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核醫學 | SPECT-CT有這麼多功能,你了解幾個?

2021-01-12 澎湃新聞

當今世界,醫學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X-CT、MRI、超聲成像以及核醫學成像技術。

儘管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檢查儀器是前三者,但是核醫學成像技術正以其強大的功能逐漸被人們所了解。

與常規檢測手段不同,核醫學成像技術以基礎醫學、實驗醫學、臨床應用以及核技術為基礎來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特殊技術。它是核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等現代科學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產物。可從機體功能、代謝和分子顯像等方面對多種疾病進行實時觀察從而做出早期診斷,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科研、教學、臨床疾病診斷等諸多方面。

SPECT-CT,是將高端SPECT和多排螺旋CT結合成一體化的設備,即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加 X 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

除提供SPECT功能信息外,還能提供CT的解剖信息,精確的配準和同機融合進一步增強了疾病診斷的準確度,通過斷層圖像融合技術,使SPECT圖像在CT圖像上得到精確定位,功能圖像與解剖圖像疊加重合,實現SPECT與CT的優勢互補的功效。

SPECT-CT的診斷效能遠遠大於單獨的SPECT或單獨的CT,達到1+1>2的效果。這臺儀器對於腫瘤骨轉移、甲狀腺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等疾病的醫學研究及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作用,將會有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我院核醫學科開展的SPECT-CT顯像常規檢查多項,主要檢查項目:

骨骼顯像

是早期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的首選方法。可進行疾病分期、骨痛評價、預後判斷、療效觀察和探測 病理骨折的危險部位。

腎動態顯像及腎圖檢查

了解腎動脈病變及雙腎血供情況;對腎功能及分腎功能的判斷;了解上尿路通暢情況及對尿路梗阻的診斷;監測移植腎血流灌注和功能情況;以及了解糖尿病對腎功能的影響。

肝膽動態顯像

用於鑑別梗阻性黃疸和 肝細胞性黃疸;鑑別先天性膽道閉鎖和嬰肝症候群及療效觀察。

甲狀腺顯像

異位甲狀腺的診斷和定位。具有獨特價值。甲狀腺結節功能的判斷和良惡性鑑別,具有較高診斷價值。高分化甲狀腺癌轉移灶的定位和診斷。甲狀腺大小和重量的估計。

甲狀旁腺顯像

對甲狀旁腺腺瘤的診斷和定位。

心肌灌注斷層顯像

心肌缺血的診斷。在評價冠狀動脈血供,診斷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判斷心肌細胞活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臨床價值。

SPECT-CT & CT

SPECT-CT和CT有何區別?

很多年前,公眾對CT的了解程度可能就像現在對SPECT/CT的了解程度一樣,知之甚少。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CT檢查越來越熱衷,不再恐懼它的輻射,檢查價格也不再那麼昂貴。

目前,浦東醫院引進了世界先進的SPECT-CT,為了讓浦東老百姓更了解這一最新武器,今天小編帶您了解一下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別?

首先,帶大家了解一下CT,CT是指X線穿透式計算機斷層顯像,是在放射科CT室完成的。它是利用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CT機接收穿透過該層面的X射線,CT圖像以不同的灰度顯示,表現出器官組織對射線的吸收情況,經過計算機處理以後成為圖像,醫生即可通過觀察這個圖像,來進行診斷。

而SPECT-CT,是一種利用放射性核素顯像的檢查方法。將放射性核素引入體內,利用靶向原理很快被某個組織器官或病灶攝取,根據它在體內的分布差異,通過SPECT-CT靜態或動態探測,根據攝取顯像劑分布的差異來了解疾病。事實上,SPECT儀器本身不發出射線,它能夠反映出器官的血流,代謝和功能。

