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離地球多近才能被它的重力影響?

2020-12-04 天文在線

「當一個物體從遠處以速度V向地球(質量M)駛來,需要多近才能被地球的重力場影響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有幾種方式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最簡單的就是去使用被我們成為「雙曲飛行」的假設。讓我們假設一個物體距離地球很近,以至於地表重力的影響超過可太陽。一個小行星在以無限大被稱為V無窮大的速度靠近地球,並且,這個物體是沒有約束的,或者說,有著極大的能量,它的軌道是接近一個以地球中心為焦點的雙曲線。(如果這個物體受約束,或者說,有少量能量,像一顆人造衛星,如果物體剛好有著足夠的能量去逃離地球的重力,它又像拋物線。

橢圓,正圓,拋物線和雙曲線被稱為圓錐曲線,因為他們可以看作從一個圓錐體切出來的一個平面)。任何軌道,無論它是橢圓,拋物線還是雙曲線,都需要在空間中描述六個參數(實際上,如果在三維空間內你有一個物體,難麼你需要六個常量,三個表達位置,三個表達速度)。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僅僅需要介紹它們中的兩個,偏心距和半長軸。偏心距是一個告訴你圓錐曲線如何「開口」的參量:等於零是一個正圓,小於1是一個橢圓,大於1是一個雙曲線。偏心距越大,雙曲線的開口越大。半軸長告訴你軌道的長度。

對於一個正圓,他將對應的是半徑,對於一個橢圓,他將是較長軸的長度。對於一個雙曲線它更難去想像,因為它是一個向外開口的軌道,在數學上它被定義為在雙曲線上的任意一個點,有著對於兩個被稱為焦點的固定點的距離之差等於2*a(對於一個橢圓它會是距離之和。)。

如果我們稱最短距離為q,它可能適用於任一個圓錐曲線。

(1)q=(1-e)*a

因為e>1並且q一定是正的(它是個距離...)那就是為什麼在天體力學中雙曲線的a通常是一個負值的原因。你期望的是q的值。但是為了計算它,我們首先需要依據我們所知道的無窮打的速度V無窮,撞擊參數(看數據)和地球質量來確定a和e的表達式。

在這個(大的)假設下太陽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運動是平面的而且角動量,或者說粒子位置時間和它的速度的矢量積是守恆。所以,它的初始值將是一個在飛行過程中的常數。如果我們把碰撞參數設為D,那麼在t=0時的角動量h將被定義:

(2)h=V無窮大D

並且指向z軸。

可以證明,對於任意的圓錐軌道(例如,一個橢圓,一個雙曲線或者一個拋物線,參考1998年丹比的「天體力學的基本原理」。例如78-82頁的

威曼貝爾)h被定義:

(3)h=sqrt{M*a*(1-e)}

其中的M是引力常數和地球質量m2的乘積。

將2式等於3式聯立出由已知的m2,V無窮大,D與未知的a和e組成的關係式,即:

(4)sqrt{M*a*(1-e)}=V無窮大D

我們還需要另一個等式,並且它是由能量守恆定律給出的。如果我們考慮質量為1的小行星,那麼在任何時候,它的能量被定義為:

(5)E=-μ/r+V/2

或者說,常見的動能和勢能之和,在t=0,V=V無窮,r離中心很遠的時候,第一項太大以至於可以被忽略。對於任何軌道,它的能量也能被定義為(丹比,63-65頁):

(6)E=-μ/2a

我們最後需要做:將5式和6式聯立:

(7)a=-μ/V無窮大

(雙曲線應該是負的)在一些代數後,將7式放入4式將得出:

(8)e=1+V無窮大^4*D/μ

所以q最終被定義:

(9)q=-Gm2/V無窮大(1-sqrt{1+V無窮大∧4*p/μ})

這是你想得到的,由地球質量,無窮大的速度以及碰撞參數組成的式子。

然而在推導這個表達式時,我們已經忽略了太陽的影響。如果我們想更加真實一點,我們也應該考慮太陽的影響。這就是天體力學中我們所稱的「三體」問題,不幸的是,這個問題沒有精確的解析解(但是近似的方法可以通過集中數學技巧被找到)。

