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2020-08-01 中國工程院院刊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6年第1期

作者:錢易

來源: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J].Engineering,2016,2(1):23-25.

導 語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本、生態之基,水資源危機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受多方面影響,正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如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以及水體汙染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在《Engineering》中撰文指出,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需涵蓋為經濟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等。為確保目標的實現,文章介紹了我國可持續水資源管理今後採取的相關策略:節約用水,控制需求;源頭削減,治汙為本;努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變洪水為資源,防止洪澇災害。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一、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本、生態之基。因此,應該特別注意水資源管理。由於天然和人為的原因,中國正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包括: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以及水體汙染。水資源危機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和經濟的發展。

中國天然水資源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水資源不足:水資源可利用量約為人均1780 m3,僅為全球水資源可利用量的四分之一,與國際上公認的用水緊張國家(水資源可利用量小於人均1700 m3)非常接近。二是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均:呈現出南多北少的局面。北部地區居住了全國47%的人口,擁有全國65%的耕地面積,但水資源擁有量卻只有全國水資源量的17%。此外,中國的降水還具有四季分布不均的特點。

水體汙染主要由人為原因造成。工業、農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會排放含有各種汙染物的汙水、廢水,造成水體汙染。中國的七大水系都已經被不同程度汙染,包括有機汙染、富營養汙染、重金屬汙染和持久性有機物汙染等。估計中國至少有1億城市人口、3.2億農村人口缺乏安全的飲用水。近幾年發生了許多與水體汙染有關的事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

洪澇災害一般都是突發事件。然而,問題產生的大部分原因在於未對排水系統進行精心設計、建造以及運行維護。例如,由於城市排水系統的問題,我國北方的一些城市會遭受洪災。

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應該包括:為經濟發展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中國的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應採取以下策略

(1)節約用水,控制需求;

(2)源頭削減,治汙為本;

(3)努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

(4)變洪水為資源,防止洪澇災害。

二、

節約用水,控制需求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水是一種廉價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許多人用水時漫不經心,任意浪費。這種觀點和行為方式極有問題,必須改變:人們應該控制對水的需求,並且謹慎用水。

表1顯示了曾經調查過的中國某城市不同用戶的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表1 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

由表中數據可見,不同用戶的人均生活用水量差別很大。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學的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都需要用水;醫院需要更多的水用於清潔和治療等。但也可以看出,公共場所和個人家庭具有節約用水的巨大潛力。與德國每日人均用水量128L相比,中國某些城市的人均用水量還有減少的餘地。

工業用水量因工業的特點、生產過程中採用的技術手段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別。每個工業部門都應開發和使用清潔的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以及廢水的排放量。

最近十餘年來,中國鋼鐵企業在節約用水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國鋼鐵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0年我國噸鋼生產的平均用水量為25.24m3,而2013年這一數值降低到3.5m3。河北省唐山鋼鐵公司噸鋼生產只需用水1.8m3,而且該公司用的不是自來水、地表水或地下水,而是經城市廢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即中水,或稱再生水。因此,如果所有的鋼鐵企業都可達到如此高的節水水平,那麼鋼鐵工業部門將具有很大的節水潛力。圖1顯示了2000—2013年中國鋼鐵企業噸鋼生產的平均耗水量變化。結果顯示,2013年噸鋼生產的平均耗水量較2000年下降86.1%。在其他工業領域也有許多很好的例子。工業節水技術應該被儘快發展和實施。節約用水的另一好處是可以減少廢水排放量,這樣就可以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減少水體汙染,這是一個可以獲得雙贏的策略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圖1 2000—2013年中國鋼鐵企業噸鋼生產的平均耗水量變化

