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遞質,大腦中在突觸傳遞中擔當「信使」的特定化學物質,稱作神經遞質,簡稱遞質。圖1、圖2為其示意圖。隨著神經生物學的發展,陸續在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大量神經活性物質。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突觸傳遞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經化學傳遞。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後立即與相應的突觸後膜受體結合,產生突觸去極化電位或超極化電位,導致突觸後神經興奮性升高或降低。神經遞質組成複雜,包括多種生化物質。
圖1 神經遞質示意圖
圖2 大腦中的「神經遞質」,黑質就被稱為「神經遞質」
要對神經遞質進行分析,必須首先從活腦中提取神經遞質,然後用HPLC-MS / MS進行分析,這實在有點匪夷所思,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雅努什·波利西恩(Janusz Pawliszyn)領導的團隊成功了。
從活腦中提取神經遞質,本質上是侵入性的。但是,他們通過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術,已設法使其成為非侵入性的。他們的方法是將塗有某種形式的吸收性SPME材料的細不鏽鋼絲插入活體的大腦中。由於鋼絲較細,對大腦造成的幹擾較小,雅努什的團隊使用150μm粗的不鏽鋼絲。他們首先用酸蝕刻了不鏽鋼絲的下端部分,直到它只有100μm粗。然後,他們將SPME塗在蝕刻部分,將其直徑又增加至150μm。最後,又在塗層部分再添加了50μm厚的覆蓋層。
該團隊在特製的神經遞質混合物(包括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和5-羥色胺)上測試了各種不同的市售聚合物SPME材料,但沒有一種被證明是理想的。問題在於性能最好的SPME材料是以相對較大的顆粒形式出現的,尺寸可達60μm,需要將其研磨成細粉末塗在鋼絲上。但這種研磨導致材料失去了一些官能團,使其在吸收神經遞質方面的效率降低。
所以波利西恩和他的團隊選擇使用來自沃特世的一種名為HLB(親水 - 親脂平衡)的SPME材料,這種材料在吸收神經遞質方面不如其他一些材料有效,但其顆粒直徑卻只有5μm,可直接應用於鋼絲。然後,他們在顆粒表面添加了強陽離子交換(SCX)基團,提高了材料對神經遞質的有效性。在吸收神經遞質混合物方面時,HLB-SCX材料被證明優於任何其他測試的SPME材料。
SPME材料確定後,他們用提取的腦組織和瓊脂凝膠的混合物製成了人造大腦材料,以方便研究。在人造大腦材料中,加入了另一種神經遞質混合物。他們發現,將HLB-SCX塗層的鋼絲插入人造大腦,20min後,足以使HLB-SCX材料吸收令人滿意的神經遞質。將HLB-SCX塗層的鋼絲取出,浸泡在水、乙腈和甲醇的混合物中,釋放神經遞質,然後以高效液相色譜 - 串聯質譜(HPLC-MS / MS)儀進行分析。
實驗表明HLB-SCX材料可以從腦材料中提取幾種加標的神經遞質,包括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和5-羥色胺,用於通過HPLC-MS / MS在低於生理水平進行鑑定。然而,其他神經遞質,包括牛磺酸,穀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只能在高於正常生理水平的濃度下檢測到。
最後,他們在活恆河猴獼猴的大腦上測試了他們的SPME方法。這包括在三個不同的場合同時將HLB-SCX塗層的鋼絲插入猴腦的三個不同區域。當科學家用HPLC-MS / MS分析提取的物質時,能夠檢測到多種不同的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穀氨酸和色氨酸。他們用人工腦材料進行測試,甚至能夠檢測到牛磺酸,這是用生理檢測方法檢測不到的。他們還測量了大腦不同區域的不同濃度的神經遞質,其中,在某區域發現的神經遞質,在其它區域可能根本沒有發現,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場合不同其神經遞質也不同。
在此成功之後,波利西恩及其團隊正在計劃使用他們的SPME方法對活恆河猴獼猴大腦中神經遞質的分布進行詳細研究。他們還在考慮進一步提高方法提取效率的方法,以便它可以解釋可能存在的所有神經遞質。
(編譯:符斌 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中心研究員)
根據Brain extraction: A novel method for extracting neurotransmitters from live brains編寫
Published: Apr 15, 2019
Author: Jon Evans
SeparationsNOW.com sample Preparation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