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核色變?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2021-01-09 網易

2021-01-04 08:57:10 來源: 李銳

舉報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發展核能這麼危險,我國為什麼還要將核電站建在沿海地區呢?

  

  圖為散落在農田的核廢料

  什麼是核廢料

  雖然核反應只需要「一丁點」的能源,但是產生的核廢料極其危險,它由銀、鐵鍺、碘和鋅等元素組成,會對人類以及所有的生命形式造成傷害。

  它具有三個特性,

  其一,這類物質具有特殊放射性

  ,我們不能用常規的化學物理方法來消除它,只能通過時間讓它的放射性慢慢衰變減少。

  其二,射線傷害,

  核廢料會電離和激發,任何生物碰到它會造成一種輻射性的傷害。

  其三,熱能釋放,

  核廢料中的放射性會產生大量的能量,會熔化裝載它的容器。

  舉個例子來說吧,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造成的核廢料洩露,其輻射量是長島原子彈的400倍,需要花費900年的時間才能停止洩露,造成了將近20多萬人死亡,320萬人不同程度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如何處理核廢料

  國際原子能結構對核廢料的處理要求十分嚴格,安全和永久處理是必備的兩個條件,目前世界上主要處理核廢料的方法是送入太空或者深埋地下,但是都是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依然存在安全隱患。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硫還原的桿菌,這種細菌可以對廢料進行分解,未來這可能是最佳的處理方法。

  

  圖為核反應堆內部

  中國未來的核能出路

  就在世界苦苦發愁的時候,中國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首座鉛基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啟明星二號被我國成功研製出來,創新地使用水堆和鉛堆「雙堆芯」的結構,這是我國加速器驅動臨界系統研究的又一項重大突破。

  就在前年12月,中核集團宣布,中國大型輻射核燃料運輸容器原型樣機,已經通過試驗,並具備生產能力,將打破美國的壟斷。

  其實中國發展核能,都是根據自身的因素考慮的,我國承諾在2060

  年實現碳中和,減少碳的排放甚至不排放,此外我國依賴石油進口,如何妥善使用核能的話,可以從能源依賴國變為出口國,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

