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象授時到北鬥衛星精準授時

2020-07-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觀象授時到北鬥衛星精準授時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臨潼本部 陸航/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陸航)時間是人類文明歷史的主線,人類在時間觀念裡創造了人類歷史。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的同時,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全球組網後即將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全球定位導航和精準授時服務。衛星導航授時系統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自主和安全的保障基礎,無論是對於國防,還是社會生產、日常生活,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人類的時間觀念來源於人類對自然的觀察,從時間觀念裡我們了解了生命的自然規律以及生命規律甚至宇宙規律。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太陽出沒、晝夜明暗交替的這種最為明顯的天象變化,產生了對「日」的感性認識;從月亮由圓變缺,再由缺變圓,於是逐漸產生了「月」的概念。通過對「物候」和季節時令的觀察逐漸產生了「年」的概念。這一切構成了遠古時代「觀象授時」非常豐富的內容。神話研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資深教授葉舒憲認為,「觀象授時」就是觀測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日、月、年。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羲和的傳說。《尚書·堯典》載,羲和是負責觀象授時、確定時間的官員,專管「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在於確定時間,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馮時表示,中國先民在公元前5000年已學會了立表測影,並據此確定空間和時間,產生了原始的曆法;他們可以觀測北鬥和二十八宿星象,這意味著中國天文學的二十八宿體系及以五宮為框架的天文體系都已建立。馮時認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使古人通過墓葬的設計再現墓主生前的現實世界,因而河南濮陽西水坡原始宗教遺存的天文考古學研究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特別的意義。該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4500年,以45號墓為中心,在南北約百米的區域內,自北而南沿子午線等間距分布了四組遺存。最北的45號墓葬有墓主,墓主的東西兩側則分別擺放了蚌塑的龍虎,虎腹部位還有一堆蚌殼,表現二十八宿東西二宮的主要星象,而於墓主人足端又有以蚌塑配以人的脛骨擺出的北鬥造型,這些設計使墓中的蚌塑圖像組成了一幅包括北鬥和二十八宿龍虎星象及大火星的天文圖,其內容與湖北隨州出土的公元前5世紀初的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星象圖完全相同。

  時間、空間、質量合稱宇宙三要素,質量是三要素中的原生要素,沒有質量就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時間。時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把標尺。人類的生活需要時間來將其有序化。每一個時代的計時工具,都代表著這個時代最高的科技水平。進入工業革命後,人類利用無線電授時。1910年,法國率先在艾菲爾鐵塔頂端使用長波無線電信號發射器進行報時,每天兩次廣播從巴黎天文臺獲得的標準時間,發射波長是2000米,主要用來校準海船上的時鐘。1913年,發射波長增加到了2500米。

  原名陝西天文臺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成立於1966年。中國現代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是在這裡產生,再通過70公裡外的陝西蒲城長短波授時發播系統發出的。1966年國家科委批准開始籌建授時臺,1970年基本建成,發播BPM短波無線電時號。1973年4月,國家決定增設長波授時臺,1985年完成發射系統建設,1986年正式開始我國的長波授時服務。

  現代授時手段已經多樣化,比如長短波授時、低頻時碼授時、網際網路授時、衛星單向授時、衛星雙向時間傳遞、光纖傳遞等,授時的方法不同,授時精度也就有所不同。國家授時中心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不同的授時方式,如果需要毫秒量級的時間,就用短波授時;如果需要微秒量級的時間,可以長波授時;如果需要十納秒量級的時間,就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授時。在授時中心的時間科學館,展示著從古到今的各種計時工具。比如較早的圭表、日晷、滴漏、定時蠟、沙漏、擺鐘,以及近現代的電子表、石英鐘、電波鐘、原子鐘等,種種展品展現出人類對精細計時的不懈追求。國家授時中心擁有國內第一、世界第四規模的守時原子鐘組,負責確定和保持我國原子時標準和協調世界時標準。

  一個國家的精準時間,與國計民生、科研國防息息相關,因此獨立精準的計時能力和穩定可靠的授時能力意義重大。面對國際上風雲變幻的局勢,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大國,建立中國自己的星基導航定位和授時系統無論對於保障國民經濟的日常運作或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將北鬥定位精度從米級提高到釐米級水平就是位於陝西臨潼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創新完成的。

  「北鬥衛星本身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授時系統,我們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但是它有三個服務性能:一是定位,二是導航,三是授時。」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告訴記者,北鬥系統的授時、定位、導航功能,基本原理是時間測量。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測量誤差,就會導致定位誤差300米。

