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700多類的寄生蟲寄生在我國600多種淡水魚體內 嚴重危害魚體...

2021-01-17 水產養殖網
這種有700多類的寄生蟲寄生在我國600多種淡水魚體內 嚴重危害魚體所有組織器官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鄭露 水產養殖網 2017-09-30 17:29:00
&nbsp&nbsp&nbsp&nbsp據報導,粘孢子蟲除少數種類寄生在蠕蟲、兩棲類、爬行類外,絕大部分寄生於魚類,寄生在我國淡水魚類的有600多種。它幾乎在魚體的所有器官中都有寄生,是最為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適宜在8℃~25℃的水溫中繁殖蔓延,也是危害較嚴重的水產病害之一。

&nbsp&nbsp&nbsp&nbsp黏孢子蟲屬黏體動物(Myxozoans),黏體動物是一類以無脊椎動物和水生脊椎動物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異化的後生動物寄生蟲,主要寄生於魚類;一般寄生於宿主細胞外,或組織寄生,或腔寄生。組織寄生時,營養體通常位於宿主細胞間,直至發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內發育成熟。同一種黏體動物對不同宿主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或宿主特異性,同一種黏體動物寄生於同一宿主不同部位引起宿主病理變化也有很大差異,即黏體動物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與組織向性。



一、危害症狀

該蟲可寄生在魚體的各種器官組織,形成大小不同的包囊,症狀各異。

1、粘孢子蟲引起的皮膚病
病原為鯽磺孢蟲。在皮膚上危害時,多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魚頭部上端形成瘤狀囊腫,並逐漸擴大使肌肉腐爛,導致魚體暗黑、消瘦,最後死亡。如鯽魚碘泡蟲寄生在鯽魚頭後背部肌肉內,形成瘤狀突起,病魚因醜陋而失去商品價值。

2、粘孢子蟲引起的鰓病
病原為球孢蟲,異形磺孢蟲等。發生在魚鰓部位時,病魚多表現為鰓上有許多灰白色點狀或瘤狀胞囊,呼吸困難,生長發育受阻,一旦出現其死亡率很高。其病源生物主要為球孢蟲、異形碘泡蟲等,主要危害鰱、鱅、鯽、鯉等魚類。

3、粘孢子蟲引起的腸道病
在腸道內發病,病原主要為草魚餅形碘泡蟲、鰱粘體蟲,對稱碘泡蟲等,它們多在腸黏膜組織內形成胞囊,有的不但侵襲腸黏膜組織形成胞囊,還能穿過腸壁,在腸外形成胞囊,堵塞腸道並破壞組織細胞,影響魚類攝食、消化吸收而使病魚死亡。

4、粘孢子蟲引起的鰱、鱅魚瘋狂病
病原是鰱磺泡蟲,侵襲魚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引起。病魚極為消瘦,體色灰白無光澤,腦腔可見白色點狀胞囊。尾部上翹,狂遊亂竄,抽搐打轉,失去平衡,時而沉入水底,時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
另外,粘孢子蟲常侵襲病魚的肝、腎、脾、心臟、生殖腺、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組織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變。

感染粘孢子蟲的觀賞魚



二、發病原因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大宗淡水魚類研究室王桂堂研究員說:粘孢子蟲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發病季節,對總體而言,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對某一種而言,還是有它自己的發病季節的。粘孢子蟲需要有中間宿主,才能完成它的整個生活史,中間宿主一般都是水生寡毛類(水蚯蚓),所以粘孢子蟲病的發生與水蚯蚓的存在有關。它的暴發影響因子很多,首先需要有致病病原(粘孢子蟲)存在,另外養殖密度(密度越大暴發的可能性越大),魚體的體質,水質(是否利於水蚯蚓的生長)等等都與粘孢子蟲病的暴發相關。

三、治療上的困難

孢子蟲病,目前已成為魚類養殖的一大障礙,治療相當困難,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在魚體內形成的孢襄堅韌的外殼很難讓藥物進入。任何外用藥物在這個階段都很難有效,特別是在這個階段往往是藥的品種用的越多,藥量越大,魚的死亡越嚴重。
二是孢子蟲的孢子從魚體釋放到水體中,一旦被魚吞食或從魚體的傷口處進入,在魚體內繼續繁殖,暴發流行。
三是孢子釋放到水體後被水生寡毛類如水蚯蚓吞食後,在寡毛類的體內繁殖成千上萬的放射孢子。釋放到水體中被魚吞食或從魚體傷口處進入,在體內繁殖,暴發流行。

