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欄欲言
最近的信用市場波動加大,信用被動收縮跡象似已浮現。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方專向債救場來了!
地方專向債注資銀行風傳已久,最終確認落地。
01
銀行的風險
據《金融穩定報告2020》披露,銀行資產質量下遷壓力加大。截至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關注類貸款餘額5.59萬億元,同比增加3207億元,增幅6.09%(註:2020年數據應會進一步惡化)。此外,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2.59萬億元,同比增加1 084億元,增幅4.37%;
但銀行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0.86%,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資本利潤率10.39%,同比下降0.70個百分點。
兩頭一擠壓,銀行風險加大。央行評級結果顯示,至2019年4季度,高危金融機構已經到到545家。
都是親兒子,都得救啊!
02
永續債,風險歸誰?
怎麼救?央媽屬意於永續債!
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永續債計入銀行其他一級資本,不能有固定期限。央媽為了救兒子們,通過將永續債到期日設為銀行存續期,規避了法律障礙。
2019年1月,永續債開始發行。
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當然是降低並隔離風險的有效辦法,除此之外補充銀行資本金還可以放大中小銀行的信貸能力,刺激經濟。
一舉多得!
但似乎哪裡不對,通過永續債降低了兒子們風險,那永續債承接的風險去哪裡了?
至2020年5月末,已有26家銀行成功發行了30隻永續債,發行量達8525億元。
那麼都是誰買了永續債呢?
央行給出了回答:「永續債認購主體覆蓋銀行理財、基金等各類資管產品,以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各類機構,其中各種資管產品和非銀機構是持有銀行永續債的主力,這為銀行永續債發行的可持續性提供了保障。」
簡單點說就是機構和銀行買,然後成為各類理財和基金的底層資產,被投資者買走了,於是永續債發行有保障了!
風險去哪了?
03
永動機?
二級資本債多數都是銀行互持,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計,必然有銀行踩雷。
持有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的風險隨之浮出水面,這意味著無論是永續債還是二級資本債,後續發行難度必然將急速加大。
發行如果困難,沒有資本金的支撐,如何加量放貸?平抑債市恐慌、穩定旁氏債務,控制經濟風險,還無法缺少流動性的支撐。
包商二級資本債暴雷之後,地方政府專向債注資銀行最終落地。
從宏觀數據來看,2020年6月份,人民幣貸款163.9萬億,銀行淨資本25.48萬億。
由此推算,地方政府每注資銀行資本1塊錢,銀行就可以多放貸6.4元。6.4元只要拿出1塊錢來購買政府專向債,重新注資銀行,就可以實現無限滾動。
怎麼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