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比:我國城鎮排水管渠標準體系的思考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針對現有排水管渠檢測、清淤和非開挖修復標準進行歸納和討論,綜述了歐美發達國家相關標準情況,並統計和研究了我國這一領域的標準體系結構。結果表明: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和非開挖修復領域現有標準數量共30項,其中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10項,地方標準11項,團體標準3項,企業標準2項;標準體系可按基礎、通用和專用層次劃分,初步形成了多級別和多層次的互補性結構。但是,標準數量欠缺明顯,尚缺乏檢測設備產品標準、通溝汙泥的處理與處置標準和管道非開挖修復材料的產品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行業的發展,急需制定相關標準進行補充,以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1 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與修復現狀及相關標準

1.1 城鎮排水管渠檢測與評估標準

目前,用於排水管渠檢測與評估的標準主要包括:①3項行業標準:《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 68-2016)、《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 61-2017)、《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2012);②3項地方標準:上海市《排水管道電視和聲納檢測評估技術規程》(DB 31/T 444-2009,下稱「上海規程」)、廣東省《城鎮公共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DB 44/T 1025-2012,下稱「廣東規程」)、山東省《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DB 37/T 5107-2018);③用於管道檢測及輔助的產品標準有1項行業標準:《市政管道電視檢測儀》(CJ/T 519-2018)。

2009年發布的《排水管道電視和聲納檢測評估技術規程》(DB 31/T 444-2009)是國內首部排水管道內窺檢測評估技術規程,規程對管道缺陷進行了分類和定級,並給出了樣圖,根據檢測錄像和圖片顯示的畫面進行對比,以此對管道缺陷進行定級,它的出臺直接推動了我國排水管道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廣東省在參考國內外標準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城鎮公共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DB 44/T 1025-2012),於2012年發布實施,規程包括的主要技術內容有電視檢測、聲納檢測、管道潛望鏡檢測、管道評估、檢查井檢查。規程對檢測前的準備、安全與文明作業以及管理於監督等方面也進行了具體規定。

行業標準《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2012)於2012年發布實施,該規程吸收了國內外相關標準的優點,並結合各地工程經驗編制而成。重點突出CCTV、聲納和管道潛望鏡的檢測方法,對傳統檢測方法僅作原則性規定。《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2012)採用了「廣東規程」和「上海規程」缺陷對照樣圖,方便檢測人員使用,對於缺陷定義概括性強、計算公式簡單。

2013年6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清查排水設施的技術導則《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數據採集與管理技術導則(試行)》,導則指出,排水防澇設施普查的方法、檢測評估等應符合《城鎮管渠與泵站維護技術規程》(CJJ 68)、《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 61)、《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等規定。

山東省結合當地特點,編制完成了《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下稱「山東規程」),並於2018年發布實施,「山東規程」首次納入電法測漏儀檢測和地質雷達檢測兩種檢測方法,改進了管道結構性狀況評估方法,增加了管道周邊土體狀況評估的相關內容,提出環境指數用於評估排水管道外部風險指標。綜合管道內外技術狀況檢測評估,形成了基於修復指數、養護指數、環境指數三個評價指標的綜合評估方法體系。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城市排水管渠數位化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針對排水管渠數位化檢測方法,在《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的基礎上對傳統設備(電視、潛望鏡和聲納)的參數進行了修訂,根據三維建模的要求對數據採集、輸出結果和判讀方法等做出了規定。

行業標準《市政管道電視檢測儀》(CJ/T 519-2018)規定了市政管道電視檢測儀的術語和定義、組成及基本功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於市政管道電視檢測儀的製造和檢驗,該標準是目前管道檢測有關的唯一產品標準。

1.2 城鎮排水管渠清淤及淤泥處理標準

在管渠汙泥疏通技術方面,《城鎮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 6-2009)規定了城鎮排水管道及附屬構築物維護安全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包括維護作業、井下作業、防護設備與用品和事故應急救援。其中,維護作業規定了管道疏通、清掏作業、管道及附屬構築物維修等;明確了管道維護作業宜採用機動絞車、高壓射水車、真空吸泥車、淤泥抓斗車、聯合疏通車等設備操作規定。《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維護技術規程》(CJJ 68-2007)規定了管道疏通宜採用推桿疏通、轉杆疏通、絞車疏通、水力疏通或人工鏟挖等方法,提出了疏通方法的適用範圍;對清淤淤泥的運輸和處置做出了規定,在送處置場前,汙泥應進行脫水處理,汙泥處置不得對環境造成汙染。兩項標準僅涉及管理方面的要求,沒有相關技術標準和參數,亟須編制相關標準規範填補空白,規範管渠汙泥的疏通和處理。

