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勢壘越厚,量子隧穿時越快,甚至能超越光速

2020-11-27 騰訊網

早在開始完善基礎量子理論的時候,物理學家就意識到:量子力學,你不對勁。

比如說,"量子隧穿"就顯示出電子等粒子與宏觀物體有多麼深刻的區別。就像1928年兩位物理學家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那樣——那是對隧道最早的介紹之一,量子隧穿是量子物理學中一個已經得到充分驗證的現象:一個粒子可以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穿越某處屏障。

教科書上最常用的一個類比例子就是山腳下的小球:在經典物理學中,你需要賦予小球足夠的動能才能讓它滾動到山頂,然後再順坡滾動到山的另一邊。但是在量子物理學中,由於物體的位置和動量具有「不確定性」的制約關係——這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心概念,因此小球可以用更少的能量穿山而過,到達山的另一邊。

物理學家很快意識到,量子隧穿現象能夠解開眾多謎團。它解釋了各種化學鍵和放射性衰變,也解釋了太陽中的氫核如何能夠克服斥力而融合,產生太陽光。

緊接著,物理學家們又開始好奇了——一開始是溫和的,後來是病態的。他們想知道,粒子穿過障礙物時花費了多少時間?

麻煩的是,答案沒有意義。

第一個關於隧道時間的初步計算出現在1932年的出版物上。還有很多科學家在私下裡交流和討論,但 "當你得到一個無法理解的答案時,你就不會公布它"。

直到1962年,德州儀器公司一位名叫託馬斯·哈特曼的半導體工程師寫了一篇論文,明確地展示了數學演算背後令人震撼的物理意義。

哈特曼發現,障礙物帶來了捷徑。當粒子進入隧道時,行程所需的時間比沒有障礙物時更短。更令人吃驚的是,他計算出,如果有足夠厚的屏障,粒子可以從一邊跳到另一邊,比光在空曠的等距空間中運動得還要快。

"哈特曼效應之後,人們就開始擔心了。"多倫多的物理學家Aephraim Steinberg說道。因為這個結論直接違背了當時的狹義相對論。

但是基於當時的科技水平,科學家還無法用實驗來驗證這一點。但隨著實驗室中精確測量隧道時間的精湛技術的誕生,隧道時間問題捲土重來。

問題是,很難界定粒子通過隧道的時間。對於宏觀物體,記錄從A點到B點需要的時間,只要在開始和結束時按兩下秒表即可。但量子理論中,距離和速度的精確值都是被禁止事項。

在量子理論中,一個粒子以概率波的形式佔據一系列可能的位置和速度。量子力學方程描述了波包在撞上障礙物後如何一分為二。但有一個較小的概率峰值可以越過障礙物,繼續向B走去。

之前,有科學家想出一種辦法:基本思路就是在障礙物的另一側放上「板子」,當粒子隧穿過來後,撞到板子發出Duang的一聲,就可以作為隧穿結束的標誌(當然,實際上不會用板子,也不會發出撞擊聲。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的旋轉方向被撞歪)

2019 年的實驗報告中,有團隊改進了上面的方法,得出結論:隧穿效應幾乎是瞬間發生的——就像是遊戲裡的閃現一樣。

但是,上述方法本質上並未解決問題。當一個粒子到達B時,它的旅程,或者說它在障礙物中的時間是多少?在它突然出現之前,粒子是一個兩部分的概率波——既有反射波,也有傳輸波。它既進入了屏障,又沒有進入屏障。"隧道時間"的含義不清不楚。

我們可以問一個粒子的位置,但是沒法問一個粒子的時間。位置是粒子可以擁有的屬性,而時間不是。時間必須和外在的某些東西聯繫起來才有意義。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人們設想了各種思想實驗,在粒子本身附加 "時鐘"。如果每個粒子的隨身計時器只當它在障礙物中時才計時,讀數會顯示出一系列不同的時間。但平均值就可以理解為隧道時間。

當然,這一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們只是想出了如何測量這個時間的瘋狂想法,並認為它永遠不會實現,"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科學進步了"。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電子的自旋的前後狀態來估算它所經過的時間。

7月《自然》報導的迄今為止最被認可的測量實驗裡,多倫多的Steinberg小組使用所謂的Larmor時鐘方法來測量銣原子穿過排斥性雷射場所需的隧道時間。銣原子在屏障內的平均時間為0.61毫秒,與20世紀80年代理論預測的時間一致。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Igor Litvinyuk說:"Larmor鍾是測量隧道時間的最佳和最直觀的方法。"

明尼蘇達州康科迪亞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Luiz Manzoni也認為Larmor時鐘法的結果令人信服。"他們測量的確實是隧道時間。"

