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產生和地球一樣重力的環形太空飛行器,它的旋轉速度要多快?

2021-01-08 失落代號

在太空中工作生活,面臨的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無重力。無重力環境下對人體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長期在太空生活,人造重力是很有必要的。

太空中實現人造重力最簡單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這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拿個「7」字型物體在手指上旋轉,它並不會掉下來。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我們見過類似的太空飛行器結構,比如《火星救援》中赫爾墨斯號(Hermes)。

赫爾墨斯號

既然人造重力這麼容易製造,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太空空間站不搞成旋轉環形呢?

一、地球重力

我們知道地球上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其中m為物體質量,g為地表加速度,一般取數值9.8,單位是N/kg。物體的質量會保持不變,不同地方重力變化,其原因就是加速度g發生了變化。

失重體驗

地球加速度g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根據牛大爺的萬有引力公式推導而來:g=F/m=GM/r^2,其中G是為引力常量,取值6.67×10^-11,通過扭秤實驗測得;M為地球質量,數值為5.965×10^24kg;r為地球半徑(相對地表物體),數值為6.371×10^6米。粗略計算g=6.67×10^-11×5.965×10^24/6.371×10^12≈9.8。

牛頓與萬有引力

二、離心加速度

由上地球重力我們已經了解,重力其實是和加速度有關的,同樣質量的物體,只要加速度一樣,那麼它們的重量就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製造旋轉的環形太空器,那麼它們的離心加速度又是怎樣呢?根據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v為線速度,r為半徑)可知,離心加速度(離心力是向心力的虛擬力)和環形器旋轉線速度及半徑有關。假設我們要製造的太空飛行器半徑為100米,要產生和地球上一樣的重力,那麼環形太空飛行器旋轉線速度應該為:

旋轉的摩天輪

V=gr=9.8×100^1/2≈31.3(米/秒)

半徑100米太空飛行器的周長為L=2πr≈628米,那麼環形太空飛行器的旋轉速度為:V0=60/(628/31.3)≈3(圈/分鐘)。也就是說,我們100米半徑的環形太空飛行器,只要每分鐘旋轉3圈,就可以對物體產生和地球上一樣的重力。

三、為什麼現在不製造環形太空飛行器

1、人員原因:雖然說太空飛行器旋轉可以產生重力,可是這還有一個人員適應問題,如果環形太空飛行器半徑過小,那麼人在上面就會頭暈,各種不適應。要讓人住的舒適,跟地球上差不多的,這個環形器就不能太小,要大到離心力梯度基本可以忽略時候就可以了。

環形太空城

至於這個半徑至少要多少我沒有計算過,但是有人估計至少應該要有1公裡以上!

2、技術原因:以人類目前製造水平,要製造半徑1公裡的環形旋轉太空飛行器,差距還有點遙遠。無論是發射能力、材料水平、提供旋轉的動力,都不是目前人類所能具備的。

當然,如果是小部分太空人乘坐,製造重力像月球大小的引力加速度,或許直徑只要幾十米就可以。以目前人類水平來看,這樣規模的一個太空飛行器,未來幾十年技術上或許有望實現。

環形太空飛行器

3、費用問題:長110米,寬88米的十字形狀的國際空間站,目前已經花費超過1600億美元,堪稱天文數字,由十幾個國家合資才建造完成。如果製造一個100米直徑的旋轉環形太空飛行器,還能在宇宙間飛行,預算費用估計16000億美元都夠嗆,起碼要舉全球之力了。

國際空間站渲染圖

綜上可知,雖然旋轉可以解決太空中人造重力的問題,但是以目前人類的手段,還難以做到。不過隨著人類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核動力技術的突破,相信人類終會有一天製造出自己的太空城,遨遊太虛,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相關焦點

