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語中「遅刻魔」(ちこくま),意思是「遲到狂」,指遲到成性的人。帶有嘲諷、鄙視的意味。
日本人出了名的守時,對時間的管控力更是精準得嚇人。在日本社會裡,守時是常識,提早到更是禮貌。甚至不會特別規定遲到的懲罰,因為很少人會沒有正當理由就狂遲到,然而你知道對於日本人來說早到,也是一種「不守時」喔!
提早到也得道歉?日本人的時間觀
幾年前,日本的電車公司つくばエクスプレス,因為提早20秒發車,發出了道歉聲明:
這個道歉聲明,讓外國人都備感驚奇,在推特上引發討論。
其實,日本人對於守時的觀念,並不只是侷限在遲到而已,可能對許多臺灣人等非日本人的外國人來說,如果公交車、火車能夠早點來,那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這樣就可以提早出發了。
但對日本人來說,守時在於能夠準點,早一秒或者是晚一秒,都是不對的事情。而對於時間,日本人有多嚴格看待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日本人對準時的嚴格要求:30小時制
日本人對於時間有著異常的敏銳性,可以從其中一個小地方看出來,那就是在日本日常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個外國人不解的現象,那就是:一天明明只有24小時,日本的時間表卻常常出現25:00、26:00?難道日本人的一天有30小時嗎?
其實,這是日本人為了讓對方不會搞錯時間的表現方式,如果只寫1:00,有時候怕對方誤會成下午一點,但是寫的人想表達的是午夜1:00。為了能讓對方清楚地明白是「隔天的1:00」,就會使用25:00。
另外,日本人的時間表定時間並不會特地湊成半小時或是一小時,結束時間是47分、59分都很正常。
日本公司九點上班,九點整打卡算遲到?
日本人之間的會議也好、活動也好工作也好,對於約定的「時間」也是有稍微不同的見解。通常日本人的約會或是活動約整點的話,大家都會提前幾分鐘到場,這樣等時間一到,活動就能準時開始。而在職場也是,這是身為社會人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常識。
在日常生活裡,比約定時間稍微提早到是一種社會默契,筆者以前在日本上班的時候,工作開始時間是九點開始,但當我九點整打了卡,進到公司的時候,卻被主管念:「遲到了呢!」
九點開始上班的話,九點整打卡,就是遲到了,必須提早在九點以前抵達才可以!
活動的事情也是,以前在日本參加瑜珈教室,在開課的五分鐘前,就會有學員開始排隊,工作人員開始配發課程要用的瑜珈墊或是其他用具。大家在課程開始前就會把墊子鋪好、老師會先設定好音樂、空調設備等,時間一到,教室門口就關上,直接上課。
有次雨大,電車誤點,就晚了一分鐘到瑜珈教室,就被關在門外。
但反過來說,在職場裡太過早到也是一種失禮!
例如面試,對於行事縝密的日本人而言,覺得失禮的原因:
1. 打擾到對方。你突然早到,對方可能還在準備、還在開會。
2. 讓接待方更費心。對方可能手上還有一點工作沒完成,但是日本人又不可能把客人晾著,因此他就得先放下手上的工作來接待你。
3. 對方不曉得要讓你在哪裡等,才會適當不失禮。
日本人總是希望一切準備妥當再去應對。如果你太早到,對方會怕自己的接待不夠禮貌,也會覺得自己的行程被打亂。
總之,不能踩點到,不能太早到,大概提前5分前到是最適當的。
日本公共設施、交通工具一定分秒不差
日本人對於時間精準的掌握程度,是連電梯的等待時間也都不放過。為了不讓人等電梯等太久,並且考慮到使用輪椅的人,日本人竟然為此調整電梯門的開放秒數!
但說真的,咱們大概會覺得沒差這幾秒吧?
日本沒有人情味的時間管理方式?
不管是活動會、演唱會,還是公司會議,日本人都會先制定好一張嚴密的時間表,時間到了就切換,沒有討價還價的延長時間,也不會提早放人。
在日本聽廣播,常常廣播聽到一半,主持人收尾的話還沒講完,時間一到就被切掉。
公司的會議更厲害,表定多少時間內講完這個議題,他們就真的不多不少,時間到的時候剛好講完。如果時間來不及了,他們寧願把不急的議題挪到下次會議再談,也不願意打亂行程。
有次公司的賞夜櫻會,明明大家冷得要死,食物都吃完了,沒節目,話題也聊到幹了,還是要等到結束時間才解散放人。
不多不少剛剛好,日本人控管時間的能力就是這麼神奇,又有些不近人情。
對時間高要求但加班的時間不列入計算的日本人
日本人處處考量對方、考量整體,又注重禮節,所以守時是他們身為善良公民的基本常識。又因為他們力求完美,做事細心謹慎,連幾秒鐘都不放過。在令人讚嘆高素質的同時,也常常看見他們被自己的堅持壓得喘不過氣。
日本人的守時確實很棒,但同樣的在他們身上也能看到不能理解的地方,例如日本人上班工作跟會議都如此的計較時間,但卻又在許多地方無限的浪費不必要的時間,缺乏彈性,而對於加班時間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常常讓身為外國人的我感到汗顏。
- いじょう -
皆さんに、ご健闘を祈り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