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哺乳類動物」,我們對乳房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

2021-01-13 鳳凰網

黃皮膚,小個子,穿著豹紋連衣裙,亞裔女人黃阿麗(Aling Wong)的單口喜劇風格突出,「重口味」、「沒節操」,充滿老司機的汙段子,反而令她大受歡迎,紅透半邊天。

視頻網站上黃阿麗脫口秀的彈幕

在之前的節目中,黃阿麗挺著懷孕七個多月的大肚子,講起段子來全然不顧政治正確,拿女權主義和種族主義開玩笑,談及自己的兩性生活更是汙力十足。

這回,她又一次挺著大肚子站在了脫口秀舞臺上——她正懷著二胎。於是,話題轉到懷孕生子的經歷,她照樣毫不留情:

「每次餵乳,奶頭就被咬得生疼」,她甚至把給女兒餵奶的自己,比作《荒野獵人》裡被熊撕咬的萊昂納多:

哺乳究竟有多麼麻煩?

母乳餵養對母親來說意味著什麼?

美國記者弗洛倫斯·威廉士(Florence Williams)是一位新手媽媽,她在經歷了分娩和哺乳後,才意識到人們對乳房的認識太少了。於是她寫下了一本名叫《乳房》的書,其中詳細記錄了她的哺乳經歷和對母乳餵養的反思。

作者: [美]弗洛倫斯·威廉士,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懷孕的時候,弗洛倫斯並沒有費事去讀懷孕生產書籍中有關哺乳的部分。因為她更在意的是分娩的疼痛和血流如注的場面,要把保齡球般大的嬰兒頭部推出「產道」,那得有多麼驚心動魄?她惴惴不安,擔驚受怕。相對地,她對哺乳環節還算放心:「我本來就是哺乳動物,那會有多困難?等過了分娩的鬼門關,再來看那些插圖甜美的哺乳章節也不遲。」

結果證明她大錯特錯。

到頭來,分娩才是簡單的部分。弗洛倫斯在分娩過程中表現順利,甚至沒有吃止痛藥。她的兒子漂亮健康,就是有點黃黃的。她滿懷驕傲。

然而接下來的哺乳,卻是一個疼痛流血的過程。

這件慘事給她的教訓是,儘管哺乳是人性最基本的篇章,但不論媽媽還是寶寶,都不明白該怎麼哺乳。甚至寶寶知道的可能還比媽媽多。研究顯示,他們一出生就能英勇地「爬」向乳頭,而乳頭之所以色澤特別暗,也是因為要讓視線還模糊的寶寶能夠正中靶心。

就算人類母親以往曾經憑本能「知道」如何哺餵母乳,如今也早失去了這樣的能力,不得不付費聘請所謂「哺乳顧問」這樣的專業人士來取而代之。

弗洛倫斯請了一位名叫費琳的顧問親自登門指導。費琳讓她餵奶時採用足球抱法、躺餵抱法,甚至還有上下顛倒抱,教她如何讓孩子的嘴張得更大、把乳暈塞進去更多,以及在該停止餵奶的時候怎麼用小指中斷吸吮。

要學的東西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弗洛倫斯剛開始掌握要領,這時又有親戚注意到新生兒的膚色越發黃了。醫生說這是母乳性黃疸,也就是說,母親的乳汁中有某種不明成分暫時阻礙了孩子的肝臟分解膽紅素。如果不暫停哺餵母乳24小時,並且馬上用人造光照他的皮膚,他的腦部就會受到傷害。

於是,大人們用奶瓶餵了孩子一天一夜的配方奶,同時還得用擠奶器從鼓得飽飽的乳房擠出乳汁。等到母子再度重聚之時,孩子卻不認識真正的乳房了似的,據費琳說這叫「乳頭混淆」。

好不容易熬到第十天,終於搞定了一切,弗洛倫斯突然感到不對勁。她的體溫躥升到40攝氏度,右乳變得又紅又硬,只好趕快去掛急診。原來她患了乳腺炎,因為乳管阻塞或發炎引起全身感染,只得火速服用抗生素。

