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發展核能這麼危險,我國為什麼還要將核電站建在沿海地區呢?
圖為散落在農田的核廢料
什麼是核廢料
雖然核反應只需要「一丁點」的能源,但是產生的核廢料極其危險,它由銀、鐵鍺、碘和鋅等元素組成,會對人類以及所有的生命形式造成傷害。
它具有三個特性,
其一,這類物質具有特殊放射性
,我們不能用常規的化學物理方法來消除它,只能通過時間讓它的放射性慢慢衰變減少。
其二,射線傷害,
核廢料會電離和激發,任何生物碰到它會造成一種輻射性的傷害。
其三,熱能釋放,
核廢料中的放射性會產生大量的能量,會熔化裝載它的容器。
舉個例子來說吧,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造成的核廢料洩露,其輻射量是長島原子彈的400倍,需要花費900年的時間才能停止洩露,造成了將近20多萬人死亡,320萬人不同程度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如何處理核廢料
國際原子能結構對核廢料的處理要求十分嚴格,安全和永久處理是必備的兩個條件,目前世界上主要處理核廢料的方法是送入太空或者深埋地下,但是都是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依然存在安全隱患。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硫還原的桿菌,這種細菌可以對廢料進行分解,未來這可能是最佳的處理方法。
圖為核反應堆內部
中國未來的核能出路
就在世界苦苦發愁的時候,中國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首座鉛基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啟明星二號被我國成功研製出來,創新地使用水堆和鉛堆「雙堆芯」的結構,這是我國加速器驅動臨界系統研究的又一項重大突破。
就在前年12月,中核集團宣布,中國大型輻射核燃料運輸容器原型樣機,已經通過試驗,並具備生產能力,將打破美國的壟斷。
其實中國發展核能,都是根據自身的因素考慮的,我國承諾在2060
年實現碳中和,減少碳的排放甚至不排放,此外我國依賴石油進口,如何妥善使用核能的話,可以從能源依賴國變為出口國,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
(清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