兩者相比之下,在某些方面SPECT-CT顯現出了它獨特的優勢,如骨掃描顯像能比普通X線拍片或CT檢查可提早3~6個月發現病灶,因此,對一些容易骨轉移的癌症有很好的檢查必要,就算沒有症狀也應定期做此項檢查,以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此外,SPECT-CT檢查對早期了解大腦,心肌等的血供,以及腎臟,甲狀腺,腮腺等疾病的診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SPECT-CT和CT檢查互為補充,二者不可相互替代,臨床醫生會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檢查方法,但無論哪一種,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要做,其餘所有年齡段的患者均可選擇。

供稿:核醫學科

原標題:《走進核醫學 | SPECT-CT有這麼多功能,你了解幾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很重要
    原標題: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是對的!   CT作為目前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方法,它對身體的危害也是眾所周知的,它在準確檢查的同時還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在需要CT檢查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抵抗。其實,雖然ct會帶來副作用,但是它的實用性也是很高的。
  • PET、CT、SPECT有啥區別?
    這是三種經常聽說的以核技術應用為基礎的診斷手段,它們之間到底有何異同呢?這也是公眾經常問詢的問題。無論SPECT還是PET,都是臨床核醫學中常見的成像診斷設備,且都是通過體內的放射性核素髮射的γ射線來成像的,故又統稱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術。
  • 帶您走進「神秘」的核醫學科,讓您不再「談核色變」!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科這「神秘」的面紗,深入了解它到底能幫助廣大患者做些什麼。核醫學科是一門新興的臨床前沿學科,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發出的射線(如β、γ射線)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前沿學科,由具有醫學影像學及臨床醫學診療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和未來醫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 做一次CT,對人體傷害有多大?這裡有個輻射量排名,你可以看看
    王大爺去醫院體檢,做了腹部和肺部CT,由於儀器在身體停留的時間過長,王大爺擔心輻射會加大,本來檢查之前就有點抗拒做ct,現在心裡更硌得慌了,害怕做檢查導致的輻射會傷害身體,老想著做些什麼可以清除體內的輻射。影像學檢查的輻射對有人體傷害嗎?在常見的影像學檢查中,B超、磁共振,是非電離輻射檢查手段,而X線、CT 及核醫學檢查,則會產生電離輻射。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CT、PET-CT、MRI……這些檢查有啥用?胸科醫院開放日帶你搞清楚...
    圖說:市民代表沉浸式體驗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實境 醫院供圖(下同)「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PET-CT機器,也終於弄明白CT、PET-CT這些檢查到底有什麼不同了。」今天上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核醫學檢查室內,市民代表陳先生興致勃勃地說道。
  • 走進核醫學丨神秘的核素治療,帶你揭開它的面紗~
    有二種情況必須採取治療:一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出現癌病灶復發:另一種是手術中發現或者經過其他診斷己經確定有分化型甲狀腺癌轉移(包括頸部淋巴轉移和其他部位的轉移)。有一些甲狀腺癌病人也可以暫時不採用治療。如果患者的癌原發灶很小(如小於1釐米)、病灶僅僅是單發而且沒有侵犯包膜(原位癌),這些病人經過手術切除癌腫後出現復發和轉移的概率比較低。但病人必須堅持手術後每天口服甲狀腺素片預防復發。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正式投用
    病人進行檢查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供圖核醫學科到底是個什麼科?在治病救人中發揮怎樣是作用?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主任段東介紹,核醫學科利用核科學技術和手段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現代醫學技術的體現和主要手段之一。核醫學影像是把放射性藥物引入人體後,在體外利用γ相機或SPECT/CT等探測其衰減時釋放出γ射線,便可了解其在體內的代謝及分布情況,從而獲得相應臟器的功能代謝影像,可實現對疾病早期發現和診斷的目的。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期待著這篇文章可以為你解惑。1.X光作為最先出現的一種醫學影像,我們也要把它放在第1個為大家講解。所謂的x光就是我們大家俗稱的拍片子,X光具有著極強的穿透能力,而在檢查的時候,他就會給身體內部拍一張單獨的照片。
  • PET/CT