弗洛倫斯開始疑惑:人類怎麼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遠古的原始婦女萬一有黃疸寶寶和乳腺炎卻沒有急診處該怎麼辦?哺乳或許協助人類進化,但在進化之前,恐怕有不小比例的母親都因曾被稱為「乳熱」(milk fever)的病而死亡。

當然,哺乳並不是全都是負面的。一旦不再疼痛之後,弗洛倫斯發現自己還挺喜歡餵母乳的,甚至可以說愛上了它。

當寶寶發育得快,需要更頻繁哺餵之時,弗洛倫斯的乳房就會神奇地以增加奶量來回應。因此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得以高枕無憂,並且對這樣的安排十分滿意。做母親的想:「哺餵母乳是爸爸最好的朋友……這是男人喜愛乳房的另一個理由,卻也是新手媽媽想要掐死另一半的原因之一。」

如今,哺餵母乳似乎是一種常規的選擇,甚至有些哺餵母乳的擁護者把不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當成怪胎。從歷史上看,這樣的看法卻未必準確。雖然哺餵母乳很「自然」,但總有一些婦女為了生理或文化的因素,不能或不願這麼做。

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一些歷史達四千年之久的嬰兒墳墓,寶寶埋在古老的哺乳器具旁,其中還有牛奶的殘留物。自二戰後嬰兒潮一代開始,哺餵母乳的比例持續下降,1946至1956年間降為原先的一半,為人母者都轉而接納奶瓶。

有時母親在分娩時死亡,或者乳汁因乳房感染而乾涸,或者她們因為生病而不能哺乳。梅毒可能因哺乳而由母親傳給子女,這也讓不少中世紀之後的歐洲媽媽視哺乳為畏途。

這個時候,奶媽這種職業誕生了。僱請奶媽未必是出於必要。有史以來,這樣的做法在許多社會的上流階級都是流行時尚,或許是因為這能夠提升母親的生育率。因為哺乳而產生的主要荷爾蒙催乳素會壓抑排卵。把孩子交給奶媽哺育,母親可以更快地走進下一輪生育。

僱用奶媽非但讓為人母者躲避了大自然的義務,也促成了重要的社會工程。富有的人年年生育,而貧窮的婦女——做奶媽的人,則常常只能餵自己孩子稀粥,導致他們死亡率提高,而同時,這些婦女的生育率也因她們的工作而受限。

以稀粥哺餵寶寶雖然後果嚴重,卻很普遍,因為這比僱用奶媽便宜。古往今來,許多為人母者都有奶水不足的時候,因此她們以麥糊作為奶水的補充品,或是乾脆完全以之來取代奶水。許多理想的嬰兒食品配方代代相傳,通常都包括一些奶、水、穀類和糖分。但是在冷藏和殺菌尚未發明之前,這些混合配方對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嬰兒來說,都是莫大的風險。哺餵麥糊而存活的孩子,往往都有壞血病、軟骨症,並且缺乏鐵質或其他礦物質。

兩大發展使媽媽和哺乳漸行漸遠,其中一個是製造業興起,讓配方奶粉公司可以生產大量較穩定的產品。另一件大事是細菌理論的興起,改變了現代醫學以及相關的一切。醫學和科學勢不可擋,為人母者愈發樂意放下傳統的知識和育嬰的控制權,接生婆和老祖母只得退位。後來,雖然倡導母乳餵養的組織盡力鼓吹,用上了「母乳最好」的口號,但哺餵母乳的比率還是折了一半。

支持母乳和反對母乳的喧鬧——做母親的罪惡感、身心的反省、為人母者相互的謾罵、跟醫療機構的對抗——是否值得?天然的母乳是否真的比奶粉好這麼多?我們是否需要因為餵母乳失敗和選擇配方奶而深感懊悔?

