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寒武紀光速上市背後的估值焦慮

2020-09-05 我在730底站

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一次至今依舊讓生物學家困惑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

  在地質學上被稱作寒武紀的時間內,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突然在2000多萬年的時間內大爆發,而在更古老的地層中卻難以找到祖先化石的跡象。這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如今,又一場大爆發正在悄然進行。儘管沒有兩千多萬年的跨度,但是在幾十年的時間歷程中,人工智慧的大爆發也為人類社會增添了更多的亮色。



  而寒武紀取名如此,同樣也有人工智慧大爆發的意味在其中,同時,寒武紀也在大爆發中,以光速推進上市進程。

  光速推進下的焦慮

  68天,寒武紀創下了今年以來科創板過會企業的最快速度。

  從科創板IPO申請,到獲得上交所受理,到如今成功過會,成立僅四年的AI晶片公司寒武紀在面對衝擊科創板&34;後,即將交出一份很漂亮的答卷。

  在2016年,AI晶片在國內仍舊是一個比較新奇的概念。而在Alpha Go與諸多世界級棋手進行了&34;之後,人工智慧的關注度被拉到了最高。同樣在國內,出現了不少相關企業,而寒武紀則是其中第一家將AI晶片付諸實踐並且取得了很高成就的公司。

  在成立至今的短短四年的時間裡,寒武紀一直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不論是兩位&34;創始人、AI晶片獨角獸、一眾明星股東,還是高精尖的技術團隊、華為的合作夥伴等,都給寒武紀這家年輕的公司抹上了濃重的傳奇色彩。

  如今,寒武紀在過會時間上再創紀錄,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標籤,也讓寒武紀的每一個舉動、每一步發展都受到極高的關注。與此同時,外界對寒武紀也有了更加全面和嚴格的評判標準。

  自然,這種高標準更多體現在市場對寒武紀的估值之上。根據保薦券商的預測,寒武紀的估值範圍為192億元到342億元之間。這樣起伏的估值,讓寒武紀頭疼不已,而這樣如同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的情況,背後的原因則是多樣的。



  科技能力:寒武紀衝擊IPO最大底牌

  科技能力,是預備衝擊科創板的寒武紀最大的底牌。

  對於一家徹頭徹尾的科技公司,本身的科技實力對公司而言十分重要,這也影響到資本市場對科技公司的態度。而處在萬眾矚目地位的寒武紀,市場對其標準更是嚴苛,而這也影響了寒武紀的估值。

  對於外界的高標準,寒武紀只有通過其技術實力才能打消市場的疑慮。在這一方面,寒武紀的表現並不差。成立之後沒多久,寒武紀就推出的全球首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這款處理器後來被集成到華為海思的麒麟970晶片之中。並且之後推出了升級版寒武紀1H、寒武紀1M。

  2018年,寒武紀還推出了第一代雲端AI晶片思元MLU100,和搭載MLU100的雲端智能處理卡,是中國第一家同時擁有終端和雲端智能處理器產品的商業公司。一年之後的升級產品思元MLU270更是與英偉達(Nvidia)發布的Tesla T4性能基本持平。

  2019年11月,寒武紀發布了邊緣AI系列產品思元220晶片及加速卡產品,在雲、邊、端實現了全方位覆蓋,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晶片產品群。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專利有65項(境內50項,境外15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有1474項。

  當然,最能體現寒武紀技術實力的仍舊是前期與華為的合作,而市場也正是看中了寒武紀的產品可以滿足以質量要求嚴苛號稱的華為海思。但是曾經的合作夥伴如今也離寒武紀遠去,這也讓寒武紀的估值蒙上了更加撲朔的迷霧。



  華為離去陰影猶在

  寒武紀成名於華為,如今也因為華為陷入尷尬境地。

  2017年,華為首次在手機晶片中集成了寒武紀研發的NPU(神經網絡處理器),這成了寒武紀的第一桶金。而從2018年以來,華為海思選擇結束了與寒武紀的合作關係。

  這對寒武紀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畢竟與華為的合作在寒武紀的主營業務收入中佔了很高的部分。根據招股書披露內容,在報告期內,寒武紀的IP授權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5%、99.69%和15.49%,2019年呈大幅下滑趨勢;收入主要來源於寒武紀1A和1H兩款產品,並表示公司A為主要客戶。

  而在之後上交所的詢問中,寒武紀表示A公司就是華為海思。寒武紀也對IP授權業務營收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做出解釋,表示是因為在2018年就完成了這部分產品的交付並實現規模化出貨,以至於該年度相關收入較多。

  而到了2019年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提成費用收入,所以下滑幅度較大。根據招股書數據可知,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的收入從2018年的1.16億元大幅下跌至6577萬元。