目前,對於管渠淤泥的處理處置尚無規範對其進行約束,制定中的中國工程建設協會團體標準《城鎮排水管渠汙泥處理技術規程》適用於城鎮排水管渠汙泥處理、處置和相關工程驗收與運行維護。

1.3 城鎮排水管渠非開挖修復標準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排水管渠非開挖修復的標準有行業標準《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程》(CJJ/T 210-2014)、團體標準《城鎮給水排水管道原位固化法修復工程技術規程》(T/CECS 559-2018)、北京排水集團企業標準《排水管道紫外固化內襯修復技術規程》(Q/BDG 12021-2014)、《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規程 常溫固化高強度樹脂噴塗》(Q/BDG 12038-2017)、北京地方標準《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 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 第1部分:水平定向鑽施工》(DB 11/T 594.1-2016)、《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 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 第2部分:頂管施工》(DB 11/T 594.3-2016)、《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 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 第3部分:夯管施工》(DB 11/T 594.3-2016)、浙江省地方標準《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排水管道修復技術規程》(DB 33/T 1076-2011)。

產品標準方面,為推進非開挖修復材料的國產化和標準化,編制發布了《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 總則》(GB/T 37862-2019);立項了《城鎮排水管道原位固化修復無紡布內襯軟管》產品標準。

針對排水管渠檢測與非開挖修復工程缺少監理規程,導致監理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對各施工單位的管理不規範、不科學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及對本行業的健康發展的影響,編制了《排水管道檢測及非開挖修復工程監理規程》團體標準。

排水管渠非開挖修復工程驗收參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 50268-2008)、《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 68-2017)、《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程》(CJJ/T 210)和《城鎮排水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DG/TJ 08-2110-2012)等相關規範、規程執行。

2 歐美國家標準

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比較重視建管並舉,其城市排水管渠運行管理技術較為成熟,並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標準,用於指導城市排水管渠的日常運行維護。歐美國家在近十幾年陸續頒布了城市排水管渠檢測、維護和修復的相關標準,這些標準的頒布,明確了城市排水管渠日常運行維護的標準和實施的技術手段,對於城市排水管渠的運行維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1 歐洲標準

歐洲標準《室外排水系統條件》(EN 12508)規定了室外排水系統檢測、狀態編碼、外部因素和其他有用信息的建立條件,包括總體要求和可視化檢查編碼系統。第一部分「EN12508-1」規定了室外排水系統建設條件的總體要求;第二部分「EN12508-2」規定了室外排水系統可視化檢測的編碼原則,並給出典型病害圖形和圖像,包括排水管、排水渠、人孔和檢查井等的檢測,涉及的檢測手段包括:直接觀察、CCTV、潛望鏡和攝像機等。

歐洲標準《室外排水溝和下水道清潔工作的管理和控制》(EN 14654)系列標準規定了室外排水系統的管理和控制的一般原則,並規定了開發和實施計劃以及技術選擇的要求,適用於重力排水和下水道系統。包括清淤與修復兩部分,第1部分「EN 14654-1」為排水管道清淤管理與實施標準,規定了排水管道清淤的管理和質量控制,提供了排水管道的相關技術以及質量要求。第2部分「EN 14654-2」為排水管道修復管理與實施標準,規定了排水管道修復工作的管理和質量控制,提供了排水管渠修復的相關措施辦法以及質量要求。這兩項標準為排水管渠清淤、修復工程施工管理和過程控制提供依據。

管渠非開挖修複方面的標準涵蓋施工管理、質量檢驗和相關材料。《管道更新用塑料管道系統分類和設計》(ISO 11295)規定了非開挖塑料管道定義和信息,用於非開挖設計和應用;《地下無壓排水系統改造用塑料管道系統》(ISO 11296)規定了重力排水管線非開挖塑料管道材料,《地下壓力排水系統改造用塑料管道系統》(ISO 11297)規定了壓力排水管線非開挖塑料管道材料,可用於指導軟管及樹脂的生產、使用和質量檢驗。歐盟國家此方面標準等同於國際標準。