是也不是。

美國記者漢納·羅辛(Hanna Rosin)2009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寫過一篇擲地有聲的文章,挑戰「哺餵母乳才是最好」的說法:「假設餵母乳的媽媽心情不佳,或者壓力過大,或者像許多做母親的人一樣,因為哺乳而感到被疏離,如果她的婚姻出了問題,餵母乳又使情況惡化,那麼這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必然會比一點智商分數更大……因此整體而言,是的,母乳可能是最好的,但還沒有好到要讓配方奶像吸菸一樣,成為『公共衛生威脅』的地步。」

這話說得鏗鏘有力,畢竟如今許多人都不是吃母乳長大的,但看看他們:健康、長壽、四肢修長,而且用起iPhone可靈活得很。

但是,換一種角度,現代人高發的一些疾病,如過度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等,這一切是否能被歸咎於人們放棄了母乳哺育而選擇了配方奶?到目前為止,資料數據似乎還不成氣候。

人類愛乳房,卻沒有認真對待,只一味地覺得難為情。

我們之所以被稱為「哺乳類動物」,正是因為乳房界定了我們。乳房比我們自以為的更重要,卻被了解的太少了。

內容選自《乳房:一段自然史與非自然史》  

 

相關焦點

  • 恐龍果然是哺乳類動物?
    最近,由於發現了有哺乳類動物特徵「外耳」痕跡的恐龍化石,恐龍學說又有了新的假說。如果能證實這是事實的話,那麼恐龍是哺乳類的可能性將很高。根據定義,恐龍應該是直立行走的爬蟲類動物,但它們不像當前所發現的爬蟲類動物一樣是變溫動物,而是恆溫動物。科學家也能確定恐龍身體上是有羽毛的,所以與其說是爬蟲類動物,不如說恐龍更接近鳥類動物。
  • 女性乳房的進化史,母親實在是太偉大了!
    女性的乳房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雌性黑猩猩的乳房普遍是乾癟的,而女性卻是飽滿隆起的?
  • 4個人類不是哺乳類動物的原因
    令人非常困惑的是,我們在生物上的分類是哺乳類,屬於動物。然而,我們的行為一點也不像哺乳類。我明白生物種類劃分與生物學更有關係,而不是行為學,不過各位先聽聽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如此獨一無二,以至於跟某些東西扯上關係,某些非生物的東西。哺乳類動物獨處時,有著同樣特殊表現。世上有許多不同哺乳類族群,像蝙蝠、蝙蝠、肉食類動物、鯨目動物、大象、有袋動物、靈長類、嚙齒類、樹鼩等。
  • 性選擇與乳房之謎:再議人類乳房的成因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最好先了解一下乳房的內部結構。人類器官的結構總是和功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心臟是用來泵血的,打開心臟就會看到它主要是由一束束粗大的心肌構成;解剖腎臟,會看到用於產生尿液的成百萬的腎單位,和匯集尿液的管道系統。但如果打開成年女性非哺乳期的乳房,所看到的則是大量的脂肪組織,佔據了整個體積的2/3,剩下的才是腺泡組織。顯然,人類乳房存在大量非哺乳用的贅物。
  • 哺乳類
    哺乳類       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
  • 犰狳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看完實在喜歡不起來
    無論是我們熟知的,還是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它們就在那裡,不離不去。有的長得萌萌噠,還有的一看就不像個好動物,總之,是各有各的脾氣,各有各的特點。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犰狳這個神奇的物種。犰狳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首先,犰狳又叫鎧鼠,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不過,猿類作為哺乳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陸地地球上哺乳動物的祖先沒有出現,我們現在也是很難出現的。什麼是哺乳動物?恆溫胎生、具有脊椎,可以通過乳腺來分泌乳汁等等,這些都是哺乳動物的特徵。當然,大部分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也有一些特例生活在水中,或者飛翔在天空。比方說鯨魚、蝙蝠。
  • 乳房下垂地心引力全「背鍋」?你真的了解嗎?
    乳房下垂的危害乳房下垂的主要表現為乳腺萎縮(內容物減少)、皮膚鬆弛、乳頭乳暈向下移位且方向指向向前下或下方。體重驟減後,會出現乳房的松垂。另外過大的乳房(巨乳)往往夜班有乳房的下垂及乳頭乳暈的下移。嚴重的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引起頸肩部不適,兩邊胸部皺褶處有潰爛或患溼疹。
