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進「神秘」的核醫學科,讓您不再「談核色變」!

2021-01-09 駐馬店廣視網

提起核醫學科,相信很多人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都不太清楚這個「神秘」的科室到底是做什麼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科這「神秘」的面紗,深入了解它到底能幫助廣大患者做些什麼。

核醫學科是一門新興的臨床前沿學科,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發出的射線(如β、γ射線)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前沿學科,由具有醫學影像學及臨床醫學診療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和未來醫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核醫學科涵蓋很多醫學領域的難題,如惡性腫瘤、惡性胸腹水、骨轉移癌、股骨頭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核醫學顯像方法安全、無創,靈敏度、特異性高,結果準確、可靠,能反映全身多個主要臟器的功能和代謝;適當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標記物能選擇性濃聚於病變組織,通過精準定位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檢測儀器界「航母」PET/CT:精確地判斷全身腫瘤

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前身為創建於1976年的同位素室,自2015年引進了GE公司新一代經濟型PET/CT(InfiniaVHawkey4)以來,已為數千名相關患者提供了核醫學檢查及治療。該機型在在我市甚至豫南地區都是極為高端、先進的多功能分子影像設備,開創了我市分子影像的新時代,填補了我市相關專業腫瘤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的空白。

「在診斷方面,對於腫瘤病人,選擇治療方法是很重要的,確診後下一步是採用手術,還是放療或化療,這時候核醫學就發揮了它的重要性。針對這樣的病人,通過靜脈注射或者口服方式把放射性藥物引入到體內之後,利用核醫學PET/CT影像檢查儀器,探測放射性藥物在體內不同的分布,就可以顯示出病變的位置、大小、數量、代謝等信息,從而指導臨床醫生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保證診斷和治療的精準,減少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核醫學科主任馬鼎介紹。「其中,18F-FDG顯像是臨床實用性較強、使用範圍較廣的一種檢查技術。市中心醫院作為全市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檢查及診斷經驗,該技術可以通過人體內細胞對18F-FDG的攝取和濃聚程度來進行各類腫瘤分期、腫瘤療效評價、復發監測與再分期、腫瘤定性及定位診斷、判斷預後、尋找腫瘤原發灶等多種應用,並具有一次檢查獲得全身信息、對原發腫瘤及轉移瘤發現率高、高達95%以上的準確診斷率、無創無痛的安全檢查過程、輻射劑量低和半衰期短等優點。以前需要到省會城市才能做出的檢查,現已在市中心醫院成熟開展。」

八月中旬,來自泌陽縣的一名58歲男性腦瘤患者術後前來市中心醫院複查,在做完腦部相關檢查後並沒有發現明顯復發,該患者在核醫學科做了18F-FDG腫瘤全身顯像檢查,檢查發現在其左肺見一空洞樣病灶並見示蹤劑異常濃聚,右側頸部和雙側腎上腺區均見糖代謝異常活躍區,可疑為左肺惡性佔位並頸部淋巴結轉移、雙側腎上腺轉移。先進的檢查技術與明確的診斷結果使得該患者及時有效的制定後續治療方案,最大程度減少了患者及家屬的身心痛苦和家庭負擔。

解決眾多患者的難題,讓早篩早診成為「主流」

前幾日有位患有甲亢的女性患者,在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門口徘徊了很久,她聽說要口服放射性核素做攝碘率試驗,心中特別害怕,唯恐「核輻射」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一再猶豫是否要做此項檢查。聽完她的訴說後,科室主任馬鼎耐心向她解釋:「雖然口服的碘-131屬於放射性核素,但是一次檢查的用量非常小,基本等同於天然本底輻射。該檢查的原理是碘-131進入人體後積聚在甲狀腺內並釋放出β射線,該射線在甲狀腺內射程僅為2毫米,通過機器探測它釋放的能量做出對應的圖形結果,而未被甲狀腺吸收的碘很快隨小便排出體外,所以不會對身體和其他臟器造成損傷,是一種極為安全、有效、簡便、經濟的檢查方法,大姐您大可放心。」經過馬主任詳細耐心的解釋,患者的顧慮終於打消並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檢查。

近年來,隨著甲狀腺癌發病率的逐年增高,人們對健康意識的增強,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碘-131的清甲治療和全身顯像的檢查量也隨之增大。除了上述的碘-131顯像、18F-FDG顯像外,核醫學科還開展了甲狀腺激素總T3、總T4、游離T3、游離T4、TSH、TG、TPOAb、TGAb、全身靜態骨顯像、甲狀腺靜態顯像、甲狀旁腺顯像等多項核醫學檢查及治療技術,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細緻的醫療服務。

據了解,以往由於核醫學檢查預約周期較長,只有每周三才能進行靜態骨掃描顯像技術的病人檢查,從而限制了患者的數量。隨著醫院和科室的不斷發展,對患者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工作制度的不斷完善,核醫學科全科同志在馬鼎主任的帶領下更加細緻科學化管理,合理彈性安排工作時間,實行每周二、周五檢查,病人多時隨時增加檢查日,檢查報告當天完成的創新服務流程,並對SPECT/CT圖像質量不斷優化提高,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加準確快捷的診斷結果。

核醫學科團隊現有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1人,副主任技師1人,主管技師2人,主管護師2人。科室全體人員將用「團結、奉獻、仁愛、創新」的醫院精神和凝聚力為廣大就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讓您不再「談核色變」。(趙雲凌 陳思妤)

