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2021-01-17 中國電力網
關於核廢料處理的十二大疑問解析 發布時間:2016-08-15   來源:搜狐科技

  上周,一個 「核廢料處理廠」 將選址連雲港的消息引發普遍關注。據了解,該廠名為「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由中核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負責建設,總投資將超千億元人民幣。由於強大的民間壓力,目前連雲港市政府已宣布暫停該項目選址前期工作。

  目前,中國核能發展規模空前,核廢料處理問題是其中一個難以迴避的尖銳話題。那麼,面對質疑和恐慌,核廢料處理安全嗎?到底有沒有必要建設這種項目呢?本文將對相關概念做出解釋,並簡單介紹國際上核廢料的處理情況。

  

法國阿格核循環廠內部

  1、什麼是 「核廢料處理廠」 ?

  它做什麼事情?

  「核廢料處理廠」的正式名稱應該是乏燃料後處理廠。該廠將核電廠用過的核燃料,即乏燃料,用化學方法處理,回收仍可繼續利用的鈾、鈽等元素,並產生較多的放射性廢料,包括高放射性和中低放射性廢料。

  乏燃料後處理廠一般也作為核電廠卸除燃料的場外保存地,能夠存放較多的乏燃料,以緩解核電廠乏燃料存放壓力。

  一般來說,人們還會同時建一個鈾鈽混合燃料(MOX燃料)廠,以直接將後處理提取出來的鈽製成燃料組件。

  在找到最終處置地之前,後處理形成的各种放射性核廢料要暫時堆放在後處理廠。

  2、什麼是乏燃料?

  有什麼特點?

  對於現在中國的主流核電廠,沒用過的核燃料是低濃縮鈾(鈾235大約佔3%,其餘是鈾238)。核燃料在反應堆中燃燒到不具經濟性之後,電廠就會停堆,並把用過的燃料組件從堆芯中取出。此時的燃料成分發生變化,大約含有96%的鈾238,0.8%的鈾235,0.4%的鈾236,1%的鈽239,0.1%的其它超鈾元素,其餘為各種成分的裂變產物。

  低濃縮鈾的放射性不強,但是乏燃料中大量元素是強放射性的。隨著冷卻(放置)時間的延長,放射性會逐漸降低。但放置十年之後,仍有日常放射性本底強度的百億倍之高。

  乏燃料如果直接深埋處置,也可叫核廢料。

  3、乏燃料怎麼一般處理或處置?

  主要有兩類方法:

  一是不要了,直接找個安全的地方埋起來。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國家把核廢料直接扔到海裡。現在可以接受的做法是,找一個地質穩定,不透水的地方,挖一個大於三百米深的地洞,埋在裡面。這是深層地質處置法。美國、加拿大、瑞典、芬蘭、德國等採取或考慮採取這類方法。

  二是像法國那樣,用化學方法將乏燃料中的有用元素分離出來,繼續利用,其餘的高放射性廢料固化,變成玻璃狀,然後按照上面的方法深層處置。

  4、乏燃料處理廠容易發生事故嗎?

  乏燃料處理具有很大的潛在風險。對技術保障、安全措施、管理、監管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各項措施到位的情況下,不容易發生事故,或者發生事故後,事態可控。

  由於後處理廠有大量放射性在生產線和儲存庫中,一旦發生不可預計的大事故,危害會很大。

  歷史上全球第三嚴重的核事故是1957年4月21日發生在前蘇聯Kyshtym軍用後處理廠的一次高放射性廢料儲存罐爆炸事件,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6級核事故(車諾比核和福島是更嚴重的7級)。

  法國的後處理廠安全記錄較好。只在1986年發生過一次小事故,導致5名工人入院治療。

  而美國漢福特(Hanford site)鈽工廠,即軍用後處理廠,則在1944年到1971年間持續洩露出大量放射性。

  2004到2005年間,英國的後處理廠(THORP)也發生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洩漏事故。

  從技術上來說,後處理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核電廠大。因為在核電廠裡,放射性封閉在燃料組件中,不運動、不操作。而後處理廠要打開封閉,並對強放射性的乏燃料進行操作。

  我國如果要建後處理廠,考慮到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從業人員紀律性更強,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應該很小。

  5、後處理廠發生事故影響範圍多大?

  後處理廠最有可能的事故是放射性少量洩漏,如果處理及時,影響範圍很小,不會超過廠區。即使量比較大,危險區域也應該只是周邊一兩公裡範圍,影響不會很遠。一般的工廠洩露除汙比較容易,不會有長期危害。

  歷史上影響較廣的後處理廠事故或者洩漏都是軍用廠,年代較遠,監管較差。民用廠的事故影響範圍都很小。

  6、後處理廠會不會排放放射性廢水廢料?

