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不是現實意義的蟲子,而是對社會現象的隱喻

2020-12-05 朱同學在努力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導演執導的劇情片,豆瓣評分8.7分,於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同年七月份,該影片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達到1000多萬人次,相當於中國有將近3億人去電影院看過,火爆程度可見一斑。2019年6月,《寄生蟲》在法國上映後成為了迄今在法國最賣座的韓國電影。

2020年2月9日,該影片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同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而導演也因此成為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和第一位韓國人、第三位亞洲人。

影片主要講述生活在半地下室一家人,爸爸金基澤失業在家,兒子基宇四次都未考上大學,女兒基婷是一個藝術生沒錢補習,媽媽忠淑也失業在家。基宇好友敏赫因出國留學,拜託基宇接替他在富人家的家教工作。正因為這個機緣之下,基宇應聘上富人家的英文教師,之後基宇一家通過各種手段趕走司機保姆。一家齊聚到樸社長家,從無業游民躋身上流社會。而後一個門鈴,讓整件事變得錯綜複雜。

本片是一部現實類題材電影,又不乏黑色幽默。如果要說本部電影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它更加的貼合底層人民,在韓國的階層固化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普遍人生活艱難。此片不僅僅是揭露現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人思考自己的人生。因此,今天我就從布局架構、情感隱喻、主題呈現三個方面來深度解讀本片的魅力所在。

01、從布局架構分析,通過對半地下室家庭的現狀和環境入手,展現出人物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之下的掙扎

從故事的布局架構來看,對底層生活狀況的展現,主要是為了突出一個大眾普遍存在的現狀,而正是這種布局手法更能直擊人心。

1、通過對半地下室一家「生存現狀」的展現,貼合窮人的設定,有強烈的帶入感

影片開始,導演就把一家四口居住環境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半地下室,透過玻璃看得到車過人往的地面,孤零零的襪子晾在附近。將鏡頭往下拉,基宇正在玩手機,發現沒信號。媽媽忠淑在織毛衣,爸爸基澤蜷縮著腿躺在涼蓆上睡覺。爸爸爬起來吃乾麵包,桌子上跑來了蟑螂。而後基宇在馬桶附近找到信號,兄妹兩生生蹲在馬桶旁邊連信號。

而在這之後,還有一幕畫面令我印象深刻。來了噴消毒的,媽媽正準備關窗,爸爸說別關,就當是免費給家裡消毒,順便把蟲殺光。消毒霧從窗子噴了出來,白霧籠罩,伸手不見五指,且巨臭無比。但爸爸並沒有停下手中的活,透過地面手機的亮光,學著手機裡人物折盒子的動作,在折pizza盒。

在我看來,本片最巧妙的設定就是以一家四口的生活狀態來展現生存的現狀。一方面是家庭成員更加符合普通人的設定,另一方面,凸顯金爸爸他們家生存的環境,半地下室,蟲子很多,無網絡信號,一家四口所面臨的困境和現狀一覽無餘。

2、以一家替Pizza店折包裝紙盒維持家計,凸顯兒女的機智,反映出家境的窘迫和生存的掙扎

影片在前一部分進展很快,鏡頭轉換很快,但該鋪墊的也都鋪墊了。消毒事件之後,pizza店的人上門收貨。四個盒子裡就有一個不合格的成品,折的邊邊角角都出來。老闆揚言要扣四分之一的薪水,媽媽叫她別過分,薪水本來就不多,還扣四分之一。但是媽媽說話的底氣不足,畢竟自己理虧在先。

而不同的是,基宇不是直接叫老闆不要扣錢,而是贊同扣錢。並直接說出pizza店的困境,缺乏人手。基婷出現補上說以前兼職男的人不行,有點怪,社區評價也不高。趁此,基宇主動說他可以明天去她店裡面試,並成功把薪水拿到手。

在我看來,這種通過摺紙盒到爭取去人家店裡工作。這種做法很機智,因為這樣自己就不是靠一時的生意,而是相對穩定的工作,保證一家不會吃了上頓沒下頓。家境的窘迫讓他們看到機會就努力去爭取,表現出生存的不易之下,小人物為生存謀取機會的機智所在。

02、從情感隱喻分析,貫穿全片的細節巧妙加深了影片背後的哲思,擴展了對現實世界的意義,發人深省

在我看來,導演為了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感情傳遞更加強烈,所以安排了很多隱喻來加深故事背後的思考,而其中的「石頭」和「氣味」是最重要的兩個細節隱喻。