相關焦點

  • 走進核醫學丨神秘的核素治療,帶你揭開它的面紗~
    所謂「癌」變,就是我們人體內的個別細胞或者細胞群發生「變質」或者「叛亂」,變質細胞的生長發育突然失去控制,開始無規則繁衍。隨著癌細胞繁衍數量的不斷增加,他們聚集在一起的體積也不斷增大,這樣在身體內形成「癌」變結節。
  • 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開放 幫助公眾走出「談核色變」誤區
    為了宣傳核科學和技術知識,普及核輻射防護與救治常識,近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中共天津市南開區委員會和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天津青少年核科學教育基地(以下簡稱「教育基地」)在開館一周年之際,首次向社會大眾開放,幫助群眾走出「談核色變」的誤區。
  • 粉絲福利︱苦苣苔科專題展福利升級,《帶您走進苦苣苔的世界》講座來襲
    鑑於園藝愛好者們的熱情,我們將於10月15日下午再加一場專題講座《帶您走進苦苣苔的世界》。該活動也是2016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苦苣苔科專題展中的系列活動之一暨10月園藝沙龍系列活動。苦苣苔科植物是近年來國際上較為流行的觀賞花卉。該科植物以矮小緊湊的株形、碩大而美麗的花朵、奇異有趣的葉片及獨特的耐陰性而深受人們喜愛。
  • 走進核醫學 | SPECT-CT有這麼多功能,你了解幾個?
    當今世界,醫學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X-CT、MRI、超聲成像以及核醫學成像技術。儘管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檢查儀器是前三者,但是核醫學成像技術正以其強大的功能逐漸被人們所了解。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據陳建新介紹,核洩漏發生以後,主要通過氣溶硝,就是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產生汙染,也會集中在雲層中,再經由下雨進入地面進行汙染。
  • 陳達院士:無需談核色變 低劑量輻射人體可承受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技術系陳達教授昨天說,市民無需「談核色變」,低劑量的輻射人體可以承受。福島核電站非核爆炸 「核爆炸是由核裂變瞬間釋放大量能量引起的,並伴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向外彌散。而東京電力公司負責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共有6個機組,地震前4、5、6號機組已處於維修停堆狀態,在地震時,1、2、3號機組已經安全停堆。」
  •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談核色變?你吃的大蒜洋蔥馬鈴薯可能就用放射性元素輻照保鮮 忠誠衛士 殺滅炭疽菌的利器「9·11」事件後,炭疽菌震驚了全世界。
  • 談核色變?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
  • 談核色變? 看看中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科技興核!
    圖為核電站  蘇聯的車諾比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談核色變了,  世界一些國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發展核能,比如德國和日本,另一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因素,被迫「鋌而走險
  • 資陽市核醫學建設實現零突破
    為提高百姓就醫條件,經過多年籌備, 2020年12月24日資陽市首個核醫學科成功取得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在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營運,成功實現資陽市核醫學建設零突破。核醫學科位於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第一住院大樓一樓旁側,按照功能和檢查流程進行了合理分區,能夠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及安全、合理的診療流程。科室現有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主管技師1人,技師2人,副主任護師2人,登記員1人。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相關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核醫學科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聯合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1.5)。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智能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皮勇與我院核醫學科趙禎醫師,通訊作者為我院核醫學科蔡華偉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章毅。我核醫學科科研團隊,完成並發表了當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中心核醫學骨顯像人工智慧研究。
  •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正式投用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正式投用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供圖該院核醫學科歷史悠久,成立於1975年,是重慶市較早成立核醫學科室的單位之一,擁有核醫學門診、病房、實驗室及SPECT
  • 核醫學:精準醫學時代的最大籌碼
    什麼是「核醫學」?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髮出的核射線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和研究的學科。在我國許多醫院已獨立成科,稱為核醫學科。在我國,核醫學步入醫院之初,也曾被稱為「同位素室」、「同位素科」。通常情況下,核醫學科有醫師、護士、技術和工程人員等,設置了門診和病房,有顯像設備、化驗設備、功能測定儀等。醫生們會應用核射線通過照相,化驗、功能測定等多種技術和方式對許多疾病進行診斷,通過放射性藥物和設備進行多種疾病的治療。
  • 核醫學科2020年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
    導言:在我們做大數據分析時,很少能夠看到像核醫學領域這樣,中國學者在其中佔有重要位置。1,核醫學科論文概況核醫學反應科領域已經發表了76,465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10,282篇,我們對其做一大數據分析。
  • 陳永輝:精益求精 致力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
    陳永輝:精益求精緻力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專訪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陳永輝副教授說起英雄,總會令人肅然起敬。而在我國的醫學領域內卻有著許多在幕後默默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的英雄,正是在他們的努力和奉獻下,我國的核醫學診斷及治療技術才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與進步。
  • 帶您走進菲律賓伊洛伊洛
    交通、旅遊和長途通信設施海運公司、巴士和計程車公司、租車機構、旅行機構可以幫您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國內機場的PAL 辦公室將幫您安排到任何目的地的航班。從馬尼拉飛往伊洛伊洛市的飛機班次每天有4班,飛行時間1小時票價P1168。伊洛伊洛有6家主要的酒店,可以安排遊客的住宿,也可以作為會議地址。
  •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神經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核醫學專委會和中西醫結合學會核醫學專委會委員單位;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核醫學科基地,上海市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核醫學科基地。
  • 胸科醫院開放日帶你搞清楚...
    今天上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核醫學檢查室內,市民代表陳先生興致勃勃地說道。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下,9月1日至7日,胸科醫院為期一周的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正在進行中。10餘名市民代表走進醫院,沉浸式體驗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實境,了解影像檢查的奧妙。
  • 解讀淄博城市密碼——揭秘核醫學,是利刃還是良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偉宏 通訊員 吳嶽不曾想過,讓人聞之色變的「核」之一字,也能夠和醫學「走到一起」。正是這段奇妙的「緣分」,讓核醫學在當今重大疾病診斷、治療上發揮著重大作用,甚至因為核素靶向診療在各領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度成為精準醫學的最佳典範。核醫學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