四、預防方法

診斷:剪取患部組織或刮取胞囊內容物鏡檢。

魚類粘孢子蟲病重在預防,首先要做好魚池的清潔消毒工作。

發病的鏡鯉,爛鰓



1、如果發現養殖池有死魚,及早撈出並深埋於遠離魚池處。
2、平時注意對漁場的漁具、用具定期用藥物進行消毒,減少帶入孢子傳播的機率。
3、魚種在放養前採用50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或相當於500ppm的石灰氮懸濁液浸洗30分鐘,能有效殺滅60%~70%的孢子。
4、對養殖場的產卵池、孵化池和魚種池,要做到有獨立的清潔乾淨的水源,杜絕引入帶病原的水源感染魚類發病。
5、白鰱魚苗、魚種階段,每半月遍灑5ppm粉劑敵百蟲,可防治白鰱瘋狂病。
6、魚花下塘第3天開始,每天每萬尾魚用鹽酸氯胍0.2克拌飼投喂,連用7天。
7、用90%晶體敵百蟲浸泡魚種5分鐘,再用敵百蟲每立方米水體0.2克全池潑灑滅病。
8、硫酸銅、硫酸亞鐵掛袋法:用細密的布縫成小袋,把上述兩種藥物裝入袋內,掛在魚的食場周圍水中。一般1畝以上魚池,水深1米,可掛袋2個,每袋裝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連掛3天,每天換藥1次,若掛袋後魚不來吃食,說明藥液太濃,可酌量減少。本法用於防治寄生蟲魚病效果很好。

