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動機」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2020-11-23 澎湃新聞

熱力學三大定律的提出已逾百年,所謂「永動機」早已被熱力學判定為不可能實現的機械。可是,近年來仍有人以其為噱頭進行詐騙,仍有人上當。那麼,永動機這個西方的「舶來品」到底是如何傳入中國,又如何開啟了國人的想像力呢?為何已被科學判決死刑的永動機仍然在民間秘密流傳?

從晚清至今,中國人關於永動機的想法從未真正消亡,有時甚至還大行其道。

王國維翻譯介紹永動機

一般認為,我國古代是沒有永動機的思想與設計的,也有極少的學者從中國古代的時計裝置(如水晶漏)中提煉出了永動機的思想。不過通常認為,中國人關於永動機的思想是從晚清民國開始,伴隨能量守恆定律被介紹至中國而開始傳播的。

1866年刊行的《格物入門》中提及「恆行永無停止之器,人不能為之」,但並未展開。直到1900年,王國維翻譯的《勢力不滅論》才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能量守恆定律以及永動機。該書是最早將永動機與能量守恆定律完整引入中國的著作之一。

《勢力不滅論》(The Theory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一部介紹能量守恆定律的科學著作,為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所著《通俗科學講義》中的一節,王國維根據英譯本譯出。《勢力不滅論》以永動機開篇,談到不斷有人做出種種努力試圖製造「自動不息之機械」,同時指出「夫所謂自動不息者何也?必不因於風,不藉於水,不役於一切之自然力也,而唯藉機械之自己,以供給動力於無窮」,並且從力學的發展說明這種機械的製造是狂痴與妄想。這裡所謂「自動不息之機械」即王國維為永動機所給出的中文譯名。

隨後,《勢力不滅論》介紹了能量守恆定律:「宇宙者,乃全力之無盡藏,不能由某道以增之,亦不能減之。故力之量在宇宙間者永遠不變,恰物質之量無異此廣大之法則,餘等所名為『勢力不滅之原理』是也。」

王國維將永動機最早翻譯為「自動不息之機械」

民國初期,一些雜誌也相繼發表了與永動機相關的文章,內容涉及其種類、構造、歷史等等,但基本立場如《勢力不滅論》已經指出的那樣,「如是之器,古今所未嘗有也」。如《科學》《科學畫報》《化學世界》和《開明少年》等皆刊文指出各類永動機違背的力學原理,並且奉勸國內一部分人切莫在此事上再耗費精力。其中,以趙元任於1915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闡述最為詳盡與周到。

1934年的《科學畫報》也刊登過《永動機是可能的嗎?》《永動機為什麼是不可能的》《再論永動機的不可能性》。這大抵是因為當時永動機的話題又熱了起來,社會上仍有人試圖製造並向雜誌社投稿介紹自己的「發明」,因而雜誌社組織了相關文章向公眾傳播普及能量守恆定律。

由此可見,隨著「永動機」的概念被大眾熟知,躍躍欲試製造永動機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國民黨敗將黃維潛心研究永動機

科學知識在中國傳播的弔詭之處在於,越是被傳播和發揚的東西,越是有更多的人對此保持懷疑態度。

1949年後,中國科學院多次收到有關「永動機」的設計,以至於不得不撰文《關於本院所收到的一些不能成立的「發明與發現」之介紹》(《科學通報》,1950),其開篇即言,「自本院成立五個月以來,曾先後收到不少國內各地非專門的研究者們所提出的發明與發現的著作,經本院審查後已分別予以答覆。」其中就有永動機。作者簡要指出了永動機的錯誤之後,無不惋惜地寫道,「我們希望這些發明家們今後能將他們的發明熱忱和精力轉用於切合實際的方面上去,那麼就對於新中國的生產建設事業大有裨益了。」

然而,這篇文章並未造成很大的影響。目前在中國知網可以搜到的有關「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文章,在建國後的四十年內(除「文革」十餘年之外)幾乎每年都有一篇。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並留學哈佛的許少鴻教授首先在1951年的《科學大眾》上撰文《永動機是可能的嗎?》,此文形象易懂,娓娓道來。

之後,畢業於東南大學化學系、留學萊比錫大學的曾石虞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的王竹溪教授,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丁守謙教授分別於1952年、1953年、1955年在《化學世界》《物理通報》《科學大眾》上撰文,表示永動機是不可能造成的。王竹溪教授在1962年的《熱力學發展史概要》一文中專門重提此事。

不僅如此,我們在超星圖書上還可以找到當時出版的一些講述永動機之不可能性的書籍,例如丁守謙教授的《有永動機嗎?》(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莫奎先生所編的《永動機問題》(科學普及出版社,1957)以及一些含有此章節名的力學教材。