通行時間0.61毫秒,雖說不是瞬時,但也比在沒有障礙物時,銣原子通過相同距離的時間更加短暫。如果障礙物更厚,則用時還會更少,最終可以超越光速。

雖然依據現代版的狹義相對論,我們可以允許事物在「表象」上超越光速,只要它不攜帶信息——否則就會破壞基本的因果關係,但它仍然十分怪異。而且我們也無法理解,為何隧穿效應不能用來攜帶信息。(根據相對論,既然它能夠超越光速,那它就應該無法攜帶信息,但應該存在一個具體的物理機制來保證相對論這一大原則成立)

從這個角度看,量子隧穿比另一個更加著名的超光速作用——量子糾纏更加詭異。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quantum-tunnel-shows-particles-can-break-the-speed-of-light-20201020/

相關焦點

  • 粒子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穿過勢壘時,能夠比光速更快
    量子力學的奇異規則允許一個粒子偶爾通過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能量屏障。 最近的實驗表明,當粒子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穿過勢壘時,它們的速度應該能夠比光速更快。 就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剛被發現之時,物理學家就發現了該理論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
  • 最新量子實驗打破光速!
    當波包撞上勢壘時,它的一部分會反射,另一部分則隧穿通過勢壘。 量子隧穿現象顯示了電子等微觀粒子與更大物體之間的區別。當我們把皮球扔到牆上時,它會彈回來;當球滾到山谷的底部時,它就呆在那裡。然而,粒子偶爾會越過或穿過「牆壁」(勢壘);它有可能「滑過大山,逃離谷底」。 隧穿現象揭示了量子的兩種特性: 一、測不準原理(粒子位置具有不確定性)。在量子理論中,一個粒子具有一系列可能的位置和速度。
  • 量子隧穿實驗揭示粒子如何打破光速
    哈特曼發現,勢壘似乎可以作為一條捷徑。在粒子隧穿時,當有勢壘存在時,所花的時間會更少。更令人吃驚的是,他計算出,勢壘的增大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越障礙物所需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勢壘足夠「厚」,粒子從一側跳躍到另一側的速度要比在真空中穿越同樣距離的光還要快。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一個電子波包穿過一個勢壘時的量子隧穿這個隧穿機率則是由薛丁格方程確定,隧穿時的能量變化與隧穿時間滿足不確定關係,當我們帶入一維定態薛丁格方程去求其穿透機率就會發現,勢壘厚度(D=x2-x1)越大,粒子通過的機率越小;粒子的能量E越大,則穿透機率也越大。兩者都呈指數關係,因此,D和E的變化對穿透因子P十分靈敏。
  • 量子隧穿並沒有打破光速
    (B-D)是穩態(能量本徵態),它來自於與時間無關的薛丁格方程的解。(E與F)是非穩態的,薛丁格方程的解。如果你有一個系統,它有一個從量子勢壘的一邊到另一邊隧穿的概率(比如原子的束縛,或者一個虛假的最小值),那麼這個躍遷的速度就會受到限制。也許它取決於勢壘的大小,勢壘的厚度,或者其他一些與它的物理性質有關的因素。畢竟,在這個宇宙中,一切都應該受到光速的限制。
  • 量子世界中的「穿牆術」有多快?隧穿過程需要大約幾百個阿託秒
    量子隧穿 當我們說量子粒子(比如電子)可以穿過障礙時,我們指的不是實體的障礙物,而是能量勢壘。量子隧穿之所以可能發生,是因為電子具有波的特性。量子力學為每一個粒子都賦予了波的特性,而且波穿透障礙的概率總是有限的,就像聲波穿透牆壁時那樣。
  • 實驗表明: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
    該論文指出,當粒子穿過隧道時,與沒有障礙的情況相比,所花費的時間更少。他計算得出,加厚屏障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過它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具有足夠厚的屏障的情況下,粒子可以從一側跳到另一側的速度比在相同距離內穿過空白空間的光還要快。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量子隧穿的速度比光速還快。因為相對論表明,沒有什麼速度能打破光速。每當談及量子世界之時,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微小的粒子都在快速運動,並且互相碰撞。但量子世界並非是這個樣子,它們是反直覺的。由於不確定性原理,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我們只能用概率來全面描述它們。
  • 物理學家觀察到量子隧穿現象,它能讓粒子穿過最堅硬的屏障
    在克萊因隧穿過程中,帶負電荷的電子(顏色鮮豔的球體)可以完美地穿過勢壘。想像你正在行走,遇到了一個障礙物,比如一座小山或一堵牆。要爬到對岸,唯一的辦法就是爬上去,爬過去。但是如果你擁有和量子粒子一樣的超能力呢?量子力學的奇怪定律有時允許粒子突破障礙,就像它們不存在一樣。但是,隨著障礙越來越堅固,穿越這些屏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能夠穿透屏障的粒子越來越少。然而,量子隧穿的一個特殊例子——克萊因隧穿——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有效地使屏障透明,打開了允許粒子通過的門戶,即使非常厚的牆壁也不能擋住它們的道路。
  • 物理學家:神秘的量子隧穿並不是瞬時的
    隧道光子的傳播似乎快於光速。仔細的分析表明,從數學上講,隧穿光子的波函數的峰值以超光速傳播。但是,不受阻礙的光子和隧穿光子的波函數的前沿都同時到達它們的檢測器,因此不會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斯坦伯格說:「允許波函數的峰值快於光,而沒有信息或能量的傳播快於光。」
  • 物理學家:神秘的量子隧穿並不是瞬時的