農業需要大量用水。中國用於耕地的灌溉用水佔用水總量的60%,但用水效率僅為53%。因此,中國亟需提高農田灌溉效率,開發利用高效的灌溉技術和系統

三、

源頭削減,治汙為本

長期以來,人們密切關注廢水處理,並將其作為控制汙染的一種手段。然而,實踐經驗告訴人們,控制汙染的重點應該是在源頭削減排放

就工業而言,清潔生產的發展和應用是減少汙染產生的最佳途徑。「十二五」期間,中國工信部在13個不同的工業領域主持進行了清潔生產技術及工藝的篩選項目。超過1000項可降低能源消耗和汙染產生的清潔生產技術及工藝被選擇。可以預料,該項目成果必然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中國有很多工業園區。將現有工業園區生態化或建立新的生態工業園區是控制汙染的好辦法。生態工業園區內的產業與其他產業建立共生關係,將某個產業的廢渣、廢水、廢氣作為其他產業的原料。這種方式可降低成本,減少汙染物,是雙贏策略的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農田和農民日常生活排出的廢水是非點源汙染的主要來源,在考慮水汙染防治問題時不容忽視。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實施生態農業,建設生態村。生態農業的主要特點是:更少地使用化學肥料、化學殺蟲劑和水。此外,生態農業和生態村產生的生物廢料可被用作能源或其他類型的資源。

近20年來,歐洲國家還開發了生活廢水源頭分離的工藝和設備。對原有的廁所進行改造,實現了灰水(汙染程度較低的清洗用水)、黃水(衝洗小便池的廢水)和黑水(衝洗大便池的廢水)的源頭分離。這些系統和設備顯著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使廢水被再利用為資源。

四、

努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

減少汙染物的源頭排放非常重要;然而,對日常生活廢水的處理也十分必要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廢水處理的目標是防止廢水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30年來,將廢水轉化為能源或其他資源的問題已經被討論,這是一個新概念,並且是廢水處理的新方向。工程師們已經為廢水再利用開發了許多新的工藝和技術。如今,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無害化已經成為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的重大戰略。

廢水是寶貴的資源。再生水可被用作農業、工業和城市水資源;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可被轉化為資源;廢水中通常含有氮、磷、鉀、鎂,可被回收用作肥料或化學品。

再生水的利用目標應被謹慎選擇。在中國,農業的用水量最大,因此,應密切關注用於灌溉的再生水的再利用。如果再生水被用於灌溉,在廢水處理過程的設計中就不應包括氮和磷的去除,因為氮和磷可以作為農作物所需的肥料。因此,利用再生水灌溉農田既能同時回收、利用農作物所需的水和肥料,又能降低為防止水體富營養汙染而進行的脫氮除磷處理的能耗和成本,這又是一項雙贏策略。再生水還可被用於工業冷卻、市政清潔、綠地灌溉等其他目的。新加坡作為一個十分缺水的國家,已經成功地將再生水用作水資源。

開發和利用高效、低耗、合適的廢水處理技術十分重要。例如,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不耗能,而是將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轉化為資源,即甲烷氣體。與此相反,耗氧處理過程消耗氧氣,並通過對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穩定化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未來應改進和應用厭氧處理技術。此外,對可作為未來廢水處理手段的自然生態系統(如氧化塘)和土地處理系統(如溼地)應給予更多的關注,特別是在農村和地廣人稀的地區。

圖2是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出的城市廢水處理新系統。所有廢水經過該系統的處理都可被轉化為資源而被再利用。該系統的處理核心是厭氧生物處理。如圖所示,汙泥的利用和處理是汙水處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對其加以考慮。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圖2 城市廢水處理新系統(荷蘭瓦赫寧根模式)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成功利用了再生水。以色列水資源十分有限,但仍可向其他國家出口食品,其主要原因是該國的再生水利用率高達90%。目前,有效的水資源管理策略已經解決了水資源短缺問題。中國還需向以色列多加學習。

五、

變洪水為資源,防止洪澇災害

如前所述,由於中國不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在某些乾旱地區的城市甚至發生洪澇災害。完善城市雨水收集系統是必要的、有效的,但這是傳統的做法。目前新的理念是將雨水轉化為資源。為達到這一目的,需因地制宜地建設多種雨水收集設施以收集雨水並對其進行利用。例如,雨水收集系統建築物頂部的集水池和居民區的雨水採集系統和集水池。被收集的雨水可在旱季時用於衝洗廁所、灌溉綠地和道路清潔等。因此,可將多餘的雨水轉化為資源。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恩縣是一個很乾旱的城市。該城市發明了「水銀行」的概念,概念大致為:在汛期將雨水儲存在地下;在旱期利用這些地下水。為實現這一概念,人們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水銀行」的主要特點是:道路、池塘和運河等表面都要具有滲透性,以保證雨水很快滲入地下。在這一概念中,地下水的功能就如銀行的功能:多餘的水在雨季被儲存,在需要的時候可被取出使用。「水銀行」的運行也遵循銀行運行的規則:根據水的消耗標準,當用戶用水沒有超過規定的指標時,「水銀行」可將剩餘水量儲存起來以供其未來使用。「水銀行」的應用顯著緩解了科恩縣的用水緊張形勢,並提高了地下水位(如圖3)。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圖3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恩縣「水銀行」示意圖

