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農農的超好」,今天和大家講一下「玄參」的種植方式,以及注意事項,作為中藥中常用的成分,那麼它對這個環境是否有很高的要求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玄參多年生草本,別名浙玄參,元參,乾燥的根入藥,玄參含生物鹼、糖類、甾醇、脂肪酸等,性微寒味苦,具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解毒利咽等功效。主治煩渴熱病,咽喉腫痛便秘等症,是臨床很常用的一種中藥。
玄參也是中成藥的顏料,以玄參為原料的中成藥有天王補心丸,天麻丸,清咽喉合劑等幾十種。玄參適應性較強,溫暖溼潤的氣候都能生長,南北方均可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很嚴。在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地均可栽培,以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塊為佳,土質粘重,易積水的地不宜種植。
前作物收穫後,將土地深翻30到40釐米,施足基肥,每畝可施有機肥約3000千克。適當增施高效複合肥,先把肥料撒在地面上,然後翻入土中。經壩細整平,再做畦,畦寬1.3米,高12到15釐米,溝寬25釐米,栽種前在畦面上開穴,行距40到50釐米,株距30到40釐米,穴深8到10釐米,栽種前以拇指大,有白色子芽的金塊為種,在選擇時要嚴格挑選,無病,健壯,色白,長3到4釐米的子芽做種用,發現黴爛變質的芽頭要剔除。將挑選後的子芽,按沒穴一個擺放,芽頭務必朝上,以利於芽頭出土,萌發!
栽種玄參,要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好品種,浙玄參因其粗壯肥大,產量高,品質佳,是栽培玄參的首選!玄參為深根性植物吸肥力較大,因此有機肥的施入將有利於玄參今後根部生長。生長上經常採用邊放芽頭,邊施腐熟的農家肥或廄肥,然後覆土。栽種時期因地區和氣候不同,可分冬種和春種,南方各地採用冬種,一般在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上中旬種植。早種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產量也很高。當玄參種下後要澆灌一次透水,使土壤溼潤,有利於小苗的出土。
3月中下旬平均氣溫12℃左右,玄參開始出苗,此時要檢查玄參田中是否有蓋土太厚,妨礙出苗情況,發現可將穴土撬開,同時進行查苗補缺。當月平均氣溫為20到27攝氏度時,莖葉生長發育較快,在地上部生長發育高峰之後,根部生長才逐步加快。玄參幼苗出土後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過深,以免傷根!培土是玄參田間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栽培措施,可保護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閉緊,提高玄參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溫抗旱和保肥作用!
結合中耕除草,追肥1到2次,以磷鉀複合肥為主。追肥要在植株旁挖穴,或開淺溝施入,施後覆蓋好,每畝施肥1000到1500千克,玄參一般不需灌溉,雨水多時應注意排水,可減少爛根!要使玄參栽培,穩產高產,適度密植是可行的,每平方米可在12到15株之間,忌連作以防病蟲害!8到9月氣溫21到26攝氏度時,為玄參根部生長發育最適時期,根部逐步增粗增重,這期間如水分供應充分,根部生長更快,玄參為一年生植物,蟲害較為少見,主要會發生病害,如乾枯病,葉斑病,白絹病,可用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稀釋液噴灑防治,也可採用輪作等方法防治。
這裡要提醒大家,玄參應避免與白朮等藥材輪作,以減少病蟲害發生。花序生長後有的地方採用打頂,即將花庚摘除,可使根部膨大。玄參花期為7到8月,果期9到10月,玄參經過幾個月開花結籽,根部逐步長成,11月到12月,玄參地上部逐步枯萎,立冬前後均枯萎時割去地上莖葉,莖葉杆收割後晾乾收集,統一收回,減少越冬菌源!先挖松,根據泥土,然後將玄參挖起,不要將根部挖斷!
當玄參挖起後,即可在田頭取下玄參芽頭,切下根部做藥材,進行加工,嚴格挑選無病、健壯、白色芽頭,從根莖上切下來,留作繁殖用,留種用的芽頭切長約3到4釐米,切下的子芽堆放1到2天後,可選擇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將芽頭堆成長方形,用沙土覆蓋嚴實,並鋪上稻草,以利越冬防凍,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貯藏期間要定期檢查,防止黴爛!
玄參根採收後堆放在曬場上,暴曬4到5天,並經常翻動,使根部受熱均勻,每晚需加蓋稻草防凍,若受凍,曬乾後的玄參則空心而影響質量。曬至半乾時,修剪根莖上的爐頭和鬚根,堆起來,用塑料薄膜蓋嚴悶3到4天,再攤曬3到4天,曬後再堆悶,如此反覆幾次,約經40到50天,直至玄參內部變黑色。一畝玄參,通過曬乾發汗成乾貨,產量約200千克,曬乾後玄參為枝條肥大,質僵,蘆頭修淨,外表灰白色,內部烏黑色,乾燥不油。此種玄參為質優價高的好玄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如果大家喜歡希望轉發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