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2021-01-17 網易新聞

林堅林間正道

「共產主義」一詞原意為「公有」「公共」。「共產主義」漢字最初在日文中出現。第一個提出和使用「中國共產黨」名稱的是蔡和森。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有兩大使命的是李達。

「共產主義」的原初含義

「共產主義」一詞源於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為「公有」、「公共」。

19世紀30年代法國工人秘密團體開始把「共產主義」用作他們要努力爭取的在消滅資本主義之後實現的理想社會的目標。19世紀20、30年代,在法國、英國開始流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術語。當時的「共產主義」一詞,一般是指通過生產資料(有時也包括生活資料)公有的辦法來建立社會平等,主張取消財產不平等。

按《德華大辭典》解釋,德文Kommue有「公有公用」、「公社」的意思,如「原始公社」、「巴黎公社」。在《共產黨宣言》中,「共產主義」的德文是Kommunismus。

起初「社會主義」主要在有產階級知識分子當中流傳,「共產主義」更多的在工人當中盛行。

「共產主義」漢字最初在日文中出現

19世紀70年代之後,西風東漸,「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共產黨」等詞都是日本人採用繁體漢字譯為日文。日本學者加藤弘之於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譯西方「社會主義」一詞,西周於1871年在《百學連環》中意譯為「會社之說」,福地源一郎於1878年6月《東京每日新聞》上第一次用漢字意譯為「社會主義」。

有關日文版《共產黨宣言》的譯詞研究,日本前國立國語研究所研究員宮島達夫有一篇重要文章《〈共產黨宣言〉的譯詞》[18],他比較了各個日文版本後,對譯詞的演變過程做了詳盡的分析。他說:通過比較《共產黨宣言》的日文譯本可以看出近代日語的變化。出於這一目的,他在論文的附錄裡按時代順序列出了120多條譯詞的演變情況以便對照。比如,就「共產黨」「共產主義」之概念,日文最先是在1870年加藤弘之的《真政大意》裡出現音譯的コムミュニスメ,後經過「共同黨」(1878)、「貧富平均黨」(1879)、「通有黨」(1879)、「共產論」(1881),在1881年植木枝盛的文章(《愛國新志》第三十四號)裡出現「共產黨」一詞,隨後在1882年城多虎雄《論歐洲社會黨》(載《朝野新聞》)裡同時出現「共產黨」「共產主義」的字樣。

石谷齋藏在1891年出版的《社會黨瑣聞》一書裡,介紹了當時著名的社會主義文獻,其中對《共產黨宣言》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1893年,深井英五在《現時的社會主義》一文裡介紹過《共產黨宣言》。1898年10月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傑出領袖之一幸德秋水與其同志共同創立了社會主義研究會,並分別在1901年和1903年發表了《帝國主義》、《社會主義神髓》等文章。1904年11月13日,日本《平民新聞》周刊第53號,為紀念該報創刊一周年,發表了堺利彥和幸德秋水從1888年賽·穆爾從德文版《共產黨宣言》譯出的英文版翻譯為日文的《共產黨宣言》(第三章未譯)。1906年3月,堺利彥在他主編的《社會主義研究》創刊號上再次刊登《共產黨宣言》全譯文(補譯了早先略去未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三章),僅在文字上對1904年版作了部分改譯。1907年即出版了該書日文單行本。日本人把英文Communism譯為「共產主義」。他們當時把「共產」的「產」解釋為「財產」的「產」。後來,共產黨按這個意思,把一切財產都收歸公有。而這並非communis的本義。

「共產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

嚴復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其中有:「夫蜂之為群也,『為近世以均富言治者之極則也』;『然必事各視其所勝,養各給其所欲,平均齊一,無有分殊』。」可見,嚴復把共產主義理解為一種「平均財富、平均分配」的學說。

康有為把近世的工人與資本家的鬥爭看成是一種貧富之爭,把共產主義說成是「均產之說」。

1901年1月,中國留日學生主辦的《譯書彙編》雜誌第二期譯載有賀長雄的《近世政治史》一書中的《社會黨鎮壓及其社會政策》一文,文中提到「共產黨」一詞,有人猜測「共產黨」的概念大概由茲沿用。

1903年3月,上海廣智書局出版了日本福井準造著、趙必振譯的《近世社會主義》,稱《共產黨宣言》(譯作《共產主義宣言》)「為一大雄篇」,並摘引了《共產黨宣言》最後一段話:「同盟者望無隱蔽其意見與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貫徹吾人之目的,惟向現社會之組織,而加一大改革,去治者之階級,因此共產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勞動者,於脫其束縛之外,不敢別有他望,不過結合全世界之勞動者,而成一新社會。」就現有資料來看,這是《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一段中譯文。

1905年11月,《民報》登載「蟄伸」(即朱執信)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闡述了《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內容,節譯了《共產黨宣言》的十大綱領。

1906年6月,《民報》第5號登載宋教仁的《萬國社會黨大會略史》,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一段話,譯文為:「吾人之目的,一依顛覆現時一切社會組織而達者,須使權力階級戰慄恐懼於共產的革命之前。蓋平民所決者,惟鐵鎖耳,而所得者,則全世界也。」「萬國勞動者,其團結。」這一譯文比趙必振所譯更為準確。