  (清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談核色變?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據陳建新介紹,核洩漏發生以後,主要通過氣溶硝,就是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產生汙染,也會集中在雲層中,再經由下雨進入地面進行汙染。
  • 核廢料處理到底有多難?世界各國核廢料處理一覽
    核廢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幾十萬年,也就是說這些核廢料在幾十萬年後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所以如何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安全,也僅僅是安全。例如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他們的處理辦法就是找到暫存核廢料的地點,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立法,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州的沙漠無人區存放核廢料(還在建設中)。
  • 陳達院士:無需談核色變 低劑量輻射人體可承受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技術系陳達教授昨天說,市民無需「談核色變」,低劑量的輻射人體可以承受。福島核電站非核爆炸 「核爆炸是由核裂變瞬間釋放大量能量引起的,並伴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向外彌散。而東京電力公司負責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共有6個機組,地震前4、5、6號機組已處於維修停堆狀態,在地震時,1、2、3號機組已經安全停堆。」
  •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忠誠衛士 殺滅炭疽菌的利器「9·11」事件後,炭疽菌震驚了全世界。
  • 核電站的廢料怎麼處理?如果掉入核廢料池,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談核色變?如果不慎掉入核廢料水池,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屆時,還能保住小命嗎?說到上個世紀的核電站,相信大家最熟知的應該就是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因為該核電站在八十年代發生一次嚴重事故之後,整座車諾比城就變成了一座空城,從那以後,公眾就對核能這種東西產生了刻板印象,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
  • 如果不小心掉進核廢料水池裡,會發生什麼?
    人們談核色變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核電站發生重大事故會導致周圍的環境和居民受害。而且,核電站平時正常運行也存在著一堆核輻射的隱患,例如核廢料的處理。核廢料的產生讓很多人認為核能並不是一種清潔能源,這個觀點至今仍然存在爭議。那麼核廢料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處理生物呢?大多數核電站裡進行的是以鈾235為核原料的核裂變反應,這種反應方式只需要少量的原料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
  • 天然核反應堆或啟發人類安全處理核廢料
    最新的發現或許給人類安全處理核廢物帶來諸多有益的啟示。   1.發現經過   奧克羅(Oklo) 鈾礦位於非洲加彭共和國弗朗斯維爾市附近,法國於1968年發現這個礦區並從中獲得其核計劃所需的鈾。   3.對人類處理核廢物的啟發   奧克羅核反應堆猶如今天的間歇泉,有著天然形成的自我調節機制。它們在核廢料處置和基礎物理研究方面,給科學家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日漸突出的核廢料問題現在的日本國內核問題突出,先是福島核汙水排放大海,引發全球輿論,又受困於國內核廢料處理難題。不過,核廢料處置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國際性難題。日本針對核廢料問題的核心對策是,對核電站的乏燃料進行再處理,提取鈾和鈽作為核燃料重新投入使用。
  •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核能源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一種能源,而關於它的利用現在人們也在做著一些最多的突破,如果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完成等利用的話,那麼對我國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現在的核能源的用當中,其實最讓大家困擾的就是關於一些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 核廢料也是可回收垃圾?——看核廢料處理
    但是這少量的廢棄物卻有著很高的放射性,煤燒完之後的煤灰還能用來制磚蓋房,核電產生的核廢料卻不能隨意扔掉,那麼核廢料該如何處理呢?核燃料和反應後的乏燃料也就是通俗說的核廢料的放射性,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不加處理任由其洩露出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另一個原因是,核廢料中其實還蘊涵著超過極大的資源。這就是「鈾」。鈾是自然界中僅有的幾種能發生核裂變的核燃料之一,自然界中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含有2.5克鈾,然而它在各種巖石中的含量很不均勻,而且總是以化合狀態存在。
  • 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我們一輩子都學不來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在日益的增加,不斷的對地球的不可再生資源開採,不僅是造成了環境破壞,甚至是影響了生態平衡,發展新型的清潔能源已經刻不容緩了,像是水力發電、風力發電以及光伏發電等等都是。
  • 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開放 幫助公眾走出「談核色變」誤區
    為了宣傳核科學和技術知識,普及核輻射防護與救治常識,近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中共天津市南開區委員會和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以下簡稱「教育基地」)在開館一周年之際,首次向社會大眾開放,幫助群眾走出「談核色變」的誤區。
  • 日本傾倒123萬噸核廢水,我國攻克核廢料處理裝置,技術如何?
    ,一旦處理不好造成洩漏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日本甚至提出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放入海,總計123萬噸,分30年全部傾倒完畢,因此處理核廢料也成了全世界的難題。u��為了能夠更好的處置核廢料,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歷時4年聯合研製成功了「啟明星II號」,這是我國長期處於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封鎖狀態下的又一項突破。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但這種處理方式具有鈾資源利用率低、產生的廢物量大、廢物所需安全處置的時間長等問題——將乏燃料中大量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與少量的廢物一起處置,不僅造成核原料的浪費,還大幅增加了核廢料的處置量,何況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地質處置庫建設十分昂貴。舉例來說,美國在尤卡山建立的儲藏庫就耗資300億美元。
  • 中國又一尖端科技,完美解決核廢料汙染問題,西方國家遠不能及
    核能發電的第二個缺點就是核能使用後所產生的核廢料問題,要處理這些高危的核廢料並不容易,目前在國際上通用的辦法是將核廢料進行水法處理或者幹法處理,尋找可靠地點進行存放或者深埋於地下
  • 可怕的不是核廢料而是無處不在的科盲
    基本上都是反對聲一片,大多數人是擔心「核廢料洩漏汙染環境」,還有人斷定這是「高官準備進口核廢料處理」。作為一個參加過三次國家級和省級田灣核電站場外應急事故演習的電視人,覺得有必要說點什麼。先來看看這則消息的官方來源《中國核報》的報導吧:2015年,中核集團宣布由中法兩國合作建設的核循環項目將於2020年開工,2030年左右建成,但並未透露具體項目廠址。
  • 中國核廢料處理技術遙遙領先,美國卻放言:「要求中國技術共享」!
    我是科技發燒友小林,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咱們國家的核廢料處理技術。眾所周知,隨著能源的日益緊缺,核能的普遍化會變得越來越快。然而雖然核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清潔、高效等明顯的優點,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主要是放射性汙染。為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核能帶來的危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發布時間:2016-08-15   來源:搜狐科技   上周,一個 「核廢料處理廠」 將選址連雲港的消息引發普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