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裝上「監視器」 讓臭氧汙染無處逃

2020-11-25 合肥網

近年來,隨著顆粒物汙染的逐漸改善,臭氧(O3)已成為影響合肥空氣品質優良率的首要汙染物,其中6月至9月臭氧汙染尤為突出。合肥市廬陽區開展臭氧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打響「藍天保衛戰」。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臭氧對空氣優良天數的影響已僅次於PM2.5。

為有效改善臭氧汙染,合肥市廬陽區積極研究部署臭氧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從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園區和集群綜合整治、排口規範化標準化和臭氧汙染溯源分析等方面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確保臭氧汙染可防可控。

究竟什麼是臭氧汙染?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事實上,在大氣平流層,紫外線輻射會打斷氧分子兩個氧原子之間的化學鍵,由於氧原子不穩定性極強,剩下的一個氧原子會與另一個氧分子結合,就形成了臭氧——完完全全的「天然」產物。而到了對流層,除部分從平流層到對流層「漫遊」的臭氧,以及森林植被生物貢獻的臭氧外,絕大部分臭氧是「人造的二次轉化產物」,如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它們是經過複雜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當日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即成為臭氧汙染。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共同作用,形成臭氧,也是PM2.5形成的前體物之一,是當前中國大氣汙染物的重要來源,對大氣環境質量和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

針對臭氧汙染特性,廬陽區按照「防控結合截汙治霾」總思路,採取「白+黑」「5+2」「線上+線下」閉環調度模式,通過增派灑水車、霧炮車,增加灑水降塵頻次,確保路面溼潤,切斷臭氧產生鏈,實現源頭降汙。同時,該區將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統籌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汽修行業、柴油貨車尾氣三大專項治理行動。三大行動實施以來,通過對不達標企業和車輛亮劍執法,鐵腕治汙,實現臭氧形成前體物——NOx和VOCs產生量有效下降。

此外,為實現科學治汙,該區藉助33個大氣微觀站點和雷射雷達走航服務適時開展臭氧汙染數據分析和溯源排查,通過「線上千裡眼,線下網格員」,構建「天羅地網」臭氧環境管理體系,實現精準溯源、高效管控。6-9月,廬陽區藉助大氣科技手段共排查臭氧汙染相關問題92處,並第一時間整改到位,使臭氧汙染「無處遁形」。據統計,2020年6-9月該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O3-8H)140ug/m3,同比下降25.5%;O3-8H超標天數5天,同比減少37天。

(通訊員 張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 文/攝)

近年來,隨著顆粒物汙染的逐漸改善,臭氧(O3)已成為影響合肥空氣品質優良率的首要汙染物,其中6月至9月臭氧汙染尤為突出。合肥市廬陽區開展臭氧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打響「藍天保衛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臭氧對空氣優良天數的影響已僅次於PM2.5。為有效改善臭氧汙染,合肥市廬陽區積極研究部署臭氧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從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園區和集群綜合整治、排口規範化標準化和臭氧汙染溯源分析等方面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確保臭氧汙染可防可控。究竟什麼是臭氧汙染?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事實上,在大氣平流層,紫外線輻射會打斷氧分子兩個氧原子之間的化學鍵,由於氧原子不穩定性極強,剩下的一個氧原子會與另一個氧分子結合,就形成了臭氧——完完全全的「天然」產物。而到了對流層,除部分從平流層到對流層「漫遊」的臭氧,以及森林植被生物貢獻的臭氧外,絕大部分臭氧是「人造的二次轉化產物」,如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它們是經過複雜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當日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即成為臭氧汙染。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共同作用,形成臭氧,也是PM2.5形成的前體物之一,是當前中國大氣汙染物的重要來源,對大氣環境質量和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臭氧汙染特性,廬陽區按照「防控結合截汙治霾」總思路,採取「白+黑」「5+2」「線上+線下」閉環調度模式,通過增派灑水車、霧炮車,增加灑水降塵頻次,確保路面溼潤,切斷臭氧產生鏈,實現源頭降汙。同時,該區將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統籌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汽修行業、柴油貨車尾氣三大專項治理行動。三大行動實施以來,通過對不達標企業和車輛亮劍執法,鐵腕治汙,實現臭氧形成前體物——NOx和VOCs產生量有效下降。此外,為實現科學治汙,該區藉助33個大氣微觀站點和雷射雷達走航服務適時開展臭氧汙染數據分析和溯源排查,通過「線上千裡眼,線下網格員」,構建「天羅地網」臭氧環境管理體系,實現精準溯源、高效管控。6-9月,廬陽區藉助大氣科技手段共排查臭氧汙染相關問題92處,並第一時間整改到位,使臭氧汙染「無處遁形」。據統計,2020年6-9月該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O3-8H)140ug/m3,同比下降25.5%;O3-8H超標天數5天,同比減少37天。(通訊員張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鄭茹文/攝)