《共產黨宣言》中文版最早的兩個譯本都是根據日譯本翻譯過來。1907年,署名蜀魂的留日學生即把該書譯為中文在東京由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1908年1月,留日學生劉師培創辦的《天義》報第15期發表民鳴從日文翻譯的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寫的序言,加有編者按:「《共產黨宣言》,發明階級鬥爭說,最有裨於歷史。此序文所言,亦可考究當時思想之變遷。欲研究社會主義發達之歷史者,均當從此入門。」同年2—5月該報第16—19期合刊號上發表民鳴譯《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全文,題為《紳士與平民》(今譯資產者與無產者)。劉師培寫了序,云:「觀此宣言所敘述,於歐洲社會變遷悉靡遺,而其要歸,則在萬國勞民團結,以行階級鬥爭,固不易之說。惟彼之所謂共產者,系民主制之共產,非無政府制之共產也,故共產主義漸融於集產主義中,則以既認國家之組織,致財產支配不得不歸之中心也。由是共產之良法美意亦漸失其真。此馬氏學說之弊也。」同年,《天義》報出版了《共產黨宣言》中譯本。

1911年12月,江亢虎在《社會》雜誌上發表《社會主義商榷案——社會主義商榷之商榷》,指出:「共產主義乃社會主義之中堅,蓋社會主義固直接緣經濟之不平等而發生者也······均產主義、集產主義,其方法不如共產之善,故雖以共產主義為社會主義不祧之宗可也。」「共產主義之作用,必須根本上改革現在之經濟制度,而舉個人私有者悉變為社會公有者。」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共產黨宣言》在中國開始出現部分中譯文。如1919年4月6日《每周評論》第16號發表舍(即成舍我)摘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二章「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的最後幾段,指出:「這個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和最重大的意見······其要旨在主張階級鬥爭,要求各勞工的聯合,是表示新時代的文書。」李大釗於5、11月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重要思想。同年11月1日出版的《國民》雜誌第2卷第1號刊出李澤彰摘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年底北大學生羅章龍從德文譯的《共產黨宣言》節本曾經有油印本流傳。

1920年1月,陳獨秀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了一本英文版《共產黨宣言》,帶到上海,當他得知一位青年陳望道正在依據日文版《共產黨宣言》進行翻譯時,就託人把英文版《共產黨宣言》交給陳望道參考。1920年8月,上海的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了陳望道從日文本並且參照英文本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兩個月之內就印刷兩次,迅即售缺。隨後多處翻印,重印過20多次,廣為流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前後,陳獨秀寫信給李大釗、張申府,介紹了上海的建黨工作情況,並與他們商量黨組織究竟採用什麼名稱為好。李大釗認為,「俄國社會民主黨已改稱共產黨了,其他一些國家原來叫社會黨的也準備改稱為共產黨。」並徵求了共產國際代表魏倫斯基的意見,認為還是叫共產黨好。

第一個提出和使用「中國共產黨」名稱的是蔡和森。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1920年9月16日寫信給毛澤東,闡述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三個步驟。

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有兩大使命的是李達。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由李達主編的《共產黨》月刊,李達在《短言》中明確提出:「我們共產黨在中國有兩大使命,一是經濟的使命,一是政治的使命。」

1920年11月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提出:「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但是要使我們的理想社會有實現之可能,第一步就得剷除現在的資本制度。要剷除資本制度,只有用強力打到資本家的國家。」

