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一周要聞 | 羅氏、強生、雅培發布財報;艾爾建股東通過...

2020-12-05 騰訊網

波士頓科學、美敦力、GE醫療、飛利浦、富士膠片、BD、強生、拜耳、羅氏、艾伯維、禮來、雅培、衛材、聯合健康、勃林格殷格翰、德國默克、復宏漢霖、康熙諾、諾誠健華、湯臣倍健、藥明生物、泰格醫藥等公司一周要聞回顧。

全球製藥、醫療設備企業動態

波士頓科學

波士頓科學中國第二總部落地成都。波士頓科學與成都高新區籤署投資合作協議,波士頓科學中國第二總部及創新中心項目落地成都高新區。未來,雙方將通過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優勢互補和精誠協作,運用AI技術及大數據管理,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共同設立創新中心,應用5G技術搭建遠程醫療教育體系,讓成都成為西部乃至國際的智慧醫療中心;推進醫療技術「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規範化的培訓體系,向沿途國家輸出優質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設立西部物流中心,帶動上下遊企業在成都建立區域物流平臺。

美敦力

美敦力將攜眾多醫療科技亮相第二屆進博會。其中包括全球第一套針對新生兒的血液透析系統;改寫高血壓治療歷史的腎(交感)神經消融技術;可預測高低血糖並遠程通知家人的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讓「不開刀治療早期肺癌、肺結節」有望成為可能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美敦力神經外科與脊柱手術一體化解決方案等。

GE醫療

GE在華醫療發布全新自動乳腺超聲診斷系統Invenia ABUS 2.0。GE醫療在中國正式發布專為緻密型乳腺篩查診斷設計的自動乳腺超聲診斷系統Invenia ABUS 2.0。Invenia ABUS 2.0搭載了全新cSound全息域成像平臺,實現基於雲端的遠程診療模式,讓優質醫療資源更廣覆蓋,為臨床帶來優異多元的圖像表現、更舒適體驗及更智能高效的工作流。

飛利浦

飛利浦攜最新健康科技創新成果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本次進博會上,飛利浦將圍繞「環境健康、空氣健康、口腔健康、飲食健康、呼吸健康、睡眠健康、皮膚健康、母嬰健康」等,帶來創新的智能互聯解決方案,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食物、空氣、睡眠和各種關護。

富士膠片

富士膠片新一代雷射光源內鏡系統LASEREO 7000正式發布在操控性上,新型雷射系列腸鏡搭載了新型G7操作部,改善了結腸插入性能,具備精準傳導、順應彎曲、硬度可調的功能,使得操作性能大幅提升。同時縮短了內鏡彎曲半徑,得以呈現更佳的觀察視野,以及更安全的操作性能。

BD

柏樂(Tom Polen)將接任BD全球CEO。現任全球執行長(CEO)傅蘭澤(Vince Forlenza)將於2020年1月28日退休。BD全球董事會一致推選現任全球總裁兼營運長柏樂(Tom Polen)接任CEO一職,該任命將於2020年1月28日正式生效。

強生

強生發布首份《歸屬感:多元化和包容性影響力報告》,展現自公司成立130多年來,多元化與包容性戰略理念持續驅動創新,推動業務發展實現重要成果。

製藥巨頭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布2019年第三季財報。強生第三季度銷售總額為207.3億美元,去年同期203.48億美元。第三季度淨利潤為48.33億美元,去年同期39.34億美元。其中,製藥業務銷售額109億美元,醫療設備業務銷售額64億美元,消費者業務銷售額35億美元。

強生在愛爾蘭新建製藥工廠。強生旗下的楊森(Janssen)在愛爾蘭的Ringaskiddy Co. Cork進行生物製藥業務已經將近15年了。現在,它擁有一個價值3.5億美元的新設施,並增加了200個工作崗位。新工廠將提高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風溼性關節炎和克羅恩病」的藥物原料藥的生產能力。

強生公司訴訟案原告總數超過10萬 。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面臨超過10萬原告就其產品安全和營銷策略提起的訴訟。在最近的審判中,陪審團和法官裁定強生公司支付數十億美元,理由包括強生的嬰兒爽身粉、某些藥物和醫療設備對人體造成傷害,以及強生的營銷行為助長了阿片類藥物泛濫。

西安楊森宣布全球首個CD38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兆珂(R)在中國上市。強生公司在華製藥子公司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全球首個CD38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兆珂(達雷妥尤單抗注射液)在中國上市,用於單藥治療復發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