丁守謙《有永動機嗎?》,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而在孜孜不倦地製造永動機的民間科學家當中,最出名的當屬舊時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先生。淮海戰役被俘之後,黃維轉而潛心研究永動機的製造。據黃維的女兒黃惠南回憶稱:

被俘後,他們先是在石家莊附近的井陘集訓了一段時間。父親在茅草屋裡待著沒什麼事,看到外面有人來打水,搖那個轆轤,看得久了,便產生了奇想。他認為,重力無處不在,他要設計一種發動機,把重力變成動力,那麼這部機器可以永遠自動運轉,這是一項可以改變世界工業的革命。父親向管理方要求提供研究條件,遭到拒絕。後來,張治中奉毛澤東和周恩來之命到管理所看望戰犯,父親趁此機會委託張治中把申請從事永動機研究的報告帶給中國科學院。科學院回覆說,他設想的機器叫永動機,永動機早已被科學證明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這項工作沒有意義。但是父親不死心,還要堅持設計他的永動機,這也被理解成他牴觸改造的一種方式。

即便是1975年特赦之後,黃維先生仍然沒有放棄鑽研永動機的設計與製造。以至於1979年6月,黃維先生在政協分組會議上就開發「重力能源」做了長篇學術報告,會議通過決議,要支持黃維先生提出的科研項目。作為黃埔軍校一期學員,黃維先生絕不能算作是未受教育之人,但他為何潛心於永動機的研究,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永動機的「文革」推力

文獻檢索表明,「文革」時期,關於「熱力學」的文章驟然減少,僅有的寥寥數篇文章也鮮有署名。

黃維於1968年4月從北京秦城監獄轉押至撫順戰犯管理所,撫順戰犯管理所批准了他的實驗申請,並從管理所電機廠調出四名技術人員與學理科出身的幾名戰犯共同組成科研小組,還撥了一些經費,最終按照黃維先生的設計圖紙製造出一臺轉了幾下就停止的「永動機」。至於為何撫順戰犯管理所支持了黃維先生的申請,筆者還未找到較為有說服力的文獻。

1980年,黃維和他以前的管理員們一起在撫順工廠裡鑽研製造東方紅永動機

同樣,現在在網際網路上也很難找到「文革」期間有關永動機的文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1971年與1974年分別有兩次當權派名下的永動機研發項目,可分別見於《化學通報》(1977)與《人民教育》(1978)及其他書籍對此事的轉述。

1971年,「四人幫在遼寧的那個死黨」(註:指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曾經拼湊了一個十八人的班子搞永動機的發明。費時一年,耗資三萬元,最終卻只得到一臺輸出功率為30%的機器。

1974年,陝西的趙某進京告狀,稱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壓制他的「永動機發明」。江青在他的個人材料上寫道:「建議中央大力支持趙××的革新試驗、試製工作,並且對趙本人採取保護措施,避免敵人暗害他。」王洪文將此人接進高級招待所保護起來,耗時兩年,耗費十幾萬元,造出了一臺不能運轉的機器。

在此期間,永動機的發明並未停歇,據統計,第一機械工業部信訪組在1971-1976年間,收到「發明永動機」的信件有265封;中科院信訪組單單在1975年的四個月間,就收到100多件有關永動機的發明材料。

這一段時期,姚文元、江青等人批判自然科學,對一些錯誤百出的文章亂加批示、責令有關刊物發表,否則就是「扼殺新生事物」,就是「資產階級學閥」。

改革開放後,永動機仍未消亡

「四人幫」倒臺後,《光明日報》刊登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3室的文章《從馬兒不吃草談起》,但仍有一部分永動機研究者繼續寄來設計方案,並稱「能量守恆定律永遠不能違反,這是反辯證法的,也是直接違背恩格斯教導的。」

不過,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之後,科學研究工作逐漸步入正軌,永動機的研發始終停留於「民間科學家」群體之中。即便是偶有對於永動機的可能性的探討也僅僅是出於哲學思辨,例如《必然性與可能性探要》(陳明兆等人,1981)。

新形式的永動機也不斷地湧現出來,例如《光明日報》2000年3月29日的報導《不需光照能發電的二極體的製成》。這篇報導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物理實驗室徐業林研究員經過36年艱苦探索,研製成功一種能從周圍環境中不斷吸取能量發出電能的新型半導體器件——無偏二極體。「它發電時不需光照,也不需溫差,即便將它放入一個密封的金屬盒中,電流電壓也不會受任何影響」。「它不汙染環境,從取之不盡的環境中獲取能量,不需加油,不需充電,是一種新型的理想能源。」