其中一種方法可能是去使用辛積分器,這些程序可以數值計算一個中心物體和幾個擾動體的引力影響下物體軌道元素的演化。然而你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小行星正在從太陽的引力影響轉移到地球引力影響佔優勢的區域。就在最近,新的辛積分器已經被編寫去解決這個問題(Levison和Duncan的Symba,J·Chambers的水星),這允許研究幾個有趣的問題,例如大型小行星和小行星家族成員之間近距離相遇的長期影響(~500 My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你離地球表面多近才能感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
    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表面僅400公裡,相對而言,月球離地球將近40萬公裡。如果太空人是因為沒有地心引力而漂浮的話,那麼驅動月球卻圍繞著地球公轉的引力又是什麼呢?公轉軌道月球為什麼圍繞著地球公轉的問題讓牛頓困惑了很多年。他的調研主要包括兩大問題:為什麼月球不撞擊地球?
  • 如果星體與地球近距離接觸,距離多遠才能明顯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問:你必須離地球多近的距離才能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答:「一個以速度V遠離地球(重量M)飛行的天體需要多近的距離,它才能受到地球引力場的影響」感謝你的提問,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有幾種方法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最簡單的是使用所謂的「雙曲線飛躍」假設。讓我們假設該天體已經離地球太近,以至於地球的重心引力跟太陽相比佔主導地位。
  •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物體與距地球需要保持多遠的距離,可以受到地球重力場的影響並以速度V遠離地球(質量M)? 感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解答你的疑問,但最簡單的是利用「雙曲線飛越」假設。當我們假設某物體已非常接近地球,以至於地球的引力影響了整個太陽。
  • 要與地球保持多近的距離才會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物體與距地球需要保持多遠的距離,可以受到地球重力場的影響並以速度V遠離地球(質量M)?感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解答你的疑問,但最簡單的是利用「雙曲線飛越」假設。當我們假設某物體已非常接近地球,以至於地球的引力影響了整個太陽。
  • 如果地球重力增長會發生什麼?
    因為太陽比地球重33萬倍,所以受重力影響,它會吸引地球。幸運的是,地球繞開了太陽的吸引,並且以足夠快的速度運行著。也正因如此,他才沒有被吸進充滿熱等離子的巨球。但是如果地球的重力上升一點,那將會毀滅所有的東西。就算重力僅僅只上升5%,這一增長將使我們星球近乎完美的旋轉軌道扭曲成一條更緊密的橢圓軌道。夏天和冬天將會變得更加嚴酷。
  • 人造重力離現實有多遠?
    更直觀一點來說,如果我們建造一個半徑10千米的圓筒空間站,在離內壁1米的高度讓一個小球自由落體,那麼小球落地之後的橫向偏離只有不到1釐米。這樣的偏移程度對空間站中的正常生活就沒有明顯的影響。其實科裡奧利效應在地球上也照樣存在,因為地球也會自轉的不是?但是我們正常走路開車打網球,也從來沒有因為科裡奧利效應受到任何的影響。
  • 如果地球離太陽更近5%
    研究人員反覆想知道,如果地球離太陽稍近一些,或者離太陽稍遠一些,將會發生什麼。著名的地質學家肯特·康迪(Kent Condi)在他的《地球作為行星系統的進化》一書中描述了許多變化。1.地球距離太陽更近5%(大約750萬公裡)溫度太高了,以至於地球就像一片熱沙漠。水根本不可能以液態存在。現在在金星上觀察到類似的情況。
  • 離地面多高才能看出地球是圓的?
    那麼,我們要在多高的地方才能直觀地看出地球是圓的?距離地球多遠才能看到一整個地球?假設人站在很高的位置,登上珠穆朗峰,可以看到地球的弧線嗎?結果表明,即使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峰上,觀測的高度依然還不夠。就算在離地心最遠的欽博拉索山,或者是乘坐飛機,都是不可能直接看到地球弧線的。
  • 離地面多高才能看出地球是圓的?
    在古希臘,人們通過這種現象間接推斷出地球是圓的。那麼,我們要在多高的地方才能直觀地看出地球是圓的?距離地球多遠才能看到一整個地球?假設人站在很高的位置,登上珠穆朗峰,可以看到地球的弧線嗎?結果表明,即使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峰上,觀測的高度依然還不夠。
  • 投出去的球要飛出多快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重力?
