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2020-09-05 小宇看事件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是它們承受著氣候變化,汙染和海洋酸化的壓力,這些都會影響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緻力於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

2019年7月20日拍攝張照片

通過其地球觀測衛星艦隊,歐空局在海洋上進行監視,以支持人類監測和保護環境,並適應任何變化。從溫度到波高,再到海平面,海冰,鹹味和浮遊植物,這些衛星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評估海洋。

對地球陸地上的土壤溼度和海洋上的鹽度進行全球觀測

動植物

從單細胞微生物到最大的鯨魚和鯊魚,數以百萬計的物種生活在海洋中。浮遊植物是最關鍵的海洋生物之一,其產生的氧氣約佔大氣中氧氣的一半,是食物鏈中的第一步。PhysioGlob項目正在使用衛星觀測來了解和監測浮遊植物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捕獲了虎鯊

另一種廣泛的海洋植物是海藻,它是一種海藻,為海洋動物提供棲息地,但是當它在海灘上曝曬時,可能會很麻煩,因為它散發著難聞的氣味,並阻礙了試圖將船進出水面的漁民。進來的木筏也會破壞海藻內部的生命。一個項目使用衛星數據監測加勒比海中的浮遊藻類,以估計其漂移和沿海著陸。

空間不僅可以支撐植物。鯨魚的生物熱點已經通過衛星數據確定,這有助於海洋保護區的管理。使用衛星對海洋環境數據的測量,可以繪製出影響鯨魚的存在和移動的變量。

大多數支持海洋的項目都主要使用地球觀測數據,但是電信衛星也可以支持海洋生物。SHARC項目證明了這一點,該項目開發了用於海洋動物的跟蹤設備。該設備已經在虎鯊上進行了測試,比傳統的追蹤器便宜得多,使用壽命更長。

北極

北極的變暖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由於該地區偏遠且條件惡劣,因此很難使用現場儀器進行訪問,因此衛星數據對於環境監測至關重要。ESA支持許多與北極有關的項目,其中一個致力於開發可滿足利益相關者需求的地球觀測服務。

精確監控極地海洋中漂浮的海冰厚度變化以及覆蓋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巨大冰蓋厚度變化

北極地區包含幾乎由純淨水製成的海冰和冰山,它們在融化時會降低周圍海水的鹹味。一個項目一直在研究使用來自ESA的SMOS和NASA的SMAP衛星的測量數據來測量北極海表的鹽度,以監測海冰融化和凍結。另一位直接使用ESA的CryoSat任務測量了海冰厚度;該項目的重點是夏季,目前尚無可用信息,因為當海冰上形成融化池時,CryoSat的雷達無法有效測量厚度。

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通常人口和海洋生物密集,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汙染,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除了支持沿海地區專用的專題開發平臺外,ESA還開發和演示了一系列地球觀測信息服務,以支持來自國際開發銀行針對海洋和沿海問題的投資。

綠色漩渦

當前有幾個項目正在考慮使用衛星儀器提高我們在沿海地區測量海平面的能力,這些儀器可以發送和接收無線電波脈衝以繪製地球表面圖。其中一個項目SCOOP專注於哥白尼Sentinel-3衛星上已配備的儀器。

結合地球觀測,電信和導航數據,正在提供有關地中海沿岸水域的信息,以協助海岸帶監測和水質監測。為了幫助沿海開發規劃和風險評估,BathySent項目使用了Copernicus Sentinel-2數據來開發一種自動繪製靠近海岸線的水深的方法。

人為垃圾

每年大約有一千萬噸的塑料最終進入海洋,有可能危害海洋動物並進入全球食物鏈。最近啟動了一些項目,以直接檢測和監測太空中的海洋塑料。一個目標是創建全球垃圾濃度圖。

全球小型漂浮塑料碎片清單


漏油也是一個問題。另一個項目使用地球觀測衛星數據來支持海上環境監測和安全,包括檢測和監測溢油並最大程度地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害。

洋流

洋流不僅在氣候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海洋生物至關重要,影響許多海洋特性,並且它們在世界範圍內運送海洋垃圾。目前,沒有衛星可以直接測量海面洋流,但是當它們影響海平面,運輸鹽分,影響地表溫度等因素時,可以從衛星對這些其他特性的觀測中間接推斷出洋流。該CIRCOL項目正在研究如何改進我們的表面電流的知識從海平面和海洋顏色測量,以及世界海洋環流 該項目剛剛開始,它將來自不同衛星的信息結合起來,以監測電流的應用,例如產生可再生能源,監測汙染和生態系統健康以及確保海上安全。

海洋循環輸送帶

水條件

由降雨,蒸發和河流淡水驅動的海水鹽分會影響其密度,進而影響洋流的循環。ESA支持幾個研究海面鹽度的項目,包括三個分別關注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的項目,所有這些項目均使用SMOS的數據。

全球海表鹽度

由於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大量過量二氧化碳,因此了解水質狀況如何變化至關重要。BICEP項目於今年啟動,它使用空間數據和本地測量數據來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如何沉入海洋並轉化為有機物。隨著水吸收二氧化碳,它變得更加酸性,從而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OceanSODA項目使用地球觀測數據來監測海洋酸度的變化,並與環境組織合作確保這些數據可用於環境保護。

海平面

自從1993年開始進行衛星測量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平均每年約3毫米,現在每年高達近5毫米。在某些地方,水域的上升速度快於其他地方,其中東南亞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隨之而來的更高的洪水風險通過破壞沿海基礎設施,農業乃至旅遊和娛樂活動,嚴重影響著沿海和島嶼社區。