《管道更新用塑料管道系統分類與設計導則》(EN 13689)拓展了ISO 11295,給出了幾種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的分類和設計說明。《排水溝和下水道維修和更換 技術分類和特徵》(BS EN 15885-2018),標準總括了室外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包括管道、連接件和人孔,規定了技術系列及所用方法,不包括所用材料,與ISO 11295存在交叉,強調總體要求,更側重於方法及其成效。《地下無壓排水管渠更新塑料管道系統》(BS EN 13566)系列標準則側重於無壓排水管渠非開挖塑料管道製品的要求和測試方法。《室外排水和下水道系統更新和修理用構件的一般要求》(BS EN 13380-2001),標準規定了管道及附件如接頭、人孔、檢查井,以及修復材料如砂漿、化學製劑的總體要求和檢測方法。

2.2 美國標準

管道檢測方面,美國標準《基於二維雷射掃描和CCTV系統管道和管道截面形狀測量技術規程》(ASTM F3095-17a)規定了採用CCTV系統直接測量管道和管道截面變形的最低技術要求,CCTV系統的光源由一個能夠旋轉的發光二極體提供。該規程適用於各種材質重力排水管渠的檢測,管徑範圍DN150~1 800,並對攝像頭質量、檢測過程、軟體標記與報告要求進行了規定。《基於全景成像和CCTV系統管道和管道截面形狀測量技術規程》ASTM F3080-17a標準和ASTM F3095-17a相近,區別只在於通過雷射投影設備提供所用光源。

管渠非開挖修複方面,ASTM側重材料方面的技術要求。ASTM F1216「樹脂浸漬軟管翻轉修復已有管渠操作規程」針對管道翻轉修復過程所用樹脂及軟管進行規定,規範了施工過程及固化管質量要求,適用管徑範圍在DN50~2 500的各類重力和部分壓力管線;ASTM F1743「樹脂浸漬軟管拉入修復已有管渠操作規程」規定了基於無紡布軟管的拉入法修復排水管道技術要求,包括所用材料,適用於管徑範圍為DN50~2 400的各類重力和部分壓力管線;ASTM F2019「基於樹脂浸漬玻璃纖維軟管的拉入法管渠修復操作規程」規定了基於玻璃纖維軟管的拉入法管渠修復技術要求,適用於管徑範圍在DN100~1 500的各類重力管線;ASTM D5813-04「原位修復熱固化樹脂管道系統操作規程」規定了基於熱固化樹脂的原位固化管道修復標準,以樹脂為核心,軟管為載體,對原位固化技術的使用過程、技術要求和質量檢驗進行了規定,該規程適用於DN100~3 353的管道原位固化修復過程的評價與測試。

3 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與非開挖修復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的思考

我國工程項目一般從勘察、設計、施工、驗收和運維等角度執行,很多規範通常同時包含多個環節,不易明確區分。管道檢測實際上相當於勘測,修復過程是要進行設計的,修復是在清淤之後,修復施工及檢測應有監理,在施工完成後,要進行驗收,雖然屬於管道養護範疇,但操作程序上和傳統工程項目相近。建議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與非開挖修復技術標準體系參照城鎮給水排水標準體系結構進行,按照基礎、通用和專用層次進行劃分,這樣可避免重複和交叉,也容易區分標準層次,可考慮將通用技術標準劃分到基礎標準層次中,將具體技術標準及產品標準酌情劃分到通用標準層次中,如圖1所示。

在基礎標準層次中,劃分為術語與標誌、設計與驗收、運維與安全三個門類;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各劃分成三個門類,按專業角度,分別為檢測與評估、清淤與處理、非開挖修復(如圖1所示)。基於標準體系總體框圖和門類圖,對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及非開挖修復相關標準進行歸類,用於排水管渠檢測、清淤和非開挖修復的標準共有30項,現行標準28項,報批標準2項。按層次劃分,基礎標準8項,其中,術語與標誌門類2項,設計與驗收門類4項,運維與安全門類2項;通用標準5項,其中,檢測與評估門類2項,清淤與處理門類1項,非開挖修復門類2項;專用標準有17項,其中,檢測與評估門類4項,清淤與處理門類1項,非開挖修復門類12項。基礎、通用、專用標準在門類上並不均衡,特別是清淤與處理門類,專用層次標準在數量上不能較好支撐基礎標準和通用標準。檢測與評估標準中,缺乏檢測設備產品標準,目前僅有《市政管道電視檢測儀》(CJ/T 519-2018);管道清淤與處理標準中,缺乏通溝汙泥的處理與處置標準;在管道原位修復標準中,新頒布的《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 總則》(GB/T 37862-2019)為這一領域產品標準的編制提供了思路,但基於我國國產修復材料的混亂局面,繼續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產品標準。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該領域急需編制相適應的產品標準,以滿足行業以及日增增長的市場需要,並規範技術的實施和產品的生產。

