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白露時節,俗話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了從今天開始,暑熱漸散,風乍起,竟有了絲絲涼意,適意伐?清晨的花朵、草木上凝結出了白色的水滴,閃耀著晶瑩的白光,美其名曰「白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詩經》中的一句詩歌,意思是: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凝結成了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的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但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就在河水的中央。
到了白露時節,隨著溫度的降低,水汽的蒸騰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在地面或植物的葉片上會產生露水並凝結成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示天氣已經轉涼了。
關於白露時節的民間俗語有很多,而許多俗語都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不過,前兩天一位老農說出了這麼一句俗語----「白露夜晚露水足,來日蒼天不會『哭』」著實令我大惑不解。於是,懇請老農解釋一下,老農說:
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其意思就是----倘若白露的夜晚地面上產生了很多的露水的話,第二天一定不會下雨,一般來說應該是晴好的天氣,甚至會豔陽高照。不過,如果白露的夜晚地面上沒有很多露水的話,則第二天有可能會出現下雨的天氣,就不會是晴好的天氣了。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露點」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溫度條件的。據專家介紹,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過飽和程度時才會產生露水,也就是說才會有「露點」出現。而形成「露點」也就意味著物體散熱的速度要遠遠高於物體吸熱的速度。但這一情況只有在晴朗無雲的夜間才會發生。因為,這時地面熱量散失得很快,地面氣溫會迅速下降,而隨著地面溫度的下降,空氣中含有水汽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使大氣低層中的水汽凝結在草葉、樹葉等物體的表面,最後形成圓圓的露珠。
不過,這種情況只有在白露時節出現,因為白露時節天高雲淡,雲對地面的影響較小;而在夏天時,由於雲彩的高度比較低,從而會對地面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夏天時利用夜晚的露水去預測第二天的天氣狀況就不準確了。
另外,到了白露時節時利用夜晚的露水狀況去預測第二天的天氣狀況也是我們農民朋友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非常可靠的,應該說準確率超過95%。因此,是足可以採信的。
在我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夜晚露水狂,白天毒太陽」。其實說得也是同一個意思。所以說,盡可以去相信這句俗語好啦!
聽老農這麼一解釋,我算是終於明白了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看起來農民朋友對天氣狀況的觀察還是蠻細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