諾華

諾華Kisqali顯著延長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期。諾華於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期間宣布MONALEESA-3研究結果,證明Kisqali (ribociclib)的總生存期(OS)實現了統計學顯著改善。這是Kisqali聯合治療達到預先設定的中期分析的總生存期次要終點的第二項III期試驗。

羅氏

羅氏製藥(Roche)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羅氏集團2019年前9個月業績增長10%,達461億瑞士法郎 (471億美元)。羅氏製藥業績增長12%,達366億瑞士法郎 (374億美元)。中國大陸市場和香港市場表現高亮,業績增長53%,其中,赫賽汀、安維汀和美羅華三駕馬車強勢拉動。

雅培

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公布2019財年第三季度業績。當季淨銷售額為80.7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76.56億美元。第三季度,雅培淨利潤為9.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63億美元。其中,醫療設備業務營收30.65億美元,診斷業務營收19.09億美元,營養業務營收18.74億美元,製藥業務營收12.12億美元。

艾伯維

艾爾建股東投票通過艾伯維收購計劃。艾爾建股東投票通過了此前宣布的艾伯維收購艾爾建的計劃。在特別法庭召開的股東大會和特別股東大會上,超過99%的投票支持該交易。不過,艾伯維可能將支付一大筆稅費才能完成收購計劃。這筆交易預計將在2020年初完成。

勃林格殷格翰

Pavol Dobrocky將接任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人用藥品事業部總經理。勃林格殷格翰宣布,Pavol Dobrocky將於2020年1月1日接替馮耐德(Dirk van Niekerk)擔任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人用藥品事業部總經理。馮耐德將任職於勃林格殷格翰南美區總裁兼人用藥品事業部負責人。

默克

默克:三種職業推動在華未來發展。最近,默克(Merck KGaA)中國生物製藥業務董事總經理羅傑仁參加了默克在北京大學舉辦的「2019-2020年新興市場管理項目」的開學典禮。他表示,「我相信市場準入、醫學事務和數位化將成為助力默克中國醫藥健康業務和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職能。」

施維雅

施維雅收購非霍奇金B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PIXUVRI。國際製藥公司施維雅(Servier)宣布從CTI BioPharma收購PIXUVRI。PIXUVRI是針對患有多發性復發或難治性侵襲性非霍奇金B細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的治療方法。

拜耳

拜耳公司及其合作夥伴楊森研發公司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利伐沙班用於有血栓栓塞風險,且不具有高出血風險的內科急重症患者,以預防血栓或靜脈血栓栓塞症(VTE)。該批准基於MAGELLAN III期臨床試驗結果,並得到MARINER臨床試驗數據支持。

阿斯利康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泰瑞沙(甲磺酸奧希替尼片)用於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III期臨床試驗FLAURA研究結果顯示,奧希替尼一線治療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總生存期(OS)取得陽性結果。

聯合健康

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公布2019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營收為604億美元,同比增長7%;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35.38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嘉德諾

美國三大藥品分銷商將支付180億美元了解阿片類藥物訴訟。三家美國大型藥品分銷商麥克森、美源伯根和嘉德諾正在進行談判,準備支付180億美元以和解州和地方政府控其加劇阿片類藥物危機的大規模訴訟,為撼動整個製藥業的訴訟案得到廣泛解決鋪平了道路。

德視佳

德視佳國際眼科在港上市。德視佳國際眼科有限公司(EuroEyes International Eye Clinic Ltd.)2019年10月15日早上9時正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掛牌交易。德視佳首個交易日交投活躍,股價表現十分理想。德視佳於1993年成立,結合了德國眼科的卓越技術及25年的個性化客戶服務經驗,在德國、丹麥及中國運營業務。

禮來

禮來16億美元收購的IL-10項目胰腺癌III期研究失敗。10月16日,禮來宣布了III期SEQUOIA研究的一線結果,對於接受過含吉西他濱方案一線治療後疾病進展的轉移性胰腺癌患者,pegilodecakin(聚乙二醇化IL-10)+ FOLFOX方案(葉酸+5-Fu+奧沙利鉑)治療相比單獨使用FOLFOX方案未能改善總生存期,研究未到達主要終點。禮來16億美元全現金收購了僅僅上市4個月的ARMO BioSciences公司,獲得後者AM0010等一系列腫瘤免疫治療項目。

