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開放 幫助公眾走出「談核色變」誤區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宮曉倩)很多人對於核輻射抱有偏見,提到核輻射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和牴觸心理。為了宣傳核科學和技術知識,普及核輻射防護與救治常識,近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中共天津市南開區委員會和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以下簡稱「教育基地」)在開館一周年之際,首次向社會大眾開放,幫助群眾走出「談核色變」的誤區。

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

        醫療照射是人類接受人工輻射的主要來源

        據了解,廣義的輻射包括光、電磁、高頻等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能使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而形成離子對的輻射,也稱為核輻射。

        日常生活中,核輻射的主要來源是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樊賽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天然輻射無處不在,從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到大理石地板,從食物飲料到土壤空氣,人類周圍有各式各樣的輻射。」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2008年的報告,就世界範圍內來講,平均每人每年要接受約2.4毫西弗(mSv)的天然輻射的劑量,換句話講,平均每天不到0.01毫西弗,或者說小於10微西弗(μSv)。

        對於人工輻射來說,目前人類已經將核能廣泛應用於醫療、農業、軍事、能源、工業、航天等領域。其實從核科學發展開始,核技術便被應用在了醫學中。在日常生活中,醫療照射是人類接受人工輻射的主要來源,例如放射診斷、放射治療、核醫學等。臨床上常用的CT診斷便是利用放射性射線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掃描的一種疾病檢查方法。

        核輻射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人們或多或少地會擔心核輻射會影響自身健康。樊賽軍指出,核輻射照射只有達到一定劑量並持續一定時間之後,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以健康檢查的胸部拍片為例,一次胸部拍片對人體的影響大約是0.01mSv,相當於2天左右的天然輻射水平;而我們現在常見的CT檢查,做一次頭部CT檢查的劑量大約是1mSv左右,相當於不到半年的天然輻射水平。」樊賽軍說。

        開窗通風可降低室內輻射量

        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核輻射防護?樊賽軍表示,一方面,對於天然輻射來說,主要是氡及其衰變子體的射線對人體形成的照射,而日常生活中氡的最大來源就是居室氡氣,對其最好的防護,就是採取多通風,減少室內的氡濃度,從而減少輻射量;另一方面,對於人工輻射來說,應該注意醫療照射帶來的影響,儘可能採取非射線檢查,適當減少放射性射線檢查次數、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如果檢查發現體內輻射量超標,應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治療。」樊賽軍強調。

        據了解,對輻射損傷的患者進行應急救治是由我國一些專業性強、具備相應硬體條件和人員能力的醫院或者機構來承擔的。放射醫學研究所1997年被原衛生部批准為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床部,2005年承擔了「國家級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治基地(天津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承擔了京津冀及其周邊省市的核輻射事故受照人員的應急救治工作。

