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龍涎香治病、豆子生豆芽,這些都是鄭和做的事
用龍涎香治病、豆子生豆芽,這些都是鄭和做的事中醫中藥是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醫學成就,在西醫傳入我國之前,防病治病靠的就是中醫中藥,明代恰恰是中醫藥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嘉靖年間醫藥學家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將中醫藥學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
探尋鄭和:航海家鄭和是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中新社馬六甲一月二十七日電 題:鄭和是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馬六甲是燕窩王國,春節期間到酒店吃燕窩的、到超市買燕窩送禮的處處可見。一位在馬六甲出生的七十多歲的華人林局紳告訴記者,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竟是明朝航海家鄭和。
-
鄭和下西洋對東南亞伊斯蘭教發展的貢獻
阿拉伯帝國全盛時期疆域 阿拉伯帝國時期其東部和大唐疆域連接,所以阿拉伯商人經西域絲綢之路將回教帶入中國 唐朝和阿拉伯帝國 所以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很早,但是所佔人口比例很小。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席間朱棣憶起鄭村壩鄭和立下的功勳,隨即提筆寫了一個鬥大的「鄭」字,賜予鄭和,從此馬和便改名為鄭和,同時提拔鄭和為內宮太監。 二、肩負重任七下西洋 (一)成祖為什麼選派鄭和下西洋?鄭和對成祖一貫忠貞不二,被成祖視為心腹;還因鄭和本職是內宮監太監,管下西洋修造海船,採辦珍奇寶物;更為重要的是鄭和有多方面的才能: 1、鄭和知兵法,有謀略,指揮得宜,勇敢善戰。 2、鄭和知識淵博,熟悉西洋各國各地區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和宗教習俗,通曉阿拉伯文。
-
探尋鄭和之路:「三寶樓」盡展航海家風採
在雲南滇池南岸的昆陽月山山麓的鄭和公園內,建有一座「三寶樓」,這是晉寧人民為紀念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四周年而建,並用他的小名「三寶」命名。此樓設計精妙絕倫,建造巧奪天工,獨具鄭和出生地的特色,盡展航海家的風採。 記者來到「三寶樓」前,數不清的碧桃花、垂絲海棠、山玉蘭奼紫嫣紅,爭相怒放。
-
龍涎香的傳奇
年初,福州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檢查臺灣入境郵件中截獲2粒龍涎香,共計260克。這是該局首次截獲該類物品。 檢疫人員稱,這兩塊「石頭」分別有拳頭大小,外表灰褐色與白色夾雜,好像塗了一層蠟,聞起來有一股香味。經過鑑定,判斷這些「石頭」是龍涎香。 據了解,龍涎香為抹香鯨分泌的物質,十分罕見,100條抹香鯨裡,只有一兩條有龍涎香。
-
鄭和下西洋體現了明朝人怎樣的海洋意識?