  • 環形結構的太空飛行器旋轉可以產生重力,為什麼人們不這樣製造?
    在太空中工作生活,面臨的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無重力。無重力環境下對人體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長期在太空生活,人造重力是很有必要的。 太空中實現人造重力最簡單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
  • 為什麼空間站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我們會發現《流浪地球》中的國際僮站是圓形的,四周有龐大的環形結構,正是依靠這種環形結構通過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從而讓空間站有了模擬重力。看完影響中的空間站,很多人產生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現實中的空間站不建造旋轉機構來模擬重力?這個應該不是太難吧,可實際的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 旋轉產生的人工重力,你想體驗嗎?
    當這種旋轉越來越快時,迫使你面對牆壁的壓力就會增加(相反,如果旋轉減慢,壓力也會減少)。你感受到的重量就像讓你的身體緊貼地面的重力一樣。當然,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你對這種旋轉力最激動人心的體驗可能來自遊樂園的遊樂設施。尤其是19世紀中期以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旋轉設施,在給人們帶來大量歡樂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嘔吐不已。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今年春節後有一部我國的科幻電影火了,那就是《流浪地球》,在這部影片中,地球軌道上的空間站,利用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也就是利用了離心力來實現和地球一樣的重力,在這樣的空間站中,太空人完全可以實現和在地球一樣的工作環境,可以長期在空間站中工作,對身體的影響也極小。那麼在現實世界中,空間站為什麼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
  • 帶著重力上太空
    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來模擬重力,也是最早由他提出的。早在1883年,這位航天先驅就在手稿《自由太空》中探討了使太空飛行器旋轉以產生人工重力的可能性。在太空飛行器內製造人工重力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由整個太空飛行器不斷旋轉而產生「全時人工重力」,或稱「連續性人工重力」;二是由短臂離心機定時旋轉產生「間斷性人工重力」。
  • 投出去的球要飛出多快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重量約有6,000,000,000兆噸之多,它可以強力拉住我們。而且離心力不過只有地心引力的三百分之一,所以人不會被地球扔出宇宙(圖1)。 物體身上來自地球的引力和離心力的總和稱為「重力」。受重力影響,物體會在一定的加速度下往下掉。這叫做「重力加速度」,又寫作「G」。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設想:通過旋轉的部分產生重力
    這個設計存在缺陷,因為太空人會在重力和失重環境之間來回切換 GLS的部分靈感來自於科幻作品。在科幻作品中,星際飛船要麼利用某種特殊裝置產生重力,要麼通過旋轉的部分產生重力。前一種設想很像超光速引擎,利用完全虛構或者只在理論上可行的物理學;後一種設想則完全具有可行性。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的設想,通過旋轉產生重力是否可行?
    美國宇航局1969年提出的人造重力空間站設想。這個設計存在缺陷,因為太空人會在重力和失重環境之間來回切換GLS的部分靈感來自於科幻作品。在科幻作品中,星際飛船要麼利用某種特殊裝置產生重力,要麼通過旋轉的部分產生重力。
  • 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層旋轉速度比行星快得多?
    離太陽的第二遠的行星金星,則完全相反,它以速度慢而聞名。這顆熾熱的行星需要243個地球日才能繞地軸旋轉一圈。然而,金星的大氣層是獨立運行的,只需四個地球日就可以完成同樣的旅程。 近6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種大氣超旋轉現象,但一項研究可能剛剛破解了金星雲層中的奧秘。
  • 流浪地球:為什麼飛船旋轉就能產生人造重力?
    旋轉的離心力可以模擬重力,在技術上很容易實現。鑑於「離心力」是「慣性力」的一種,很多人質疑它的存在,實際不存在的「離心力」能產生人造重力嗎?利用等效原理可以很好的理解離心力。等效原理如下:在電梯中的人,他無法分清自己的重力是電梯的加速度產生的(假如電梯在太空),還是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為電梯對人的作用力既可以讓人獲得一個加速度,又可以平衡地球對人的引力。在封閉空間內,人無法區分這兩種狀態,引力和加速度等效。
  • 旋轉木馬邊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上面的時間會不會停止?
    如果旋轉木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轉,那麼對旋轉木馬上的人來說,時間似乎會變慢。當旋轉木馬的騎士們注視著旋轉的世界時,日子過得很快。所以旋轉木馬上的人比旋轉木馬下面的人衰老得慢。這將創造一個時間機器,讓旋轉木馬上的乘客可以進入未來。看看狹義相對論是如何運作的。從實際意義上講,這種想法存在問題,因為旋轉木馬會產生離心力。當今存在的一些最快的旋轉物體是高速飛輪。
