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二十四節氣順序,秋季的節氣有「秋處露秋寒霜降」六種,其中以白露為界限,氣溫急劇下降,才是秋天的景象。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到了這個季節,白天溫度依然很高,晚上卻涼爽了許多,清晨的植物葉片出現露水,所以稱為「白露」。在每年陽曆的9月7日到9日, 就是白露節氣,今年的白露是9月9號,竟然沒有出現露水,可能是長期乾旱無雨造成的。
白露前後,正是溫帶北方農民的收穫季節,而在寒帶則正是秋季作物的旺盛生長期,有諺語說道「白露不低頭,割倒餵老牛」,指的就是就是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的晚稻就要開始收穫,如果這個時間穀子還沒有飽滿垂下穗子,農民朋友只能把它割掉用來餵牛。在高寒山區則流行了另一個諺語:「白露不出頭,割了餵老牛」,這個則是指的玉米的天花(雄穗)還沒有開花,當年的玉米就不能正常成熟了,最對也只能吃嫩玉米。
北方的氣候差異懸殊,有的地方只能成熟一季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都只能種一茬。所以,播種期差異很大,有的地方在白露就開始播種冬小麥了。農民看種植時間就依照自然環境來確定,「山紅石頭黑,窮人種早麥」指的就是如果輸液變紅了,山上的石頭開始顯露出來黑色,就要開始播種小麥了。「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半山,寒露種平川。」 在前幾年的秋播方案裡面就能看到這句話,其意思為了確定最佳播期,就是從白露開始,高寒山區就開始種小麥,一直到霜降,將區域內所有的冬小麥播種完成,按照從高到低,先陰坡後陽坡,先水田後旱地等原則直到農業生產,具有現實意義。
白露季節的農村諺語很多,都是當地老農和基層農村工作者總結出來的經驗,年輕人和未來的新型職業農民也是應該掌握的。適時收穫和實時播種對於整個農業都有很大的作用。據科研數據,在適宜的播期內,沒每早播一天,畝產量就能提高56斤。這下你該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