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汙染無處不在 你的車能倖免嗎?

2020-11-25 騰訊汽車

 檢測人員分別在空調出風口、方向盤、主駕駛位座椅及座椅底部進行了取樣化驗。

  檢測結果顯示,幾乎各處採樣都含有細菌(上圖),空調系統濃度最高(下圖)。

  提到汽車空氣品質汙染,人們往往習慣性地想到新車甲醛等化學汙染,不少車主也對此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比如使用汽車香水,儘管偽劣產品居多(詳見《信息時報》2012年5月10日D14版車主求助報導《偽劣產品佔汽車香水市場八成》)。但事實上,研究環境治理的專家劉教授告訴記者,對車主健康最大的威脅並非化學物品,而是微生物汙染。而記者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車主對微生物汙染不了解,更談不上應對了。

  預告:《信息時報》汽車周刊記者在尋找淨化車內空氣品質的過程中首次接觸到「氣觸媒」,下期我們將分別用太陽暴曬、光觸媒、臭氧、氣觸媒魔方等多種方法進行對比試驗,旨在為各位車主找到標本兼治的遠離車內空氣汙染的良方,敬請關注。

  車主調查

  逾半車主不了解微生物汙染

  據悉,微生物汙染是指由細菌與細菌毒素、黴菌與黴菌毒素和病毒造成的生物性汙染。一般情況下,車內化學汙染能夠通過嗅覺和觸覺感知,只要常開窗通風,選擇對的產品輔助治理,汙染就會慢慢減少乃至消逝。微生物汙染卻是在悄無聲息地對人體造成傷害,且會隨著車齡的增長日益嚴重,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危害更大。但記者隨機對數十位車主進行了訪問卻發現,逾半車主不了解微生物汙染,一些車主聽說過但並未放在心上,還有一些知道了危害卻不知如何處理。

  開車快4年的林先生表示,車內汙染不就是甲醛的問題麼,4年了應該不會有了。曾先生也表示,平常很少關心細菌微生物汙染問題,「相關報導很少,應該不重要吧!」一向很愛乾淨的謝小姐每隔一周都會洗車吸塵一次,現在車齡不到一年,「估計應該也沒什麼細菌,也沒去了解這方面的資訊。」周女士則認為,市面上有不少殺菌消毒的產品,定期處理一下就可以了。何先生則是無所謂的態度:「所有地方都有細菌,車內當然也不例外,應該沒什麼問題。」

  有些車主則表示知道微生物尤其是細菌汙染有很大的危害,但不知如何處理。閔先生告訴記者,車頂和地毯以及織物的內飾應該最容易「藏汙納垢」,但除了定期清潔保養、吸塵消毒,想不到還有其他好辦法。「我知道空調系統會藏有不少細菌,但車裡面的管道清理不了啊,能怎麼辦?」趙小姐表示很無奈。

  陳小姐則向記者表示,最近身體有皮膚過敏、喉嚨痛和發熱等症狀。於是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細菌性感染。陳小姐生活一向規律、鍛鍊得當,怎麼會突然出現多種不適?陳小姐回想起來,近半個月經常乘坐一位友人的愛車,而且每次車程都達一小時以上,剛上車打開空調時還會聞到一股酸腐味,她由此初步估計可能是在車內遭到細菌感染所致。

  檢測分析

  汽車空調系統是最大「元兇」

  上周,《信息時報》汽車周刊記者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找來三輛車,車齡分別為1年、3年、6年以上,請來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車內汙染檢測。檢測人員分別在空調出風口、方向盤、主駕駛位座椅及座椅底部進行了取樣化驗。檢測結果顯示,三輛檢測車的空調系統含細菌濃度都較高,而2號車的空調系統細菌濃度相對更高,初步診斷包括致命性細菌;座椅下方等隱秘處同樣是「重災區」。1號車和3號車的各處採樣均顯示車內細菌汙染程度嚴重。1號車的「災區」在於座椅下方,3號車的座椅表面採用打孔通風處理,細菌較多。

