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重慶2006-2020
My Hometown:Chongqing, China 2006-2020
劉嵩/攝影
本組照片拍攝於2006年至2020年,中國重慶。我的家鄉:中國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是中國直轄市,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重慶是一座山城,因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別多,這裡有美麗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橋、奇特的城市交通,還有讓老司機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橋。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重慶還有很多別稱,比如因夏季酷熱而得名的「火爐」;因城市依山建築而得名的「山城」;而冬春時節的重慶雲輕霧重,又名「霧都」。重慶,這個地形獨特的山水人文之城,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解放碑長大、吃著麻辣火鍋、爬坡上坎的「重慶崽兒」來說,我對重慶,有著一份獨特的感情。為此,我也梳理了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影像,展現我心目中的人文重慶。
01:2012年8月30日16時,中國重慶朝天門,曾是朝天門片區的老地標重慶港客運大樓和三峽賓館完美謝幕——被成功爆破。未來的朝天門是一個集住宅、酒店、商場、寫字樓、服務公寓、餐飲會所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02:2017年5月16日,中國重慶渝中區,即將拆遷的重慶十八梯舊城區與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03:2018年12月16日,中國重慶解放碑,解放碑全稱「人民解放紀念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重慶標誌性建築之一,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04:2017年5月16日,中國重慶渝中區左營街,回家的市民行走在人行天橋上。這座天橋距離地面約40米,橋面寬約2米,長約30米左右。
05:2018年6月25日,中國重慶, 長江索道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跨江客運索道,全長1166米,連通重慶的渝中區和南岸區,時速6米/秒,運行時間4分鐘。
06:2018年6月9日,中國重慶九龍坡黃桷坪正街,市民在茶館裡休閒聊天。這家茶館是重慶唯一保持著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茶館。
07:2013年7月7日,中國重慶石柱黃水鎮,來自重慶渝北區的老兩口依偎著坐在吊椅上,神態悠然。大爺說他們每年夏天都來黃水避暑,冬天就到海南過冬。
08:2018年8月7日,中國重慶,防空洞是在抗戰時期為躲避敵人空襲而用, 2003年起,重慶市開始嘗試開放人防工程,作為居民夏日的納涼點。
09:2019年1月22日,中國重慶,人們在江邊喝茶休閒。
10:2010年8月23日,中國重慶,洪水過境,人們在朝天門江邊觀看洪水。
11:2010年8月23日,中國重慶朝天門,情侶牽手走在朝天門江邊。連日降雨使得長江和嘉陵江水位猛漲,洪水淹沒了朝天門碼頭的所有階梯,並湧進了朝天門的門洞裡。
12:2010年7月9日,中國重慶渝北黃龍路,暴雨形成漩渦流入下水道,一男子打著雨傘提醒過往車輛改道行駛。當日,重慶遭遇入汛以來的最強雷暴雨襲擊。
13:2006年3月15日,中國重慶珊瑚壩,市民在江灘上騎馬。
14:2012年5月1日,中國重慶磁器口嘉陵江邊,市民在江邊凸起的礁石上喝茶聊天,獨特而難忘。
15:2020年6月26日,中國重慶石門大橋,市民用跨越的姿勢從高臺跳入嘉陵江中。高臺是以前碼頭的遺留物,現在成了跳水愛好者的「跳臺」。
16:2012年3月2日,中國重慶北碚土沱車渡碼頭,隨著越來越多的跨江大橋投入使用,熟悉坐船過河的人越來越少,這座只有一艘渡輪的碼頭,每天過河的車寥寥無幾,這是重慶主城最後的車渡。
17:2013年4月10日,中國重慶珊瑚壩,救援江中的汽車。
18:2016年10月22日,中國重慶,江邊的漁民。中國長江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曾經的漁民,已經紛紛走上轉產改業之路。
19:2010年11月18日,中國重慶某區縣,在江邊洗衣服的婦女。
20:2011年9月19日,中國重慶磁器口,漁民在橋下划船。
21:2018年9月10日,中國重慶江北北城天街,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爬坡上坎,肩上扛著一米長的竹棒,沿街遊蕩攬活,他們來自農村,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被重慶市民稱為「重慶棒棒軍」。
22:2018年12月2日,中國重慶,市民在街邊的餐館吃小火鍋:麻辣燙。
23:2014年5月28日,中國重慶,夜晚,打撞球、唱歌休閒的人們。
24:2017年6月22日,中國重慶某區縣,夜晚在江邊的廣場跳壩壩舞的人們。