        據悉,本次開放教育基地是「走進國家院所,核科學走進生活」公眾開放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公眾可以了解「核科學歷史人物」、「核科學發展歷程」、「電離輻射基礎知識」、「核科學走進我們生活」等八大主題內容。放射醫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張劍虹表示,「未來,除了長年開放的科普基地外,研究所每年都計劃向公眾開放1-2次,希望通過這樣的開放日活動,為消除公眾的核恐慌,幫助公眾科學全面地了解核知識發揮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據陳建新介紹,核洩漏發生以後,主要通過氣溶硝,就是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產生汙染,也會集中在雲層中,再經由下雨進入地面進行汙染。
  • 陳達院士:無需談核色變 低劑量輻射人體可承受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技術系陳達教授昨天說,市民無需「談核色變」,低劑量的輻射人體可以承受。福島核電站非核爆炸 「核爆炸是由核裂變瞬間釋放大量能量引起的,並伴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向外彌散。而東京電力公司負責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共有6個機組,地震前4、5、6號機組已處於維修停堆狀態,在地震時,1、2、3號機組已經安全停堆。」
  •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忠誠衛士 殺滅炭疽菌的利器「9·11」事件後,炭疽菌震驚了全世界。
  • 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 談核色變?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舉辦2019公眾開放日活動—新聞—科學網
  • 雲南天文臺舉行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日活動
    為了豐富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及家庭親子活動,提高青少年學生及公眾對天文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7月29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科普教育基地舉辦了一場面向公眾免費的大型天文科普開放日活動。
  • 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
    原標題: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提示預防七措施   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中國疾控中心政研中心一項對近萬名公眾進行的「艾」態度大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談「艾」色變。
  • 談核色變?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
  • 全國政協委員李琳梅: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
    原標題: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圖)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說。 作為我國唯一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領域的國家級科研院所所長,李琳梅瞄準的是國際前沿與國家需求,帶領廣大科研人員攻堅克難,以過硬的海水利用技術支撐與引領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服務於社會與民生。
  • 重大節日或免票開放!山東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管理暫行辦法今...
    第二條 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是指具有豐富、形象、生動、新穎的海洋教育資源或產品,能夠面向大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開展海洋戰略、海洋知識、海洋技能、海洋觀念等教育內容的活動場所。建立「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旨在發掘海洋資源,團結社會力量,打造海洋意識教育公共平臺,凝聚海洋意識教育隊伍,在普及海洋知識、弘揚海洋精神、增強公眾海洋意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條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由山東省海洋局負責命名和業務指導,所在單位進行日常管理。
  • 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啟動2020年青少年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
    「四史」學習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傳承紅色基因 迎接建黨百年」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29日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    傳承紅色基因 推出建黨百年系列微課  「紅色印記」上海市青少年黨團史教育系列活動通過儀式教育與互動展示相結合拉開了今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 【再獲殊榮】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獲得包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
    開放以來中心開展公益科普展、科普大講堂、中國流動科技館展出等科普教育活動,接待來自包頭市各區、旗、縣參觀學習人員超過10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自2017年7月至今,在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順利開展了各項豐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動,並成功接待了15000餘名包頭市青山區小學生參與科技體驗活動。
  • 面對未來教育,你一定要知道的「三個改變」和「九個誤區」
    以「求異」的思維去提升「求變」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以「解決問題」的目標去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伴隨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教育的支撐體系也隨之發生改變,未來教育必然是架構在網際網路上的新教育,而且將直接在三個方面引發教育的重大改變:學習環境、教學內容、教師角色。
  • 帶您走進「神秘」的核醫學科,讓您不再「談核色變」!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科這「神秘」的面紗,深入了解它到底能幫助廣大患者做些什麼。核醫學科是一門新興的臨床前沿學科,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發出的射線(如β、γ射線)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前沿學科,由具有醫學影像學及臨床醫學診療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和未來醫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聚光科技開放綠色教育實踐基地 青年志願者承接環保責任
    為紀念第46個世界環境日,近日,「碧水千園共,青年環保行」綠色環保教育活動在濱江區舉行。同時,還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舉行了「綠色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和「青年環保志願者」授旗儀式。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面向2035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題論壇...
    11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同承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面向2035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題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並全程直播。
  • 上海交大生物轉基因科普教育基地(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轉基因科普教育基地」 (以下簡稱基地)位於上海市劍川路501號。至2019年10月, 基地共接待了國內參觀人士累計10萬多人次和外國友人1000多人次, 舉辦轉基因檢測培訓班30期, 並多次接待部、市各級領導的調研和視察。這些科普 宣傳活動, 增強了公眾對科學的興趣, 加深了公眾對農業轉基因知識的了解, 提高了公眾對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認知水平。
  • 2019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開放(100家)
    全力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重點活動圈, 為廣大公眾帶來一場豐富多彩的科普盛宴。  2.青島市口腔健康教育基地  地    址:市南區德縣路17號  開放形式:免費(預約)  開放時間:全年(工作日)  聯 系 人:公文  聯繫電話:82822029  備    註:講解口腔保健知識並一對一指導刷牙。參觀人數10-20人/場次,團隊請提前3天預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