有效的政策、主管部門的精心管理以及合適的技術對上述策略的成功實施非常重要。例如,廢水處理的工藝和技術應該被運行和提升,供水和排汙系統的計劃和設計應該被改進。

中國的許多城市已經著手將自身改造為有助於對雨水進行管理和利用的「海綿城市」。

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實施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戰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註:本文內容呈現形式略有調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改編原文:

Yi Qian.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J].Engineering,2016,2(1):23-25.

作者介紹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錢易,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數十年來致力於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低耗廢水處理新技術,對難降解有機物生物降解特性、處理機理及技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來致力於推行清潔生產、汙染預防和循環經濟,積極對國家環境決策獻計獻策並參與環境立法工作,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 如,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前沿研究:面向生態的水庫群調度——以漢江中下遊流域為例

讀丨前沿研究:環境信息系統——為水管理數位化(Water 4.0)鋪平道路

讀丨戰略研究:華北地區農業水資源現狀和未來保障研究

讀丨戰略研究:京津冀區域水資源及水環境調控與安全保障策略

洪水漫頂潰決的數值模擬法

中國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類

科技開創未來

微信公眾號ID :CAE-Engineering

註:論文反映的是研究成果進展,不代表《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實施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戰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在《Engineering》中撰文指出,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需涵蓋為經濟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等。
  • 前沿研究丨控制水汙染,促進可持續發展
    它們的範圍從眾所周知和廣泛使用的人工溼地技術、生物滯留技術和雨水花園技術到新型藍綠色牆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雨水的處理和管理,還可以用於低汙染的城市廢水的處理和管理。藍綠色牆是植物化的濾水器,使用攀緣植物和在充滿過濾介質的溝渠中生長的花朵來製造垂直的綠色屏幕,或使用安裝在牆面上的盒子中生長的觀賞植物來創造活動的外牆。
  • 化工溶藥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化工溶藥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r44opw」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化工溶藥攪拌機,性能可靠,價格合理,在工作中可獲得理想的攪拌效果,歡迎來電諮詢洽談。
  • 淺談廢水零排放與鋼鐵企業的水資源管理
    將傳統的財務會計方法與企業的水資源管理結合,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企業水資源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有助於對水資源的生態循環和消耗過程及結果進行反映和控制,從而促進企業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保持平衡與可持續。該差值的持續變小,還有一個原因是部分鋼鐵企業加大了對城市中水的使用、加強了對雨水的收集利用,使得噸鋼新水用量指標持續減小。這也說明,隨著近幾年企業強化水資源管理工作,納入中國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水系統的跑冒滴漏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相對穩定的蒸發水量卻會長期存在甚至會隨著企業產線的延長而增加,不過行業平均的蒸發損失水量不會高於2 m³/t。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羅馬12月6日電,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策略和技術,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中之重。
  • 城鎮水資源管理的新策略 —— 5R技術體系
    然而,全球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據世界銀行指出全球大約有21億的人口缺少乾淨的飲用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水資源短缺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危機。根據目前的人口增長趨勢和水資源的管理模式,世界銀行估計2030年,全球水資源的供應僅能滿足人類60%的需求。在許多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墨西哥這一類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過程中人口劇增提高了淡水需求量,這是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原因。
  • 前沿研究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技術不確定性背景下的長期項目
    編者按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從涉及多個地區的大範圍訪談中提煉而成的,就目標內容以及2030年的目標完成期限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然而關於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尚無定論。就工程領域而言,一些工程項目耗時多年,有的甚至超過10年,如何在技術不確定性背景下管理好長期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前沿研究丨改進發動機系統,實現可持續運輸
