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輝:精益求精 致力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

2021-01-18 復禾健康

陳永輝:精益求精緻力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陳永輝副教授

說起英雄,總會令人肅然起敬。而在我國的醫學領域內卻有著許多在幕後默默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的英雄,正是在他們的努力和奉獻下,我國的核醫學診斷及治療技術才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與進步。核醫學不僅能夠診斷疾病,還能治療疾病。他們使學科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為治療各類疾病作出了突出貢獻。

甲亢是內分泌病中的常見疾病,目前,核醫學中放射性碘(131I)可治療甲亢,並且是世界上公認的有效方法之一。為此,飛華健康網本期「專家訪談」欄目,特別邀請到了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陳永輝副教授,為大家講解甲亢相關知識以及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的原理與方法。

飛華健康網:陳教授,您一直從事臨床核醫學治療及研究工作,擅長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疾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甲亢是內分泌病中的常見疾病,請問陳教授,什麼是甲亢?甲亢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陳永輝教授: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該類疾病發生的原因是由於甲狀腺功能亢進,合成並分泌了過多的甲狀腺激素,使人體處在一種高代謝、神經系統興奮的狀態。下列三種疾病是引起甲亢的常見原因:瀰漫性甲狀腺腫(也稱作Graves病)、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甲亢對人體多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最突出的表現在心臟,如:心率過快、心律失常(比如房顫),甚至於心室擴大,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另外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飛華健康網:醫學檢查技術在不斷進步,人體檢查範圍不斷擴大,診療水平也不斷提高,並且還可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核醫學中放射性碘(131I)就是一種。請問陳教授,放射性碘(131I)是一種什麼樣的藥物?

陳永輝教授:放射性碘(131I)是通過原子能反應堆生產的一种放射性藥物,它在衰變過程中同時發射兩種射線,γ射線能穿透人體,用來診斷疾病。β射線產生的電離輻射能使組織壞死,用於治療疾病。

飛華健康網:目前,核醫學中放射性碘(131I)可治療甲亢,並且是世界上公認的有效方法之一。陳教授,請您介紹一下,為什麼131I能治療甲亢?

陳永輝教授:甲狀腺濾泡細胞有一種天然的裝置,我們把它叫做鈉/碘轉運體。它能把血液裡的碘離子,包括我們飲食裡的普通碘(也叫穩定碘)和放射性碘(包括131I、123I等),轉運到甲狀腺濾泡細胞內。功能亢進的甲狀腺組織生長了更多的鈉/碘轉運體,當患者口服了131I,經胃腸吸收到血液,經過這種裝置把大部分131I攝取到甲狀腺組織,β射線引起的電離輻射使甲狀腺組織部分壞死,甲狀腺合成的激素減少,甲亢得到了控制。

飛華健康網: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被稱為是不開刀的「手術」。因為不開刀,不會留下難看的疤痕。請問陳教授,什麼樣的甲亢適合131I治療?

陳永輝教授: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藥物只作用在甲狀腺,對甲狀腺周圍組織沒有影響。同手術治療相比,它只需服用藥物,就能使甲狀腺縮小,且不留下疤痕。如果甲狀腺太大,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療。由於甲狀腺在氣管的第三個環狀軟骨前方,如果甲狀腺腫大到壓迫人的氣管,會導致部分人出現呼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患者選擇手術治療。

懷孕和哺乳的女性得了甲亢,不能採用131I治療甲亢;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人患有甲亢,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下列患者最適合131I治療:用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療效不好的患者、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後又復發的患者、抗甲狀腺藥物有不良反應的患者、手術後復發的患者以及合併甲亢性心臟病的患者。值得一提的是,是否使用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醫師一定要尊重患者的意願。

飛華健康網:核醫學放射性核素治療的發展運用,使得學科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為治療各類疾病作出了突出貢獻。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也有很多年,請問陳教授,131I治療甲亢的治療效果怎麼樣?

陳永輝教授:2011年,美國甲狀腺協會組織眾多專家編寫了《甲亢和其他病因甲狀腺毒症診治指南》,其中明確提出診治的指南方針。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外在對放射性碘的劑量採用要比我們採用的劑量大。所以,相較之下,國外的治療效果更好一些。我們通過較大的樣本調查,發現一次性服用放射性碘,甲狀腺功能正常的可達到40%左右。甲減的發生,可達到30%~40%。還有10%左右的患者需要第二次治療,甚至第三次治療。採用放射性碘治療,大部分的患者只需要服用一次藥物。整體來講,治癒率大約達80%~90%。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至今73年,可謂是歷史悠久,安全、簡便、療效顯著。

飛華健康網:為了讓患者積極治療,早日康復。患者在進行131I治療前,應做哪些準備?