  不會。所有的放射性廢料都要封閉固化處理。高放射性廢料深埋。對低放射性的廢料要求低一些,但也必須隔離填埋。後處理廠不允許有放射性物質外洩。

  7、為什麼要進行乏燃料後處理?

  一般的說法有下面幾條:

  第一是可以回收部分核燃料,節約天然鈾資源。

  第二是減少需要深埋的放射性量。放射性毒性總量可以降低到直接深埋的十分之一,並且放射性降低到基本無害的時間也從幾十萬縮短為1000年左右。分離出來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進行嬗變,從而進一步減少放射性毒性量,縮短無害化時間。

  第三是為未來的快中子堆生產燃料。

  第四是為核電廠騰出乏燃料池堆放空間,解決目前國內部分核電廠的燃眉之急。

  8、國際上乏燃料(核廢料)是怎麼處理的?

  乏燃料後處理產生的高放核廢料和不處理的乏燃料都必須深埋處理。

  歷史上,很多國家曾經直接將高放核廢料傾入大海或者注入地下(前蘇聯),但這種行為很快被國際法禁止。

  目前具備輕水堆乏燃料處理能力的國家只有三個: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的後處理廠還在建。

  確定走燃料循環路線(即乏燃料處理)的國家有法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中國。

  確定直接處置乏燃料(也就是不處理)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芬蘭、瑞典。

  大部分國家還沒有決定走哪條路線。

  9、為什麼我們國家要走燃料循環路線?

  在核能發展初期,人們認為燃料循環可以提高鈾的利用率,節約鈾資源,並為以後的快堆生產燃料。核能發展會按照熱中子堆、快中子堆、聚變堆的方向發展。我國民用核能利用始於上世紀80年代,很自然地採取了這一大家認可的路線。

  印度於50年代,日本於60年代,也制定了類似的核能戰略。法國60年代從美國學到壓水堆技術後,由於能源短缺,開發核能意志堅決,最先實際執行這一戰略。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和研究的深入,美國覺得後處理既麻煩又不划算,快堆也希望渺茫,因此不但沒有走燃料循環路線,還乾脆立法禁止乏燃料後處理。美國是核能技術的主要開發者,對各種技術的利弊了解較深,在漢福特(Hanford)鈽工廠的問題上也吃虧不小,後來更重視在堆燃料循環和增殖上的研究,從來沒有把燃料循環當成重要戰略。

  個人認為,我國在80年代制定的三步走核能發展戰略,恐怕應該根據這幾十年技術發展的狀況適當調整。

  10、乏燃料後處理,即燃料循環有什麼缺點?

  首先,代價高昂。由於處理涉及天量的放射性,工作環境需要極端的保障措施,一旦發生一點意外,後果就很嚴重。一座年處理能力800噸的化工廠,本來應該是一個很小的廠子。大型化工廠都是從十萬噸開始算的。如果處理普通化學產品,也就相當於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鄉鎮企業。不考慮放射性的話,2000萬元投資就夠了,但是我國後處理廠規劃造價已經到了2000億元。由於發生事故的可能,代價的一部分也表現在需求比較大的隔離區。

  其次,廠區有非常大的放射性存量。核電廠運來的乏燃料,處理後產生的高放核廢料,在最終處置地就緒之前,必須暫存在後處理廠。放射性存量較大幅度地超過一座大型核電站。龐大的放射性存量意味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和超強的安保需求。

  第三,建設周期長。按照規劃,如果後處理廠能夠在2020年開工的話,2030年左右才能建成。對於現在乏燃料池已經飽和和即將飽和的核電廠,無法解救燃眉之急。規模那麼大,而且國際合作項目相當敏感,能否按照計劃進行,實際上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法國已經確定降低核電比重,其核電運營企業財務狀況相當糟糕,人才流失和後繼乏人都在所難免。日本於1989年開工的六所村後處理廠項目,規模也是每年800噸,完工時間已經推遲了23次,最新的計劃是到2018年才能開始處理乏燃料。費用也比預計的多了兩倍,達到3萬億日元。考慮到日本核能發展前景不明朗,即使在最新的計劃期限內完工,項目能夠發揮的作用也要大打折扣。