禮來首款血清素1F受體激動劑獲FDA批准上市。美國製藥巨頭禮來(Eli Lilly)宣布其急性偏頭痛治療藥物Reyvow(Lasmiditan)片劑獲FDA批准上市。該藥物與曲普坦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它靶向並激活5-HT1F受體,通過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結合阻斷偏頭痛發生機制。

Chemist Warehouse

澳大利亞最大的連鎖店藥房Chemist Warehouse將在華開設第一家實體門店。Chemist Warehouse中國區執行長Nancy Jian稱,新店將在中國河南省省會鄭州開業。未來,Chemist Warehouse還計劃將實體店推廣到中國其他城市。

澳洲連鎖藥房Chemist Warehouse與天貓延長合作。雙方的戰略合作協議延長至2021年。未來Chemist Warehouse計劃將在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內上線更多店鋪,其中包括將在阿里巴巴近期全資收購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上開設全新Chemist Warehouse店鋪,並在天貓國際上開設My Chemist、My Beauty Spot與Discount Vitamin Warehouse的新店。

歐倍安

法國耳鼻喉護理品牌歐倍安將進軍中國市場。近日,致力於以天然成分打造耳鼻喉護理科技的法國歐倍安(Ocean BIO-ACTIF)正式宣布將在2019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行品牌首發,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並將在移動社交新零售渠道與線下傳統零售渠道與中國區消費者見面。

衛材

衛材新藥--衛克泰(R)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衛材株式會社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衛材新藥衛克泰(英文名:FYCOMPA),該藥適用於成人和12歲及以上兒童癲癇部分性發作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繼發性全面性癲癇發作)的加用治療。

衛材加入「愛的記憶-認知症陪護服務計劃」。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上海市正在推進建設的「認知症老年照護體系」,捐贈並加入「愛的記憶-認知症陪護服務計劃」,提供志願者服務等。

衛材在2019年ESMO年會上匯報腫瘤產品和產品線摘要。摘要強調衛材研發的Lenvima(中文名:樂衛瑪)(甲磺酸侖伐替尼,口服激酶抑制劑)和Halaven(中文名:海樂衛)(甲磺酸艾立布林,軟海綿素類微管動力學抑制劑)的最新情況。

衛材和FRONTEO將推出COROBAN(R)。衛材株式會社和FRONTEO,Inc.近日宣布,其已於2019年9月26日向日本醫療機構推出跌落和跌倒預測系統Coroban。Coroban可以提前預測住院患者的跌落和跌倒的風險並顯示警報。

衛材和MEIJI宣布治療帕金森病的EQUFINA(R)片劑在日本獲批。該藥用於改善正在接受含有左旋多巴的藥物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劑末現象。在日本,Meiji持有沙芬醯胺的生產和銷售許可,而衛材則獨家銷售沙芬醯胺。

Alodokter

印尼醫療健康創企Alodokter獲3300萬美元C輪融資。Alodokter是印尼領先的健康平臺,月活用戶超過2000萬。通過Alodokter平臺,用戶可與醫生聊天、預約看病、發現定製化內容,並管理健康保險。

中國醫藥健康企業動態

康熙諾

康希諾生物擬申請科創板上市。康希諾生物披露公告,公司計劃向中國香港監管機構申請配發及發行不多於2480萬股A股,以及建議向上交所申請批准A股在科創板上市及買賣。康希諾生物表示,公司計劃A股發行的募集資金10億元將用於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運營資金、疫苗研發、疫苗追溯、冷鏈物流及信息系統建設。

應世生物

應世生物旗下IN10018與Cobimetinib達成全球聯合用藥臨床合作。應世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近日已與羅氏製藥達成一項全球範圍內的臨床試驗合作,雙方將就應世生物旗下的黏著班激酶(FAK)抑制劑IN10018與羅氏旗下的小分子MEK抑制劑Cobimetinib展開聯合用藥臨床研究。

諾誠健華

諾誠健華遞交港股上市申請。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B向港交所遞表諾誠健華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開發及商業化同類最佳或首創的用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並使其在全球商業化。公司成立於2013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和崔霽松博士聯合創立。

湯臣倍健

湯臣倍健與恆天然達成合作聯合研發營養解決方案。全球領先的乳品加工與出口企業恆天然與全球知名的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企業湯臣倍健達成一項為期三年的戰略性研發合作,致力於為健康及保健市場研發富有創新性的營養解決方案。未來,雙方將圍繞乳蛋白和特定益生菌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泰格醫藥

