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拾趣】大鍋灶•家常飯•故鄉情

2021-01-07 澎湃新聞
【民俗拾趣】大鍋灶•家常飯•故鄉情

2019-04-18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周末,攜家帶口回老家,老弟說中午熬大鍋菜。把油桶改造的大鍋灶抬到院子中間,點火、加柴、倒油、下料、炒肉、放菜、加水、煮粉條……灶火正旺,噼裡啪啦的火星不時飛濺;炊煙嫋嫋,隨著微風盈盈飄入空中。眼前的煙火氣息,觸動了我舊時記憶的閘門。

那會兒,老家有一座用磚和土坯砌成的大鍋灶。灶臺呈方體,有些高大,前有灶門,中間灶膛上安放一口鐵鍋,旁邊安置一個木製風箱。灶膛上鐵鍋較大,母親說是八印的,一印大概是一揸的長度。鍋蓋用木頭製成,特別沉;後來換成鋁的,輕巧多了。灶膛中間下面有個過道,用幾根粗鐵棍隔開,燒火的時候保證柴火不往下掉,柴火灰還能漏下去。隔個一兩天,灶膛裡的灰積多了,不僅火力不猛還費柴火,母親就用掏灰耙把灶膛內、過道裡的灰清出來再燒火做飯。

灶前有一方空地兒,是放柴火的地方,稱之為灶火窩。燒火前,在自家房前屋後的柴火垛上撕一把麥秸、抱一掐棉花柴、秫秸就放在這兒,一頓飯就燒個差不多了。平日裡下地撿的枯枝、摟的落葉,家裡積攢的玉米芯、花生皮、棉桃殼,隨手就倒進灶火窩裡。甚至熬藥的藥渣子也捨不得扔,曬乾了當柴火燒,母親說,這是藥不死的鍋底。灶後有一截土坯炕,不大不小;沿著牆角向屋頂引出一根煙囪,穿過屋頂,矗立空中,一日三餐準時升起嫋嫋炊煙。灶臺不遠處,立個水缸,半人多高,每天都挑井水注入其中;掀開蓋子,半個葫蘆瓢浮在水面……

一方大鍋灶,一日供三餐,或蒸,或煮,或炒,或燉,或煎,或烙,默默堅守著,為一家人蒸出營養,煮出滋味。

家常主食內容豐富,如饅頭、窩頭、花卷、包子、盒子、糖包、薺餾、豆腐渣窩頭等,都得用大鍋灶蒸熟。母親總是先把麵食做好餳著,再到廚房,舀幾瓢水倒入大鍋,把鍋箅子放平,鋪上籠布,開始燒火。把水燒開後,放入做好的麵食,拉起風箱,架上木柴,大火燒二十分鐘左右,透過蒸汽就能聞到麵食的香味了。有時候蒸饅頭,特意多發點面,多蒸幾個,擠放在鐵鍋邊緣,蒸好後貼在鍋邊的饅頭被烤出的餎餷焦黃,又酥又脆。貼餅子,則是把粗糧面和好,挖出一團,兩手交替,團弄成光滑圓形,圍著鐵鍋貼一圈,蒸熟後外焦裡嫩,很是饞人。春季裡,大自然恩賜的嫩榆錢、柳葉、槐花,都可以和著粗糧面貼餅子、蒸窩頭,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想吃烙餅了,就和點面,加點油、鹽、五香粉,擀成一個個圓餅,在大鍋裡兩面烙好;不和面就弄點麵糊,烙糊子餅吃。想吃鹹食了,把吊瓜、西葫蘆擦成絲,和點麵粉、鹽、五香粉,在大鍋灶裡放點油,一個個手巴掌大小,煎成兩面金黃,蘸些蒜汁,好吃又開胃。烙餅、攤鹹食,都得用好著好滅的麥秸、樹葉等軟和柴火,勻實的撒在灶膛裡。火不能太大,太大了餅就糊了;也不能太小,太小了餅難成形。這時候,經常是兩人配合,我在灶前燒火,母親在鍋臺上掌勺,並不時的指揮著火大點、火小點……

農閒季、過節時,包回餃子,也換換口味。待半鍋水燒開起了滾兒,母親邊將一硬箅子餃子撥拉進鍋,邊教我們猜謎「南邊來了一群鵝,咕嚕咕嚕跳下河」。剛進鍋的餃子沉在鍋底,得用笊籬輕輕地、一順兒地往前推,防止粘連。鍋裡水開個三四滾後,一鍋白白胖胖、透著香味的餃子都挨著擠著浮在鍋面,逗得我們的饞蟲都出來了。

