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2020-08-03 天文在線

物體與距地球需要保持多遠的距離,可以受到地球重力場的影響並以速度V遠離地球(質量M)?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感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有多種方法可以解答你的疑問,但最簡單的是利用「雙曲線飛越」假設。當我們假設某物體已非常接近地球,以至於地球的引力影響了整個太陽。這顆小行星相對於地球的速度稱為無窮遠處的速度,由於該物體沒有邊界,即具有正能量,其軌跡將是雙曲線,焦點位於質心(如果物體具有邊界,即具有負能量,如人造衛星,則為橢圓;如果物體具有足夠的能量以脫離地球的引力,則為拋物線。橢圓,圓,拋物線和雙曲線稱為圓錐截面,因為可以通過用平面「切割」圓錐來獲得)。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任何橢圓,拋物線或雙曲線軌跡的空間狀態都需要用六個參數來描述(三維空間任意一個物體,你都需要用六個常數去描述其空間狀態。三個用於描述位置,三個用於描述速度)。為解決我們的問題,在這裡只需要引入其中兩個參數,即偏心率和半長軸。偏心率用於描述圓錐截面的「開放」程度,圓=0,橢圓<1,雙曲線> 1。離心率越大,雙曲線就越「開放」。半長軸用於描述軌道的大小,圓的半長軸是其半徑;橢圓的半長軸對應較長軸的長度。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由於雙曲線是一個開放的軌跡,難以將其可視化。其在數學上定義為,雙曲線上的任何點到兩個固定點的距離之差稱為焦距,等於2 * a(對橢圓而言,等於距離之和)。

如果我們稱最小距離為q,則在任何圓錐截面上都能表示出該距離。

(1) q=a(1-e)

由於e> 1並且q必須為正數(距離不能為負數),這就是為什麼雙曲線a在天體力學中通常為負數的原因。為計算出q值,我們首先需要知道a和e的表達式,這些表達式包括了無窮遠處的速度,碰撞參數和地球的質量。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假設來自太陽的擾動可忽略不計,該運動是平面的,並且角動量(即粒子位置與其速度的乘積)得以保留。因此,在所有飛越過程中,其初始值為一個常數。

如果我們將D稱為衝擊參數,那麼在t = 0時的角動量h將由下式給出:

(2) h=vinfinityD

其方向沿著z軸的指向。這可能表明,對於任何圓錐形軌道(橢圓形,雙曲線或拋物線,舉例參見Danby 1998,天體力學基礎,Ed。Willmann-Bell,第78-82頁)h由下式給出:

(3) h=sqrt{μ*a*(1-e2)}

其中μ是引力常數乘以地球質量m2的乘積。聯立方程(2)與(3)可得m2,vinfinity,D(已知)與未知數a和e之間的關係,即(4)sqrt {μ* a *(1-e2)} = vinfinityD

此時我們需要另一個方程,這可能量守恆定律得到。如果我們考慮小行星的質量為1,任何情況下其能量在都可由下式給出:

(5) E=-μ/r+v2/2

即勢能和動能的總和。在t = 0,v = vinfinity且與中心的距離r很大時,第一項可忽略不計。對於任何軌道,其能量也可以定義為(參見Danby,第63-65頁):

(6) E=-μ/2a

我們最後聯立方程(5)和(4)(無窮大)可得:

(7) a=-μ/vinfinity2

(這是一個負數,因為它為雙曲線)。將(7)代入(4),可得:

(8) e2=1+vinfinity^4*D2/μ2

最後,q由下式給出:

(9) q=-Gm2/vinfinity(1-sqrt{1+vinfinity4*D2/μ2}

這是你提出的問題所需要的表達式,它由地球質量,無窮遠處的速度和衝擊參數得出 。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但是,在此推導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太陽的擾動。實際情況中,我們也應考慮太陽的影響,這就是天體力學中所謂的「三體」問題。不過該問題沒有精確的解析解(但可以通過利用數學方法找到近似解)。其中一種是使用辛積分方法,這是一個軌道參數演算的程序,可以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在一個中心物體和多個擾動子的重力影響下物體的軌道參數。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但你的問題非常複雜,因為小行星正從太陽重力影響區轉移到地球重力佔主導的區域。新的辛積分方法已經被用來解決這個問題(利維森和鄧肯的SyMBA方法,J. 錢伯斯的水星法),並且已經可以研究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大型小行星與小行星家族成員親密接觸的長期影響(5億年)。

