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明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2020院地合作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2020-12-06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

(會議現場 繆 毅攝)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工程院2020年院地合作重大項目「雲南鋁矽產業綠色發展戰略諮詢研究」在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雲南研究院會議室召開項目啟動會暨專家諮詢會。雲南省科技廳廳長董保同、雲南省科學技術院院長侯樹謙、雲南省科技廳規劃處處長張紅雲、基礎處處長黃彩芝、高新處副處長蔣躍金等出席。

會議由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束洪春主持並致辭。

(束洪春副校長主持啟動會並致辭 繆 毅攝)

(項目組寧平教授匯報項目情況 繆 毅攝)

昆明理工大學寧平教授代表項目組從項目總體及進展情況、研究內容及思路、研究計劃等方面作開題報告。

(專家組組長張凡研究員發言 繆 毅攝)

專家組組長張凡研究員主持專家討論會。與會專家從各自專業角度對開題報告進行了深入討論發言,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意義重大,項目組前期準備充分,初步設想和任務設計符合目標要求。段寧院士、侯立安院士、賀泓院士、柴立元院士對項目後續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寶貴意見。

項目牽頭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從雲南省鋁矽產業現狀、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並提出要針對雲南省鋁矽產業煙氣綜合治理技術的開發及創新開展諮詢性研究,以實現電解鋁、矽冶煉煙氣源頭減量排放高效控制為目的,為雲南省八大產業及三張牌順利實施提供環保技術方案。與此同時,郝院士代表項目組表態要充分吸納與會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開展下一步研究。

(郝吉明院士作總結髮言 繆 毅攝)

(董保同廳長作會議總結髮言 繆 毅攝)

雲南省科技廳廳長董保同作會議總結講話,指出戰略諮詢研究項目要全面覆蓋產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總結並歸納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希望項目組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提出產業發展的可行方案,發揮幾位院士專家的優勢,積極為雲南綠色能源發展獻計獻策。

(項目部武秋娟、項目組李凱 供稿)

文章來源 :雲南研究院秘書處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郝吉明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理事會會長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2013年到2017年間,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23%,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區域分別削減了40%、34%和28%。
  • ...中國工程院 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
    津雲新聞訊:(津雲新聞記者 柴瑩)12月29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懇談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陳左寧,天津市副市長王衛東,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聲華、郝希山、餘貽鑫、屠海令出席會議。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立項清單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資助期限為5年,資助直接費用不超過8000萬元 (數學和管理科學不超過6000萬元)。2020年11月7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空氣主份轉化化學」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會暨年度交流會在北京大學召開。該項目由北京大學牽頭,聯合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擔。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郝吉明
    大氣汙染防治專家,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清華大學大氣汙染防治方向的開拓者,始終把為國家培養具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建國之能的優秀人才作為己任,經過40年的深耕,迄今已培養了60多位博士。
  • 科普丨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這是我的專業,我的責任,也是我應該有的擔當。」
  • 陝西成立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周衛健、郝吉明院士等受聘
    陝西成立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周衛健、郝吉明院士等受聘 喬佳妮/陝西日報 2018-07-08 10:47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該中心由地質地球所牽頭,武漢巖土所和廣州能源所等多家中科院研究所參與,旨在整合中科院研究力量,對地熱能全產業鏈提供技術研發支撐。1月9日 中低溫地熱磁懸浮發電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與江蘇賜福科技有限公司翟軍董事長在深圳籤署了共建深圳大學——江蘇賜福「中低溫地熱磁懸浮發電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協議書。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發表綜述文章。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
  • 省地調院獲三項安徽省自然資源科技項目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在「2020年度安徽省自然資源科技項目立項」申報中,作為牽頭單位成功獲得「安徽省綠色勘查技術研究及地方規範制定」「安徽省高鎘富硒土壤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安慶-池州-銅陵地區深部成礦背景及深部找礦預測研究」三個項目。
  • 環境工程專家郝吉明:時刻不忘對祖國的責任
    郝吉明 清華大學供圖「無論是學生還是學者,你研究的課題都要與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否則將毫無意義。」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四十餘年,不曾停歇。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2020年全國共立項批准了37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相比2019年的45項減少了8項。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牽頭與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蘭院士合作,成功獲批華山醫院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神經重建與功能可塑研究群體》,開闢「神經重建功能可塑」的全新研究領域,團隊將在神經修復、神經可塑、神經生物等方面力爭更多原創成果,保持我國在該領域的「世界領跑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今召開 2020-12-26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2020-12-31 22:23:15 來源: 雙一流高校 舉報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規定,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2021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動。   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與數學領域7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6名。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應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為:數學地球物理、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與化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與生命健康、能源科學。
  •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
    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推出「新冠病毒肺炎」專題發布鍾南山、張伯禮、陳薇、李蘭娟等多位院士及其團隊的最新抗疫科學研究成果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金振婭5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