陳永輝教授:首先,是飲食方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含碘豐富的食物,特別是海產品,例如海帶、紫菜,裡面的穩定碘含量比治療用的碘含量要高出許多倍。所以,患者在治療之前,需要低碘飲食。其次,患者近期沒有使用造影劑做過增強CT,因為造影劑也是含碘的,以上是兩點要求。

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在治療甲亢的時候,會用到抗甲狀腺藥物,這種藥物減低放射性碘的攝取,降低治療效果。所以,建議患者停用這種抗甲狀腺藥物,時間一般在2~4周內,然後再去做檢查,選擇放射性碘治療。

飛華健康網:陳教授,在核醫學放射性碘(131I)治療甲亢,您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請您介紹一下,131I治療甲亢有何副作用及併發症?

陳永輝教授:放射性碘(131I)在治療甲亢時,碘的化學含量低,放射性活度(可以理解為劑量)也不大,幾乎沒有副作用。131I治療甲亢常見的併發症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國外甲減發生率較高,大約80%,國內甲減發生率較低,治療後3年大約40%。我們一般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個體化治療,一方面是提高治療效果,另一方面是降低甲減的發生。

【專家簡介】

陳永輝,男,生於1965年1月12日。200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現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核醫學治療及研究工作,擅長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疾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客觀公正的依據病情及患者意願對甲亢病人進行131I及合理的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使甲亢長期治癒率達90%。精通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期,因人而異地採用最佳劑量法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病人進行診斷及131I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多項國內、國際臨床研究,因北京協和醫院多科協作項目「北京地區血友病綜合診治和管理協作體系的建立及相關應用」,獲2010年中華醫學科技叄等獎。因出色的門診工作,2011年獲得北京協和醫院頒發的「門診優質服務獎」,2014年獲北京協和醫院「優秀員工」稱號。自2011年起擔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本科生臨床核醫學部分教學任務,並擔任實習帶教指導教師。

(來源:飛華健康網傑然石玲蘭郭晶晶)