  據劉教授分析,車內微生物汙染源很多,最為嚴重的是汽車空調系統,這裡至少會生成三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黴菌:麴黴菌、陰黴菌和青黴菌。醫學試驗也表明,這些黴菌將對人體產生以下七個方面的危害:頭痛發熱、突發性喉嚨痛、扁桃體感染、哮喘、流感、皮炎、傷口難癒合等,危害性比甲醛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黑暗、潮溼、溫暖,是黴菌生長所需的三大條件,廣東地區都具備這些條件。空調製冷會產生冷凝水,這些冷凝水與空氣中的灰塵一起附著在蒸發器表面,便成為黴菌大量繁殖的溫床。接著是空調系統的通風管道,當我們熄火停車時,空調冷熱交替時滋生的微生物及藻類細菌或者黴菌。發動機的熱力領導空調管道中的冷空氣液化成水份,潮溼溫暖的環境同樣也為細菌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另外,省內很多汽車幾乎常年處在窗戶封閉及空調開啟狀態,使得車內皺褶處一直處於陰暗潮溼中,這樣的環境絕對是微生物、寄生蟲、多種細菌最好的繁殖溫床之一。同樣,絨布和織物等材質也大量應用在汽車內飾上。在車室頂棚的絨布、座位縫隙、方向盤等,處處皆是微生物附著繁衍的寄生地……此外,人體對車內空氣的汙染也不容忽視,比如打噴嚏、咳嗽、放屁等等;如果車輛曾接載過病人,哪怕是小感冒的病人,其細菌對車內汙染也是不可估量的。