相關焦點

  •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藍天如洗、PM2.5很低的日子,也有可能空氣品質指數(AQI)並不是優良,其主要原因就是臭氧(O3)濃度超標。「在天為佛,在地成魔」,臭氧在高空中是「保護傘」,可以阻擋紫外線對地表生物的傷害,近地面的高濃度臭氧汙染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
    地外文明將無處可逃?美國宇航局表示,這顆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 臭氧汙染!過去20年中,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增加 罪魁禍首是人為
    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的臭氧汙染有所增加,這是第一項使用商用飛機收集的臭氧數據的研究。過去20年中,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增加 罪魁禍首全是人在這項新研究中,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研究合作研究所(CIRES)的科學家研究了北半球的臭氧水平,一種汙染地球低層大氣的溫室氣體。(這不同於地球大氣層中存在的臭氧層,它保護著我們星球上的生命。)
  • 科學精準防治臭氧汙染
    為切實有效地進行環境空氣臭氧汙染防治,需要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開展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工作,準確定量分析城市—區域—全國等不同空間尺度上的臭氧來源。要弄清楚複雜的氣象過程以及汙染物的水平輸送和垂直輸送過程,制定合理有效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策略,明確控制重點,不斷提高臭氧汙染防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核心閱讀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 藍天下的汙染:臭氧來襲
    在距地球表面20至50公裡的高空平流層中,被平均厚度約3釐米的臭氧薄層所包圍。它可以吸收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並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不受損害。但是,在地面附近,臭氧是一種汙染物。儘管其危害無法與PM2.5相提並論,但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和數百億美元的農作物損失。
  • 「於無聲處」的健康殺手——臭氧汙染
    然而,在5月底至6月初,如果有人留心查看空氣品質測報,會發現華北、華中、黃淮甚至長三角地區,都出現過中度以上的空氣汙染。  有媒體說,這都是「臭氧」惹的禍。臭氧汙染究竟是什麼?其危害真的比PM2.5還要大嗎?  臭氧何時當「反派」  臭氧(O3),是氧氣(O2)的同素異形體。
  • 自貢:臭氧汙染成空氣汙染新「元兇」
    「顆粒物的單一汙染」轉向「顆粒物協同臭氧的複合型汙染」,且臭氧汙染呈現時間提前、濃度偏高、持續較長、汙染加劇的態勢。數據:今年自貢已出現14天臭氧汙染據悉,2016年以前自貢尚未出現因臭氧超標造成汙染,但2017-2019年因為臭氧分別造成了15天、33天和26天的汙染。2020年在3月20日,自貢出現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汙染天氣,比去年提前了19天。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專家表示,由於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當濃度超標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尤其對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危害更為明顯,需及時做好健康防護,在臭氧汙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特別是少雲無風的晴朗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北極星大氣網訊:這幾天華北地區遭遇的高溫天氣,還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副產品」——臭氧汙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19日15時,北京市空氣品質指數AQI為139,空氣品質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同一時間的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的吉林省長春市、長三角的浙江省杭州市、地處西南的四川省成都市等多個地方,均出現臭氧汙染。
  • 警惕臭氧汙染 對健康的危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在參加廣東團全體會議作發言時,一方面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點讚」,另一方面,也提醒防治大氣汙染眼睛不能只盯著霧霾,還要警惕臭氧等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天氣晴朗」未必是空氣汙染少。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生理和心理 霧霾對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鍾南山認為要有一個客觀認識。
  • 臭氧汙染的背後有多複雜?
    「7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大暑將至,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中,臭氧毫無意外成為空氣汙染的「主角」。  「中國氣象局數據表明,2019年至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2.25攝氏度,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和上海6省(市)更是經歷了史上最暖冬季,這說明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臭氧的生成。」能源基金會環境管理項目主任劉欣說。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空氣品質管理問題上具有豐富經驗,並擔任過諸多職務。曾在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汙染專家,為杜塞道夫應用科技大學應用數學教授、波恩大學副教授。每到夏季,臭氧都成為中國多地的首要汙染物。夏季臭氧汙染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廣泛存在?歐洲在臭氧汙染預警和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效果如何?中國環境報記者採訪了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迪特˙施韋拉博士。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今年1一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面對日益嚴峻的臭氧汙染,環保部已採取部署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出臺VOCs的治理政策標準、削減氮氧化物排放等措施。6月15日,臭氧問題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院士接受政能亮訪談,談臭氧汙染的成因與防治。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2019年,我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為41.8%,僅次於PM2.5。  臭氧可以說讓人類「又愛又恨」。  我們為何一邊要防臭氧汙染,一邊又怕臭氧層空洞?用臭氧消毒機會加重臭氧汙染嗎?  ▌「地球衛士」還是「健康殺手」?  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具有魚腥味的強氧化性氣體。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城市臭氧汙染是典型的二次汙染    多發生在晴朗高溫天氣    李振亮介紹,臭氧分為高空臭氧和近地面臭氧。高空臭氧有益,可吸收紫外線,是地球生物系統的「保護傘」,而近地面臭氧濃度過高,則對人體有害,我們所指的臭氧汙染就是指近地面臭氧濃度超標。
  • 戰贏---潛蠅無處逃,戰贏不可少
    潛蠅無處逃,戰贏不可少20%阿維·殺蟲單微乳劑+30%滅蠅胺懸浮劑
  • 低空臭氧:易被忽視的都市汙染
    低空臭氧:易被忽視的都市汙染 2014-06-27 16:38:03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青帝 發自芝加哥  明明是個大晴天,但如果你仍然感覺胸悶咳嗽、頭痛頭暈,那麼,你可能就正在遭受臭氧汙染!這是一種不易被人察覺的汙染,但是與PM2.5一樣,屬於不可忽視的都市汙染。  眾所周知,地球高空大氣層的平流層中存在著臭氧層。臭氧層在赤道附近最厚,到兩極變薄。
  • 為什麼臭氧汙染在夏季高發?預防汙染需要做到這些
    通報提醒,隨著夏季到來,臭氧汙染「粉墨登場」,與PM2.5共同成為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主要汙染物。那麼,什麼是臭氧汙染?臭氧汙染有哪些危害?為什麼夏季會成為臭氧汙染的高發期?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臭氧汙染呢?什麼是臭氧?新華社介紹,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