五、治療方法

1、用1‰的90%晶體敵百蟲浸洗3-10分鐘,同時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使池水成0.2-0.3&nbspppm濃度,對鯪魚粘孢子蟲病有一定療效。
2、每萬尾魚苗用鹽酸氯胍1.5-2克拌飼投喂,連續用藥7~8天。
3、對寄生於鰓瓣上的粘孢子蟲,用2%食鹽水浸洗30分鐘,每天一次,連續兩次。
總之,粘孢子蟲病目前尚無理想的防治方法,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中國水產養殖網&nbsp鄭露&nbsp整理】 (本文已被瀏覽 23820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淡水魚養殖淺談
    (三)症狀  患病鯉、鯽的鱗片因蟲體寄生而豎起,寄生部位發炎、充血,並常繼發細菌、水黴感染,加重病情。蟲體寄生處的鱗片呈現紅紫色不規則的花紋,掀起鱗片即可看見盤曲的紅色線蟲。患病烏鱧、鯽魚的鰭上可見紅色線蟲彎曲地鑽在鰭膜間,這種情況對魚的危害較小些。  (四)診斷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即可作出診斷。
  • 淡水魚不能生吃!過嘴癮先要防寄生蟲
    我國現有淡水魚1000餘種,且以養殖青、草、鰱、鱅四大家魚而聞名世界。  據悉,淡水魚一般以活魚流通供應市場,消費者習慣購買活的淡水魚,不過大家知不知道怎麼挑選安全無汙染的淡水魚呢?  1.觀魚形。汙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曲甚至出現畸形,還有的表皮發黃、尾部發青。  2.看魚眼。
  • 別再吃淡水魚生啦!男子吃淡水魚生32年,醫生從他體內掏出1包「瓜子...
    說起魚生,很多朋友對它又愛又恨,因為鮮甜爽口美味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其中的風險又不可忽視。所以,講究的吃貨們,會給淡水魚生配上蘸料、小酒一起享用,可是,這樣真的就安全無憂了嗎?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收治了一名嚴重寄生蟲感染的患者。醫生在他的膽管中,發現了大量肝吸蟲,其中體型較大的堪比瓜子仁兒。
  • 吃淡水魚生32年 醫生從他體內掏出一包「瓜子仁」
    說起魚生,很多朋友對它又愛又恨,因為鮮甜爽口美味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其中的風險又不可忽視。所以,講究的吃貨們,會給淡水魚生配上蘸料、小酒一起享用,可是,這樣真的就安全無憂了嗎?最近,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收治了一名嚴重寄生蟲感染的患者。
  • 鯽魚尾巴上怎麼有個紅蟲子?遇到有寄生蟲的鯽魚,要這樣做!
    其實這樣的視頻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爆出來了,以前也有過,甚至還有人從這樣的魚尾巴裡,把這蟲子捉住,進而捏了出來。那有這種紅色蟲子的鯽魚,能吃嗎?其實,有網友說,看完視頻之後,自己是什麼魚都不敢吃了。當然也有理性的網友,說他自己查了資料,這種蟲子學名叫做「雙線絛蟲」,是一種魚類的寄生蟲,真的是這樣嗎?
  • 灤河裡的魚有寄生蟲,還能吃嗎?
    若您遇到線索,記得第一時間發送消息到本平臺或撥打爆料熱線5678114,線索一經採用即有獎勵哦!遷安信息港消息(編輯:高超)近日,有市民在遷安吧上發布了「灤河裡的魚肚子裡有寄生蟲的帖子」,引發了一些市民的恐慌。
  • 這幾種魚類常見寄生蟲,你了解嗎?
    作者:陳琦,湖北武穴市江堤路四海漁需店技術員(北京漁美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程輝輝,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魚類寄生蟲種類繁多,但大部分都是條件致病性。有的寄生蟲具有專一性,只能寄生在特定寄主(魚類)上,但一種魚卻能被多種寄生蟲寄生。魚類被寄生蟲寄生之後,常常引起自身食慾下降、呼吸困難、身體發炎貧血等並進而導致死亡。
  • 水產養殖中常見的幾種寄生蟲,你了解多少?
    有的寄生蟲具有專一性,只寄生在特定寄主(魚類)上,但一種魚卻能被多種寄生蟲寄生。魚類被寄生蟲寄生之後,常常會引起自身食慾下降、呼吸困難、身體發炎貧血等病症,進而導致死亡。對於寄生蟲防治,主要是切斷傳染源,保持水質底質良好,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各階段的消毒工作等。
  • 發現魚肚子裡出現這種東西,千萬不要吃!
    這種寄生蟲的魚到底能不能食用?  小編在網上搜羅了一番,發現此事並非首例:  去年9月,福州市民劉先生在超市裡買了一條白鯽魚,回家後宰殺時也是發現魚肚子裡,有一條像麵條一樣的怪蟲,伸長可達1米。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福建省漁業行業協會專家,他表示:「大家不必擔心,其實這是舌狀絛蟲,也就是俗稱的『麵條蟲』。舌狀絛蟲對人體並無交叉性的危害。
  • 女子剖魚發現1米多長寄生蟲 頭會變形可伸縮(圖)
    這些絛蟲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使消化道性腺、肝、脾等內部器官受壓迫,正常機能被破壞,最後會讓魚體瘦弱甚至死亡。麵條蟲的蟲卵是通過水鳥的糞便排到水中,在水中生長,被魚吞食寄生在魚體內,繼而生長。  姜阿姨一聽說是寄生蟲,直說太嚇人,把兩條魚都扔掉了。「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買鯽魚,這下以後誰還敢吃魚啊。」
