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水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 5R技術體系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自然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水。然而,全球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據世界銀行指出全球大約有21億的人口缺少乾淨的飲用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水資源短缺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危機。根據目前的人口增長趨勢和水資源的管理模式,世界銀行估計2030年,全球水資源的供應僅能滿足人類60%的需求。在許多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墨西哥這一類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過程中人口劇增提高了淡水需求量,這是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城鎮水資源短缺威脅社會穩定,因此必須加強和提高對城鎮水資源的管理,確保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為應對城鎮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本文根據目前城鎮水資源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可實際應用的新技術,提出了城鎮水資源管理的5R技術體系,為城鎮提供一種新的供水方案。

城鎮水資源管理的5R技術體系包括回收(Recover)、減量(Reduce)、循環(Recycle)、資源化(Resource)、回用(Reuse)五個部分。

1. 回收(Recover)主要管理城鎮雨水資源的利用,這一部分包括雨水的收集、處理和貯存技術。獲得的雨水可以作為城鎮非飲用水的水源。

2. 減量(Reduce)主要涉及衛生間衝洗用水的管理。通過推廣使用節水真空衝洗衛生器具,可以大量減少用水量。例如: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安裝了400多個真空衛生間便器和相應的管道系統,節水率超過70%。此外,其他節水技術,如浴室低流量水龍頭、低流量淋浴噴頭、雙衝水箱等,在使用中也可以減少用水量。

3. 循環(Recycle)主要關於處理、回收利用家庭和社區產生的灰水。灰水的來源有廚房、浴室和洗衣房等,除了便器的排水。這類廢水受汙染的程度較低,而且水量較大(人均90~120 L/天),經過處理後回用,可作為城鎮潛在的供水水源。

4. 資源化(Resource)是指從家庭和社區產生的黑水(便器衝洗廢水,排放量佔一個家庭排水總量的30%)中獲得有用的資源,如電能和肥料。黑水中最有價值的資源是BOD和 N、P。目前,通過厭氧膜生物反應器或微生物電化學細胞在處理黑水BOD的過程中可以產電;利用選擇性離子交換和電滲析技術,能夠獲取黑水中的磷和氮,用作肥料。

5. 回用(Reuse)是指對城鎮排水系統汙水處理廠出水與中水進行水質調控,保證不同用水水質的安全回用技術。

對城鎮水資源管理5R技術體系的研究是我國2016年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近幾年,城鎮水資源管理5R技術體系在我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和應用。青島和大連的城鎮水資源管理5R技術體系作為研究示範點,節水率超過70%。總體而言,城鎮水資源管理的5R技術體系為人們應對城鎮缺水危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編者點評