一碗粥調理一家人,母親總說「吃飯先喝湯,氣死開藥方」,所以我們一日三餐,餐餐不離湯湯水水。小米飯、大米粥、玉米糊、疙瘩湯、綠豆湯、煮麵條、熬北瓜,這些是最普通的家常飯。偶爾也換換樣兒,餷鍋菜豆腐,醃點兒蔥拌辣椒,便邀請左鄰右舍前來嘗嘗。農家人實誠,一喊就來,但從不空手,不是拿個自家菜園裡收的絲瓜、冬瓜、吊瓜,就是端著自家做的碗蘿蔔豆、蘿蔔乾、西瓜醬、辣椒醬什麼的一起來分享。每每如此,濃濃的鄰裡親情便灑滿農家小院。

菜園裡收的豆角、茄子、蘿蔔、西紅柿什麼的,經常會入鍋炒成一盤菜。像是冬瓜、白菜,則加上豆腐、粉條燉上一鍋,喝上兩碗,如此暖胃暖心,驅走冬日寒意。秋天,時令莊稼像紅薯、黃豆、玉米、花生,待熟不熟的時候,掘幾墩紅薯,摘幾把青豆,掰幾個青棒子,拔幾墩花生,摘摘洗洗,收拾收拾放到大鍋灶裡煮熟,一家人既嘗了鮮,又改善了夥食,歡歡喜喜像是過年一般。

每過一段時間,鍋底因長期煙燻火燎就會蒙上一層煙垢,母親就會把大鍋清理一番。先把大鍋從灶臺上揭下來,倒扣在院裡空地上,用一塊瓦石、鐵片或鈍刀,將煙垢刮掉後,重新把鍋再安置到灶上,和點兒稀泥把鍋沿縫隙抹嚴實了。去垢後的鐵鍋似乎改頭換面,燒起來更快也更省柴了。

快到過年的時候,大鍋灶就更閒不住了。大人們忙著蒸饅頭、包子、棗花、假菜、粘窩窩,燉雞、煮肉,炸藕夾、汆丸子,一連多日,各式美味相繼出鍋,以犒勞辛苦一年的家人,以接待走親訪友的客人。孩子們也不閒著,把從灶膛裡掏出來的草木灰過篩過籮,倒進香爐裡,為過年燒香作準備。

後來,家裡用上煤爐子,大鍋灶上偶爾蒸鍋饅頭、煮回花生,或是在過年的時候才鍋盡其才。再後來,用上燃氣灶,大鍋灶被冷落在小屋一角,漸漸被人遺忘,結了蛛絲,落滿灰塵。再後來,修房蓋屋,裝出一間整體廚房,光潔的臺面,齊整的櫥櫃,明亮的灶臺,燃氣灶、電飯鍋、高壓鍋、電磁爐等現代化的爐具一應俱全。鍋灶的變化、廚房的升級,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變遷,也記錄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一口鍋、一灶火、一頓飯,是和美的人間煙火,是家人溫情的相伴。而今再遇大鍋灶,憶舊時過往,那些細碎、溫暖的煙火氣息竟如昨日。原來,家人的親情回憶,才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寶貴的地方。