泰格醫藥擬與淡馬錫旗下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美元投資基金。泰格醫藥擬通過所屬企業TG Mountain和TG Sky Growth合計出資不超過1200萬美元,與Birchtree共同發起設立美元投資基金。上述美元投資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約為6200萬美元,投資目標與範圍聚焦於早期到成長期的生物技術和CRO行業。

天境生物

天境生物與MorphoSys宣布TJ202/MOR202獲中國多項臨床試驗許可。適應症為復發或難治性骨髓瘤。TJ202/MOR202由MorphoSys開發,天境生物擁有包括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締脈

締脈完成近5000萬美元B輪融資。締脈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50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後,締脈將進一步加強臨床運營的綜合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加速海外戰略布局,提升臨床開發和產品註冊的國際化實力。

復宏漢霖

復宏漢霖抗PD-1單抗3期臨床研究招募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受試者。由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起,吉林省腫瘤醫院牽頭、院長程穎教授作為主要研究者的「一項評價HLX10(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聯合化療(卡鉑-依託泊苷)在既往未接受過治療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患者中的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3期研究」正在進行中。

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ADC原液及製劑廠投產。藥明生物宣布其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原液和製劑廠(DP3)正式投入GMP商業化生產,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提供從抗體和抗體偶聯藥物原液到製劑一站式服務的企業。同時,藥明生物與浙江醫藥子公司新碼生物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進一步支持創新抗體偶聯藥物ARX788的Ⅲ期臨床研究及大規模商業化生產。

海和生物

海和生物生產中心落戶江蘇泰州。海和生物生產中心落戶泰州醫藥高新區並籤署合作協議,擬投資6億元人民幣,首期建設數個創新藥物商業化生產線。

原力生命

原力生命完成1.26億人民幣A輪融資 。2019年10月15日,原力生命科學有限公司(IONOVA LIFE SCIENCE CO., LTD.) 宣布完成 1.26 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

三生國健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人源化抗CD25單克隆抗體開出首張處方。中國首個自研人源化抗CD25單克隆抗體健尼哌10月17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首張處方。該單克隆抗體藥物由三生國健自主研發生產,用於預防腎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應。

基石藥業

JITRI-基石藥業聯合創新中心揭幕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宣布,「2019基石藥業研發論壇暨『JITRI-基石藥業聯合創新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蘇州成功舉辦。論壇秉持「銳意創新,攜手共贏」的主題,旨在集結醫藥產業鏈各方力量,提升本土創新質量,響應中國患者臨床需求。

諾誠醫療

原創Liwen RF(TM)射頻消融及心肌活檢系統帶來肥心病診治創新策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肥厚型心肌病診治中心劉麗文主任團隊,聯合諾誠醫療共同研發的Liwen RF射頻消融系統,在西京醫院相繼完成15臺臨床應用,手術過程順利,患者恢復良好,這是「Liwen術式」在治療肥厚型心肌病領域,首次融入2項全球首創的新技術 -- 可調射頻消融針和心肌活檢。

科近泰基

中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腫瘤治療設備獲批註冊上市。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蘭州科近泰基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該產品安裝於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是國內首臺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的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

醫藥行業動態

國家衛健委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提出加強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培養兒童眼健康醫療技術人員;根據兒童青少年視力進展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近視防控健康宣教和分級轉診。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會上表示,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推動疫苗行業整合重組工作,以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藥品管理法》將實施 藥監局:抓緊制修訂配套規章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將正式實施,藥監局已經擬定疫苗藥品配套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技術指南工作計劃,正在按照安排抓緊開展規章和文件制修訂工作。

國辦發文:強化藥品價格常態化監管 完善短缺藥品供應體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將搭建國家短缺藥品多源信息採集平臺,以此實現原料藥和製劑在註冊、生產、採購、價格等方面的信息聯通共享,並定期形成監測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將搭建國家短缺藥品多源信息採集平臺,以此實現原料藥和製劑在註冊、生產、採購、價格等方面的信息聯通共享,並定期形成監測報告。

中國抑鬱人群達9000萬。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目前全球至少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在中國,抑鬱人群已達到 9000 萬,平均每 11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抑鬱。2013年-2018年中國抗抑鬱藥市場銷售從41億元增長至87億元,今年預計將超過95億元。國內市場,抗抑鬱藥物已達30餘種。近10年來,中國獲批上市的抗抑鬱藥物有3個,分別為鹽酸米那普侖、阿戈美拉汀和氫溴酸伏硫西汀。