  而對於華為的離開寒武紀也做出了解釋,稱華為海思是按照發展慣例選擇自主研發相關產品,不存在寒武紀產品無法達到客戶要求的情況。並且表示在2020年這部分業務營收還將有所下滑,但隨著各項已經申請的專利持續對外授權,所形成的授權收入將逐步提升。



  但是失去了華為的寒武紀還能讓市場青睞嗎?寒武紀自己也不能做出完全的保證。在招股書中,寒武紀表示由於公司短期內難以開發華為這樣業務體量的大客戶,2020年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將繼續下滑。

  更嚴重的問題是,華為海思未來還將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慧晶片產品領域持續發力。而在這些方面,華為海思和寒武紀則構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曾經的夥伴如今成為對手,這讓寒武紀陷入了異常尷尬的境地。

  而對於寒武紀這樣的窘境,市場自然會對其未來的發展打上一個問號,同樣這也讓寒武紀的估值更顯撲朔。但是華為的離開,對寒武紀營收能力的影響,更是市場看重的。

  營收決定估值

  對於即將上市的寒武紀而言,營收是決定估值的重要砝碼之一。

  華為的離去,讓寒武紀陷入了困境,也讓市場對寒武紀的營收能力抱有懷疑態度。保薦券商此前預計,寒武紀在2020年營收為6億元至9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35%到102%。

  但是寒武紀在2020年上半年的情況並不樂觀。根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可知,寒武紀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僅僅只有8200萬元至8600萬元,同比下滑16.32%到12.24%,而預計虧損卻為2.1億元到2.3億元。

  從招股書中公布的數據來看,寒武紀的主營業務終端智能處理器IP和雲端智能晶片以及加速卡業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新開拓的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和基礎系統軟體業務因為業務量過小的因素,對營收的貢獻更是有限。

  同樣影響寒武紀營收能力的還有其自身的局限。



  晶片公司需要長期投入研發、長期燒錢,就算如此做出來的產品還需要客戶的Design-in(客戶送測),通過客戶的反響和現場支持,以及與客戶的溝通磨合才能對產品進行更好的打磨,以便於交付出更加成熟的產品並實現大規模量產。

  這也是晶片行業&34;的特點決定的,佔據市場之前,晶片企業都需要長期穩定的投入。而高成本的研發費用和巨額的虧損,也是這種特性帶來的弊端,同樣,寒武紀在這方面也十分頭疼。

  縱觀招股書,不難發現寒武紀的研發費用確實佔據了較高成本。從2017-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萬元、24011.18萬元和54304.54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連續三年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00%。

  而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對寒武紀而言更是營收方面的一大攔路虎。

  除去華為這個曾經的夥伴如今的對手,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的市場中,競爭也逐漸加劇。尤其在晶片IP巨頭ARM也開始涉及這一領域之後,連寒武紀自己也承認,ARM在集成電路IP市場具備深厚的積累、良好的聲譽與客戶關係,相對於寒武紀而言在市場中具備更加明顯的優勢。