作者: curious

FY: 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物體與距地球需要保持多遠的距離,可以受到地球重力場的影響並以速度V遠離地球(質量M)?感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解答你的疑問,但最簡單的是利用「雙曲線飛越」假設。當我們假設某物體已非常接近地球,以至於地球的引力影響了整個太陽。
  • 如果星體與地球近距離接觸,距離多遠才能明顯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問:你必須離地球多近的距離才能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答:「一個以速度V遠離地球(重量M)飛行的天體需要多近的距離,它才能受到地球引力場的影響」感謝你的提問,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有幾種方法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最簡單的是使用所謂的「雙曲線飛躍」假設。讓我們假設該天體已經離地球太近,以至於地球的重心引力跟太陽相比佔主導地位。
  • 你需要離地球多近才能被它的重力影響?
    「當一個物體從遠處以速度V向地球(質量M)駛來,需要多近才能被地球的重力場影響到?」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有幾種方式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最簡單的就是去使用被我們成為「雙曲飛行」的假設。讓我們假設一個物體距離地球很近,以至於地表重力的影響超過可太陽。
  •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發現一個距離更近的黑洞,對地球來說安全嗎?
    在2019年時,科學家們通過特殊的方法觀測到了在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的地方,即室女座星系M87中心存在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並且成功拍攝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從而進一步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這不,就在前不久,科學家們又打破了這一黑洞與地球的距離紀錄,在南半天區的望遠鏡座中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的黑洞HR6819,有兩顆恆星圍繞著它運行,這麼近的距離,會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呢?
  • 顛覆認知,引力波本身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
    當觀測臺觀測類星體、星系或星系團等強質量源時,由於前景質量對空間的彎曲,常常會發現背景源透鏡化、放大、扭曲的多幅圖像。時空的曲率不僅影響質量,而且影響在星團附近運動的無質量光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引力波會有類似的行為。
  • 你離地球表面多近才能感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
    然而,如果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射炮彈,炮彈將沿著地球水平面直線運動,並且略高地球曲面。當速度持續增加,炮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移動距離也會越來越大。牛頓意識到:一定有一個神奇的速度使炮彈落下的速度與地球曲線運動的速度一樣,它的慣性恰好抵消了地心引力,因此兩者的合力轉化成向心力。地心引力的影響就會像一條繫著石頭的繩子圍繞著你打轉那樣。
  • 投出去的球要飛出多快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重力?
    換言之,站在地球上的我們,假如只受離心力影響,就會被地球扔飛到太空中。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那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地心引力」。 所有的物體彼此都會受到兩者間交互吸引的力量(引力)所影響,地球與地球上的物體也會互相拉拽。
  • 如果地球失去重力五秒鐘怎麼辦?
    如果地球失去了引力,我們將不僅會開始漂浮,還會與其他一切一起變成快速的風滾草將某人描述為「腳踏實地」實際上,使人和其他物體保持接地的不是謙虛,而是重力(將物質聚集在一起的自然現象)。如果我們的星球甚至失去重力五秒鐘,那將意味著地球上生命的終結。重力將物體拉向彼此。一個物體越重,其引力就越大。您離物體越近,其引力越強。當然,地球是巨大的,離我們很近。它的重心是什麼讓地面上的人走,當下降[來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羽毛和課本摔在地板加州理工學院。
  • 為什麼光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光又是怎麼被重力彎曲的?
    如果光子無質量,為什麼光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光線大致直線,但會因重力而彎曲。這也很有趣,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光確實具有「質量」。 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光似乎以直線行進,不受重力的影響。當然,光在通過兩種介質之間的界面時會發生彎曲——想像一下光的折射,就像從空氣進入水中一樣,這是一種現象,導致一杯水中的一根吸管在界面處出現彎曲。但這種彎曲不是引力;這是電磁的。
