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做好「水文章」 講好可持續發展中國故事

2020-12-05 紅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柴立元。

紅網時刻記者 胡用梅 廖晨昊郴州報導

近日的福城,群英薈萃、智者雲集。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知名專家蒞臨郴州,為推動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更好擔當國家使命,代表中國向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進行國際性的探討交流。

郴州國家可持續創新示範區應該在哪些方面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11月26日,在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博覽會上,紅網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柴立元。

柴立元認為,郴州國家可持續創新示範區既是郴州的,更是湖南的、國家的,建設好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對打造全球樣板、講好中國故事至關重要。

他表示,郴州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主題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建設示範區必須落腳在水的保護利用和水產業發展上,要將水環境的治理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將水資源的利用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將水產業的發展與科技創新結合起來,精心做好「水文章」,充分認識水資源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摸清郴州水資源的底子,把水資源和綠色發展的關係說清楚,有的放矢推進示範區建設。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柴立元認為,郴州應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在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升對人才、技術、項目、資本等要素的吸引力,吸引一批人才參與示範區建設,一批技術成果在郴州轉化,一批項目在郴州落地投產,為郴州建設國家可持續議程示範區增添新動能。

目前,柴立元院士團隊的廢酸治理、廢水治理等技術,已經在郴州相關企業進行工業化應用。他表示,下一步,院士團隊將在郴州水資源敏感區,就如何加強固水廢物資源循環和安全處置,從大區域的角度來保障郴州實施水資源持續利用的同時,解決重金屬固廢的高效資源化、高效安全處置等技術難題。

相關焦點

  • 郝吉明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2020院地合作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會議現場 繆 毅攝)2020年10月29日,中國工程院2020年院地合作重大項目「雲南鋁矽產業綠色發展戰略諮詢研究」在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雲南研究院會議室召開項目啟動會暨專家諮詢會。段寧院士、侯立安院士、賀泓院士、柴立元院士對項目後續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寶貴意見。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2020-10-16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攝製)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
  • 十大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編或與他人合編了著作7種,主要有:「工業性汙染的防治」,「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汙染防治對策」,「環境工程手冊:水汙染防治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世界資源研究所理事會成員,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盤點水處理行業十大給排水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編或與他人合編了著作7種,主要有:「工業性汙染的防治」,「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汙染防治對策」,「環境工程手冊:水汙染防治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世界資源研究所理事會成員,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專訪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做原始創新是中國的大國擔當(轉載
    專訪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做原始創新是中國的大國擔當(轉載)在全球科技競合愈加嚴峻的背景下,中國發展原始創新應從何起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看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反而促進了中國各界對科學鏈完整性
  • 科學網—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張楚漢院士、曹春曉院士、陳毓川院士親臨捐贈儀式現場,李佩成院士、劉寶琛院士、山侖院士、胡皆漢先生的親屬及相關採集小組負責人出席了捐贈儀式。 此次活動是「採集工程」實施以來的第三次集中捐贈,9位老科學家及家屬共捐贈資料4500餘件,其中僅陳毓川就捐贈了包括185本工作筆記在內的珍貴手稿210份,這些資料是反映老科學家們學術成長、創新思想、科研實踐的珍貴歷史資料。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通過數位化向智慧建造邁進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今天(9月4日)在京開幕。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作為服貿會建築服務專題論壇主講嘉賓,他帶來的關鍵詞是「綠色發展」、「綠色建造」和「智慧建造」。錢七虎指出,目前全球正面臨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應對之策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和綠色建造。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人工智慧要「勇探無人區」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作為大會特色活動,匯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雲端」連線,共話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貴州大學主辦,中共台州市委人才辦、台州市農業農村局、台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台州)農業綠色化發展院士專家論壇暨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在仙居召開。   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0餘位專家、博士來仙居參會,共同探討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台州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浩:構建智能終端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願景美好但...
    集微網消息,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大會今天在四川宜賓隆重舉行。這是中國通信協會、信通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房地產協會、中國兼建築業協會、印度通信與電子協會等五大協會首次聯手,以「融合時代、跨界創新」為主題,全面展示智能終端行業生態圖景。
  • 江西這位中科院院士的事跡令人敬佩!新增選院士8人與江西相關!
    他,在2003年用「矽襯底LED技術」改寫世界LED歷史;他,打破日美等國壟斷LED照明核心技術的局面……他是江風益,南昌大學教授,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由《江西宣傳》編輯部、信息日報、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精心打造的《初心連環畫》欄目,推出第二十七期策劃《「中國芯」院士江風益》,講述江風益院士的追夢故事。
  • ...中國工程院 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
    津雲新聞訊:(津雲新聞記者 柴瑩)12月29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懇談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陳左寧,天津市副市長王衛東,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聲華、郝希山、餘貽鑫、屠海令出席會議。
  • ———中國工程院院士獻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
    搶佔能源新技術戰略制高點應該在三個層次上下功夫:一是基礎性研究,包括新材料、新工藝、新概念等的創新;二是新技術的創新,以解決目前發展的技術瓶頸;三是對智能電網等重大工程項目和戰略性產業的支持。  今年新當選工程院院士王安認為,如今我國遇到了能源問題的剛性約束和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 多名汽車人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院士是國家所設立的,針對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在中國,院士是指中國工程院院士或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評選需要先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按車聚君的理解,院士要能帶得項目,推得了行業發展,是百萬裡挑一的人物。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月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作題為《工業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前,校黨委書記胡金焱會見了柴天佑院士,交流中,柴天佑院士對我校未來研究院的發展規劃、自動化學院的學科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水環境治理如何攻堅「質」勝?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深度解讀→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
  • 講好中國故事背後的理論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