1、「石頭」為他們家開啟了財運之路也是兇運,使觀影人從愉悅到震撼

影片「石頭」多次出現,開頭轉折高潮結尾都有石頭的出現。每次石頭代表的含義都不一樣,我就選取三次石頭出現的場景來為大家解讀每個石頭出現的含義。

第1次是在影片開頭的不久基宇的好友敏赫因要出國留學,所以拜託基宇接替他在富人家的英文家教。並送了一塊石頭給他們家,說這個石頭代表著財運和考運。確實這塊石頭來到他們家之後,基宇家的財運就來了。一家四口全部順利寄生在樸社長家,都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時觀眾的心情都是愉悅的,他們終於有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了。

第2次是從下暴雨那天社長家逃跑出來時當時社長一家出去野營,沒料想因下大雨,社長一家臨時回來了。當時基宇一家四口正在豪宅裡撒歡,想像著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的畫面。三個人慌忙逃出來,外面大雨傾盆,基宇隨身帶的石頭掉地上,這意味著不好的景象將要出現,自己的半地下室被淹,流離失所

第3次是社長家開生日派對的那一天基宇從包裡拿出隨身攜帶的石頭,和多慧說他要去下面,更下的下面。去更下的下面也就是地下室,打算用石頭把保姆雯光的老公給砸死,未曾想基宇這男子用石頭給砸中頭部,倒地出血。觀眾看到這血腥的場面很震撼。

在我看來,這三次出現的「石頭」是對劇情走向轉變的暗示,一開始石頭是金家的財運,從待業在家轉變成四口人都有工作。石頭掉落暗示不好事情發生,自己屋子被洪水淹沒。拿石頭去地下室,意味著一場血腥場面將要發生。觀影人的心被劇情牢牢抓住,變得緊張擔憂起來,沉迷劇情後又讚嘆導演情節設計的巧妙。

2、「氣味」隱喻著階層、身份的不同,突出貧富之間的差距,用電影反照真實世界

「好像聞到那種味道,金司機身上的。像放久了的蘿蔔乾,不對,像煮抹布的那種氣味,跟那個類似。總之很難用語言描述,偶爾坐地鐵的時候會聞到,這股味道跟那種類似。」

這是樸社長野營未成回到家躺在沙發時說的,第一次用一些具體詞去形容那種氣味,平時是用捂鼻動作來呈現,但是夫人並未發覺。影片中對於氣味的場景也有很多鏡頭,我也挑三個場景來為大家解讀。

第1次是金基澤一家成功打入到樸社長家中。樸社長的兒子多頌第一次說出了味道這個詞,跑去聞金司機和保姆身上的味道,說他們身上的味道一樣,傑西卡老師身上也有那種味道。大人並不在意,但是小孩子卻是第一個發現他們身上氣味一樣的。

第2次是社長夫人叫金司機和她一起去購物。買辦party需要用的東西,夫人這時意識到司機身上的一股味道,會下意識的捂鼻。等她們回程時,夫人又聞到味道,坐在車裡把車窗打開,用手扇了扇鼻子周邊的空氣,金司機聞了聞自己身上的氣味。

第3次在電影的高潮。保姆雯光的老公從地下室走了上來,拿著一把刀,先殺死捧著蛋糕的基婷。小兒子多頌,看到一個血肉模糊的人走向前,立馬暈厥。樸社長準備送兒子去醫院,撿起金司機扔給他的車鑰匙,不料鑰匙被保姆丈夫壓著。社長把他推開拿鑰匙時,聞到一股味道,下意識的捂鼻、噁心。這一幕也許刺激到金司機,他拿起刀,把樸社長給捅了。

依我看,最後金司機殺樸社長是合情合理的,這是導演多次鋪墊的結果。「味道」不停的刺激一個作為底層窮人的自尊,也許那時富人下意識的舉動,聞到那種難聞的味道。但這行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貧富之間的鴻溝。

03、從主題呈現方式分析,通過多次的反轉和寄生蟲的多重含義,巧妙擴增了影片內容的豐富度,使觀影人產生共鳴

除了故事的主線情節之外,導演在人物的情感線之外還通過很多其他的因素來讓影片的內容更加的飽滿,可見導演奉俊昊的用意頗深。

通過從不同的角度來打磨作品,激起觀眾情緒波動的同時也提升影片質量。接下來就讓我從兩個方面來看看導演是如何讓故事情感更加豐富飽滿的:

①通過設置驚心動魄的「劇中劇」,讓觀眾平靜的情緒變得波折

正當金司機一家人在豪宅裡大快朵頤,突然有門鈴響了,並一直按不停。在這個屋裡愉快輕鬆的場景,外面下著暴雨,有人按門鈴,那到底會是誰呢?吸引觀眾往下看。原來是前面被解僱的保姆雯光,說她遺留東西在地下室還未取走,忠淑讓她進來了。

時間太久,躲著的另外三個人催促忠淑。金媽就去地下室看,陰暗不見底的地下室,簡直就像拍恐怖片。她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地下室竟然還住著另外一個男人。是保姆老公,保姆買通忠淑希望她不要告訴其他人,繼續讓她老公住在這。並且每個月會給錢給她。

這時候忠淑義正言辭,不行,得報警。拿著手機準備撥打電話,但就在這時,旁聽的三個人,從樓梯中摔了下來,基宇下意識的喊出了爸爸。保姆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立馬從地上撿起手機,把這一幕用手機錄下。以此威脅金他們全家,之後全部都上到地面去客廳坐著。金家一家都跪在地上,手作投降的姿勢往上舉。

在我看來,導演讓故事一下子反轉的很快。原本是保姆求忠淑保密,後是忠淑一家反而被保姆威脅。主動權從忠淑手裡轉到保姆手中,放著音樂,金家一家跪著,用一種黑色幽默的反轉。這集中的幾個場景,令觀眾抓一把汗,心隨劇情而激烈起伏,並深刻刻畫了人性。

②標題的多重含義,巧妙的增加電影現實意義的深度和廣度

第一個寄生蟲是保姆的老公。她老公開蛋糕店失敗,欠下了高利貸。已經在樸社長家待了四年多,這是寄生在樸社長家。遠離外面追債的紛爭,在地下室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他老公還很感謝樸社長,對他很尊敬。

第二個寄生蟲是金基宇一家。兒子基宇通過妹妹基婷給他偽造的大學文憑,加上敏赫推薦,順利當上樸多慧的英文教師。隨後基宇藉機把基婷也安排到樸社長家,教他兒子多頌的美術。基婷誣陷伊司機,成功讓爸爸成為樸社長的司機。爸爸又通過樸社長,一家聯合把保姆雯光趕走,媽媽成為管家。自此,一家全部聚齊樸社長家。

第三種寄生蟲就是金基澤。金基澤就是金司機,在殺死社長後,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警察到處找不到他的蹤跡,偵探跟蹤他家人四個月無果而放棄。當金司機無處可去時,他想到一個適合的地方,就是樸社長家的地下室。

在我看來,導演很巧妙表達的韓國的社會熱點、現實狀況。獨具匠心的情節設計讓「寄生蟲」這個詞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底層人民生活的困境和掙扎,還有情感的隱喻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深思。

總結一下:

看完《寄生蟲》這部電影,在讓我感受到韓國階層固化的同時,也對自己真實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恩。通過前面解讀《辯護人》和這篇《寄生蟲》和看過的一些其他韓國電影。對韓國能拍出這種揭露現實,結局並不是想像中美好的大團圓,給觀眾的感受更強烈,很多現實不就是這樣嗎?哪能是事事如願的呢?

有一個韓國朋友告訴我,他們韓國的階層固化很嚴重,大財閥控制財源,其他普遍人想翻身簡直比登天還難,就業家裡沒人無法就業。因此他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以後要到中國發展,中國就業比韓國好多了。聽他那麼說,身為中國人,我很驕傲!歡迎關注@德善在寫作