骨質疏鬆症導致全球每3秒就有一例骨折。全球50歲或以上人群,每三位女性或每五位男性中就有一人會因骨質疏鬆而骨折。大約2億人受到影響以至於每3秒就有一例骨折。在10月20日的世界骨質疏鬆日,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及其全球250個成員組織敦促所有老年人了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並且在有風險時要諮詢醫生。

日企開發的手術輔助機器人最快2022年上市。源自東京工業大學的初創企業Riverfield最早將於2020年秋啟動正在開發的手術輔助機器人的臨床試驗。計劃在獲得批准之後,最快於2022年發售。verfield開發的新產品的價格在1億日元以下。

抗愛滋中藥金桑芪抗毒滴丸完成臨床前研究。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創新中藥金桑芪抗毒滴丸的研製與應用研究」完成臨床前研究。該項目研製的創新中藥金桑芪抗毒滴丸相對於西藥在安全性、經濟性方面具有優勢,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潘湘斌:外科理念介入方式 MitralStitch讓二尖瓣反流治療更容易。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MitralStitch 系統臨床科學家潘湘斌教授團隊向大會轉播了一臺使用德晉醫療 MitralStitch 二尖瓣瓣膜修復系統進行的二尖瓣修復手術,成功為一名外科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進行了腱索修復的介入治療。

《藥物治療指導分冊》發布。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主辦、賽諾菲中國協辦的《中國慢性疾病防治基層醫生診療手冊》正式發布了第六本《藥物治療指導分冊》。該分冊強調實用性與權威性,涵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卒中、癲癇及腎臟病領域的常見藥物,詳細介紹了藥物的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及不良反應等實用性內容。

印尼醫療與社會保障局攜手Halodoc為印尼全民提供平等醫療服務。通過這一戰略合作,雙方將結合各自專長,以數位化方式讓所有印尼人民,尤其是印尼社保局的參保人,平等地享受醫療服務。

馬來西亞大八打靈加入城市癌症挑戰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努爾蘇丹(原阿斯塔納)2019年世界癌症領導者峰會(World Cancer Leaders' Summit)上,馬來西亞城市大八打靈宣布加入「City Cancer Challenge」計劃。

