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核素治療問與答
NUCLIDE THERAPY
One
1. 什麼是甲狀腺癌和甲狀腺癌轉移?
在醫學上,如果某種癌起源一個組織或者器官,我們通常就以這個組織或者器官命名。凡起源於甲狀腺的癌變,我們就命名為甲狀腺癌。
所謂「癌」變,就是我們人體內的個別細胞或者細胞群發生「變質」或者「叛亂」,變質細胞的生長發育突然失去控制,開始無規則繁衍。隨著癌細胞繁衍數量的不斷增加,他們聚集在一起的體積也不斷增大,這樣在身體內形成「癌」變結節。有一些「野外生存和繁衍能力特別強」的癌變細胞還可以「背井離鄉、遠渡重洋」,他們先耐受了人體內正常「警察細胞,也稱為免疫細胞」的打擊,或者能「逃逸」人體內多個「免疫關卡」,成功地通過人體內正常的運輸系統「淋巴管」或「血液」到達其他部位,並在許多組織器官內播種,這就是我們醫學上常講的「癌轉移」或者「癌擴散」。凡起源於甲狀腺癌的癌細胞擴散,我們就稱為甲狀腺癌轉移。
Two
2. 為什麼甲狀腺癌能採用放射性碘-131治療?
甲狀腺癌是人類內分泌腫瘤中最常見的腫瘤,其中絕大多數是分化程度較好的惡性腫瘤。分化型甲狀腺癌細胞一般都保留了正常甲狀腺細胞能夠攝取和利用碘離子的特性,因此這類癌細胞也能攝取和聚集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碘-131能釋放出放射性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這些射線(尤其是β射線)具有強烈的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分化型甲狀腺癌細胞(包括那些殘留在甲狀腺組織內的癌細胞和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在攝取和聚集放射性碘-131以後如同「自飲毒藥」,很快被射線殺滅。
Three
3. 哪些甲狀腺適合採用放射性碘-131治療?
放射性碘-131一般只對能夠攝取碘的甲狀腺癌細胞起作用。絕大多數甲狀腺癌的細胞分化較好,可以採用該方法治療。有二種情況必須採取治療:一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出現癌病灶復發:另一種是手術中發現或者經過其他診斷己經確定有分化型甲狀腺癌轉移(包括頸部淋巴轉移和其他部位的轉移)。有一些甲狀腺癌病人也可以暫時不採用治療。如果患者的癌原發灶很小(如小於1釐米)、病灶僅僅是單發而且沒有侵犯包膜(原位癌),這些病人經過手術切除癌腫後出現復發和轉移的概率比較低。但病人必須堅持手術後每天口服甲狀腺素片預防復發。如果以後一旦復發,要儘快手術治療,然後再接受碘131治療。如果患者的甲狀腺癌原發灶比較大、或者在甲狀腺內有多個甲狀腺癌病灶、或者癌病灶已經侵犯了包膜,及時手術治療未發現有明顯的轉移病灶,最好都採用碘-131治療,這樣可以有效清除手術殘留的甲狀腺和隱藏的轉移病灶,以防止復發(當然以後也要堅持口服甲狀腺素片)。只有一些少見的甲狀腺癌(如未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等)一般不能採用放射性碘-131治療,需採用其他治療方法。
另外,肝腎功能不良、血象嚴重低下或者一些晚期重症甲狀腺癌患者,儘管癌病灶能攝取和聚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131,但由於碘-131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一般也不適宜直接採用碘-131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能夠接受手術治療,所有的甲狀腺癌病灶(包括原發灶、頸部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和轉移灶在內)都應該優先選擇手術,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然後再進行碘131治療,這樣碘-131治療起效快、效率高,而且治療的副作用比較小。
Four
4. 放射性碘-131治療甲狀腺癌的效果怎麼樣?
日前除外科手術治療方法外,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手術後殘留病灶和轉移灶)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採用放射性碘-131,國內開展碘-131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己經有40多年的歷史,總體治療效率很高。大多數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病症較輕、轉移數量較小者)都獲得了治癒,而且一些年輕女性患者在治癒後還正常結婚生育。其他部分病情比較重的病例在接受了碘-131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並因此改善了生活質量。只有很少的病例不適合治療或者治療無效。
Five
5. 為什麼甲狀腺癌的放射性碘-131治療需要住院隔離?
