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廢料,將世界帶向何處?!

2021-01-17 奧利給小強

從十月起,日本將分批把幾萬噸核廢料排放到太平洋。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置全世界人民安全而不顧。

不說其他的了,就光排放的這些核廢料,就足夠危害一大批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可能受到放射性的傷害。會像電影一樣出現新的莫名物種,例如海洋巨鯊,變異食人魚。這些放射性會導致生物和人類基因的突變,就像人們以往所了解的核廢料一樣,它們具有非常大的放射性,漁民和靠海的居民,可能受到輻射的傷害。癌症,腫瘤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對人類身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更嚴重的是,根據專家分析,這种放射性投入大海中,將會存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們隨時都面臨著核廢料的威脅,不管以後吃的海洋食物還是水生植物,都會因為輻射而發生變異,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物種大面積消失。

相關焦點

  • 拉著全球提前過世界末日?日本計劃排放核汙水,或將損害人類DNA
    2011年3月的芮氏9級特大地震,不僅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洩漏。儘管日本政府疏散了當地的居民,但核洩漏帶來的危害至今都未得到解決。為了冷卻受損的福島核電站燃料堆芯,日本每年要注入數萬噸水,如今約123萬噸的放射性廢水儲存在一片「森林」中,那裡堆放的大型鋼鐵容器已經超過一千多個。
  • 日本傾倒123萬噸核廢水,我國攻克核廢料處理裝置,技術如何?
    伴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枯竭,人類將發展的眼光投向了核能利用,我們現在每天生產生活離不開的電能過去都是靠火電廠、水力發電等方式獲得,但是一些地區由於過度開發遭到了不可磨滅的破壞,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導致酸雨和「溫室效應」,但是核能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日本北海道壽都町(圖源:網絡)1.日漸突出的核廢料問題現在的日本國內核問題突出,先是福島核汙水排放大海,引發全球輿論,又受困於國內核廢料處理難題。不過,核廢料處置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國際性難題。日本針對核廢料問題的核心對策是,對核電站的乏燃料進行再處理,提取鈾和鈽作為核燃料重新投入使用。
  • 為什麼處理核廢料是世界難題?現在是否有解決方案?
    核能對比傳統的化石能源來說是清潔的,核能每發一度電僅排放12g二氧化碳,相當於三瓶2.5升裝可樂的二氧化碳含量,而同樣用煤炭創造一度電則會排放820g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浴缸那麼多可樂的二氧化碳含量。車諾比事故損失了2500億美元,比烏克蘭一年GDP930億美元還多,而日本福島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佔到了當年日本GDP的10%。
  • 日本官宣:福島核廢料137萬噸倒入太平洋!太平洋恐被核汙染
    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遭到美國原子彈的襲擊,但時至今日仍難以捉摸!為了強大,許多國家現在正在研究核能。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不允許研究核武器,但它可以用於其他地方,比如核電站。雖然核電站可以提供巨大的能源,但也可以帶來大量的核廢料。核廢料的處理一直是個問題!  幾年前,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料洩漏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去年成千上萬的核廢料再次被衝進大海。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日本核廢料工廠折騰27年通過安全審查,核循環利用爭議又起
    福島核事故陰影下的再處理工廠六所村的核廢料再處理工廠原本可以更早向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提出安全審查,但是3·11大地震給日本的一切按下了暫停鍵,地震帶來的福島核災難震驚全球。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對澎湃新聞(www.paper.cn)表示,原本日本國內對繼續發展核電就有質疑,近年反對聲音愈發高漲,主要是福島核事故之後,人們對核電安全性問題更加敏感。
  • 日本計劃排放123萬噸核廢水,他們說的「安全標準」真的安全嗎?