    如果粒子遇到勢壘,則波函數會發生改變,從而開始在勢壘內部呈指數衰減。即使這樣,粒子中的一部分仍然會洩漏出去,並且其幅度在勢壘另一側不會變為零。因此,檢測到越過障礙物的粒子仍然具有有限的概率,儘管很小。超光速?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物理學家就已經知道了量子隧穿。如今,這種現象已成為諸如隧道二極體、掃描隧道顯微鏡和用於量子計算的超導量子位等設備的核心。
  • 量子理論對生命存在的解讀
    在量子力學裡,從粒子運動這方面來說,1 型介質區域是粒子總能量大於位能的區域,而 2 型介質是粒子總能量小於位能的區域(稱為位勢壘)。1234從上式可以看出,發生隧穿的粒子質量越小(德布羅意波長越大),勢壘的寬度越小(即勢壘越窄),反應受量子隧穿效應的影響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般發生隧穿的都是電子、氫原子或氘原子,很少有較重元素的原子參與隧穿的。
  • 光速不可超越,為什麼宇宙膨脹和量子糾纏都比光速快?矛盾嗎?
    給運動中的物體輸入能量可以進行加速,但物體的移動速度並不會一直增加,而是有極限的,這個極限就是光速。光速為每秒299792.458千米,代表了宇宙間最快的速度,是不可超越的。根據質能方程可知,有質量的物體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慣性質量也會相應增加,而慣性質量等效於引力質量,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它的質量就越大,而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如何破壞光速
    當有粒子穿過隧道時,與沒有障礙物的情況相比,行程花費的時間更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他計算得出,增厚屏障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過它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具有足夠厚的屏障的情況下,粒子可以比在相同距離內穿過空白空間的光線更快地從一側跳到另一側。簡而言之,量子隧穿似乎允許比光速更快地傳播,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斯坦伯格說:「在發生哈特曼效應之後,人們開始擔心了。」
  • 「量子隧穿」實驗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當粒子通過隧道時,所花的時間比沒有障礙物時要少。更讓人吃驚的是,他計算出隔板的增厚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越它所需要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屏障足夠厚,粒子從一邊跳躍到另一邊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同樣距離的光還要快。
  • 中國團隊在雙金屬量子阱層中共振隧穿研究獲進展
    (觀察者網訊)據觀察者網從中科院網站獲悉,磁性隧道結中的量子阱共振隧穿效應由於其重要的科學與應用價值而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在半導體領域,多量子阱之間的共振隧穿已經被證實和應用,例如共振隧穿二極體、多量子阱的發光二極體等。然而,目前為止還沒有在金屬結構中實現多量子阱的共振隧穿。
  • 光速並非不可超越,這些速度就比光速快!
    甚至有科學家曾說:光在宇宙中像蝸牛一樣爬行!於是便有科學家猜測,光速真的是宇宙最快的速度嗎?雖然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描述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根據現代科學家們的研究,還是有一些速度能夠超過光速的!而量子糾纏的速度已經超越了光速。但是,以人類目前為止的科研條件,建立兩個相距光年為單位的實驗室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量子糾纏的速度也只是理論上的存在,並未得到證實。
  • 真空中光速最快?目前已知三種超光速存在,愛因斯坦錯了嗎?
    愛因斯坦按照自己的這個物理規律不變原理,從而推出真空中光速恆定不變。大家可不要小看上邊這兩個推論,它們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的前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於光速有著非常準確的定義,並非是我們簡單理解的「宇宙中光速最快」,因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啊!目前我們就知道好幾個科學上已經承認的超光速案例,這個等下後文再說。
  • 寬量子阱雙勢壘磁性隧道結中長程相位相干性研究獲進展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利用在兩個平行絕緣層之間的超薄磁性金屬層形成二維量子阱(QW),並通過調節金屬層厚度和磁矩方向來控制量子阱共振隧穿,是研究自旋相關的量子阱態、量子阱分立能級、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QW-TMR)等自旋量子效應及自旋量子調控的標準結構,也是研發各種基於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效應的新型自旋電子學材料及量子阱共振隧穿二極體等重要單元器件的物理基礎。
  • 瘋狂的量子隧穿,宇宙本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謎團正在被揭開
    在量子世界中,糾纏在一起的粒子可能比光速還快,微小粒子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地方,粒子可能隨機地出現或消失,有些粒子還可能像鬼魂一樣「穿越牆壁」。是的,量子世界很奇怪。正如你可能已經猜到的,我們將在這裡一個叫做量子隧穿的過程。 從最基本和最容易理解的解釋來看,量子隧穿是一種波函數可以通過勢壘傳播的力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