熱膨脹是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單一原因

波羅的海擁有複雜的海岸線和季節性海冰,是使用衛星雷達儀器開發高級海平面監測的理想測試環境。波羅的海海豹突擊隊項目使用衛星數據來提高我們對波羅的海海平面的了解,在波羅的海,某些地方的水位實際上與沿海地區相比有所下降,因為在上一個冰河時代形成的巨大冰蓋融化之後,土地逐漸升高。

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於陸地冰和冰川融化。一個項目使用來自CryoSat衛星的數據來確切地查明世界上有多少座冰川正在融化,以及到底有多少導致海平面上升。另一個計劃是「 封閉海平面預算」,該計劃是歐空局氣候變化倡議的一部分,旨在將所有對上升海平面的貢獻加起來,並將其與衛星雷達測量值進行比較。

相關焦點

  • 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實施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戰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在《Engineering》中撰文指出,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需涵蓋為經濟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等。
  • 前沿研究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在《Engineering》中撰文指出,為防止水資源危機的有害影響,中國應密切重視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目標需涵蓋為經濟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護清潔的水環境,保障安全的飲用水,防止洪澇災害等。
  •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
    長江出版社21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了《Evolution and Water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的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和銷售。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餘桂華團隊Chemical Reviews: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餘桂華教授(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在頂級化學材料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
  • 沃爾沃成都工廠,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水資源
    沃爾沃宣布,成都製造商已達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使該品牌全球80%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利用。沃爾沃充分利用成都工廠的四川省水資源,應用水電滿足電力65%的需求,利用風電和太陽能補充電力剩餘的35%的需求,實現可再生能源100%利用,成為碳排放第一個汽車製造廠。此前,張家口中的沃爾沃發動機製造商也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和「三星級綠色工業建築」,而大慶工廠去年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 科學利用現有水資源
    大新世紀之初,人類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如何重新考慮現有水資源的重點用途,以及如何尋找到替代寶貴的水資源的替代物
  • 合理利用氣候與水資源 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
    確定這一主題,彰顯出世界氣象組織及其成員深刻認識到,氣候與水處於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管理等全球目標的核心位置。面對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短缺、水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挑戰,世界氣象組織呼籲全球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在我們生存的星球上,氣候與水循環相互影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創造奇蹟。
  • 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籤訂
    本報訊 6月28日,貴陽市青山汙水處理廠與某房開公司就再生水利用進行現場籤約。這是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標誌著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開始向建築業施工用水領域拓展。
  • 化工溶藥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化工溶藥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r44opw」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化工溶藥攪拌機,性能可靠,價格合理,在工作中可獲得理想的攪拌效果,歡迎來電諮詢洽談。
  • 幾種非常規水資源應用現狀及利用前景
    再生水作為合法的替代水源,成為美國城市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利福尼亞州的《水質控制法》規定,當有再生水可以利用時,禁止使用自來水進行綠地澆灌。日本人口密度差異導致了水資源分配不均,致使有些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短缺狀況。就此,日本於1955年開始再生水研究利用。至20世紀70年代,瀨戶內海當地汙水回用量達2/3;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城市汙水每年有6.3×107m3/d 以上可回收利用。
  • 【節約用水】興和縣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
    【節約用水】興和縣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 2021-01-09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和措施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加之我國長期以來長期分割的城鄉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約,城市土地特別是建設用地的緊張與農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並存,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社會的統籌發展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本文將以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支撐,以瀏陽市工業新城的土地開發和利用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 大家手筆:利用地球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
    2015年9月,聯合國在成立70周年之際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的核心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旨在讓所有國家和利益攸關方攜手合作,阻止地球的退化,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消費,管理地球環境和自然資源,使地球能夠滿足今世後代的需求,讓全球走上可持續且具恢復力的道路,形成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
  • 水質和水量聯合配置和調度將成為水資源方面的研究熱點
    在2005年11月3-4日召開的第四屆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王浩教授作了「我國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的主題特邀報告。王教授首先全面介紹了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含義。
  • 水資源危機是發展方式問題
    水資源危機是發展方式問題本報評論員 李建華中央水利工作會議8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主要黨和國家領導人悉數出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
  • 中國水資源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 (記者 楊希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水資源利用的經濟學分析課題組首席專家伍新木教授
  • 煙臺再生水一期擴建工程下月底調試運行 年可節約水資源3000萬噸
    記者5月17日從煙臺市城管局排水服務中心了解到,6月底,再生水一期擴建工程將調試運行,屆時每周再生水的產水量可達近60萬噸,年可節約3000萬噸水資源,相當於門樓水庫有效庫容(1.264億立方米)的23.7%。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在全球許多區域, 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變化和冰雪融化正在影響水資源和水質。由於冰川持續退縮,影響徑流和下遊的水資源,全世界200條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徑流量減少。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山區的多年凍土層正在變暖和融化。在亞洲,氣候變化已經對冰川、積雪、凍土、河流和湖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亞洲面臨的關鍵風險主要體現在河流、海洋和城市洪水增加,對亞洲的基礎設施、生計和居住區造成大範圍破壞。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做好「水文章」 講好可持續發展中國故事
    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知名專家蒞臨郴州,為推動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更好擔當國家使命,代表中國向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進行國際性的探討交流。郴州國家可持續創新示範區應該在哪些方面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
  • 中國水資源現狀嚴峻
    具有許多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獨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農業生產重要資源,是工業生產中水具有冷卻加工,沸騰蒸發傳送等一系列功能,農業用水佔了全球使用量的73%,這裡主要指灌溉用水。全球有水139萬立方米,其中97.3%是鹹水2.7%,是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以並貌集中在南北極的高山上那一開發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以供人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