(版權聲明:本文系飛華健康網獨家專訪,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核醫學成像過程簡介
    核醫學成像設備是指探測並顯示放射性核素藥物(俗稱同位素藥物) 體內分布圖像的設備。核醫學成像是一種以臟器內外或臟器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之間的放射性濃度差別為基礎的臟器或病變組織的顯像方法。核醫學成像檢查ECT與CT、MRI等相比,能夠更早地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核醫學成像屬於功能性的顯像,即放射性核素顯像。
  • 醫療糾紛:未行穿刺活檢誤診骨轉移,並錯誤地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
    【摘要】被告x醫學院附屬醫院在沒有做全面檢查的情況下,斷定原告為直腸癌術後骨轉移,並在被告核醫學科完成雲克+放射性核素鍶89等綜合治療,後診斷為胸腰椎結核。二〇一九年九月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的錯誤診斷及治療行為確實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
  • 帶您走進「神秘」的核醫學科,讓您不再「談核色變」!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科這「神秘」的面紗,深入了解它到底能幫助廣大患者做些什麼。核醫學科是一門新興的臨床前沿學科,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發出的射線(如β、γ射線)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前沿學科,由具有醫學影像學及臨床醫學診療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和未來醫學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 解讀淄博城市密碼——揭秘核醫學,是利刃還是良藥?
    正是這段奇妙的「緣分」,讓核醫學在當今重大疾病診斷、治療上發揮著重大作用,甚至因為核素靶向診療在各領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度成為精準醫學的最佳典範。核醫學究竟是什麼?能為患者帶來怎樣的便利?為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邀請世博高新醫院核醫學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李樹生為您答疑解惑。
  •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正式投用
    兩江新院核醫學科已開展甲狀腺疾病131碘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二氯化鍶(89SrCl2)治療、SPECT/CT顯像、骨密度測定、甲狀腺功能及腫瘤標誌物檢測等診療項目。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核醫學科主任段東介紹,核醫學科利用核科學技術和手段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現代醫學技術的體現和主要手段之一。核醫學影像是把放射性藥物引入人體後,在體外利用γ相機或SPECT/CT等探測其衰減時釋放出γ射線,便可了解其在體內的代謝及分布情況,從而獲得相應臟器的功能代謝影像,可實現對疾病早期發現和診斷的目的。
  •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
    科室始終秉持患者為先的發展理念,堅持醫、教、研緊密結合,是國內最早開展放射性核素治療甲狀腺癌單位之一,至今治療人次逾萬例,發表相關論文50餘篇,在國內外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學科規模核醫學科由影像診斷和放射性核素治療兩部分構成,包括PET/CT顯像、SPECT/CT顯像、放射性核素治療門診和病房,是集疾病診斷和治療於一體的臨床科室。
  • 核醫學檢查必不可少的放射性藥物!
    從1913年Frederick第一次開展了用放射性鐳治療各種疾病的研究,到1951年美國FDA第一次批准了碘化鈉I131用於甲狀腺患者的治療,放射性藥物目前已經是核醫學檢查必不可少的試劑。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種神秘的放射性藥物。
  • 核醫學:精準醫學時代的最大籌碼
    什麼是「核醫學」?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髮出的核射線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和研究的學科。在我國許多醫院已獨立成科,稱為核醫學科。在我國,核醫學步入醫院之初,也曾被稱為「同位素室」、「同位素科」。通常情況下,核醫學科有醫師、護士、技術和工程人員等,設置了門診和病房,有顯像設備、化驗設備、功能測定儀等。醫生們會應用核射線通過照相,化驗、功能測定等多種技術和方式對許多疾病進行診斷,通過放射性藥物和設備進行多種疾病的治療。
  • 核醫學成像設備分類及特點
    一、核醫學成像設備分類及特點  (一)、γ相機  1、γ相機組成:  (1)、閃爍探頭:包括準直器、閃爍探測器、光電倍增管等。  目前SPECT核醫學成像設備的能量測量範圍為50~600keV,空間解析度6~11mm。  2、與X-CT的區別:  (1)、圖像粗造,空間解析度低。
  • 核醫學檢查安全嗎?做完ECT檢查的注意事項
    但當醫生建議做核醫學檢查時,很多人就非常茫然了,不知道什麼是核醫學檢查,也不知道核醫學檢查有什麼作用。甚至不少人聽到「核」這個字,第一反應便想到「輻射」,心裡不免產生恐懼感,從而拒絕做核醫學檢查。  什麼是核醫學檢查?  其實核醫學檢查雖然帶著個「核」字,但它並不恐怖,與核武器有著本質的區別。
  • 走進核醫學 | SPECT-CT有這麼多功能,你了解幾個?
    當今世界,醫學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X-CT、MRI、超聲成像以及核醫學成像技術。儘管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檢查儀器是前三者,但是核醫學成像技術正以其強大的功能逐漸被人們所了解。
  • 放射性核素標記多功能納米探針及其在PET顯像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戴五敏,易賀慶,李林法,浙江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
  •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生產與應用
    當前,已知的2000多种放射性核素中,絕大多數由人工生產,極大豐富了放射性核素的應用範圍,在國防、工農業、醫療等領域均有較好的利用。人們利用核反應來生產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方法有三種,一是反應堆製備、二是加速器製備、三是核素發生器製備。在可控核反應中,反應堆生產了絕大多數的常用人工放射性核素。
  • 分子影像與核醫學中的人工智慧應用價值幾何?
    選譯自 JNM 熱點文章分子影像與核醫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放射性核素顯像
  • 張曉麗:心臟核醫學檢查 「照亮」臨床精準治療方向
    「核醫學顯像技術的特點就是將安全劑量的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顯像劑(或者示蹤劑)注入到人體內,然後採用專用的儀器對人體內發出的射線進行探測,從而達到成像的目的。心臟核醫學檢查由於其無創性功能顯像的優勢,在疾病的精準診斷、鑑別診斷、危險分層,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療效評估和預後估測等方面均可發揮其獨特價值。」
  • 核醫學影像檢測PD-1/PD-L1表達的研究進展
    前期研究表明,核醫學分子影像學技術可以從整體上直觀且無創性地監測相關免疫檢查點的表達,即檢測和量化患者的PD-1/PD-L1表達水平以提供更精確、實時、全面的信息,進而來篩選適合PD-1/PD-L1免疫治療的患者及對療效進行預估。本文將對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做簡單介紹,並重點對已報導的具有轉化和指導價值的相關核醫學分子影像學基礎研究進行總結歸納。
  • 資陽市核醫學建設實現零突破
    為提高百姓就醫條件,經過多年籌備, 2020年12月24日資陽市首個核醫學科成功取得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在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正式營運,成功實現資陽市核醫學建設零突破。核醫學科位於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第一住院大樓一樓旁側,按照功能和檢查流程進行了合理分區,能夠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及安全、合理的診療流程。科室現有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主管技師1人,技師2人,副主任護師2人,登記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