作者:林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高端智庫特約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2020年07月20日 14: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春燕 字號 內容摘要:7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報告
  • 「永動機」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那麼,永動機這個西方的「舶來品」到底是如何傳入中國,又如何開啟了國人的想像力呢?為何已被科學判決死刑的永動機仍然在民間秘密流傳?從晚清至今,中國人關於永動機的想法從未真正消亡,有時甚至還大行其道。王國維翻譯介紹永動機一般認為,我國古代是沒有永動機的思想與設計的,也有極少的學者從中國古代的時計裝置(如水晶漏)中提煉出了永動機的思想。不過通常認為,中國人關於永動機的思想是從晚清民國開始,伴隨能量守恆定律被介紹至中國而開始傳播的。
  • 講座|謝侃侃:戰前印尼和馬來亞共產主義運動的比較研究
    第三,謝侃侃也關注了中國在印共和馬共運動中所發揮的影響。在整個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從中國共產黨創立到國共合作,再到後來的國共內戰,包括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的革命形勢也對亞洲產生了影響。中國、印尼以及馬來亞的共產主義運動之間又有著怎樣的互動? 首先,印尼共產黨及它的前身其實是亞洲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 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進程與未來走勢
    其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共產黨領導的共產主義運動是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主體,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與實踐是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內容和偉大創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同時也是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實踐和理論創新的最重大成果。
  • 馬克思視野中的共產主義是什麼樣的共同體?
    關鍵詞:馬克思/ 共產主義/ 共同體    作者簡介:曲軒,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人員;林進平,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教授(59)  終究,馬克思視野中的共產主義是向未來開放的,因此,即便對於馬克思而言,這種共產主義也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結甚或頂點,而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開始,它所開啟的將是人類共同生活的一種新的形式。而在通往這一共同體的過程中,人類將會締造怎樣的共同體,將仍然要依據特定的歷史時空而定。
  • 獨家專訪•美國共產主義黑死金屬Sankara,你肯定沒聽過
    首先,給中國的同志們簡單說下Sankara是怎麼組建的吧。A:Sankara是一支單人樂隊,只是為了實現我做共產主義戰爭金屬的願望。 Q:你所期望的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你認為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紅旗插遍美利堅?A: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聯合全美國的左派,否則我們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成就。
  • 科學認識和忠實踐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理想信念標識著政黨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動力,沒有遠大理想的激勵和引領,再崇高的事業也可能會失去精神支撐和強大動力。
  • 在辣椒傳入中國以前,川菜和湘菜是什麼味道?
    除了中國傳統的魯、川、粵、蘇、浙、閩、湘、徽八大菜系外,來自外國的炸雞漢堡等也都成為了並不稀奇的食物。在享受著全球化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很多常見食材來到中國的時間比很多人想像的更晚。比如說,川菜等菜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辣椒,就直到明朝時才傳入中國。
  • 彭軻:西方對共產主義中國的態度,一直是非白即黑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彭軻2019年9月30日在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網站刊發評論文章:《西方為何應該放下對中國的恐懼並與之建立一種更加成熟的關係》 問題的根源在於,西方對共產主義中國的態度自
  • 又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西方的書寫工具與中國軟筆的不同,一直是由硬筆書寫主導的。公元700年左右,隨著羊皮紙的發明和應用,墨水技術的傳入,歐洲人最初是用蘆葦管寫字的,翎管筆的產生是為了改進蘆葦筆的吸水性能。翎管是用動物的羽毛,最常用的就是削尖的鵝毛蘸取墨水進行書寫,這一用就是千年。鋼筆的發明:十九世紀鋼筆的誕生。
  • 西餐傳入中國時叫什麼?體現了天朝意識!
    西方飲食傳入廣州、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城市較早,對其居民的日常飲食生活的影響也較大。而北京作為首都,受封建政治統治和傳統文化的束縛,西方飲食傳入較晚,發展較慢。至20 世紀初,北京地區的西方飲食日益增多,其中食品以西餐、麵包為主,飲料以香檳、紅酒、咖啡為主。
  • 中國的十二生肖傳入越南後,越南有了貓年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而生肖也成為每一年春節的吉祥物。
  • 辣椒傳入中國與湘川菜系的形成
    辣椒的傳播不僅促進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推動了中國的飲食革命。敬請閱讀。 文/侯官響(歷史學博士、楚雄師範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基本信息 摘 要:16世紀後期, 原產美洲的辣椒從東南沿海傳入中國, 逐漸為中國人所接受。
  • 共產主義社會不是自由社會,道理大家一看都可以明白
    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不是簡單要保障人的衣食住行,拉撒,這些物質生活條件對於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來說,是低層次的階段,正是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將共產主義社會同一切舊社會從根本上區別開來。所謂主義是某一主體形式的含義,沒有主義就失去主體形式內容的發生。
  • 探尋鄭和之路:龍涎香由鄭和從阿拉伯傳入中國
    中新社福州五月二十一日電題:龍涎香是由鄭和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秘書長、高級研究員龍村倪在此間舉辦的「鄭和下西洋與華人華僑」系列活動時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考證,鄭和下西洋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也曾進入亞丁灣,抵達「天方」(今阿拉伯聖城麥加)。
  • 為了佛教能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且信徒多於其他後來傳入的教派
    導讀:為了佛教能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且信徒多於其他後來傳入的教派,看看此文就明白了。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 恩格斯晚年放棄共產主義理論?毫無根據!請勿污衊!
    謠言內容:「從《共產黨宣言》起到《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是宣傳共產主義的。馬克思於1883年去世。到了1886年,恩格斯宣布放棄共產主義理論。而事實是,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始終旗幟鮮明地堅持《共產黨宣言》提出的那些基本原理,堅持無產階級革命原則和共產主義理想。1890年,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寫的序言裡,在談到為什麼我們這個宣言要叫共產主義宣言而不叫社會主義宣言時,他說:「我們一刻也不懷疑究竟應該在這兩個名稱中間選定哪一個名稱。而且後來我們也根本沒有想到要把這個名稱拋棄。」
  • 為什麼我說從《三體》中看出了宇宙文明的未來是共產主義?
    因為社會主義的大旗中國,現在的發展也離不開全球化的發展,且從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法對接,我們也提倡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這樣看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不大啊?!可是,同志們,敲黑板了,社會主義只是2.0模式,前面有個新民主主義,是1.0模式,但是我們的終極形態是—共產主義啊!
  • 《幾何原本》歷600餘年完整傳入中國
    《幾何原本》傳入我國的過程不可不謂艱辛,其前前後後經歷了三個朝代,歷時600多年才得以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