為此,北京林業大學的劉家岡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俞稼副編審曾撰文稱「徐業林的裝置,與歷史上的永動機根本不同之處在於:歷史上的永動機,不管設計得多麼巧妙,沒有一個是真正能運轉的;而徐業林的裝置,卻是能夠運轉的,不僅能夠運轉,而且已經不間斷地運轉了14年。徐業林的裝置很可能是歷史上第一臺真正的永動機!」

言之鑿鑿之外,此文感嘆道:「希望我國學術界確確實實表現出一種鼓勵創新、允許失誤的非常活躍的學術空氣和人文環境。無論如何,一個運轉了14年、與現有理論相矛盾的奇怪裝置,除了媒體偶爾有所報導外,科學界竟不能展開真正意義下的正常討論,這對大力提倡創新精神的我國科學界來說,是一種莫名的悲哀,是絕對不正常的。」

不過,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的劉家岡教授絕不代表當時中國科學界的普遍看法。水利科學家潘家錚教授曾於1997年撰文以回信的方式「致某同學」告誡青年學子深入鑽研科學知識而切莫總想一鳴驚人、一步登天。

如今網際網路上的永動機設計圖俯拾皆是

1980年代之後,關於永動機設計的討論開始見諸報端,而在「文革」之前,雖也有人提出此類設計,但出版物的把關還比較嚴格,未曾刊登。網際網路興起之後,「永動機」轉而藏入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地。如今,「永動機」作為一種修飾語言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報刊之上,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在這個意義上,「永動機」也確實「永動」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五:如何避免掉入「永動機」陷阱?
    的文章,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並質問道:「為什麼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後的今天仍未正式傳入使用?為什麼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廣大讀者也許能提出十萬個『為什麼』。」「晚一天開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
  • 「共產主義」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有兩大使命的是李達。「共產主義」的原初含義「共產主義」一詞源於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為「公有」、「公共」。19世紀30年代法國工人秘密團體開始把「共產主義」用作他們要努力爭取的在消滅資本主義之後實現的理想社會的目標。19世紀20、30年代,在法國、英國開始流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術語。
  • 氣功、水變油、永動機——曾經裝神弄鬼的三個偽科學
    風靡一時通過化學實驗改變物質屬性,這本來只是中學生化學課外活動的內容,但竟被宣揚成「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偽科學之三:魂牽夢繞的永動機稍微具備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自然界中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即一個系統的總能量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系統總能量是不變的。
  • 什麼是永動機?為什麼永動機禁止發明
    古往今來有不少人十分痴迷永動機是如何發明的,也鬧出了多起關於永動機的騙局,國家一致宣布禁止發明永動機。那麼究竟什麼是永動機呢?接下來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為什麼永動機禁止發明,大家一起往下看!永動機永動機是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 為何說永動機是騙局?人類研究上千年都未成功,未來會成功?
    ,相關歷史記載表明,永動機的概念發端於印度,並在公元12世紀傳入歐洲,之後在歐洲,這一新概念圈粉無數,甚至被妖魔化若干個世紀,例如記錄在冊的,也就是歐洲最早、最著名的出現在13世紀的永動機設計方案,是由一個名為亨內考的法國人提出,在他的設計中,輪子中央處有一個轉動軸,邊緣等距地安裝著12根活動短杆,每個短杆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也就是說通過安放在轉輪上一系列可動的懸臂,這個裝置就能實現永動,這意味著一旦讓其運轉起來
  • 民科發明的各種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喜歡發明永動機?
    相對論和永動機是民科的兩大「瑰寶」,圍繞它們產生的民科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永動機還造就了大量「發明家」。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關於永動機,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那為什麼民科還發明出這麼多「偉大的」永動機?
  • 永動機小科普
    tagid=3833396009643399):「一組科學家們發明的偽永動機,不明覺厲!」大家去搜一下,還能找到很多類似的「永動機」設計。我對此做了一些解釋,但發現許多人把各種概念攪和到一起去了,造成了不少誤解。那麼,我就在這裡以問答的形式小小地科普一下永動機問題,為普通人解惑,也請內行指正。 問:圖片裡的那些裝置能不能永遠運動下去?
  • 永動機 600 年,為什麼21世紀還有人相信這樣的龐氏騙局?
