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海洋透明動物,果凍模樣是它最好的偽裝,還會導致全球變暖!

2020-12-04 大河旅遊

相信不少喜歡旅遊、探險的小夥伴們都乘坐輪船在海洋上看過它的神奇,海洋對於人們來說,仍然是非常神秘且充滿未知的,古往今來人們對海洋的探索從未停止,儘管現在的科學水平已經很是發達,但對於海洋深處依舊是無可奈何,迄今為止雖然人們在海洋中雖然已經發現了很多的神奇生物,但是海底可能仍然存在著人們未知的生物。

在海洋中存在著一種非常奇特的魚,這種魚全身幾乎是透明的,曾經就有漁民捕捉過這樣一種魚,但是對於一個捕魚多年的他來說,也從來沒有見過,更不知道這是什麼物種,就算他拍照詢問了別人,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當時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種蝦。

後來就有專家為人們解答了疑惑,這是一隻樽海鞘(zūn hǎi qiào),通過吸入和噴出海水來完成它在水中的移動,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這種動物的身體呈桶狀,它的身體內部幾乎透明,身體在1釐米到10釐米之間,身體成桶形,一般過著單體或群體在海上飄浮生活。

這種動物一般以浮遊生物為食,透明狀形態可保護自己免受天敵傷害,畢竟海洋中透明是非常好的一種偽裝了,可以說果凍模樣是它最好的偽裝,這種生物在南半球最常見,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以南大洋最多,它有一個奇妙的地方就是它們的血流方向會每隔幾分鐘顛倒一次,絕對是獨一無二,難得一見的。

樽海鞘對人類並沒有危害,在海洋中的地位也並不重要,但是它是為海洋提供溫室氣體的重要成員,正是因為這一點大大提高了它在海洋中的地位,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成群的樽海鞘造成的。

相關焦點

  • 海洋的二氧化碳製造者!研究發現:這種「透明魚」或導致全球變暖
    事實上,樽海鞘在海洋中分布非常廣泛,但是由於它們好像水母一般透明,所以,想要發現它們並不容易。樽海鞘好像是果凍、凝膠一般的觸感,讓見到它們的人,都覺得它們是海洋中的「異類」,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樽海鞘一般都是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它們每一群的數量,甚至可以達到10億隻,雖然它們平均體長僅有1-10釐米,但是10億隻聚集在一起,仍然是非常壯觀的。
  • 男子潛水意外發現不明生物,顏色透明得骨頭內臟全都清晰可見
    在國外有一名男子在潛水時,意外發現一隻透明奇怪的生物。這隻生物非常特別,摸起來好像有鱗,外表很堅韌,又有點像果凍一樣。除了體內一顆橘色小圓球以外,看起來完全透明,外型看起來還有點想微型的鯨魚。這讓男子感到非常困惑,因為誰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以前從未看到過類似的東西。
  • 什麼是全球變暖?詳解這種不能再被繼續忽視的危機
    它正越來越劇烈地引起氣候的一系列變化,不僅僅是氣溫的上升,還有極端天氣事件、野生動物數量和棲息地變化、海平面上升等等一系列變化都因為全球變暖發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把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當成同義詞,因為所有這些變化都是跟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而且,排放還在繼續。
  • 【海洋科普】你了解這些透明的海洋「異形」嗎?
    【海洋科普】你了解這些透明的海洋「異形」嗎?嘴巴上面的兩個小孔其實是嗅覺器官,真正的綠色眼睛長在透明腦袋裡。把眼睛藏在透明腦殼裡保護起來的同時,它可以更好地收集光線,擁有絕佳的視野。此外,這大腦殼會隱隱發光,是因為附著共生的發光細菌的緣故。
  • 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 海洋「假面舞會」開場!頂級「偽裝大師」就是它!
    生機勃勃而又危機四伏的海洋,圖片來源 Pedro Fernandes CC BY 2.0 無數海洋動物因此化身為天才演員,花樣百出地模仿棲息環境乃至其他生物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海洋浮遊生物向空氣中釋放的硫化物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但海洋酸化卻可能阻礙這一進程。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海洋疾病的漲潮?寄生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學分:俄勒岡州立公園全球變暖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威脅著全球許多生態系統。隨著全球氣溫的持續攀升,寄生蟲和疾病的關係、流行和傳播也增加了不確定性。華盛頓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探索了寄生菌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疾病傳播的新視角。
  • 葉子上看到果凍,一隻透明果凍蛙趴在上面,細看一眼能看到心臟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動物不停進化就是為了保護身體,但一些動物卻連內臟都不遮擋,讓你看得一清二楚。一導遊在帶遊客到德森農場觀光時,是在一片葉子上發現了一塊類似果凍的膠狀物,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全身透明的青蛙。這種青蛙全身透明,從腹部看連心臟腸道都得清清楚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歷史上對全球海洋環流的觀測多數集中在一些特定的海域和特定的時間段,海洋環流的區域性差異導致難以用這些特定的觀測來監測地球環流系統整體的變化。他們發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海洋動能存在顯著的增長趨勢,其增長速率達到每十年增長(15±12)%,這表明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存在顯著的加速趨勢。這種大尺度海洋動能增加主要集中在全球熱帶海域,並且延伸至數千米的深海。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全球平均的風速變化,指出這種延及深海的海洋環流加速主要是由行星尺度的海表面風加速引起的。
  • 海洋溫度變化會改變全球變暖「步調」?
    這是在氣溫升高創紀錄之時,成員國達成的新的創紀錄的全球協議。根據該協定,全球氣溫增幅在2100年將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以內併力爭控制在1.5℃。  未來,溫室氣體繼續排放將導致氣候系統所有組成部分發生變化。21世紀全球海洋將繼續變暖。熱量將從海表傳向中深層海洋,並影響海洋環流的變化。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海洋環繞著洋流,每一個洋流流動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的總和,可以認為是地球的循環系統。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海洋環繞著洋流,每一個洋流流動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的總和,可以認為是地球的循環系統。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
  • 《科學》:全球氣候變暖會讓動物顏色變深還是變淺?
    氣候變暖已經越來越顯著地影響到自然生態,那麼其對動物的進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近日,《科學》報導了圍繞這一主題的最新爭論:隨著氣候變暖,動物的顏色是會變深還是變淺?關於氣候變暖將如何改變動物的爭論其實不算新話題,在19世紀時,人們便開始思考這一問題。當時生物學家發現了多種描述溫度對生態和進化影響的「規則」。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誰?
    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K,它發射的電磁波長很短,稱為太陽短波輻射(其中包括從紫到紅的可見光)。地面在接受太陽短波輻射而增溫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向外輻射電磁波而冷卻。地球發射的電磁波長因為溫度較低而較長,稱為地面長波輻射。短波輻射和長波輻射在經過地球大氣時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卻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 全球變暖有哪些危害 全球變暖的危害
    由於現在氣候的不斷變化,環境的汙染,導致全球變暖,那你知道全球變暖有哪些危害嗎?  全球氣候變暖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