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如何攻堅「質」勝?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深度解讀→

2021-01-13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水,是生命之源。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大力整治水環境,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我國地表水的優良率上升到74.9%,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2%,城市黑臭水體治癒率達到86.7%,長江流域基本消除了劣五類水質,國內汙水處理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然而,當前我國水資源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農村飲用水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全國主要流域水體汙染依然存在,各種汙染物對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水生態修復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怎樣才能有效地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在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等不同層面,我們該如何精準施策?《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為您深度解讀《碧水保衛戰:水環境治理如何攻堅「質」勝?》

嘉賓簡介

曲久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特聘教授。30多年來,他奔走在治水一線,帶領團隊攻克了飲用水安全保障、廢水深度治理與資源化、水生態修復等系列科學和技術難題。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獎、何梁何利獎等多項獎勵,擔任多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及科技發展規劃負責人。他和團隊提出建設「中國汙水處理概念廠」的理念和方案,使汙水處理不僅實現能源資源再生利用,更使其成為科技創新的高地。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兼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與環境委員會委員。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0年至1982年任清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常務副主任、副教授。1982年至1992年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1994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網友:我怕他走
    近日,清華大學又傳來一個好消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曲久輝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美國國家工程院本次公布的新晉院士名單中,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其中曲久輝院士是新晉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學者。
  • 十大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出了城市用水健康循環理論與方略,完成了深圳、大連等中心城市再生水戰略規劃研究,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優秀設計獎多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專著3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做好「水文章」 講好可持續發展中國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柴立元。紅網時刻記者 胡用梅 廖晨昊郴州報導近日的福城,群英薈萃、智者雲集。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知名專家蒞臨郴州,為推動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更好擔當國家使命,代表中國向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進行國際性的探討交流。郴州國家可持續創新示範區應該在哪些方面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
  • 王文濤看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
    本報2月2日訊 受省委委託,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今天下午專程到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南院宿舍,看望慰問了我國著名環境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  根據省委統一安排,王文濤負責聯繫王文興院士。今天下午,王文濤來到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南院宿舍看望慰問王文興院士,詳細詢問了王院士的身體狀況和工作情況,送去了慰問品。在會談中,王文濤簡要介紹了濟南市治理霧霾工作採取的舉措和取得的成效。他說,作為環境科學方面的專家,王院士十分關心山東特別是濟南治霾工作,所帶領的團隊派出一線科研專家到濟南掛職,為大氣環境汙染治理作出了貢獻。專業的人一定要幹專業的事。
  • 【深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
    【深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其中生態保護和修復又是十八大以來反覆強調的一個重點。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
  • 盤點水處理行業十大給排水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出了城市用水健康循環理論與方略,完成了深圳、大連等中心城市再生水戰略規劃研究,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優秀設計獎多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專著3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
    ,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  第四,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不拒眾流,方為江海。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 魏復盛:地下水監測領域儀器發展潛力大——訪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環境監測儀器產業也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和壓力,如何解決面對的眾多問題,更好的為環保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同時讓產業自身能有更好的發展?儀器信息網近期就當前環境監測儀器產業的發展等問題採訪諮詢了魏復盛院士。
  • 盤點:環境領域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單(附簡歷)
    約翰·查爾斯·科瑞譚登(John Charles Crittenden)約翰·查爾斯·科瑞譚登教授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Brook Byers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純淨工業及處理技術中心主任、美國環保署顧問團、美國國家環境政策及科學技術顧問團、美國國家科研顧問委員會成員。
  •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環保領域6人上榜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利中教授長期從事汙染物界面行為調控及其土壤-水有機汙染控制技術和工程應用等研究工作。    朱利中院士介紹:    朱利中,男,漢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2月參加工作,原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聘任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TOP大學來了」小編按,11月9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學科平臺特聘教授徐祖信院士聘任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呂建,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等出席聘任儀式。儀式由黨委副書記薛海林主持。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城市「生命體」正不斷智化 智慧治理面臨...
    12月29日,在場景匯·「釋放數據價值 賦能智慧治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城市智慧治理專場活動上,吳志強以線上視頻形式發表主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人工智慧讓我們的環境成為自我學習、自我感知、自我迭代的物體和環境,人類從未創作過這樣的自我進化環境。」吳志強說。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四川複雜地形 增加臭氧治理難度
    關於臭氧汙染的防治,我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很有發言權,今年5月,她曾受邀前來成都就成都平原地區臭氧治理把脈問診
  • 山東大學兩人分別當選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大學兩人分別當選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發現生殖障礙疾病的多個致病基因,系統闡釋了其發病機制和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開放的時空調控規律。完成系列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s)研究,牽頭制定了《不孕症診斷指南》和《多囊卵巢症候群中國診療指南》等10項診療規範,推動了我國生殖疾病臨床診療的規範化和進步。
  •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公示我省科學家馮起榜上有名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公示我省科學家馮起榜上有名  中國甘肅網6月2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理文/圖)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馮起榜上有名。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網際網路缺乏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
    10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柴天佑在會上發表題為「工業網際網路與工業人工智慧」的主題演講。柴天佑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新型汙染物「來襲」 應建立面向未來的深度...
    央廣網北京11月4日消息(記者 王曉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關注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今天,「中國城市及區域環境發展論壇」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表示,目前,我國90%左右的自來水廠還是採用過去的混凝、沉澱、過濾技藝,對新的106項,特別是新型汙染物的湧現及處理,顯然力不從心,他建議應該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深度處理水廠。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經濟高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導致飲用水安全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