  而這方方面面的原因,讓寒武紀的營收能力充滿了爭議,也造成如今寒武紀估值的捉摸不定。

  在大爆發之中,寒武紀以光速推進其上市進程看似光鮮,但是這背後的估值焦慮,更值得關注。雖然在新基建熱潮中,寒武紀腳踏晶片和人工智慧兩大風口,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寒武紀想要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似乎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寒武紀光速上市背後的估值焦慮
    而寒武紀取名如此,同樣也有人工智慧大爆發的意味在其中,同時,寒武紀也在大爆發中,以光速推進上市進程。 光速推進下的焦慮 68天,寒武紀創下了今年以來科創板過會企業的最快速度。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來源:《經理人》導 讀上市,不是結束而是重新開始。技術落地、商業變現等難題也不會隨著上市而消失。3月26日消息,上交所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達到221家。
  • 獨角獸寒武紀將迎來上市
    幾個月前,作為60後的生命科學家施一公聯合創辦的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在港交所上市。
  • 證券時報評論:寒武紀代言科技板塊 能否發揮資本共振效應
    近日證券時報針對寒武紀申請科創板上市,提出「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寒武紀能否改變這一格局?證券時報評論,認為:寒武紀所在的人工智慧晶片行業,面臨著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應用機遇,對人工智慧晶片有著持續需求,急需資本力量的助力,推動一批龍頭公司成長壯大。中國的科研投入仍顯不足,與資本市場合力共振效應有限。
  • 寒武紀的「高處不勝寒」
    文|第七筆畫來源|博望財經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寒武紀稱不上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公司,已經上市的虹軟科技,正在籌劃港股上市的曠視科技,以及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均不遜於寒武紀。寒武紀也不是唯一一個計劃登陸科創板的AI企業,雲從科技、雲知聲、優必選都在積極申請科創板上市。
  • 寒武紀被高估了嗎?
    即便2017-2019年分別虧損3.81億元、4104.65萬元和11.79億元,3年連續虧損超過16億元的寒武紀,依然一路綠燈地上市了。 從2016年創立到市值突破1000億的上市公司,寒武紀僅用了4年。 與寒武紀開掛上市的發展相似,其創始人也是一路開掛的人生。
  • 732927中科軟怎麼樣 中科軟上市時間預測
    據報導,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近日開啟新股申購,股票簡稱為中科軟,申購代碼為732927,發行價格預估為16.18,上市地點為上海交易所。那麼,732927中科軟怎麼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 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一眾上市的AI企業不過好,而另一邊許多排隊IPO急於尋求輸血的AI公司也同樣坎坷。「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之後,上市消息逐漸銷聲。2020年2月25日,資料顯示曠視科技IPO的進程狀態為「失效」。商湯科技在2018年9月份獲得C+輪融資以後,截止目前沒有新的融資消息。
  • AI晶片成計算時代核心載體 寒武紀迎來市場契機
    2016年3月,陳天石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晶片公司,擁有終端和伺服器兩條產品線。公司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慧型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
  • 中科院科學人才集體離職上熱搜,看看旗下上市公司:中科曙光
    因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業務競爭對手最類似的是浪潮信息,而中科曙光的表述是:高端計算機,浪潮信息的表述是:伺服器。後來我查看了很多資料,我覺得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兩者就是一樣的業務,如果真的要說一下區別,就是部分用於科研的高端計算機可能比網際網路企業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運算能力等技術要求高點。
  • 中科招商2020年12家已投項目上市及過會
    從2000年在深圳蛇口創立伊始至今,中科招商走過了短暫且不平凡的二十年。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科招商取得了12家已投項目過會及上市的好成績,也為中科招商二十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2020年7月1日,北京首都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A股上市,股票代碼300846。
  • 寒武紀估值破千億,AI晶片的造富時代已來?
    7月,驕陽似火,仿佛點燃了「中國芯」,因為往資本市場隨便掃一眼,就能看到,每周幾乎有晶片產業鏈相關公司在申請上市、獲批上市、募集資金等,這個月也由此成為「中國芯」瘋狂刷存在感的一個月。比如中芯國際、寒武紀、芯朋微、力合微、比亞迪半導體、芯原微電子等等,有的剛剛成功上市,有的正在準備上市,熱錢洶湧而來,從十億到百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紛紛看上了這些晶片股,絲毫看不出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 小米系「上市局」:真實的瓶頸與夢幻的估值
    然而,是估值680億美元、1000億美元抑或2000億美元?抽絲剝繭地解構小米及其背後的生態鏈企業群(下稱「小米系」)後發現,樸素的商業模式、精密的資本運作、淡化的業務瓶頸、編織的未來概念,竭力將其上市估值推向「夢幻」的維度。  資本化之路,生態鏈先行。
  • 關於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
    關於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 時間:2019年09月06日 10:31:31&nbsp中財網 原標題:關於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的公告關於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的公告 上證公告(股票)[2019]71號 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將在本所上市交易。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美聯英語買殼上市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焦慮?
    美聯國際教育是通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的方式完成上市,可以理解為買殼上市。資料顯示,公司本次募集金額合計達1億美元,其中道格資本、中金資本、慕華資本是重要投資者,合併完成後公司估值約6.49億美元。今年以來,疫情的爆發讓各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在線教育行業卻意外地在這次疫情當中被推上了聚光燈下。
  • 寒武紀告別「寒武紀時代」
    談到寒武紀這家公司,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古生代的寒武紀,那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過去幾年,AI賽道快速發展,市值井噴,行業欣欣向榮。對於包括寒武紀在內的許多AI公司而言,那段時光就好像產業的「寒武紀時代」,象徵著生命和希望。
  • 中科系旗下中科星圖赴考 審核歷時273天居科創板之最
    「中科系」旗下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星圖」)在12月27日迎來上會大考。  值得指出的是,中科星圖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審核周期最長的申報企業。其發行上市申請早在今年3月29日獲受理,迄今歷時270多天未有結果。明日公司能否順利通關,值得市場關注。  273天!科創板審核周期最長!
  • 寧德時代840億高估值背後
    今年3月份,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以10億元投資,僅獲1.19%的股份,市場估值高達840億元的消息,同樣讓寧德時代登上諸多媒體的「頭條」。而在去年底的新一輪融資中,它的估值是800億元。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至今發展也不過6年時間。作為一家本土電池供應商,為何市場估值能迅速超過800億?並且,這個估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內一些整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