1407年鄭和出使途經舊港(三佛齊國),稱霸海上的海盜陳祖義率船隊試圖偷襲劫掠,鄭和在海戰中生擒陳祖義回朝,「由是海內振肅」,從此太平。第二階段是第四至第七次,這一階段到達的地區比前三次更遠,地區由東南亞、南亞,拓展到西亞和東非地區,1416年底到達東非海岸,即今天的摩加迪沙,還有索馬利亞境內。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7月11日,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這也是現在一年一度的中國航海日——由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全國性法定活動日,既是所有涉及海洋行業人員和海軍官兵的共同節日,也是弘揚鄭和精神,傳承航海文化,增強海權意識,服務國家戰略的全民族文化活動。 這是固定的節日,更是節日的紀念。
-
鄭和船隊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在中國的航海史上,有這麼一個歷史事件不容忽視,它是古代中國海洋文明發展的重要依據。其影響力之大,輻射到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多個方面,體現了中國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這個歷史事件就是開始於永樂年間,並結束於宣德年間約三十年的鄭和下西洋。
-
明朝航海家鄭和原來的名字並不叫鄭和,他的名字為朱棣所賜
鄭和是我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因在明成祖時有功於北京的鄭村壩而被賜姓鄭,賜名和,於是改名鄭和。鄭和是出自中亞的阿拉伯人的後代。在記載他血統源流的《賽氏總譜牒》、《賽典赤家譜》、《鄭氏家譜首序》、《馬氏家乘》、《馬公墓志銘》等文獻中,都說他是阿拉伯聖王穆罕默德的後代,始祖所非爾曾任西域天方國普化力國王,生活在今中亞的烏茲別克一帶。
-
鄭和只會航海?看他下西洋都幹了些什麼?打仗外交玩政治無一不精
鄭和下西洋,沒找到建文帝卻帶回異獸「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明朝成祖時代,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7次下西洋,航線集中於「東南亞-東非」一帶,事跡廣為人知,但是,鄭和航隊在下西洋途中都幹了什麼事情?我想這就少有人能講出個大概。
-
簡述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一個偉大的航海家的傳奇故事
明代以前,中國就和古裡有過來往。永樂元年,明朝的使臣也來過這裡,古裡國王派遣使臣訪問過中國。鄭和到達古裡後,遞交國書,贈送禮品,並在那裡立碑紀念。碑文中說。古裡國與中國相距遙遠,這裡民情安順,時世昌明,刻石於此,永垂萬世。表示了兩國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古裡國是一個大商業都會,當時中國、爪哇、錫蘭等國的商人常來此匯集貿易。這裡的貿易定價非常有趣,稱為擊掌定價。
-
上海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
本報訊 從今天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帷幕,這也是紀念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昨天在京召開了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介紹了有關情況。
-
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應時而出,造就永垂不朽的英雄偉業
在15世紀初,明代永樂、宣德年間,中國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航海英雄——「三保太監」鄭和。他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揚帆出海,七下西洋,縱橫於南海、印度洋,直抵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等三十餘國,高張了我中華的國威,推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鄭和憑著這支浩蕩船隊越過印度洋,繞過非洲和南美的海角,穿過太平洋,其中一些船隻極有可能到達了南極圈。 孟席斯還找到了一些考古實據,即後來首批抵達美洲大陸的歐洲人,在那裡發現的中國雞、中國米、中國瓷器和玉石等,當時這些歐洲探險家還錯以為是到了中國。
-
中國航海日:船模大師「再現」鄭和艦隊
613年前的今天,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率27000餘人,208艘龐大艦隊從江蘇太倉瀏家港起航,開啟了七下西洋的偉業。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之久、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抵達國家之多,是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世界早了將近一個世紀。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彼岸有譽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域講述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始人,在歷史上起過很大的作用:第一、促進了中國和南洋各國之間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
鄭和:大航海家精神引領南京走向世界
》(局部)鄭和的壯舉讓原本就處於貿易中心地位的南京更加國際化,並大大提升了南京的國際名望與影響南京在中國四大古都裡是唯一有海洋文化傳統的,著名學者薛冰指出,從秦淮河到長江,再到大海,依靠通江達海的地緣優勢,以及諸多朝代定都南京的政治優勢,南京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
-
御用龍涎香:比鴉片更早的西方列強敲門磚
龍涎香早在漢朝就被發現,因為極其稀有,隨後一直是以貢品的身份進貢給皇帝使用,到了宋徽宗時期才開始真正亮相,這時候民間也開始推崇龍涎香,但是因價格昂貴只能用香料模仿。龍涎香之前一直都是舶來品,就是外國人哪裡買來的,到明朝鄭和下西洋後,每次他的船隊都要帶回龍涎香。
-
美人魚原型其實是海牛 鄭和下西洋時或見過
憑藉這幅古畫,很多人猜測,畫中的人物就是偉大航海家鄭和,明代水軍圍攻人魚族的故事,發生在「鄭和下西洋」期間。 同時,根據古畫以及人魚師太「人類是邪惡的,但是也有正義的。愛是包容,也是忍耐」的臺詞,甚至有人猜測,這是在暗示,「鄭先生」與人魚師太相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