推薦一個全球醫藥行業資訊帳號

「醫藥健聞」每天中午發布全球製藥、醫療、大健康企業最新經營動態、財報信息、併購和人事任免等消息,是及時了解全球醫藥健康企業和行業發展動態的良好渠道。

相關焦點

  • 從基因泰克、賽諾根到艾爾建,盤點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
    從羅氏(Roche)斥資近500億美元先後收購基因泰克(Genentech)和賽諾根製藥(Seragon Pharmaceuticals),到近日艾伯維(AbbVie)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Allergan)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醫藥生物專題報告:輝瑞、強生等醫藥巨頭2019財報全解
    2019 年是變革的一年,剝離或併購、只為聚焦創新藥業務 此篇報告我們匯總了輝瑞、強生、諾華、羅氏和默沙東五家海外頭部制 藥企業 2019 年財報情況。上述五家公司市值排名位居全球藥企前列, 在 2019 年的發展也基本可以代表全球醫藥行業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 向。
  • 這類器械數量:羅氏第一、強生第二、西門子第三
    從外企的產品註冊數量看,羅氏診斷產品數量達996件,位居第一;強生醫療器械785件,排名第二;西門子醫學診斷產品729件,排名第三;排名前十的還有貝克曼庫爾特(486件)、貝朗醫療(458件)、雅培(434件)、美敦力(389件)、史賽克(374件)、波科(312件)、庫克(306件)。
  • 從跨國藥企2019年報,看未來醫藥行業研發趨勢
    【製藥網 行業動態】開年後,全球頭部跨國藥企陸續發布年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所統計的17家跨國藥企2019年合計業務收入就超過4800億美元。   這三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名前3   從年報來看,17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在前3的分別是強生、羅氏和輝瑞。   2020年1月,強生公布財報顯示,公司2019財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151.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6%,營業收入為820.59億美元,同比增長0.59%。
  • 強生收購Hemera的基因療法 用於治療黃斑變性的地圖樣萎縮
    編譯丨海明威近日,強生旗下子公司楊森製藥收購了Hemera生物科學公司的基因療法的專利權。HMR59基因療法是一次性的門診眼球玻璃體內注射療法,以維持地圖樣萎縮患者的視力。【相關閱讀:諾華2018財年收入519億美元 明年前將推出10款重磅藥】在2019年,羅氏收購了Spark【相關閱讀:羅氏收購Spark,丹納赫買入GE生物製藥,大藥企都在盤算什麼?】。
  • 羅氏、強生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復星等產品獲批臨床
    獲批上市 1、強生伊波拉疫苗方案獲歐盟批准 7月1日,強生宣布旗下楊森製藥的伊波拉疫苗雙計量組成方案Zabdeno(Ad26.ZEBOV)和Mvabea(MVABNFilo)已獲得歐盟委員會(EC)批准的上市許可,用於主動免疫,以預防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種屬引起
  • 盤點:歷史上醫藥巨頭十大併購案,輝瑞獨佔三單
    隨著630億美元的艾伯維(AbbVie)-艾爾建(Allergan)收購案塵埃落定,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國際醫藥巨頭間的洗牌。商業史上,醫藥巨頭歷來是併購案的王者。據統計,在短短20年中,近60家公司通過併購成為全球10大製藥公司。
  • JPM|美敦力、羅氏、雅培、Illumina、珀金埃爾默、賽默飛世爾 2021...
    在會上包括美敦力、羅氏、雅培、Illumina、賽默飛世爾等都明確表示在2021年將會加大外部投資合作力度。▲ 美敦力2021新產品進展除了一波新產品上市,在2021年美敦力將更關注引領行業發展的新技術,包括:手術機器人: 除了領導脊柱和顱骨機器人技術,美敦力正通過Hugo系統布局軟組織手術機器人領域。機器人技術正迅速成為美敦力核心技術之一,未來也將帶領整個公司發揮槓桿作用。
  • 【熵周刊】醫藥行業增速放緩 國內藥企頻扮「接盤俠」
    本期關鍵詞:阿斯利康、基因測序、亞洲製藥、復星醫藥、華潤醫藥、醫保閱讀提示:本期收錄9條,共計2571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或許是資本寒冬真的已經到來,過去一周醫健領域的投融資事件略有減少。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關注|最新世界500強企業發布,全球30家醫藥健康企業上榜
    2020年8月10日,《財富》雜誌發布了最新全球500強排行榜,今年共有30家涉及醫藥健康相關領域企業上榜,其中4家為首次上榜分別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
  • 陽獅集團收購上海麥田 加強在華醫藥公關業布局
    麥田公關主要客戶集中於醫療保健行業,主要包括雅培、金賽藥業、強生中國、諾華醫藥、諾和諾德、輝瑞製藥、羅氏製藥、西安楊森、惠氏等全球和區域的行業領軍企業。本次收購完成後,麥田公關將成為陽獅醫療保健傳播集團(PHCG)的一部分,並更名為麥田盛世長城醫療健康有限公司(UBS Saatchi & Saatchi Health)。
  • 最新世界500強企業發布,全球30家醫藥健康企業上榜
    健康時報記者 魯洋 2020年8月10日,《財富》雜誌發布了最新全球500強排行榜,今年共有30家涉及醫藥健康相關領域企業上榜,其中4家為首次上榜分別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
  • 強生羅氏飛利浦醫療器械被召回 護眼燈九成不合格
    [本期聚焦]  食藥監局:召回強生、羅氏、飛利浦等10款醫療器械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連續發文,召回包括強生、羅氏及飛利浦等企業生產的10款醫療器械。但其中有9款產品未在中國銷售,而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生產的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設備,雖在中國有售,但至今無傷害事件報告。
  • 醫藥健聞周刊|生物醫藥史最大筆股權投資完成;默沙東CEO稱研發中的...
    此外,AI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逐步受到媒體關注,尤其是AI技術對疫情防控的貢獻。重點包括AI輔助醫生初篩、診斷新冠肺炎病例等方面的應用。>百濟神州完成20.8億美元註冊直接發行日美歐23家藥企成立研發抗生素的基金強生、雅培、沃博聯發布財報跨國藥企強生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談醫療創新。
  • 艾爾建美學發布中國業務全景,為消費者成就「自信之美」
    艾爾建美學集全球醫美研發之智,通過一系列戰略舉措深度參與並積極推進中國醫美行業的發展進程。艾爾建美學計劃將以每年至少一至兩款新產品的引入速度,滿足新顏值時代中國醫美消費者自信求美的心理和消費訴求。 此次,艾爾建美學攜旗下功能性護膚品牌通過進博會平臺,首次亮相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