    換言之,站在地球上的我們,假如只受離心力影響,就會被地球扔飛到太空中。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那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地心引力」。 所有的物體彼此都會受到兩者間交互吸引的力量(引力)所影響,地球與地球上的物體也會互相拉拽。
  • 人造重力離現實有多遠?-人造,重力,現實,科幻 ——快科技(驅動之家...
    這種效應可以這樣理解:假如我在地球上,要在一個轉動的圓盤上面走一條(相對於地面)的直線,那麼我實際走出的路線,在這個圓盤上看來卻是一條彎曲的曲線。似乎在圓盤參照系中,我受到了一個額外的力的作用,垂直於我的運動方向,這個假想的力就是科裡奧利力。剛才我們提到,人造重力可以在一個不停旋轉的空間站中實現,所以這種效應也會影響人們在旋轉空間站中的生活。
  • 如果地球失去重力五秒鐘怎麼辦?
    如果地球失去了引力,我們將不僅會開始漂浮,還會與其他一切一起變成快速的風滾草將某人描述為「腳踏實地」實際上,使人和其他物體保持接地的不是謙虛,而是重力(將物質聚集在一起的自然現象)。如果我們的星球甚至失去重力五秒鐘,那將意味著地球上生命的終結。重力將物體拉向彼此。一個物體越重,其引力就越大。您離物體越近,其引力越強。當然,地球是巨大的,離我們很近。它的重心是什麼讓地面上的人走,當下降[來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羽毛和課本摔在地板加州理工學院。
  • 為什麼不通過小行星撞擊火星,使它離地球近一些?
    但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較遠,乘坐現代飛行器一般需要100-300天才能到達,對此,有網友表示:如果通過小行星頻繁撞擊火星,能不能使火星距離地球再近一些?據科學家表示,這個猜想理論上或能實現,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最近點到達地球距離為
  • 三維宇宙中的重力,是如何影響時間、空間、速度?
    也就是說排除掉空氣阻力影響,任何物體都會同時落地,但當時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後來牛頓通過了一個蘋果解釋了這個事情,蘋果收到了地球引力,不單單是地球上的東西會收到引力,任何物體之間也會有引力的存在,這裡力就叫做萬有引力,當時的牛頓和後來的愛因斯坦一樣,都引發了認知革命,並且牛頓給出了萬有引力的公式,發現太陽系天體的運動都符合萬有引力的公式,直到後來觀測技術的進步,天文學家發現一個不合符
  • 赤道很熱是因為離太陽近,山頂離太陽也很近,為什麼不熱?
    眾所周知,赤道是溫暖的甚至是炎熱的,因為它接受更多的陽光直射,也就是離太陽更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赤道是炎熱的,因為它離太陽更近,那麼為什麼山頂不是?從技術上講,它們也離太陽更近,但現實中它們很冷,而且被雪覆蓋著。這到底為什麼呢?
  • 在沒有重力的太空中,天文學家是怎樣測量到太陽比地球重33萬倍?
    第二,這並不是說沒有來自地球的引力——肯定有來自地球的引力。如果沒有,太空人就不會在軌道上。正是引力使它們得以繞地球運行。月球離地球的距離是國際空間站離地球的距離的一千倍,月球當然受到來自地球的引力。如果不是,它就不會繞地球運行。第三,這並不是說太陽的重量是地球的33萬倍。它的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的質量總和。
  • 中子星表面的重力為地球7000億倍,掉向它的物體能超光速嗎?
    最後只剩下了鐵原子,由於鐵原子核比較穩定,鐵核聚變需要較大的能量。恆星的質量依然足夠大的時候,恆星在坍縮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就會把鐵原子擊碎。自由落體與星球質心的距離越大,受到重力加速度就越小,在地球上,因為地球的半徑很大(約為6371公裡)而重力相對較小,所以一般的高度都對重力加速度影響不大。
  • 如果地球的重力增加到2倍,會出現什麼情況?其生存條件非常嚴峻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地球剛好位於一個很舒適的區域,離太陽既不是很遠,也不是很近。換句話說,在太陽系中,我們的位置既不會使得液體水被蒸發掉,同時也不會使得液體水被凍結。但是,想像一下,如果地球的重力增加到2倍,那會發生什麼呢?在這種情況下,它將如何影響整個地球生命和地球的本質?
  • 如果木星突然變成恆星,對地球有何影響?
    木星需要大約需要80倍的現有質量才能成為一顆恆星,即便達到這樣的質量,木星這顆恆星(好吧,他現在是恆星了)和太陽完全不同。 即使木星恆星的質量比現有木星大很多,但它的實際直徑也只能比現在木星大20%左右,和太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額外的質量只會使它密度更大(因為質量大了同時引力也大了)。
  • 想逃離地球引力,你需要逃多遠?
    在距離地球表面6000光年的地方,有一顆名為「黑寡婦脈衝星」的快速旋轉中子星。每隔 9 個小時,它就會向它互繞旋轉的「伴星」褐矮星發射一次高能輻射流。站在地球上,可能你會認為你只是這個「暴力芭蕾舞」的觀測者,但事實上這兩顆星都在向你施加著引力,正在把你拉向它們,而你在努力掙脫。相距幾十萬億公裡的你們,被萬有引力所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