  確定、保持某種時間尺度,通過一定方式把這種尺度的時間信息傳送出去,供應用者使用,這一整套系統稱為授時系統或時間服務系統。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授時的規模和質量在不斷提高,授時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授時服務已經成為國計民生中不可或缺的公益工程。移動通信需要精密授時以確保基站的同步運行;電力網為有效傳輸和分配電力,對時間和頻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授時服務可有效應用於通信、電力和金融系統,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在全球範圍內,北鬥系統的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在亞太地區,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1納秒等於十億分之一秒。

  位於驪山腳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我國唯一全面專業從事時間頻率科學研究和授時服務的科研機構。在國家授時中心的時頻基準重點實驗室,12臺顯示屏上分別顯示著「北京時間」「協調世界時」「國際原子時」,這些原子鐘是利用測量原子震蕩頻率來計時,目前授時的銫原子鐘,精度可以達到每100萬年誤差1秒。國家授時中心擁有國內第一、世界第四規模的守時原子鐘組,負責確定和保持我國原子時標準和協調世界時標準。這裡是中國的時間源頭。

  衛星導航系統雖然是一種導航定位系統,但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卻是時間測量。因此,衛星導航系統需要有一套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系統,具有授時功能,它的授時精度在十納秒量級。國家授時中心科技處負責人任曉乾介紹,世界時是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然而它並不是均勻的系統,隨著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世界時就和穩定的原子時之間產生誤差,就必須通過人工調節的方式使兩者協調一致,就產生了協調世界時(UTC),北京時間就是授時中心每天與國際上近80個實驗室比對產生的。北鬥三號衛星上的星載銣原子鐘是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製的第三代產品——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其精度可以達到每天100億分之5秒,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015年,國家授時中心建成了我國第一套全面的、實時連續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時差監測和授時性能評估系統,全面開展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時間監測和服務性能評估工作,有力支撐著北鬥系統的建設和運行。

  國家授時中心還長期負責北鬥衛星信號質量監測工作,自主研發建成了全球首個以40米天線為核心的北鬥空間信號質量評估系統,評估結果已成為北鬥衛星入網與在軌故障診斷的重要判據和分析依據,實現了對北鬥三號試驗星和組網星信號的第三方國內權威的監測與評估。

  與此同時,國家授時中心建成了「北鬥一帶一路高精度位置與時間服務中心」,將北鬥定位精度從米級提高到釐米級,也即將形成便於推廣的分布式示範裝置。目前,這些成果已經應用在地面觀測網時間同步、甘肅地震滑坡監測等領域,填補了我國在高精度定位和超高精度定時方面的應用空白。

  據悉,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授時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時精度,由國家授時中心建議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計劃2020年底在西安開工建設,預計五年內建成。

從觀象授時到北鬥衛星精準授時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陸航/攝

 

從觀象授時到北鬥衛星精準授時

秦嶺深處的國家授時中心昊平觀測站 陸航/攝

 

