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有視頻稱,剪開蝦頭後會看到兩條白線,這是蝦中的寄生蟲,但是事實真如此嗎?甲殼動物學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富華表示,這種白色的線狀膏體其實是對蝦雄性生殖系統的輸精管,未成熟時是透明的,成熟後就會變成白色,不僅對蝦有,皮皮蝦也有,龍蝦也有……
現在正值蝦蟹肥美的時刻,美美地吃上一頓蝦蟹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如何選擇鮮美又安全的海鮮呢?聽小編娓娓道來吧!
一招鑑別新鮮小龍蝦
如何鑑別飯店裡吃到的小龍蝦是活蝦還是死蝦呢?可以根據小龍蝦熟後的形狀來判斷:如果發現龍蝦的尾巴是直的,那麼這些龍蝦就是死蝦,千萬不要吃。如果是彎曲的,蜷縮著身體的,就表示是活蝦,可以吃。小龍蝦不宜快炒,若烹飪時間不夠,不能保證小龍蝦中的寄生蟲被徹底殺死,對身體不好。另外,小龍蝦頭部容易蓄積重金屬和細菌,最好不要吃。
捏肚子辨別注膠蝦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海洋藥物教研室主任吳文惠教授介紹,蝦類等水產品死亡後,腹腔和身體部分會變軟,如果肚子特別鼓脹,且捏起來發硬,就得當心被「注膠」過。烹飪時可沿腹腔部分剖切,觀察蝦體內尤其是頭部連接部分有無透明膠狀物質流出。另外如果在烹飪中發現水產品產生異味、膠質不易溶解的,可能添加了有害的工業明膠,勿食用。
若是稍小點的蝦,可以帶殼吃,蝦殼中的鈣含量較高,不過這些鈣並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只是能稍微發揮一點補鈣作用。
北極蝦黑頭沒事
國家高級中式烹調師張彩玲表示,通常煮熟的蝦頭部發黑甚或脫落可能是不新鮮的表現,但對於野生北極蝦來說並不是這樣,北極蝦「黑頭」屬正常。
人們在打撈北極蝦的時候,用大拖網一次將蝦從海底拉上來,大氣壓的突然變化可能導致胃破裂,北極蝦的胃長在頭部,加上它透明的外殼,蝦吃進去的黑色或褐色的浮遊生物或藻類就隨之擴散開來,看起來頭部發黑。再者,產卵期的雌性北極蝦有時候卵巢會存在成熟的蝦籽,頭部也會隱約出現深綠色。這些都可能是北極蝦出現「黑頭」的原因。食用這種「黑頭」的蝦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視覺上接受不了,去掉蝦頭即可。
不過,對於青蝦等河蝦,如果已經變成了黑頭,最好就不要買也不要吃了。
(健康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