    在過去幾十年中,已知的石油探明儲量增長速度快於消費速度,以現在的石油消耗率,目前探明的儲量應至少可以在未來持續使用50年。因此,必須提高內燃機的效率,改善內燃機的環境影響和可負擔性,內燃機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為運輸提供動力。總的來說,LDV燃料消耗減少的空間要遠遠大於商用車,因此預計未來商用車對運輸能源的需求將比乘用車增長得快得多。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餘桂華團隊Chemical Reviews: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餘桂華教授(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在頂級化學材料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
  • 水利部明確2020年水資源管理28項重點工作
    黃河流域要儘快確定幹流及重要支流主要控制斷面的生態流量目標,確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標,確定流域內各地市可開採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外調水量、非常規水量。二、管住用水7.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
  • 水利部與自然部三定方案後 水資源管理到底誰說了算?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筆者在看了自然部與水利部的三定方案中,對於水資源管理方面兩部委的職責略作一分析,當然,分析只是本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1.水資源資產的所有人代表:自然資源部(依據自然資源部三定第一條: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溼地、水、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
  • 前沿研究丨優化關鍵物候基因,提高小麥適應性
    有證據表明,乾旱造成的產量損失取決於其發生的生長期,以及脅迫的持續時間和強度。開花期的穗重與籽粒產量正相關,並且可以在不影響其他發育階段的情況下加以操作,穗發育(從小穗分化至開花期)是決定籽粒產量最重要的階段。因此,通過確保在最敏感的發育階段不發生脅迫,將乾旱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因此,開花的微調和發育階段的持續時間被認為可使小麥更好地適應水資源有限的環境,或者迴避這些限制因素。
  • 青科會丨聚焦水資源研究 溫大與京都大學合作成立國際研究中心
    現場,京都大學-溫州大學「國際水資源與水生態研究中心」在溫州大學揭牌成立,標誌著溫州大學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院士趙進東,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寧一等出席揭牌儀式。據悉,今後溫州大學將與日本京都大學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建立廣泛聯繫,通過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共同聚焦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保護領域,構築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的新模式,為世界水資源保護和生態治理貢獻智慧和方案。
  • 中國水資源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 (記者 楊希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水資源利用的經濟學分析課題組首席專家伍新木教授
  • 水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緻力於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鯨魚的生物熱點已經通過衛星數據確定,這有助於海洋保護區的管理。使用衛星對海洋環境數據的測量,可以繪製出影響鯨魚的存在和移動的變量。大多數支持海洋的項目都主要使用地球觀測數據,但是電信衛星也可以支持海洋生物。SHARC項目證明了這一點,該項目開發了用於海洋動物的跟蹤設備。該設備已經在虎鯊上進行了測試,比傳統的追蹤器便宜得多,使用壽命更長。
  • 前沿研究丨COVID-19患者臨床結局改善可能性的預測列線圖模型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歸納患者基本情況本研究納入104例患者,中位年齡為55歲,約60%的患者為男性。從症狀發作到診斷的中位持續時間為5天。根據患者動態變化,將75例患者納入好轉組,29例症狀加重的患者,歸入未好轉組。
  • 全球化解水資源危機刻不容緩
    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正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預計到2040年,全球四成灌溉作物的產量將受到缺水影響。專家呼籲各國努力減少水資源浪費,完善水資源管理,加強技術創新,以應對嚴峻的缺水挑戰。    近一段時期,非洲、亞洲、北美洲等多個地區的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時機—高遠 2020-06-05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候變化挑戰下,摩洛哥的水資源短缺
    該研究於2月3日發布,其中包含有關摩洛哥氣候變化的新數據和地圖。該研究提供的信息將幫助摩洛哥擴大當地機構和決策者可獲得的知識,特別是有關水和農業管理的知識。(CMI)的一份新報告評估了摩洛哥的氣候變化,並顯示該北非國家在水資源短缺和物質安全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 水資源保護院士名單
    現任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名譽所長;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全球水夥伴(中國)副主席;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創新方法研究會、水資源戰略研究會等國家級學術團體的副理事長或副會長;擔任水利部、環保部、國家林業局等省部級行業主管部門科技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