    女性應該總需告訴她們的醫生和技術人員,她們是否有懷孕可正在哺乳的可能。查看X射線、介入放射學和核醫學操作全性頁面,以獲得有關核醫學成像的懷孕和母乳餵養的更多信息。通常,你的醫生會告訴你在做全身PET/CT掃描前的幾個小時內不要吃任何東西。進食可能會改變PET示蹤劑在你體內的分布,從而導致掃描效果欠佳。這可能需要你在另一天重複掃描,所以遵循相關飲食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在掃描前的幾個小時內,你不應喝任何含糖或熱量的液體。相反,他們鼓勵你喝水。如果你有糖尿病,你的醫生可能會給你特別的指導。告訴你的醫生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
  • 核醫學:精準醫學時代的最大籌碼
    什麼是「核醫學」?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髮出的核射線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和研究的學科。在我國許多醫院已獨立成科,稱為核醫學科。在我國,核醫學步入醫院之初,也曾被稱為「同位素室」、「同位素科」。通常情況下,核醫學科有醫師、護士、技術和工程人員等,設置了門診和病房,有顯像設備、化驗設備、功能測定儀等。醫生們會應用核射線通過照相,化驗、功能測定等多種技術和方式對許多疾病進行診斷,通過放射性藥物和設備進行多種疾病的治療。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由於我們對醫療知識並沒有過多了解,更別說是醫療設備使用了。再受到當今網絡發達、真實或不真實的信息影響,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對醫療設備有錯誤認知。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
  • 核醫學成像過程簡介
    核醫學成像是一種以臟器內外或臟器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之間的放射性濃度差別為基礎的臟器或病變組織的顯像方法。核醫學成像檢查ECT與CT、MRI等相比,能夠更早地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核醫學成像屬於功能性的顯像,即放射性核素顯像。
  • 美的測評,看到這麼實用的家用多功能電飯煲,你還在等什麼呢?
    正是因為米飯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所以很多居家達人都說,電飯煲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因為有了它,才讓蒸飯這件事變得簡單又省事。然而,使用方便歸方便,但並不是所有電飯煲蒸飯都一樣好吃,大部分傳統電飯煲,只能說把米飯煮熟,而這樣的米飯,吃起來不僅不夠香,有的入口之後甚至味同嚼蠟,根本無法讓人提起吃飯的胃口。懂得享受的現代人,怎麼能夠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來以其發病率呈全球性增高趨勢而引人關注。除甲狀腺髓樣癌外,絕大部分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的甲狀腺癌保留了攝碘功能,這使核醫學的放射性碘-131(131I)成為甲狀腺癌術後的重要治療手段。
  • 解讀淄博城市密碼——揭秘核醫學,是利刃還是良藥?
    正是這段奇妙的「緣分」,讓核醫學在當今重大疾病診斷、治療上發揮著重大作用,甚至因為核素靶向診療在各領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度成為精準醫學的最佳典範。核醫學究竟是什麼?能為患者帶來怎樣的便利?為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邀請世博高新醫院核醫學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李樹生為您答疑解惑。
  • 資陽市核醫學建設實現零突破
    為提高百姓就醫條件,經過多年籌備, 2020年12月24日資陽市首個核醫學科成功取得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在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營運,成功實現資陽市核醫學建設零突破。核醫學科位於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第一住院大樓一樓旁側,按照功能和檢查流程進行了合理分區,能夠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及安全、合理的診療流程。科室現有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主管技師1人,技師2人,副主任護師2人,登記員1人。
  • 鄭州這家醫院有個「神秘科室」:各個通道只能單向進出,曾有患者被...
    直徑零點幾毫米的小小粒子,適用於大部分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意手術的腫瘤患者,對治療至關重要。怎麼放進病灶內、放多少顆、放哪個位置,都要由它來指揮。 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鄭州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吳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公眾也往往對其了解不多,甚至會因為一些誤解而鬧了不少笑話。 就在前不久,一名腫瘤患者來到科室門口,卻怎麼也不願意進門,邊跑邊講道,「怕會有輻射」;甚至更早之前,連其他科室的醫務人員走過這裡都要加快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