結構、元素和化合物、細胞增殖、種群的數量特徵、基因突變等核心知識,但選項設計更傾向於考查「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
  • 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讀全國卷(下),更加注重考查思維與素養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賀俊通訊員沈考理綜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物理 強化關鍵能力,突出應用性今年高考物理全國Ⅰ卷考主幹、考能力、考素養,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創新設問方式,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高考「一診」結束,師大附中名師解析來了
    省 " 一診 " 是全省首次高考大預演,也是對全省考生複習情況進行的一次大檢閱。為此,本報繼續邀請西北師大附中高三一線名師,對當天的文綜、理綜、英語各科試題進行點評,診出問題,引導考生後期備考。著力對學生 " 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 " 四層目標進行考查;主、客觀試題的立意新穎,選項或設問層次豐富,能力要求高,符合選拔性考試要求;試題選取的背景材料或是社會熱點、或是生活實例、或是歷史科技人文資料,都能夠靈活地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描述闡釋事物、探究論證問題的能力,實現了對 " 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 四個方面的考查。
  • 名師點評福建高考試卷:部分試題選材有創新
    8日,記者採訪了我市高三一線名師,點評高考試卷。老師們認為,今年卷子在沿襲往年高考試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課改要求,一部分試題在內容要求、選材及設問形式上,都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第二,重視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的掌握程度。要答好今年的政治題,對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和運用至關重要。  第三,試卷以能力立意為導,突出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試題把課本知識與情景材料緊密融合,要求考生結合題目的具體情景對課本知識進行新的提煉和概括,靈活性較強,對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  第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目標要求。
  • 2018年北京高考文綜地理試題解析 (基教研專家)
    2018年北京高考文綜地理學科命題繼續堅持以「課程標準」和「高考說明」的要求為依據,貫徹北京市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的精神,基於北京市地理教學實際,穩中有變。試題突出立德樹人,滲透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突出主幹知識、學科思想和方法,考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2019年北京高考文綜理綜試題評析
    如26題,以對定量關係分析的方式,考查考生對所學物質的性質及所給反應定量關係的理解。  四、學科特色鮮明,凸顯實驗探究  化學是實驗科學,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發展中作用突出,在對人的培養中作用突出。鑑於此,北京高考化學試題一貫重視化學實驗素材的選取。通過不同板塊中多角度、多層面的實驗探究,對基礎知識、反應規律和反應原理進行融合考查。
  • 長沙九位名師點評2017年高考試卷
    長沙晚報 記者餘劭劼 攝   長沙晚報記者 徐媛 詹春華 嶽霞   2016年,湖南省由以往的語數外自主命題恢復為全部使用全國卷。今年是湖南高考第二年恢復使用全國卷,許多家長、老師最關心的是,今年的高考試卷考題設置如何,難度係數怎樣?昨日下午,高考全部考完,試卷和答案也隨後公布,本報第一時間邀請長沙9位名師,點評9科高考試卷。
  • 2017高考全國Ⅰ卷理綜試卷評析 合肥名師評析高考物理化學生物試題
    3-4模塊考查了波的幹涉和光的折射,題目不難,對數學運算能力有所要求。綜合分析,今年全國一卷物理部分的整體特點是維穩,立足基礎、突出能力,題型、考查內容、難度上均符合考綱要求,沒有偏題、怪題,突出主幹知識的考查,知識覆蓋面較廣。相對於往年,今年的試卷沒有過多的創新,對於同學們較畏懼的創新實驗、滑塊-滑板問題、傳送帶問題、電磁感應計算題均沒有考查。
  • 權威|教育部:2018年高考語文數學理綜文綜9科試題評析
    原標題:權威|教育部:2018年高考語文數學理綜文綜9科試題評析 ‍ 1.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精準落實立德樹人 大力助推素質教育 1 聚焦主幹內容,突出關鍵能力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重視學科主幹知識,將其作為考查重點,圍繞主幹內容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