從觀象授時到北鬥衛星精準授時

  位於陝西渭南蒲城的長短波授時臺 陸航/攝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陸航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古人如何「觀象授時」
    夏、商、周三代處於觀象授時時期,直到戰國初公元前427年發明《殷歷》「甲寅元」(四分曆),中國才步入曆法時代。觀象分為觀日、月、北鬥二十八宿、五星,形成六十甲子紀年、月、日、時的完整系統。北鬥、昏旦中星(二十八宿)與季節、十二月、二十四節氣、物候一一對應,構成中國特有的陰陽合曆系統。  明代顧炎武《日知錄》有言:「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 你知道北鬥還可以「精準授時」嗎?
    據悉,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北鬥系統的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在亞太地區,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即億分之一秒。因此,北鬥衛星的授時服務如能應用到金融行業,可以切實保證各地實時接收到各類金融信息,徹底避免「金融黑客」乃至「惡意莊家」的蓄意破壞,遏制他們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危害國家經濟安全的行為。
  • 「北京時間」發播不在北京 北鬥系統保障精準授時
    位於陝西驪山腳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我國唯一全面專業從事時間頻率科學研究和授時服務的科研機構,原名陝西天文臺,1966年成立於陝西省蒲城縣,1980年部分遷至臨潼,2001年改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就是在這裡產生,再通過蒲城長短波授時發播系統、低頻時碼、電話、網絡以及通信衛星授時系統發出。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北鬥衛星怎麼授時?導航衛星將攜帶了精確標準時間信息及衛星位置信息的信號發播出去,接收機通過解算自己和衛星的鐘差,就可以修正本地時間,完成授時。對於動態移動中的用戶,在完成授時的同時需要獲得其位置信息。我們知道,距離等於速度乘以時間。無線電傳播速度(光速c)已知,通過測量無線信號從衛星發射到用戶的時間,就可以得到衛星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 從觀象授時到四分曆法
    【求索】從觀象授時到四分曆法——張汝舟與古代天文曆法學說作者:張聞玉 馬明芳(執筆)  顧炎武《日知錄》有言:「三代以上從夏商周三代「觀象授時」到戰國秦漢之際曆法的產生與使用過程,他撥開重重迷霧,釐清了天文學史中的諸多疑難問題,使得這一傳統絕學恢復其「大道至簡」的本質,成為簡明、實用的學問。
  • 北鬥除了導航還能授時?別小瞧授時,國家安全離不開它
    前段時間北鬥三號的成功發射讓國家的軟實力有向前邁進一大步,GPS所擁有的導航功能,北鬥在與之對比中一電也不遜色,除了知道北鬥的導航功能以外,「授時」這個詞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耳邊,那麼「授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為何會跟國家的安全扯上關係呢?
  • 天氣預測 衛星授時 兩個月續航 國產北鬥衛星手錶你喜歡嗎?
    說到衛星定位,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美國的GPS,而實際上我們中國同樣也有著非常優秀的並且完全自主研製的定位導航衛星系統,那就是北鬥衛星系統,簡稱BDS。而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一款可以依靠北鬥衛星授時定位的戶外手錶——北鬥衛星手錶。
  • 中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授時系統完全不輸GPS!
    我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系統除了導航定位服務,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授時。北鬥授時,結束了我國電力運行時間完全依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歷史,使得以往缺乏安全保障的「美國授時」變為「中國授時」。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董工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7月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第32顆。該北鬥衛星作為北鬥二號衛星的「替補」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到底什麼是「授時」
    歷史上對這種建立時間標準、傳遞時間信息的行為,稱為「敬記天時,以授民也」,縮寫一下,也就是「授時」。國外呢,則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時間服務,也就是Time Service。▉ 從曆書時到原子時,時間系統的演進到了17~19世紀,隨著人類機械工藝的不斷精進,鐘錶製造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 最強中國北鬥芯每三百萬年差一秒 銣鍾授時應用在哪?
    北鬥衛星授時可以提供全天候、全球性、高效快速、高精度的標準時間信息,而且噪音幹擾等極小。但面對GPS授時技術,設備佔領我國90%以上的衛星授時用戶市場,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及授時應用擔負著重大使命。
  • GPS、北鬥授時模塊普及:UTC時間,GMT,GPS時,北鬥時,北京時間及其關係
    打開APP GPS、北鬥授時模塊普及:UTC時間,GMT,GPS時,北鬥時,北京時間及其關係 發表於 2018-12-27 22:28:43
  • ...的具有北鬥衛星授時、定位、測溫度、測海拔、測氣壓等多功能...
    投資者問:公司的北鬥衛星手機,作為一款紀念性產品做推廣,那還可以,如果要大力推廣這個產品,試問終端消費者會因為很準時而購買並使用嗎?試問能跟手錶類產品市場競爭嗎?
  • 不能忘卻的「時間印記」——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長短波授時臺的背後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這項任務的發射完成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全球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其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而這裡所說的「授時服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時間異常—新聞...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時間異常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時間異常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網站12月14日發文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 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
  • 關於授時還有這些「秘密」
    而我國的標準時間不是來自北京,而是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發播的!目前,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是北鬥衛星授時系統,精度可達幾百萬年只誤差一秒! 為什麼從西安發出?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時間異常
    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 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在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3時左右,系統時間恢復。系統異常期間可能會影響伽利略系統導航、定位和授時性能。本次時間異常對系統的最終影響,該工作組將會進行進一步分析。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北京時間」是在臨潼產生的
    國家利益到了哪裡,時間服務就必須跟到哪裡。國家利益到了深海,我們授時就得到深海;國家利益到了火星,我們授時就得到火星。  美國之前提出過電子戰、信息站、網絡戰、導航戰,2017年提出了「授時戰」概念,這是他們提出的第五個戰爭形態。所以,授時安全越來越重要。這也催生我們國家必須要建綜合的、立體的、交叉的授時系統。
  • 走訪中國授時中心
    「協調世界時」的計算則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計算出的數據與世界其他幾個守時中心計算的數據進行的匯總換算。因此,在時間世界時間上,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神秘的原子鐘機房  北鬥時間研究與聯合守時實驗室  「時間基準實驗室」是國家授時中心的核心區域,實驗室分為了不同的機房,兩套大型原子鐘機房一直保持著工作狀態。
  • 《證券期貨業網絡時鐘授時規範》全文
    3.3時鐘源 clock source被認可的標準時間源,提供可供追溯到國際標準實驗室的合適的時間和/或頻率,如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伺服器、北鬥衛星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等。這些國際標準實驗室維護的時鐘作為國際原子時(TAI)和協調世界時(UTC)時標的基礎。註:改寫 GB/T 25931—2010,定義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