  • 寄生蟲在人體寄生會產生致命後果!
    藏在魚肚子裡的是一種寄生蟲,學名叫「舌狀絛蟲」,因為外表像麵條,所以俗稱「麵條蟲」。 一旦知道了這酷似麵條的東西竟然是寄生蟲,就忍不住令人頭皮發麻。且這種寄生蟲為人畜共患病,也能夠寄生在人體裡面,對人類的健康也會產生巨大的威脅。 當人們食用了被感染的魚後,幼蟲開始在腸內生長。
  • 水虎緩慢死亡的殺手-寄生蟲
    成蟲寄生在水鳥,主要是鷗鳥的腸中,魚類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 魚吞食了感染有原尾蚴的細鏢水蚤後,原尾蚴穿過魚的腸壁到達體腔,發育為裂頭蚴。病魚被水鳥捕食,裂頭蚴在水鳥腸內發育為成蟲並產卵。蟲卵隨同水鳥的糞便落到水裡,又重新開始其生活史。
  • 寶寶體內有寄生蟲?多吃這5種食物,可以幫助寶寶驅蟲!
    夏季才剛剛過去,就有媽媽給幫媽留言,說發現寶寶感染了寄生蟲。問起緣由,原來是在夏季的時候吃了太多的小龍蝦。其實,不僅僅是小龍蝦,還有很多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尤其是以下這幾種食物,不僅寶寶要少吃,大人也要少吃,否則很容易被寄生蟲纏上:1、生魚片生魚片,就是將魚肉去掉骨頭,然後再片成薄片,搭配醬料生吃。這種吃法最開始起源於日本,雖然魚肉的味道真的很鮮美,但是卻非常的危險。因為,在淡水魚的體內,經常會有寄生蟲,比如肝吸蟲。
  • 男子生吃淡水魚3年肝內長滿寄生蟲:以為芥末能殺死
    (原標題:男子生吃3年淡水魚肝內長滿蟲:以為沾芥末能殺死)
  • 白酒和芥末殺不死魚生中寄生蟲 淡水魚生儘量少吃,高溫是殺死肝...
    白酒和芥末殺不死魚生中寄生蟲 淡水魚生儘量少吃,高溫是殺死肝吸蟲最好的辦法2018-05-15 10: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珠江時報        瀏覽量: 10633 次 我要評論 不少人認為,魚生不僅美味,而且健康,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吃魚生。但魚生會導致肝吸蟲,許多人認為魚生配白酒、芥末等可以殺死寄生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一起看看專家怎麼說。
  • 第一條寄生蟲是如何鑽進其它動物體內的?
    那麼我們怎麼推測出寄生蟲的起源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這些寄生蟲還過著自由生活的老親戚們。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蚊子,它們屬於體外寄生蟲,但並非所有蚊子都吸動物的血。全世界大概有3000多種蚊子,其中只有大概80種會叮咬人類。蚊子的祖先早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了,到今天寄生吸血只是它們進化歷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 五旬男子吃魚生32年 膽管長出大量寄生蟲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在患者膽管中發現了大量肝吸蟲,醫生用一根導管為他「排蟲」,幾天來,他每天親眼看著肝吸蟲不斷從自己體內爬出。據了解,感染肝吸蟲是跟吃淡水魚生有關係。該男子吃魚生已有32年,每次都是一口魚生一口白酒,以為能殺蟲,沒想到還是中招了。  【解說】醫生介紹,在以往的接診過程中也發現過不少類似的病例,這些市民大多都有吃魚生的習慣。
  • 龜體內寄生蟲的類別及危害
    對人工飼育的龜類而言,寄生蟲為主要死因之一。在野生環境中,動物不會局限在單一區域內,加上與其他物種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少,寄生蟲並不對野生動物產生顯著的危害; 而人工飼育的龜生活在較局限的區域內,寄生蟲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到達不可收拾的地步。
  • 海洋魚類有寄生蟲?海鮮還能吃嗎?
    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當前的新冠肺炎,公眾已經了解到很多陸生動物體內攜帶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可能極大危害人類健康,拒絕食用非法來源的野生動物已經日益成為社會共識。我國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樣,都有著食用海洋魚類的悠久歷史。
  • 嚴重可致癌!深圳女子體內取出「活蟲」 醫生:因愛吃魚生
    體內突然發現異物竟然是生魚片中的「寄生蟲」就在術後第三天,一次查房過程中,醫生發現程阿姨的鼻膽管管腔中有兩個又扁又小的粉色「肉片」,長度1cm,還在膽汁之中還會自由伸縮。也就是說程女士的「膽囊結石」極有可能是「寄生蟲屍體」在體內變化形成結石……經過病理科的檢驗也證實了醫生的推斷:這個會伸縮的「肉片」正是華支睪吸蟲(肝吸蟲),是一種存在於淡水魚蝦體內的寄生蟲。無端端的為何會有寄生蟲在鼻膽管管腔?據程女士回憶,去年12月曾和家人一起吃過一次潮汕生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