  第四,以前支持後處理的幾條理由後來發現都有問題。

  1、提高鈾資源利用率。後處理雖然能夠提高,但是非常有限。按一般說法,後處理能提高25%的鈾資源利用率,從開始的0.37%提高到約0.46%。但提高這一點利用率的代價實在太高了。打個比方,這就有點像把別人吃過的西瓜皮撿起來,用非常先進的技術剔下沒有吃完的瓜瓤,進行複雜的清洗、消毒、增甜,再按照市場上的西瓜單價賣給消費者。如果市面上西瓜的價格是1塊錢1斤,這樣循環利用後的西瓜瓤成本就是10塊錢1斤,但是只能賣1塊錢1斤。新生產的混合燃料不僅成本高,還不好用。用完之後會產生更多的超鈾元素,成分複雜,難以處理。現有的後處理技術已經不能再處理燃燒後的混合燃料。

  2、減少最後處置的放射性量。這點不假,但是考慮到封裝,減少的處置物體積只有一半。無害化時間也的確縮短了,但是無論是1000年還是10萬年,現在都無法保證。

  3、為快堆運行製備燃料。全世界經過70年,1000億美元以上的投入後,發現快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容易。法國、日本都在快堆上吃過大虧。到現在為止,快堆,特別是鈉冷快堆,技術上是不可用的。

  4、為核電廠紓解乏燃料存儲困難。這一點沒有那麼非做不可,不需要後處理廠也行。

  11、如果不建後處理廠,核電廠產生的乏燃料怎麼辦?

  不建後處理廠,就是走一次通過,直接處置的路線。核電廠可以把在乏燃料池存放足夠久的燃料組件拿出來,用罐保存。這方面有例可循。也可以在建一個池子,想辦法移過去。放置到衰變餘熱較低之後,再深埋處置。

  12、核廢料衰減到無害需要多少時間?