  • 逃離太陽系,人類能做到多快——三大宇宙速度與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假設有一個飛船在地球表面作勻速圓周運動,它的速度是多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簡化,把大氣層的阻力和地形的不平坦,還有地球本身並不是完美的球形的這一系列因素都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該飛船隻受一個力,也就是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作它的向心力力,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和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準確的說是速率)的公式,可得速度等於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半徑乘積的開方,代入數據可得V=7901.55m/s。這個速度有什麼含義呢,它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大環繞速度。
  • 為什麼太空中沒有人造重力?那要如何才能產生人造重力?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把一個人放在太空中,遠離地球表面的重力束縛,那麼他將體驗失重的狀態。儘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在引力作用下「拉」著它們,同樣也會拉著飛船,所以人會漂浮著。在外層空間,即使宇宙中的所有質量都像正常一樣被吸引,在地球上沒有「向上」或「向下」,因為宇宙飛船和船上的每個人都以同樣的速度加速。
  • 探索未來空間站雛形:巨型旋轉環造重力場
    任何一種在太空中旋轉的環形結構都具有產生模擬重力環境的能力,研究人員羅斯將其命名為「偽重力效應」,通過太陽能聚焦產生的蒸汽動力帶動「補給碗」和「麵包」圍繞著中央軸線旋轉,這樣就可以產生向心力,模擬出重力環境。如果我們處於旋轉輪的內側,就可以察覺到與重力類似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設定旋轉輪的大小和旋轉速度來模擬出所需要的重力場值。
  • 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由於金星的亮度可以達到-3.3至-4.4等,所以,它看上去會比天狼星的亮度還要強14倍左右。 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也只有在傍晚或清晨來臨的時候,才有可能在天空的西側或東側覓得金星的身影,它正是古人口中的太白、或太白金星。一直以來,金星總是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儘管金星和太陽之間只有0.725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 地球旋轉速度那麼快,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
    想想看,當一個人站在原地,讓他用24小時轉一周,這得多慢?除非你快進了。同樣的道理,你看不見手錶上的分針移動。對於人類的感知來說,它太慢了。但是如果在一個足夠大的鐘上,如果你靠近一點,你可以看到分針在移動。再比如坐旋轉木馬。你能感覺到它在旋轉。但是把它慢下來60倍,你的身體就感覺不到它的旋轉。當然,與它的角速度有關的數字,與我們通常認為的參照系相比是很高的,但它仍然只相當於每天旋轉一圈。
  •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工重力來執行長期的太空任務?
    當這種旋轉越來越快時,迫使你面對牆壁的壓力就會增加(相反,如果旋轉減慢,壓力也會減少)。你感受到的重量就像讓你的身體緊貼地面的重力一樣。  當然,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你對這種旋轉力最激動人心的體驗可能來自遊樂園的遊樂設施。尤其是19世紀中期以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旋轉設施,在給人們帶來大量歡樂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嘔吐不已。
  • 人類可以在太空中製造重力嗎?
    答: 如上所述,在空間站製造人造重力可能的方法是使用旋轉系統(如旋轉圓筒,圓環或球體)。 從技術上來講,旋轉能夠產生與重力相同的效果,因為它產生的離心力一定程度上與重力很相似。而通過調整空間站的某些參數(例如半徑和旋轉速率),就可以在外牆上創建一個等同於重力的力。
  • 太空飛行器可以利用太陽、地球和月球來做「引力彈弓」嗎?
    太空飛行器的飛行就是這樣:我們通過燃燒燃料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從而改變運載火箭的慣性,將太空飛行器送上天;火箭的燃料燒完後就被拋棄,太空飛行器要依靠自身攜帶的燃料繼續飛行。它能飛多快多遠需要看消耗了多少燃料,可畢竟火箭的大小和攜帶燃料總是有限的,為了將太空飛行器更快地送到目標,科學家們需要利用力學原理,從其它的星球「借力」,這就是重力輔助。
  • 月球與地球有重力和引力差,登月的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筆者:三體-小遙上個世紀中期,在冷戰的背景下,美蘇兩國展開了軍事、經濟等方面的較量,飛出地球同樣成為他們的主要目標,人類正式進入了太空時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月球都是人類探索和研究的重點。月球表面其實並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人類也無法建造出巨大的航天發射器,因此只能依靠登陸艙,賦予它們更多的職能。根據相關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月球與地球存在較大的重力和引力差,往往在地球上重達數噸的物體,在這裡甚至可以被輕鬆舉起,登陸艙同樣如此。由於地月之間相距38萬公裡,所以人們需要更快的速度才能擺脫地球重力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