水資源短缺危機是全球的熱點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居民用水需求量劇增,傳統的城鎮水資源管理和調度模式暴露出不足之處,亟需開發滿足當下用水需求的新型城鎮水資源管理方法。本文所闡述的城鎮水資源管理5R技術體系從節水、開源、可持續利用及綜合管理四個層面構建了城鎮生活綜合節水途徑,改進了城鎮水資源管理方法。該技術體系在我國示範點取得了良好的節水效果,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對緩解水資源危機、減輕環境汙染、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為確保目標的實現,文章介紹了我國可持續水資源管理今後採取的相關策略:節約用水,控制需求;源頭削減,治汙為本;努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變洪水為資源,防止洪澇災害。工業節水技術應該被儘快發展和實施。節約用水的另一好處是可以減少廢水排放量,這樣就可以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減少水體汙染,這是一個可以獲得雙贏的策略。
  •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為確保目標的實現,文章介紹了我國可持續水資源管理今後採取的相關策略:節約用水,控制需求;源頭削減,治汙為本;努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變洪水為資源,防止洪澇災害。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應該包括:為經濟發展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
  • 淺談廢水零排放與鋼鐵企業的水資源管理
    因此工業企業廢水處理的一種現實選擇是「近零排放」,目的是實現新水消耗、外排廢水與廢水中汙染物的共同減量。基於對納入中國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近20年來的水資源管理績效指標分析,得出全流程鋼鐵企業的噸鋼蒸發損失水量約為1.5-2.0 m³/t。
  • 水利部明確2020年水資源管理28項重點工作
    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新確定一批重點跨省江河和重要湖泊的生態流量目標。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一批省內重點河湖的生態流量目標。對已確定生態流量目標的河湖,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一河一策」編制實施方案,強化各項監管措施,抓好生態流量目標落實。3.編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分區管理方案。
  • 中外對比:我國城鎮排水管渠標準體系的思考
    2013年6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清查排水設施的技術導則《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數據採集與管理技術導則(試行)》,導則指出,排水防澇設施普查的方法、檢測評估等應符合《城鎮管渠與泵站維護技術規程》(CJJ 68)、《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 61)、《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等規定。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羅馬12月6日電,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
  • 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與應對策略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秦嶺氣候生態新特徵如何,如何充分發揮氣象在生態保護和修復中的支撐保障作用,既要開發利用好秦嶺氣候資源,又要科學防範氣候生態風險和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及其影響廣義的大秦嶺,跨豫、陝、甘、青、川、渝、鄂,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 山東出實招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對浪費水現象嚴格責任追究
    記者從今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解讀《山東省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特別是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來,在各地區、各部門努力下,山東的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中會表示,「但是跟世界先進水平比,當前我省水資源利用率還不高,用水浪費現象也比較普遍。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是0.7-0.8。
  • 大慶水資源總量約101億立方米 劃定「三條紅線」管水
    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要求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嚴格落實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功能區管理等制度,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推動建立國家水資源督察制度,切實把節約用水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
  • 15分鐘全面認識水資源現狀及其未來發展方向
    本文扼要描述中國水資源現狀,並研究分析其成因,強調指出目前中國地表水的使用和地下水的開採已趨飽和狀態,且面臨嚴重汙染治理問題。因此,要開發新水源擺脫缺水困境,必須健全水立法和監管體系,出臺保護水生態和治理水汙染的優惠政策,研發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工藝設備以及科學的治水理念.
  • 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啟動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近日,四川省水利廳召開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啟動會,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建設。據了解,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主要涉及系統建設、數據治理、站點建設和系統集成四項主要建設內容,主要通過搭建智慧門戶、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系統治水、水資源統計、水資源考核和運維管理八大功能模塊,實現一圖、一庫、一網、一平臺的信息架構,打造操作簡單化、應用常態化、數據自動化、成果直觀化的水資源管理業務系統。
  • 水利部與自然部三定方案後 水資源管理到底誰說了算?
    2.水資源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自然資源部為主,水利部協助。依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職責之一:擬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準,建立自然資源定期調查監測評價制度。開展水、森林、草原、溼地資源和地理國情等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職責之一:組織開展水資源調查、評價有關工作。
  • 草原之計在於「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政協圍繞水資源保護管理...
    「水資源不僅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錫林郭勒要在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科學保護利用地下水資源、統籌推進河湖生態治理上下功夫,著力構建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3)綜合性治理和技術上的創新。創新水生態的保護及恢復管理機制,研究提高水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新方法、新技術,重視主要區域的綜合性治理,發揮其示範作用。2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國的水生態保護及修復的關鍵措施有以下幾點:2.1 完善水生態文明體系,實施水生態的紅線管理快速建立完整的水生態文明體系,規劃、引導及約束利用、開發水生態和水資源的各種行為;控制建設項目佔領自然岸線,城市規劃要保留一定面積的水域;結合我國的功能區劃和生態區劃
  • 鄒城市實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實
    全市水資源多年平均蘊藏量為5.3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僅465立方米,不到全國人均水平的1/4,屬水危機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該市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 廣東北江水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為了切實保護清遠的母親河,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成為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抓手。目前,北江流域清遠段水質監測由環保局、水務局、衛計局、國土局四個部門分別實施,長期存在著監測點分布、監測頻率、監測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各部門同一地點監測數據不互認,職能部門監管協調難度大等問題亟待解決,建設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迫在眉睫。作為清遠市政協常委,陳麗霞長期以來關注北江水資源保護。
  • 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對一批大型灌區進行以節水為中心的配套改造,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成效顯著。200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87萬畝,累計達到8.25億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累計達到2.5億畝。  各受旱地區因地制宜推行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採用地膜覆蓋、噴施抗旱劑等非工程抗旱措施,提高了用水效率,減輕了乾旱對農業的影響。各缺水城市採取限時限量供水、啟動備用水源和修建應急供水工程等措施,確保城市不發生水荒。水利部門根據抗旱的需要,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和合理配置,臨時改變水庫的運行方案,充分發揮大江大河的引水、提水能力,為緩解旱情提供較多的水量。
  • 《城鎮排水許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九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對收到的排水許可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如下處理:(一)排放汙水不應接入城鎮排水設施的,應噹噹場或者5個工作日內做出不予受理決定;不屬於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職責範圍的,應噹噹場做出不予受理決定;(二)不需要申請領取排水許可的,應噹噹場或者5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應噹噹場或者5個工作日內出具告知單
  • 汙水處理率5年提高8.26%,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敏感區域城鎮汙水處理...
    5年來,通過全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城鎮汙水處理能力穩步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實現長江流域水汙染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目標發揮了上遊地區的重要作用,增強了共抓大保護的合力。
  • 2019四項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華北方案先試先行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2019年3月22日,即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第一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我國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方面有關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