  中低放射性核廢料,數百年。

  高放射性核廢料(後處理後的廢料),1000年。

  乏燃料,數十萬年。

相關焦點

  • 核廢料處理到底有多難?世界各國核廢料處理一覽
    核廢料爆炸不是沒有發生過,1957年俄羅斯南部車里雅賓斯克州的鈽基地,就出過一次核廢料的爆炸事故,這次爆炸導致雅賓斯克州的鈽基地周圍2600平方公裡變成無人區。核廢料具有極強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幾十萬年,也就是說這些核廢料在幾十萬年後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所以如何安全永久的處理核廢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
  • 核廢料也是可回收垃圾?——看核廢料處理
    但是這少量的廢棄物卻有著很高的放射性,煤燒完之後的煤灰還能用來制磚蓋房,核電產生的核廢料卻不能隨意扔掉,那麼核廢料該如何處理呢?核燃料和反應後的乏燃料也就是通俗說的核廢料的放射性,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不加處理任由其洩露出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另一個原因是,核廢料中其實還蘊涵著超過極大的資源。這就是「鈾」。鈾是自然界中僅有的幾種能發生核裂變的核燃料之一,自然界中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含有2.5克鈾,然而它在各種巖石中的含量很不均勻,而且總是以化合狀態存在。
  • 處理核廢料頭疼?科學家提出新方式,將核廢料壽命縮至僅30分鐘
    關於這種有毒性和廢料的壽命改變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所關注的,現在傑拉德·穆魯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或許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如果這些放射性的有毒核廢料壽命能夠得到改變,那麼對於我們現在能源枯竭,急於尋找新能源的地球人來說,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要知道在核廢料中存在的有毒廢物影響是非常大的,像是鈾235以及239,這些廢料的半衰期達到了24,000年,而這個問題一直受到能源學家的關注。
  •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核能源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一種能源,而關於它的利用現在人們也在做著一些最多的突破,如果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完成等利用的話,那麼對我國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現在的核能源的用當中,其實最讓大家困擾的就是關於一些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 諾貝爾獎獲得者希望用雷射處理核廢料
    核電產生的廢物具有數百萬年的危險性,而且沒有人能夠妥善地處理它。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傑拉德·穆魯(GérardMourou)在研究著一種有趣的解決方案。穆魯認為,這種方案有可能將核廢料轉化為更安全的形式。穆魯與唐娜·斯特裡克蘭德(Donna Strickland)二人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億年前的「核電站」,教會現代人類處理核廢料的秘訣
    隨著核能技術的發展,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使用核電,將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那麼人類該怎樣處理這些核廢料呢?在非洲發現的20億年前的「核電站」,告訴了我們答案,而且效果很好。發現20億年前的非洲加彭奧克洛「核電站」先帶大家看一張圖片:這是一個核廢料庫,存放了20億年的核廢料。是的,你沒看錯,20億年!
  • 核廢料怎麼處理?為什麼不送到太空去?因為有2個關鍵缺陷
    每一個核電站都會產生核廢料,日積月累數量驚人,現在沒有很好的技術來處理或利用這些核廢料,只能包裝、堆放在地下深處的倉庫裡,使它們遠離人們生活的區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核廢料埋在地下看似穩妥,就怕遇上一些難以預測的不可抗力,比如地震、海嘯、戰爭等。核廢料該如何妥善處理,這是全世界都沒有解決的難題。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 俄研究等離子技術處理核廢料 對環境更安全
    俄羅斯科學家試驗了一種新的低中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方法,這一方法可稱為等離子法。專家計劃未來為俄羅斯大部分核電站安裝這一裝置。他們認為,該裝置還可以出口到國外市場。俄羅斯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了這一新的核廢料處理方法。
  •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道路,比如中美俄法等國,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料
  • 核廢料處理公司Deep Isolation完成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核廢料處理初創公司Deep Isolation近日宣布已完成其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NAC International Inc.牽頭。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Deep Isolation核廢料處理公司旨在通過其定向鑽井技術為安全核廢料處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該技術可隔離地下深處的核廢料。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成功完全處理高水平核廢料或乏燃料,這被視為核廢料工業的一個重大障礙,也是人們經常提到的反對核能的原因。
  • 義大利批准核廢料境內處理計劃 將建設67座掩埋場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為解決義大利核電站核廢料處理問題,當地時間1月5日,義大利政府批准了意核能設備管理公司(SOGIN)核廢料境內處理計劃,未來將在義大利七個大區建設67座核廢料儲存掩埋場。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我國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核廢料處理技術取得了突破,反超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對核能的開發都逐漸重視起來,對核能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看起來這是對未來發展的重要嘗試,但是這中間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開發核能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核廢料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所以各國都在處理核廢料上做了很多研究,但只有我國在這方面做出了進展,我國發明的啟明星二號曾遭到日美兩國千億購買,但沒有獲準。啟明星二號是我國專門用來處理核廢料的反應堆,可以將高放射性核廢料加工成低放射性,還可以減少核廢料的體積,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讓廢料二次利用。
  • 【探秘】核廢料是留給後代「永遠的噩夢」嗎
    有人認為:  世界各國都找不到核廢料的最終存放場,而且核電廠在停機後也將變成一個龐大的放射性廢棄物,如果拆除,就等於出現了高達數萬噸的放射性廢材……  核電廠產生的核廢料到底將何去何從?關閉和拆除核電站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嗎?
  • 中國核廢料處理技術遙遙領先,美國卻放言:「要求中國技術共享」!
    我是科技發燒友小林,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咱們國家的核廢料處理技術。眾所周知,隨著能源的日益緊缺,核能的普遍化會變得越來越快。然而雖然核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清潔、高效等明顯的優點,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主要是放射性汙染。為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核能帶來的危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 為什麼處理核廢料是世界難題?現在是否有解決方案?
    但是核廢料只是在利用率上不高效而已,餘下的燃料仍然會持續核裂變達到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之久,而且其散發出的強烈輻射足以殺死周圍的一切生物,所以必須找到方法來處置核廢料。由於剛剛取下的核燃料棒仍然有極高的輻射,所以核電站內都會有一個暫時存放核廢料的水池當中,因為水是自然界中比熱容最大的物質,還是最便宜簡單易得的防輻射物質,通過專門的發電機和水泵組成的冷卻系統對核廢料水池進行冷卻循環,逐步消耗掉核廢料的一部分能量。因為這種水池沒有反應堆那樣的保護裝置,所以一旦核電站的電力系統和冷卻裝置出現問題,核廢料水池總會第一個出現問題。
  • 日本傾倒123萬噸核廢水,我國攻克核廢料處理裝置,技術如何?
    ,一旦處理不好造成洩漏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日本甚至提出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放入海,總計123萬噸,分30年全部傾倒完畢,因此處理核廢料也成了全世界的難題。其實早在2016年我國「啟明星II號」就首次實現了臨界處理,同時這也是我國首座鉛基重金屬冷卻快中子反應堆零功率裝置首次實現臨界,這也讓我國新一代核反應堆零功率處理裝置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 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我們一輩子都學不來
    而新型清潔能源最有效益的無疑就是核發電,利用核能產生極大的能量然後再轉換為電能供我們日常使用,但是核電技術的風險無疑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對於核廢料的處理,曾就有日本科學家直言:相比中國的核廢料處理方式
  • 為何各國核廢料久堆倉庫,卻沒有送太空處理呢?專家:原因很簡單
    同樣這些發展,也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工業廢水以及化工用品的排出是難以處理的。 河南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時他又出了一道讓我們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在平時使用核能發電的時候,所產生的核廢料一直是各國都對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些核廢料一直難以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