    9級地震,地震引發海嘯,最終導致了震驚世界的福島核洩漏事故。後來,為了騰出更多儲蓄罐,東電向海洋中排放了超過10000噸的核汙水2018年8月,日本政府就核汙水的處理問題,分別在福島和東京召開了兩次聽證會。虛心聽取了大部分人的反對意見後,日本政府最後決定,還是要將廢水排入大海。
  • 120萬噸核廢料,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應對核廢料中國有專利
    就在全球應新冠疫情焦頭爛額的時候,日本又毫無徵兆的放出一個大新聞,將「核廢料」一詞拉入了大家的視野。  人們常調侃,當一個日本人衝你鞠躬,然後說:「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是在謙虛,你可能真的要有麻煩了。
  • 鑽石將核廢料變成核電池
    (原標題:鑽石將核廢料變成核電池)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發展核能這麼危險,我國為什麼還要將核電站建在沿海地區呢?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 核廢料處理到底有多難?世界各國核廢料處理一覽
    核廢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幾十萬年,也就是說這些核廢料在幾十萬年後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所以如何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無人區建立了核廢料存放地。這樣安全的核廢料掩埋場也不是說建就建的,我們來看看別的國家從選址到建設大約用了多少年:美國 1983年開始選址 2020年後開始運行 從選址到運行將耗費37年。日本 1976年開始選址 2040年後開始運行 從選址到運行將耗費64年。
  • 俄羅斯認錯:核廢料爆炸30萬人患病,若流向北極將影響全球
    每當說到核洩漏引起的汙染事件時,絕大部分人都只知道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但全球最大的核洩漏事件卻出乎所有人想像,甚至比車諾比和福島兩次悲劇加起來的影響範圍還要大:1957年,蘇聯瑪雅克核研究所內儲存核廢料的圓球建築發生連鎖爆炸,超過85噸TNT爆炸的威力將70噸核廢料拋灑至1600米高空,核輻射塵雲在短短一周時間內蔓延至2.3萬平方公裡區域,導致近30萬人受汙染,超過55萬人被迫撤離
  • 【轟動】日本官方公布"核廢料"填埋區地圖,看完觸目驚心!
    這次日本公布核廢料可填埋區地圖的目的是什麼?日本民眾反應如何?  這份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地圖,把日本全國國土按照「是否適合填埋核廢料」分成了4個等級。大約有1500個市町村都被劃分至3級以上的「適合填埋地區」,佔到日本國土總面積的7成左右。其中有900個沿海地區更是被劃為最高等級4級的「適合永久儲存核廢料的地區」。
  • 日本國內鈽儲量可造千枚核彈 核廢料擬儲存蒙古(1)
    作為經濟產業大臣諮詢機構的「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則重點提示,有關核廢料處理的核燃料循環政策情況研究將是主要議題。    儲存的鈽可造千枚核彈    安倍一方面表示將儘可能降低日本對核電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卻表達了政府將繼續進行核廢料循環處理的想法。    據報導,事故不斷、幾度延期竣工的青森縣六所村核廢料再處理工廠將於今年10月投入使用。
  • 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我們一輩子都學不來
    而新型清潔能源最有效益的無疑就是核發電,利用核能產生極大的能量然後再轉換為電能供我們日常使用,但是核電技術的風險無疑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對於核廢料的處理,曾就有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
  • 諾貝爾獎獲得者希望用雷射處理核廢料
    穆魯認為,這種方案有可能將核廢料轉化為更安全的形式。穆魯與唐娜·斯特裡克蘭德(Donna Strickland)二人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因在羅徹斯特大學的雷射能量學實驗室發明了一種稱為CPA的工藝而獲獎。CPA可以產生非常短的雷射脈衝,但具有超高強度。
  • 為核廢料而生的裝置,美國6000億求購無門,終於輪到中國封鎖技術
    如今世界上最強悍的力量無疑是核力量,不僅能運用到武器上,還可以用來發電建造核電站。而正是因為其能量強悍,危險係數也非常之高,核武器殺傷力巨大,甚至威脅到整個人類的存亡。即便是核電站也不能保證安全性,歷史上有兩次嚴重的核洩漏事件,分別發生在車諾比與日本福島。這兩個地方如今還深受核洩漏影響,核輻射覆蓋大面積地區,車諾比變為鬼城,而福島至今沒人願意重新踏足。
  • 英國將核廢料化為「鑽石電池」,可用於心臟起搏器、人造衛星
    英國將核廢料化為「鑽石電池」,可用於心臟起搏器、人造衛星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實習生 陳一諾 2016-12-05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