在該標準體系建構過程中,納入了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10項,地方標準11項,團體標準3項,企業標準2項,初步形成了多級別互補性的格局。兩項團體標準:《排水管道檢測及非開挖修復工程監理規程》和《城鎮排水管渠汙泥處理技術規程》已進入報批階段。國家相關部委系列文件表明,團體標準除承接政府標準的轉移外,還以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為目標,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填補相關標準空白,因此,團體標準將在未來標準體系建設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總體而言,城鎮排水管渠檢測、清淤及非開挖修復標準體系已經初具規模,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以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及企業標準為補充,初步構建了多層次、多級別的標準體系,並在近年的管網維護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海綿城市建設及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客觀上看,我國標準及體系和國外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歷史原因和我國國情所決定的。隨著檢測、養護和修復技術的進步和國產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制訂管道檢測、清淤和修復系列通用和專用標準規範,部分地方標準、企業標準提升至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補充和完善現有技術標準體系,從而覆蓋城市排水管渠運行管理全過程,規範行業新技術,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有效監督行業技術和設備產品的質量,進而保障排水管渠的日常安全運行,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奠定紮實的標準基礎。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城鎮排水防澇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工程措施包括平面豎向控制、源頭控制設施、雨水管渠、雨水泵站、調蓄設施、行洩通道等。2.0.14 行洩通道 flood pathway超過雨水管渠設計標準的雨水徑流行洩通道,也被稱為澇水行洩通道。即承擔防澇系統雨水徑流輸送和排放功能的通道,包括城鎮內河、明渠、道路、隧道、生態用地等。
  • 《重慶市城鎮排水管網監測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指導各區縣(自治縣)科學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合理判定提質增效成效,加強城鎮排水管網運行監管水平,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有關規範、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編制了《城鎮排水管網監測技術導則》。本導則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主要術語;3.基本規定;4.監測技術要求;5.數據管理與應用;6.運行維護。
  •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50014-2006(2014年版)局部修訂的條文
    (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條文說明】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應根據匯水地區性質、城鎮類型、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徵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原《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50014-2006(2011年版)中雖然將一般地區的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調整為1年~3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設計標準仍偏低。
  • 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城鎮雨汙分流改造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從浙江省住建廳獲悉,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城鎮雨汙分流改造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於近日公布。2 術語2.0.1 雨汙分流 rain and sewage diversion用不同管渠系統分別收集、輸送汙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2.0.2 排水設施 drainage facility排水系統中的管道、構築物和設備等的統稱。
  • 住建部再次徵求意見 《城鄉排水工程項目規範》 (徵求意見稿)
    《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13號)精神,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意見》(建標〔2016〕166號)關於構建我國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以下簡稱工程規範)體系要求,我部組織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了《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範》等40項工程規範,並於2019年2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廣東省《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標準《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技術規程》於近日徵求意見,本技術規程適用於廣東省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數據有效性處理和數據應用。1 總則1.0.1為動態監測排水管網運行狀態,合理評估排水管網運行、收集及輸送能力,提高排水管網管理和排水防澇管理水平,輔助汙水輸送、防汛排水安全決策與應急處置,制定本技術規程。1.0.2本技術規程適用於廣東省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數據有效性處理和數據應用。
  • 對海綿城市建設中排水分區相關問題的思考
    以構建現代城市雨洪管理體系為核心的海綿城市建設正在全國範圍內積極推進,重點解決城市洪澇、徑流汙染、合流制溢流汙染等城市雨水與水環境綜合問題,需要構建包含源頭控制、排水管渠、超標雨水徑流控制等綜合系統,並協調銜接汙水、水利防洪等系統。實踐中,區域洪澇、水體黑臭等問題邊界條件的識別、區域雨水徑流綜合管控系統方案的制定、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等多方面工作,都需要以排水分區為基礎開展。