記憶中的一方大鍋灶,就此揖別,帶著濃鬱的鄉愁,漸行漸遠……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商用電磁爐|秒懂電磁大鍋灶:食堂用的電磁大炒爐
    餘博士圖文介紹讓大家秒懂電磁大鍋灶!電磁大炒爐設計是依據廚師的烹飪習慣,尺寸外觀跟傳統燃油、燃氣爐灶一樣。需要改造只需拆除原有爐灶,更換新的電磁大鍋灶就可以了!#商用電磁爐#不一樣的是電磁大鍋灶的鍋是按照外徑計算
  • 電磁大鍋灶優點介紹
    大鍋灶是廚房設備中的一種灶具,一般為商用廚房設備。目前最常用的大鍋灶主要有燃氣大鍋灶和電磁大鍋灶。目前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因為電磁大鍋灶優點較多,逐漸成為最常用的大鍋灶。  連雲港(601008,股吧)大陽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食品機械加工企業。目前,連雲港大陽機械有限公司推出的磁大鍋灶受到市場的追捧。
  • 食堂用的大鍋灶的價格,商用電磁爐飯店炒菜靠譜嗎?
    #商用電磁爐#食堂用的大鍋灶的價格參差不齊食堂用的大鍋灶選擇電磁加熱,環境衛生比傳統燃油燃氣灶好很多; 感應加熱鍋裡的溫度3秒能達到300度,最高可達到600度,但是爐灶邊上不熱,廚師也不會把汗水掉到鍋裡。工廠食堂、學校等用餐人數比較多的選擇這種節能效果也不錯,炒菜一小時平均為7-15度電。首先要了解使用成本,每天都要使用,使用成本高,食堂用的大鍋灶價格為零也是一種傷害。商用電磁爐飯店炒菜靠譜嗎?
  • 用了十年的鉅兆電磁大鍋灶
    接到客戶電話說爐子突然不加熱了,之前一直都好好的,叫公司派個師傅過去檢測維修,為了確認是哪裡出現故障,所以就叫他拍視頻拍照片過來確認結果看到照片發現是2008年就停產的第一代鉅兆電磁大鍋灶,叉指一算,少說也有12年了吧,跟他說這個沒有配件了 ,換臺新的吧,他說從來沒有壞過,就是剛剛才不加熱
  • 單頭電磁大鍋灶安裝指南,參數規格安裝前知識儲備
    #商用電磁爐#作為工廠、學校、工地食堂炒菜設備,單頭電磁大鍋灶不同型號,不同功率買大了浪費,買小了用不成,單頭電磁大鍋灶安裝前知識掌握非常重要,本著對產品的專業,做以下介紹單頭電磁大鍋灶跟傳統爐灶一樣,分為口徑600-1200,即600、700、800、900、1000、1200
  • 崑山奧灶面、淮安長魚面、揚州陽春麵……「2020江蘇十大麵條」碗...
    今年6月起,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第三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組委會在全省範圍內開展「2020江蘇十大麵條品牌」評選活動,最終,崑山奧灶面、淮安長魚面等入選。■通訊員 薛峰 融媒體記者 王夏禹 何劍峰●「十大麵條」齊相聚淮安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淮安人民對麵食特別是麵條情有獨鍾,各類麵館遍布大街小巷。
  • 老保定方言拾趣——旋餅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老保定方言拾趣——旋餅 2020-04-30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灶王爺是神仙界中最龐大的基層幹部,雖然它官職低,但是很受人們敬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拜祭它。可是你知道「灶王爺」姓什麼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呢?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首先,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 在福建吃到的鹹飯,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錯覺
    鹹飯雖簡單,但味道卻很好,這一次在山上吃到的是最簡單的標配,如今生活水平條件好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如果你去當地人家做客,他們有時候還會拿出各色鹹飯。比如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鹹飯等。
  • 「福滿京城·春賀神州」 第三屆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開幕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池夢蕊)1月28日下午,第三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在張鎮蓮花山滑雪場隆重開幕,作為順義區本地特色的新春吉祥文化品牌,此次文化節為期4天,通過「張鎮主會場+勝利街道分會場」的方式,以「福滿京城·春賀神州」為主題,立足京城順義本土民俗文化,推出首屆民俗文化發展論壇、灶君故裡過大年、灶王動畫宣傳片大賽
  • 聽春節故事,學傳統文化,寫民俗作文:糖瓜祭灶
    那這裡,就涉及了兩個知識點:傳統民俗和傳統美食。小朋友在寫春節民俗的作文就可以這樣寫:(1)先寫什麼民俗,可以根據春節童謠來寫。「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要用糖瓜祭拜灶王。當然,有些地區沒有這種美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寫。