  專家支招

  「二氧化氯+超氧陰離子」可有效滅菌

  劉教授指出,二氧化氯配合超氧陰離子可有效殺滅車內細菌達99%。二氧化氯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新一代高效、廣譜、安全的殺菌消毒劑,具有超強的分解氧化能力。而超氧陰離子是氧分子的單電子還原產物,帶有一個負電荷有具有一個未配對電子,性質極為活躍,對二氧化氯具有聯動功能。二氧化氯還可分解甲醛等有毒物質,通過反應迅速把甲醛氧化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更能迅速秒殺室內各類有害的微生物病菌,使消毒殺菌達398種以上。超氧陰離子氣體在繼二氧化氯秒殺有毒氣體後能有效的淨化室內空氣,還原空氣本來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湖北孝昌縣小範圍土壤受汙染 行道樹患上了「白化病」
    中國園林網4月18日消息:樹葉每到秋季變成黃色或紅色是常見的事,可你見過白色的樹葉嗎?4月16日,記者在243省道孝昌縣花園鎮襄花村路段,發現兩棵同時「白頭」的意楊。
  • 水中微生物對食品的汙染
    江河、湖、海、池塘及下水道的水中都有很多微生物,甚至溫泉中也有耐高溫的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海水中的微生物—般具有嗜鹽特性,且主要為細菌,海魚體表常有無色桿菌屬、黃桿菌屬及假單孢菌屬的細菌存在,常引起魚體腐敗,海水中有些細菌是魚類的病原菌,有些則能引起人類食物中毒,如副溶血性弧菌。
  • 知否|它能承受高於人類200倍的輻射劑量,還無處不在
    國際空間站已被"殺不死"的細菌佔領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由於黴菌形成的孢子很容易在空氣中傳播,也容易汙染棲息地。最終,它們甚至可能伴隨著人類的太空探索和殖民無意中汙染其他星球。因此,觀察這種黴菌在國際空間站內外如何生長至關重要。黴菌能承受高劑量輻射
  • 車內這麼多微生物入侵,教你放大招徹底的消滅它!
    一、高溫殺毒車內是一個比較密封的環境裡,平時都是車窗緊閉,車內的空氣都不流通,造成異味一直在車內循環保存著,有害氣體都沒有排出去。 二、放置木炭 可以在車上放置一些木炭,因為木炭的吸附能力是很強的,木炭不但能淨化水,也能淨化空氣,想不到吧,木炭具有殺菌除臭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清除車內的異味
  • 合肥:裝上「監視器」 讓臭氧汙染無處逃
    為有效改善臭氧汙染,合肥市廬陽區積極研究部署臭氧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從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園區和集群綜合整治、排口規範化標準化和臭氧汙染溯源分析等方面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確保臭氧汙染可防可控。究竟什麼是臭氧汙染?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針對典型的有機汙染物,主要採用具有費用低、無二次汙染、易操作等優點的生物修復法,包括堆肥、生物反應器等,且這些修復技術的主體均是微生物,由於微生物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變異性,在生存過程中分化出多種多樣的代謝類型,並能較強地適應生存環境。
  • 讓微生物無處遁形「下一代測序技術」發力食品檢測
    本報訊 (記者羅晨)近日,在北京京協和醫院學術會堂舉辦的第22期「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之「科技讓醫學更神奇」專場上,北京協和醫院博士黃晶晶在「下一代測序技術——讓微生物無處遁形」主題推介中,介紹了「下一代測序技術」在食源性疾病暴發中食品汙染源檢測的應用。
  • 反滲透膜汙染後的這些「症狀」你了解嗎?
    眾所周知,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但是在反滲透膜的實際應用中,原水中的各種雜質會附著在膜表面,因此反滲透膜會不可避免的受到汙染,那麼反滲透膜汙染後的這些「症狀」你了解嗎?
  • 微生物能否在火星表面存活?冰晶或能支持其生存
    但也有人不贊同這一觀點。目前該說法仍處於爭議當中。條件與組合佛羅裡達大學植物病理學專業的安德魯·舒爾格(Andrew Schuerger)正致力於研究微生物是否能在冰冷的火星上生存與繁衍。滅菌因素舒爾格和同事們在之前開展的研究中確認了31種或能在火星表面生長的地球細菌,但有一些關鍵條件:這些微生物必須避開火星上的滅菌因素,如紫外線輻射等,並且微生物需要生活在穩定、溼潤、富含營養物的環境中。「這句話中有許多限定條件,」舒爾格說道,「但如果你要問:『火星表面真有這樣的地方嗎?』
  • 遭遇「車內環境汙染」,應該這樣做
    不過,別掉以輕心,潛藏的二氧化碳、懸浮的小顆粒,還有家具釋放出來的甲醛這些隱形殺手,也在侵蝕你的健康。對霧霾的了解大家已知道很多,不再多說。隨著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買了車子。今天要說的是車內環境汙染。是不是很奇怪?車內怎麼會有汙染?
  • 如果第六次大滅絕出現,人類能夠倖免嗎
    雖然我們不知道地球生命怎麼起源,但是通過間接的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地球生命的進化歷程,在過去幾十億年時間裡,地球很多物種出現後又消失了,在某些時候,甚至會出現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如果地球發生第六次大滅絕,我們人類能夠倖免嗎?
  • 聚焦細胞房7大「雷區」,讓汙染源無處躲藏!
    體外培養的細胞受到嚴重汙染時,即使想盡辦法也難以挽回。如何打贏這場細胞保衛戰?最好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杜絕汙染發生的可能。    本期公開課上,小 E 就手把手教大家完成抵禦細胞汙染的「戰前」部署,將 7 大汙染頻發的實驗「雷區」各個擊破,讓汙染源們無處躲藏!
  • 檢測顯示小吃攤食物受微生物汙染嚴重
    清補涼內容物菌落總數超過國家冷凍飲品衛生標準2000多倍,清補涼使用的冰塊大腸菌群數超過國家冷凍飲品衛生標準近2000倍;油炸小食品的酸值、過氧化值均高於國家油炸小食品衛生標準規定限值……  日前,海南大學食品學院大三學生李壯及其團隊,對海南大學周邊小吃攤點食品衛生進行實驗調查後發現,部分小吃受微生物汙染嚴重,具有較高的食品安全風險。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海南「禁塑令」引起一時轟動,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鼓勵可降解塑料作為替代方案,「可降解塑料」這個話題又熱起來,近年這項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但是目前能解決「白色汙染」嗎?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
  • 防輻射「神器」真能保護你嗎
    防輻射「神器」真能保護你嗎 2020-11-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知道剛買的車裡面,放什麼東西,能最好的保護車嗎?
    用點兒活性炭,能吸收異味,淨化空氣。(2)地膠一般轎車座椅底下都是一種地氈似的物品,是原車全體鋪制好的,一旦有髒物、塵垢留在上面,很難拾掇。若上面鋪上一層防水、易擦洗的地膠,拾掇起來就便利多了。(3)防盜器(排擋鎖)裝有電子防盜器的車一般可遙控車門,十分便利、有用,但竊賊一旦把握破解辦法,也簡略將車盜走,因而現在許多車上都設備排擋鎖。
  • 抗生素、微生物汙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原標題:抗生素、微生物汙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隨著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續增加,各種新研發的化學品進入生態環境循環中,給傳統的汙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自來水處理系統提出新挑戰。   空氣中生物氣溶膠汙染飲用水   汙水處理和中水回用正面臨著毒性控制的風險,飲用水也是如此。美國密西根大學拉特加德·萊斯金教授表示,在過去10年,雖然生物處理工藝,尤其是生物過濾技術在飲用水處理領域得到了極大普及,「但我們尚不清楚生物過濾、消毒、管道輸送等過程對自來水水質以及人體微生物群的影響」。
  • 微生物染色解析:你知道這些細菌的顏色嗎?
    微生物染色解析:你知道這些細菌的顏色嗎?
  • 檢出微生物汙染、重金屬汙染等問題 四川10批次樣品被通報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3日,四川新一期食品抽檢結果出爐,10批次不合格樣品被通報,檢出微生物汙染、質量指標不達標、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等問題。   3批次樣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3批次樣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其中,井研縣麻辣誘惑餐飲店使用的陶瓷盤、陶瓷碗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常用指示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