  • 住建部公布《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住建部近日公布國家標準《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3 鎮(鄉)排水;4 村排水;5 檢測和控制;6 施工和質量驗收;7 運行和維護。
  • 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地理、氣候特徵,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規劃,明確排水與汙水處理目標與標準,排水量與排水模式,汙水處理與再生利用、汙泥處理處置要求,排澇措施,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的規模、布局、建設時序和建設用地以及保障措施等;易發生內澇的城市、鎮,還應當編制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並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規劃。
  •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
    《地表水標準》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3年首次頒布後,已分別於1988年、1999年、2002年進行了三次制修訂,第四次制修訂工作也該適時進行。該標準適用於江、河、湖、渠、水庫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是專門針對人類社會中所存在的一部分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水制訂的標準。根據地表水使用功能的高低不同,劃分為五類標準。
  • 《湖南省鄉鎮排水與汙水處理專項規劃設計技術導引》印發
    3.4.5 鄉鎮排水受納水體應根據城市的自然條件、環境保護要求、用地布局,統籌兼顧上下遊鄉鎮需求,經綜合分析比較後確定。   3.5 排水管渠   3.5.1 排水管渠的布置應根據地形地勢及路網豎向規劃儘量使管(涵)以重力流方式來輸送。
  • 《城鎮排水許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排水許可工作的指導監督。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市人民政府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主管部門授權的區政府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主管部門(以下統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排水許可的核發和監督管理。
  • 城鎮水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 5R技術體系
    城鎮水資源短缺威脅社會穩定,因此必須加強和提高對城鎮水資源的管理,確保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為應對城鎮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本文根據目前城鎮水資源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可實際應用的新技術,提出了城鎮水資源管理的5R技術體系,為城鎮提供一種新的供水方案。
  • 南寧市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歡迎提建議!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的規劃,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維護和保護,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水與汙水處理,以及城鎮內澇防治,適用本條例。農業生產排水和河道防洪管理,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 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應當遵循尊重自然、統一規劃、配套建設、控制汙染、保障安全、建管並重的原則。
  • 廣東:《城鎮地下汙水處理設施通風與臭氣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廣東發布廣東省標準《城鎮地下汙水處理設施通風與臭氣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廣東省標準城鎮地下汙水處理設施通風與臭氣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主編單位: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參編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南方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案與造價詳解
    1.城市排水工程以城市用戶(包括各類工廠、公共建築、居民住宅等)排出的廢水,通過城市下水管道,匯集集中至一定地點進行汙水處理,使出水符合處置地點的質量標準要求。還有從用戶區域排除的雨水徑流水,大型工業企業的排水匯集和常規汙水處理等。
  • 城鎮汙水處理廠環保監管問題研究
    當前法律法規對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不斷提高、環境執法監管日趨嚴格,汙水處理廠環境法律責任風險越來越大,由此引發出水超標行政處罰風險亦越來越大。一、 城鎮汙水處理廠的現實境遇(一) 城鎮汙水處理廠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但超標現象嚴重近年來,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能力有所提升。
  • 分享規範: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之建築設備的給水和排水
    1.1水質和防回流汙染《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50015-2003(2009年版)3.2.5從生活飲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時,應在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設置倒流防止器:1從城鎮給水管網的不同管段接出兩路及兩路以上的引入管,且與城鎮給水管形成環狀管網的小區或建築物
  • [分享]西安市排水管網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提高排水管網波紋管安裝質量qc成果,共19頁。 簡介:排水管道的設計任務是規劃設計收集和輸送汙水、雨水的一整套工程設施和構築物。包括排水體制的選擇、排水系統的布置形式,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最優的方案排水流域是指在排水區界內,按照一定要求所劃分的不同排水區域。(通常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區根據等高線劃分排水區域,在地形平坦地區可按照面積的大小進行劃分。)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2.1.4排水分區catchment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徑流雨水的集水或匯水範圍。2.1.5溢流排水口overflowoutlet超過設施的體積控制能力,使降雨徑流通過滲、滯、蓄等耦合效應達到飽和後溢流排放的附屬構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