相關焦點

  •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MVP,導演奉俊昊得獎絕非偶然,而是實至名歸
    最近看完了奉俊昊導演的神作《寄生蟲》,和朋友們聊了聊,大家一致認同這部電影隱喻氣息濃烈,達成共識後就丟下了它,沒想到這幾天翻了翻影評,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講述階級的隱喻,又和朋友們聊了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像是被樸贊鬱和李滄東都附體,被Netflix創作理念影響,他用商業套路向我們證明,情節劇在表達社會苦難上的偉大,且他是以戲謔的形式講述。電影將韓國社會階層問題,設計為一個戲劇張力很強、懸疑感十足的巧妙的小人物故事。
  • 《誤殺》演員出彩,羊的隱喻使影片升華,映射現實意義讓人深思
    如果不是看到網絡上娛樂電影的排行,也許這真是一部讓人錯過會感到遺憾的電影。所以羊在這部電影中其實是隱藏的一個線索,它隱喻著無數個像李維傑這樣處於社會底層的小老百姓們,因為這部影片中有大多的羊(人)都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他們在搖擺不定的時候選擇相信了大多數,因為只有團結的抱在一起,它們才能對付那些兇惡的狼。除了隱喻,每一次羊的出現也都代表李維傑做出了什麼樣的抉擇,也代表了他當時的狀態。
  • 隱喻嵌入政治話語的意義轉向
    隱喻嵌入政治話語的意義轉向 2018年06月06日 07:3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建麗 田野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韓國電影《寄生蟲》推薦,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考慮到自己水平有限的事實,我僅對兩個片子各自結尾的(可以說是)超現實片段做一點討論。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寄生蟲》的成功,除了電影本身的驚豔之外,也來自於諸多參與過坎城的韓國電影人前赴後繼地嘗試與鋪墊,這當中自然也包括奉俊昊自己。說到這裡更為去年的《燃燒》感到可惜,兩相比較,個人會更喜歡《燃燒》一些,沒有拿獎很遺憾。
  • 細數電影《寄生蟲》裡那些細思極恐的隱喻
    那個深層意義的「寄生蟲」是那個就在很近的地方卻悄無聲息的生活了很久的「寄生蟲」。他半夜從地下室爬上來覓食卻被小多頌看見。古印第安人崇拜太陽神,他們懼怕黑暗嚮往光明。那幅畫中前管家丈夫眼睛猙獰,脖子瘦成一根彈簧從黑暗中探出頭。三角形和上升箭頭應是寓意著將此人祭祀。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它利用臉譜化隱喻著過往的歷史,諷刺著戰爭和人性。而《寄生蟲》也是一部揭露現實,諷刺人性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頻繁出現了很多窮人的標籤,比如洗澡也洗不掉的黴味、比如沉重但是在水中卻又會浮起來的石頭,比如地下室與半地下室,這些代表著窮人的符號將窮人與富人隔開,也讓熒幕前的觀眾憤憤不平。
  • 二刷《寄生蟲》:藏在一閃而過畫面裡,細思極恐的細節鋪墊與隱喻
    而這次"休息"之下的二刷,感受又有點不一樣了,把整個框架打破,去追尋細節和"畫面"之下的鋪墊和隱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細思極恐的《寄生蟲》。1."地下室"的書房:這個場景遠不止單單為兩家"衝突"提供發洩場地這麼簡單,而是對另一種"寄生"的"窮人"的隱喻。仔細看書架上的"書",諸如《刑法總論》、《新商法總論》、《經濟學講義》、《人體生理學》等等,而"貼"在其上的還有一些如曼德拉、金大中等"名人"照片。(共同特徵為皆做過勞的"偉人"。)
  • 抽象動畫《馬茹娜的非凡旅程》用狗的一生隱喻人的三種現實意義
    本文我將從抽象動畫的藝術理念、創作手法和專業的色彩分析出發,去挖掘狗與人共情之下隱喻出的三種現實意義,教會我們如何勇敢地去愛。這段蒙太奇其實是把馬諾的驚喜和無奈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隱喻他內心雖然很想抓住這樣寶貴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事業和夢想,但他做不到拋棄狗狗。通過殘酷的現實和美好的心理的想像,彰顯出社會中人性的兩面性,也將底層小人物的奮鬥辛酸史表演的淋漓盡致。
  • 影評:整部《寄生蟲》電影就是一本韓國政治隱喻的《黑話白皮書》
    因為《寄生蟲》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所創造的歷史時刻,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也變得格外有話題性。大概這就是為何《洛杉磯時報》影評人Justin Chang(也是《綜藝》前首席影評人)認為:是奧斯卡更需要《寄生蟲》改寫歷史,而不是後者更需要前者的加持。
  • 數字社會的隱喻: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數字社會的隱喻: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0-04-08 0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的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奉俊昊導演用基澤一家的食物變化,隱喻了小人物在大都市中的掙扎。他們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懷揣著希望一步一步的前行,儘管舉步艱難,儘管夢想遙遙無期。我們一路前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人物刻畫:矛盾、諷刺的人物刻畫,表面上是受害者的樸社長卻很虛偽,表面上是壞人的基澤一家卻「心地善良」,流露於表面的東西,不可信。