    在中國也有過著名的永動機笑話,那就是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國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電影《大決戰》中被其他國民黨將領諷刺為書呆子的那位。黃維進了功德林以後,迷上了製造永動機。他自己說是為了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別人自然也可以懷疑他是為了逃避改造。無論如何,他對研究確實很投入,為此甚至耽誤了特赦。當然,他的設想全都失敗了。
  • 永動機騙局揭秘:公交司機以此詐騙4億,農民集資10萬鋃鐺入獄
    圖/視覺中國這不是永動機第一次在中國出現。但只要是稍微學過物理的人就會知道,在做功效率無法達到100%的世界中,「永動機」根本不可能實現,當然這是至少學過中學物理的後話。在19世紀中葉以前,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尚未確立,人類對永動機的研究熱潮更是生生不息。據歷史記載,永動機的概念發端於印度,在公元12世紀傳入歐洲。之後在歐洲,這個新概念圈粉無數,被妖魔化若干個世紀。
  • 不存在永動機?地球為何自傳46億年未曾停止?它的能量誰給的?
    不存在永動機?地球為何自傳46億年未曾停止?它的能量誰給的?永動機在人類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歷史上有人因為它廢寢忘食,也有人因它創造騙局,欺瞞大眾賺得盆滿缽滿!這種種一切都是人類對物理的本質看不透徹,如今要有人提起我要發明永動機,或者發明出了永動機那麼他肯定會被一個初中物理的學生識破,沒錯就是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大致定律是,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 如果中國造出永動機,將如何震撼世界?外星科技和地球科技的差距
    如果中國造出永動機,將如何震撼世界?外星科技和地球科技的差距!一種觀點認為,"永動機"現在是智障的綠帽標籤,哪個國家學術論壇或學生在談發明永動機,一般證明該國基礎教育存在嚴重缺陷。其實這話說得太絕對了,狹義的永動機不可能存在,但是廣義的永動機還是可以研製出來的,只不過技術差很遠,舉一個思路,利用原子能或者暗能量來實現。
  • 陰陽師偽神降臨克制永動機分析
    《陰陽師》偽神降臨活動中永動機陣容非常流行,很多玩家也開始研究如何針對永動機制,有玩家分享了自己克制永動機的一些技巧,具體是怎樣的呢?相信很多玩家都想知道,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偽神降臨克制永動機分析,一起來看看。   偽神降臨克制永動機分析
  • 世上本沒有永動機,而地球為什麼是永動機?
    所謂永動機有兩種含義:第一,無需消耗能量就能做功的裝置,這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第二,能使熱完全轉化為機械功,或者能使內能百分百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這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不是「總是動的」就是永動機!
  • 永動機禁止的真實原因
    儘管從近代開始,世界各國都嘗試製造永動機,但由於永動機違反科學常理,因此只能是一種幻想的機器。 世界上也曾有一些永動機的騙局: 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發明了一部名為自動輪的永動機,該機器每分鐘旋轉六十轉,並能將16公斤的物體提高相當的高度,當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進行了公開實驗後,名噪整個德國。
  • 聊聊永動機
    這本書乏善可陳,除了作者的愛情故事讓人記憶猶新之外,那麼多年下來,我就記得關於敗軍之將黃維的故事。黃維是第12兵團司令長官,於淮海戰役戰敗被俘。由於死不認錯,是最後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他在獄中的漫長生涯中,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永動機,認為只要研究成功,對於全人類都有貢獻。在我讀這本書的同時,媽媽因為工作的緣故,會不斷接到來自監獄的申訴信件。
  • 「永動機」騙局從未消亡
    然而「永動機」的「發明家」仍是絡繹不絕。  聲稱自己發明了永動機的人,可能不乏可憐的幻想家。然而如果一個人宣布已經製造出了永動機,併到處推銷,則可以肯定是百分之百的騙子。以下我們就來梳理一些歷史上著名的「永動機」騙局。
  • 中國古代飲水鳥似永動機 曾令愛因斯坦吃驚(圖)
    中國古代玩具「飲水鳥」類似永動機的狀態曾經讓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驚嘆不已。「飲水鳥」的形象最後一次公開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一本國外的科普讀物上,之後就銷聲匿跡了。這隻神秘的「飲水鳥」發明於什麼時候?不可考;民間是否還有流傳?不知道。藉助當時的一些資料,我們找到了一些關於這種玩具的零星記憶。
  • 在辣椒傳入中國以前,川菜和湘菜是什麼味道?
    除了中國傳統的魯、川、粵、蘇、浙、閩、湘、徽八大菜系外,來自外國的炸雞漢堡等也都成為了並不稀奇的食物。在享受著全球化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很多常見食材來到中國的時間比很多人想像的更晚。比如說,川菜等菜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辣椒,就直到明朝時才傳入中國。
  • 永動機發明成功? 投資十億賺百億?
    一名自稱梁星人博士的人宣布:永動機在中國成功了!只要在啟動的時候用外力推一下,汽車就會利用地球引力的加速度,不停向前,根本不用任何燃油或電能。  11月17日,「環保(永動機)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發展部」給《南方都市報》送來邀請書,邀請記者出席於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酒店千禧宮舉辦的「永動機問世全球性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