放射性碘-131不僅釋放β射線,也發射γ射線。γ射線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對病人自己,同病區的病員以及周圍醫護人員和其他正常人群都可能造成輻射危害。因此在進行大劑量放射性碘-131治療時需要採取屏蔽隔離。另外,在病人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療的早期(5天內)有大量的放射性排洩物,這些排洩物需要專門的汙水處理系統,否則會嚴重汙染環境。所以整個放射性碘-131治療的早期階段需要在輻射隔離的條件下進行,此外,病人在接受大劑量碘-131治療時可能會出現各種併發症,住院治療可早發現、早處理,減少意外發生。有關核醫學專用病房隔離治療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請諮詢我們的當班醫師。
Six
6. 放射性碘-131治療安全嗎?
核醫學科的工作人員有長期的臨床工作經驗,而且病房的基礎設施和預防設施完備,因此如果住院病人能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放射性碘-131治療是相當安全的,一般不會有危險和嚴重的危害。
由於人體的正常組織細胞與甲狀腺細胞以及甲狀腺癌細胞有不同的碘代謝特性,除甲狀腺組織細胞(包括癌細胞)、消化道臟器及尿路排洩器官外,其他正常的組織細胞很少攝取和聚集碘-131,因此人體正常組織細胞受到的輻射危害相對較小。
在大劑量放射性碘-131治療的早期,病人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一些輻射副反應(如上腹部不適、惡性、乏力、喉部腫脹等),但多數副反應都不嚴重,患者一般都能忍受或者經過針對性處理後能得到緩解。其實病人的有些不良反應主要與停止口服甲狀腺素藥物有關,在碘-131治療後一旦恢復口服甲狀腺素藥物補充和抑制治療,病人的症狀就會逐步得到改善。另外,根據多年累積的治療經驗和研究,採用現行的碘-131治療方法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遠期副反應。當然也有少數病人在經過多次、長期大劑量放射性碘131治療(尤其合併其他抗腫瘤治療)後出現了骨抑制等較嚴重的情況,對此醫務人員會及時發現並相應調整治療方案。當然,也要求接受治療的病人能夠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並注意自我輻射防護,病員之間能相互關懷,這樣治療的安全性會進一步提高。
Seven
7. 為什麼一些甲狀腺癌患者需要進行多次放射性碘-131治療?
為保證放射性碘-131治療的安全性,一般每次治療都不能採用過大劑量的碘-131,而且每次治療時採用分次給藥的方法以減少輻射反應。如果患者體內殘留的甲狀腺較大、或轉移病灶較多、較大時,則需要反覆多次使用碘-131治療。
每次碘131治療的間隔時間一般在3到6個月,這樣可以確保患者有足夠的時間康復,同時避免輻射危害的累積。但是間隔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甲狀腺癌病灶在治療期間的潛在生長會超過治療的效能。
Eight
8. 放射性碘-131治療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經過專科醫生門診診治,確認可以接受碘-131治療,然後再確定入院治療方法和住院時間。病人務必要按照醫囑要求停止口服甲狀腺類藥物。同時要注意儘可能避免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和營養保健品或者激素類製劑等。在等待入院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和保養。如遇病情變化或其他特殊情況,應及時與負責醫生聯繫,以便按照新醫囑要求進行治療或自我保健。按照指定的時間入院,並隨身帶好以往的治療病歷記錄和住院必須的生活用品。按照醫院規定和核醫學科的特殊要求辦理入院治療手續。
Nine
9. 如果甲狀腺癌病灶不攝取碘,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有少數病人在接受了碘-131治療後可能會發現殘留的甲狀腺癌病灶不再攝取碘131,因此需要其他一些抗腫瘤治療方法。目前針對實體轉移灶,如果不能手術治療,可以採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該治療方法可以控制甚至消除局部的病灶。針對骨轉移可以採用放射性骨治療藥物以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質量。其他抗腫瘤治療(如瘤內直接注射、靶向治療、外放射治療和中藥治療等)對於甲狀腺癌的療效尚不確定,但在碘-131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採用這些治療措施。
供稿:核醫學科
原標題:《走進核醫學丨神秘的核素治療,帶你揭開它的面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