  • 貓咪被蟲子當作了寄生體,你知道有什麼現象嗎?
    身為我們家裡飼養的小寵物——貓咪,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為了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安全,所以關注貓咪的身體狀況更為至關重要,貓咪是長毛動物,其毛髮極其容易被寄生蟲「看上」。所以養貓驅蟲成了關鍵,保證我們健康的前提,就是要保證自己養的小貓咪不被寄生蟲「看上」。
  • 9.2高分《寄生蟲》直擊殘酷現實,揭露人性的惡!
    電影推薦原因一、兩個家庭,兩種階層該片以兩個家庭的對抗反映出了最大的社會現實問題:貧富差距。窮人有著窮人的生存法則和思維習慣,富人有著富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法。該片不得不說是非常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通過人物的社會性格,思維方式將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展現無遺。優秀的電影總是需要將社會的問題得以解剖,尤其是反映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電影。在崇尚「真善美」的社會,更需要用反面教例敲醒人們盲目的神經。
  • 學術觀點|曲衛國:隱喻表達的是程序意義還是概念意義?——關於認知學派隱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
    由於認識學派基於概念域的討論排除互動感官體驗, 隱喻的多維度認知體驗被簡化成單一維度的概念映射。隱喻的意義潛勢被削減, 闡釋也因此被嚴重貧瘠化了。這點在他們對詩歌的分析中尤為突出。我們考察他們的兩個分析案例。第一個案例是Kövecses對Dickinson「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的認知分析。
  • 窮人無大惡,富人無大錯,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在疫情之下,韓國一部電影《寄生蟲》創紀錄地在美國奧斯卡拿下四座大獎,其中包括當晚的最高殊榮——最佳影片,震驚全球。電影海報韓國導演奉俊昊把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社會現象、貧富差距以及人性的衝突,描寫得淋漓盡致
  •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對未來社會的深思
    《寄生蟲》或譯《寄生上流》,是一部近來引起不少轟動的韓國電影。2019年,該片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 ,並成為了韓國迄今在法國最賣座的電影,其對韓國電影行業的意義不亞於當年《霸王別姬》之於中國電影,也說明了其在全世界範圍受到了非常高的認可。
  • UFO錄像表明:《ET外星人》不是科幻,而是現實
    他瞄準了當時經濟剛剛經歷滯漲寒冬,迷茫與焦慮並存的社會氛圍,憑藉濃厚人情味打通人際圍牆,擊中大眾脆弱的心。所以影片於1982年6月11日在美國首映以後,竟然創造了一種轟動現象,佔據票房收入冠軍寶座,還深受世界影迷熱愛,成為婦孺皆知的電影經典。這部影片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夠霸佔美國票房冠軍記錄長達11年之久?
  • 現實世界十大恐怖殭屍現象
    不過,在現實的自然界中,確實存在動物殭屍或類似殭屍現象,如行屍綜合症、心靈控制等。以下是現實世界中奇異恐怖的十種殭屍案例:1. 可控制人類大腦的貓窩寄生蟲貓窩中的寄生蟲可以讓人成為大腦被控制的奴隸。這種說法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笑話,因為就存在這樣一種可怕的寄生蟲--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
  • 韓國電影《寄生蟲》中的那些隱喻,你看懂了嗎?
    一家人安於地下室這便是懶富豪家無人,寄生蟲們隨心暢飲這便是享樂保安招聘也有500名本科生競崗這便是競爭壓力下父親的膽怯「不是雖然有錢,但很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老寄生蟲的出現,對基澤一家毫無心靈啟迪,想的卻是在富豪面前怎樣繼續隱藏寄生蟲身份。兩家新老寄生蟲首先開始了嘴上的辨別老寄生蟲4年3月17天寄生生活在前女管家嘴裡變得是如此有理老寄生蟲是為躲避北韓進攻?或是躲債?
  • 豆瓣8.7《寄生蟲》:貧生奸計,窮是原罪,現實生活的真義在哪裡
    從導演的專業就可以窺知一二,本片絕非僅僅簡單地講一個窮人富人的故事,而是想透過社會切片的載體,確切而又貼近現實地影射出資本主義末世尖銳的社會矛盾,並將矛盾的根源拔地而起。因此,《寄生蟲》成為了一部非常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影片直面當今世界中最為激化的貧富分化和階級固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