25:2019年3月11日,中國重慶,一對新人在嘉陵江邊拍攝婚紗照,江對岸是繁華的重慶城區。
26:2020年3月25日,中國重慶嘉陵江邊,夜晚,摩託車愛好者在江邊騎行。
27:2020年6月6日,中國重慶,長江枯水期,人們在河灘的礁石上休閒玩耍。
28:2020年4月19日,中國重慶,人們在嘉陵江邊的礁石上休閒,江中倒映著城市的燈火。
29:2020年5月29日,中國重慶,夜晚在嘉陵江邊休閒的人們。
30:2018年7月15日,中國重慶,人們在南山一棵樹景區觀看重慶城市夜景。
【另眼評圖】用心靈與頭腦 拍山水之城人文景觀
【攝影/劉嵩 評圖/楊徽】「我們不是用相機在拍照,而是用我們的心靈與頭腦。」這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攝影師:ArnoldNewman(阿諾德·紐曼)的經典名句。正好可以表達我對攝影師劉嵩的作品集《山水之城》的觀感,這是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項目之一。山水之城重慶如同一個舞臺,它每天都在變化。這山水裡的人和生靈都是臺上的演員,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傾力演出,一次次登臺與謝幕,在劉嵩的鏡頭裡演繹得別有風味。
《山水之城》影像集以其創作探索、價值思考和個體鮮明特色新景觀影像文本給我們帶來的衝擊和啟迪。他的鏡頭語言具有視覺獨特的張力和思想解析的穿透力。不僅傳達山水之城豐厚的歷史底蘊下的時代元素,而且還向人們展示了當代社會的現實狀況、環境生態人文風貌。城市化高度發展繁榮與人們精神文化傳承啟新的纏綿糾葛,展現出一卷生動鮮活的當代《清明上河圖》,影像給歷史以根脈,給山水靈性,給人物以血肉,以並用創作實踐證明:紀實與藝術並不衝突,可以在相互兼容中水乳交融。
有思想的影像非碎片化的堆砌,而是匯聚創意的整體布局謀篇。《山水之城》影像主題突出、脈絡清晰、渾然一體如自然天成。毫無疑問這是用體系化的思維運作攝影的結果,從前期的題材的發現、篩選、策劃,到拍攝中對拍攝對象的挖掘、認識的提升等,每一個環節無不注入思考的因子。有胸有成竹、才得心應手。可以想像,在他的創作中,自己不僅攝影師還是導演,拍攝中的每個瞬間都是導演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他享受整個過程中具有預見的情景呈現——不是為了運氣而拍攝,而是不停地印證所思所想,在過程與細節中達成既定的目標-作品的自我表達。影像中透射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山水人相互滋養依存的關係,也透射出GDP與人、社會、自然、環境產生聯繫和交集,既有城市喧鬧、光鮮亮麗的A面,也有山野本土、老底子人間煙火的B面。尤其重要的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攝影師劉嵩始終保持用心投入、以情感人溫度,所以,透過作品可以讓一個靈魂觸動另一個靈魂。
有思想的影像非淺層視覺抓取「決定性的瞬間」的滿足,而是以「典型性的組合」視覺構成實現深度表達,直抵事物的本質。他用新聞的職業敏感和開闊視野,積澱了生活感悟和熱愛,對人、對自然萬物好奇、情感、思考,加上與生俱來的天性或後天學習練就而成藝術美感,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截取具有辨識度和內涵價值的代表場景、情感細節、故事情節,或時代特徵、或地方特色、或性格特質,用「來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影像表達,拉開與現實具象的距離。山城、江城、霧都、橋都、火爐、解放碑、老茶館,麻辣火鍋、棒棒軍、穿山入樓的車流、山水養育的人格等,都有了非平常意義的印記,構成了熟悉又陌生、陌生又親切的山水之城的浮世萬象。千山萬水、千人千面,見天地,見眾生。一座山水城市裡也能閱覽世間眾生相。觸及不同階層,感受每一種情境與氛圍,在被人類改變的風景、裝點的風景裡,尋找新舊、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融和或反差。作品從而具有了多重審美,多語義解讀價值。
當然,也許是職業習慣,攝影師刻意保持了觀看的平和與調性的嚴謹,如果適度讓構圖更加開放,表現多一些模糊、動感等方式,對影像表現的豐富也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攝影師簡介】劉嵩,1981年出生於重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重慶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曾獲得第58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第8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圖片故事類一等獎,2020年度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 ,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攝影有難題?打開【攝影評論家】公眾號找秘訣:
攝影的困惑----
攝影的評圖----
攝影的玩法----
攝影的解析----
攝影的提升----
常年徵集:評圖作品、評論議題、熱點事件
郵箱:228106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