  • 哺乳類天生會遊泳?殘忍實驗把動物丟水裡,結果猩猩沉下去了
    有人堅信哺乳類動物是天生的遊泳專家,不過大多哺乳類動物不用靠水生活,所以遊泳能力大大退化。
  • 為什麼有的男人長乳房?男人長出乳房怎麼辦?
    男人為何不長乳房男性和女性都有乳房胚芽,也就是我們乳房的(種子),這個種子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才會發芽,發育成女性乳房。男性和女性都會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只是女性以雌激素為主,男性以雄激素為主。青春期女孩隨著卵巢功能的不斷完善,身體內的雌激素,也會逐漸增多,對乳房胚芽的刺激逐漸增強,這時候乳房的導管和腺泡逐漸增多。
  • 小雞寶寶考考你,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這是2019年12月22日...
    小雞寶寶考考你,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這是2019年12月22日支付寶螞蟻莊園今日的題目,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羊駝還是長頸鹿呢?答對可以獲得180g螞蟻莊園小雞飼料,一起來看看12.2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吧。
  • 鎖定8類哺乳類動物--SARS毒源是如何發現的(圖)
    轉自搜狐  追溯病源轉自搜狐  鎖定8類哺乳類動物轉自搜狐  從4月開始,深港兩地科研人員開始了對SARS病毒研究的實驗室技術合作。在普查多種動物群體後,他們最後把目標鎖定在果子狸、豬獾、鼠獾、貉、海狸鼠等八類哺乳類動物中。
  • 乳房裡有囊腫要緊不 乳房有囊腫怎麼辦
    原標題:乳房裡有囊腫要緊不 乳房有囊腫怎麼辦乳房裡有囊腫要緊不?在生活中有不少的女性都受到了乳房囊腫這個疾病的侵害,因為它的危險性並不會太大,所以在發病初期患者甚至不會有明顯的不適,但是如果換上了乳房囊腫後,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的去進行治療,那乳房有囊腫怎麼辦?
  • 【商都物語志】第一編(一)動物I脊椎動物(哺乳類)
    【商都物語志】第一編(一)動物I脊椎動物(哺乳類) 2020-10-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河馬
    河馬一種兩棲動物,同時也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它們長得很大塊,身長約4米,體重3噸左右,有著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和小小的耳朵,肥碩的身軀配上4條小粗腿看上去很是笨拙,尾巴比較小,典型的特徵就是它們的嘴巴很大,食物主要是水草,大多分布在非洲。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
  • 中考生物知識點整理:3、8哺乳類(2課時)
    哺乳類是動物界中分布最廣泛、功能最完善、進化最高等的動物。教材緊緊圍繞這一基本特點,以家兔為代表,採用特殊到一般,個別到整體的學習方法,從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等方面進行剖析。一方面明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能體會到生物的進化規律。
  • 產後乳房下垂餵奶的錯?你真的了解下垂嗎?
    在哺乳期,乳房內的腺體和結締組織增生也會讓乳房變的豐滿,再加上媽媽的乳房內積存了大量的乳汁,乳房會發生膨脹,種種情況下導致女性懷孕後和產後初期乳房假性變大。產後乳房為什麼會變小、下垂女性在哺乳期結束後乳房一般會出現變小、下垂症狀,這是因為哺育嬰兒時,乳房表面的皮膚被牽伸擴展,乳房的懸吊支撐結構也就是懸韌帶的彈性也隨之降低,另外哺乳期過後腺體萎縮,乳房就會變小、下垂,這是無法避免的影響。哺乳期結束後可以進行不切開的人工韌帶乳房上提,幾個針孔使乳房輕鬆上提,乳頭乳暈也隨之縮小。
  • 夏娃的月亮樹|從生理機制到人類進化:女性乳房為什麼掛在胸前,且翩若驚鴻!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最好先了解一下乳房的內部結構。人類器官的結構總是和功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然後骨頭就開始丟失鈣質,而不顧我們的意念拼命告訴機體:千萬不要丟失骨質,我們在太空只待幾天就返回具有1G重力的地面,那兒需要強硬的骨頭!究竟是什麼機制讓人類的女性可以不顧是否哺乳,而一直保持一個具有相當體積的乳房呢?答案只能是:乳房另有他用——用於向男性發出性成熟的信號——這是性選擇造成的。  性選擇是自然選擇的一種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