  • 春節民俗餃子,祭祀,社火蘊含哪些主題?生命永生、靈魂不死
    春節最為我國歷史最悠久,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其民俗活動是對基本文化意識的鮮明體現。例如,春節期間,祭神靈、放爆竹、賀新年,吃餃子,吃餛飩、吃年糕……,那麼,在春節中都有哪些民俗體現上述思想呢?正月初一早晨,先把供品依次供奉在「祖先」前,點燃三支紅色蠟燭,然後家中人起床後,對「祖先」行跪拜禮,早晨第一碗飯,也要先端在「祖先」面前,請他先吃。
  • 何為家常日料店?而且還主打鰻魚飯,做得還特別美味
    家常日料店,鰻舞屋,店鋪位於沙頭街道天安社區泰然二路,乘坐地鐵11號線到車公廟站下車,F 口出來100米左右就到了,地方相當好找。鰻舞屋是一家非常不錯的主打鰻魚飯日料店,鰻魚飯作為招牌,出品當然無可挑剔。服務很到位的,剛進門就能體驗到,這裡的服務態度真的很好,沒有用力過猛也沒有很冷淡。
  • 民族村寨③|從獨特的藏族民居中,探秘藏族民俗文化
    大家知道,民俗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區的民族或人群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習俗慣制,而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的活動方式。民俗顯然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 適合上班族的懶人飯,30分鐘就開吃,飯菜肉都有,比外賣強多了
    今天用它做了一款五彩雜蔬飯,最適合上班族的懶人了,只需要30分鐘就上桌,有菜有肉還有飯,色彩豐富,營養美味,比點外賣強多了。多吃也不怕胖,畢竟糖分沒有那麼高了。做這飯還是用純肉的腸最好,有油脂,做出的雜蔬飯也就更香。也可以用臘腸或雞腿丁代替。7、鍋中不用再放油,因為鍋中的底油足夠,加入蔥花和薑末煸炒出香味,下入胡蘿蔔丁、玉米丁、青豆,翻炒均勻後,加入1勺鹽,1勺蠔油。8、再加入1小勺雞精,翻炒均勻後關火,加入剛才炒好的牛肉腸丁,炒勻就好了。9、大米飯做好了,時間到了之後會自動跳入「保溫」狀態。
  • 鍋底草灰作顏料 蘆葦竹根當畫筆 崇明「泥瓦匠」灶花媲美西洋壁畫
    如今,隨著城鎮化的加速,農村燒柴火的灶頭已被潔淨衛生的液化氣灶所代替,灶花也淡出崇明人的日常生活,走進了博物館,灶花技藝卻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留。黃漢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學習畫灶花,讓崇明灶花藝術得到推廣、傳承。
  • 第四屆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開幕
    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池夢蕊)1月17日,第四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在蓮花山滑雪場開幕。記者了解到,本屆文化節為期三天,通過花會表演、滑冰嬉雪、非遺展示等活動,為市民打造濃濃的京城年味盛宴。隨後展示的是《灶王送五福》新春文化主題展演,通過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讓觀眾們在吉祥和諧的節日氣氛中感受最濃的「年味兒」,他們拿起手機抓拍每個精彩的瞬間。傳統祭灶儀式是開幕式的重頭戲。儀式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傳統祭灶過程,向觀眾傳遞了祭灶祈福背後所蘊含著的中華文化對家庭和諧、生活幸福的期盼,中華民族對土地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重慶一家超級火爆的蒼蠅館子,每天飯點人擠人,來晚了都沒地方坐
    人氣非常旺,每天飯點裡裡外外都坐得滿滿當當,來晚了都找不到地方坐。這裡主要賣一些蒸菜、燒菜、涼菜和豆花。葷菜20元左右一份,素菜6元,豆花7元,人均二三十就可以吃很飽。因為價格便宜,味道又不錯,很多周圍的居民和做生意的商販都喜歡過來這裡吃。門口有兩口大鍋,裡面裝滿了豆花,煙霧繚繞,熱氣騰騰的。
  • 我選火星人集成灶!
    說到集成灶,我真的按耐不住對它的喜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直接將做飯體驗這件事,上升了N個檔次!在我們家,一頓飯沒吃到辣椒,就等於這頓飯沒吃到位,毫不誇張。總而言之,這些年裡因為做飯油煙太重這件事,搞得我心力交瘁。直到最近,我媽不知道從哪個牌友那裡聽說了她家新裝的集成灶有多好,於是決定給我們家也裝一臺集成灶,讓我家那臺已經工作幾年的傳統老式油煙機光榮下崗。那麼集成灶哪個牌子好呢?
  • 排名前十的集成灶,魔力廚房的奧秘所在
    說到排名前十的集成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究竟是什麼讓人們提起做飯就不亦樂乎?是什麼讓人們提起做飯比看電視還要享受?是什麼可以讓一家人齊聚餐桌不怕飯菜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