  • 網傳NASA稱因地球重力角度,只有今天能讓掃把立起來,是真的嗎?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朝向地心的引力。雖然地球上每個位置的地心引力方向各不相同,但同個位置的地心引力方向並不會發生變化。在公轉過程中,地球會與其他行星運行到太陽的同一側,甚至有可能運行到近乎一條直線上,使得地球與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變得最短,形成行星連珠的現象。 但事實上,考慮到其他行星的引力對於地球上掃把的影響,掃把的表觀重力也只會變小十億分之一。與地球相比,其他行星對掃把的引力作用幾乎可以忽略。
  • 金星距離地球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科學家不敢登陸金星?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眼光已經不再局限於地球上,而是開始放眼於宇宙,渴望探索到更多的宇宙的秘密。於是乎,人類開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越來越多的衛星和宇宙飛船被送往太空。經過種種努力,人類也取得了許多可喜可賀的進展。例如,人類在1969年7月20日便正式踏足月球。
  • 如果距離地球四光年的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發,我們會怎麼樣?
    那麼,如果在距離地球4光年的區域發生了超新星爆發,我們的地球會怎麼樣呢?恆星在主序期以內,其內部核心在極高溫度的驅動下,持續進行核聚變反應,產生向外的輻射壓,這種壓力與恆星外部物質所受重力相平衡,從而維持著恆星的穩定狀態。實際上,恆星的存在機制,與輻射壓和重力二者每時每刻的抗衡密不可分。
  • 最好的相處方式: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
    有不少人因距離遠,相見不容易,而分手。有不少人因距離近,一不小心發生摩擦,從而吵架不斷。距離遠,只能通過互發信息,或是視頻來溝通,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和虛擬世界談情,沒有溫暖的懷抱,聽不到心跳的節奏,總有種疏離感。距離近,因為太過熟悉,矛盾隨之越來越多,甚至連私隱,激情也一起消失,只有平淡如水,好想遠離尋找樂趣。
  • 其重力約是地球7000億倍
    這與重力加速度有關,初高中物理課本中提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為g,其值為9.8m/s,可近似看作10m/s。另外,結合自由落體公式也可知道,在g一定的情況下,速度v與時間t成正比,速度的平方與位移y成正比。既然事物下落時間越長、位移越大,其速度便越快,那麼若時間和位移都趨於無窮大,事物的運動速度是否能等於或者超過光速?
  • 建造產生和地球一樣重力的環形太空飛行器,它的旋轉速度要多快?
    在太空中工作生活,面臨的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無重力。無重力環境下對人體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長期在太空生活,人造重力是很有必要的。太空中實現人造重力最簡單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很近!
    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需要用到各種物質來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人們對高品質的生活有所追求,地球上的物質也被人類採挖、利用了很多,因為人類的貪婪,已經影響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當人類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非常後悔了,也很擔心地球環境,擔心以後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
  • 萬有引力與重力、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1666年夏末一個溫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裡,坐在一顆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
  • 地日距離對於保持地球平均溫度有多重要?
    就地球的平均溫度而言,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地球和太陽相隔大約約1.4億公裡,受橢圓軌道的偏心影響還會有大約483萬公裡的變化。但這只是地球和太陽之間實際距離的一小部分,因此不會引起明顯的平均溫度的變化(特別是考慮到季節的實際溫度變化)。
  • 阿波菲斯為何會突然飛向地球?科學家:受到一股力量的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它受到了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影響,導致小行星越來越偏離原有的軌道,每年大約是170米的距離。那麼什麼是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呢?    根據近兩年來對這顆行星運行軌道的初步計算來看,它確實正在朝著距離地球更近的軌道和方向移動。
  • 地球內部重力加速度還原問題的探討《一》
    重力----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1、一個密度與地球密度相同而半徑是地球1/2半徑的行星(半徑3200千米)求其重力加速度>2、一個半徑為地球1/2半徑的行星(半徑3200千米)其重力加速度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