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加拉辛水虎生長緩慢死亡的殺手-寄生蟲就是舌狀絛蟲的裂頭蚴呈白色的長帶狀,俗稱「麵條蟲」。成蟲寄生在水鳥,主要是鷗鳥的腸中,魚類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
魚吞食了感染有原尾蚴的細鏢水蚤後,原尾蚴穿過魚的腸壁到達體腔,發育為裂頭蚴。病魚被水鳥捕食,裂頭蚴在水鳥腸內發育為成蟲並產卵。蟲卵隨同水鳥的糞便落到水裡,又重新開始其生活史。由於它的寄生,使寄主內部器官受壓而逐漸萎縮,正常機能受到破壞,引起生長停滯,魚體瘦弱;有時裂頭蚴還會破壞魚的腹壁,鑽出體外,這就更快地導致魚的死亡。
該蟲寄生在魚體內後,造成魚的腹部膨大。主要原因是生有此類寄生蟲的鳥類糞便,感染水裡生物造成的,夏秋兩季的水溫又適合該蟲的生長,所以出現了這種情況。另外,絛蟲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該蟲會在魚體內產卵,而誤食被汙染的魚體則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傷害,所以當市民發現魚肚中有此類「活物」後不要食用。
麵條蟲的蟲體會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導致魚內臟受壓迫而萎縮,致使魚體瘦弱,最後死亡。麵條蟲有時還會從魚腹中鑽出來,魚病情嚴重時,會漂浮水面,腹部向上,行人很容易撈起。但麵條蟲對人體並無交叉性的危害,因此,只要將魚的內臟、魚鱗及寄生蟲清除,煮熟燒透吃,還是沒問題的。
該蟲寄生在魚體內後,造成魚的腹部膨大。主要原因是生有此類寄生蟲的鳥類糞便,感染水裡生物造成的,夏秋兩季的水溫又適合該蟲的生長,所以出現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