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浩:構建智能終端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願景美好但...

2021-01-15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大會今天在四川宜賓隆重舉行。這是中國通信協會、信通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房地產協會、中國兼建築業協會、印度通信與電子協會等五大協會首次聯手,以「融合時代、跨界創新」為主題,全面展示智能終端行業生態圖景。

在上午的高峰論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浩發表了題為「萬物互連,智能終端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的演講。尹浩指出,當前人類社會正邁進智慧時代,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智能+」,比「網際網路+」更進一步體現基於數字革命的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生產的全新賦能,並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的創新範式。

「萬物互連推動智能終端市場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快速增長。而大、智、物、雲等技術的聚合效應,推動萬物互連邁向萬物智聯時代。」尹浩表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等數以萬億計的新設備將接入網絡,形成海量數據,應用呈現爆發性增長。同時,物聯網市場應用需求將全面升級,垂直行業市場不斷興起:消費類服務市場應用需求更加活躍;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熱點;製造業成為物聯網的重要應用領域。」

尹浩指出,萬物互連:智能終端技術與產業發展主要圍繞三類應用:個體主導的消費物聯網、供給側主導的生產性物聯網、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物聯網,後兩者統一稱為產業物聯網。MEMS、IoT、5G、AI、Digital Twin、雲、邊緣計算等智能技術集群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智能+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物聯網終端產業生態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我國電信、物聯網和製造企業也加大力度,整合針對智能終端的晶片模組、作業系統、產品製造和平臺服務等資源積極構建面向互連的智能終端產業生態體系。」他表示。

那麼,智能終端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尹浩指出,在智能終端的大腦——晶片、聯網關鍵部件——無線模組、感知的五官——傳感器、作業系統、安全和行業應用等方面都面臨極大挑戰,亟需關鍵環節的創新。

作為智能終端的數據處理和控制核心,尹浩認為,物聯網終端核心晶片技術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低功耗處理技術和面向物聯網應用的集成電路設計工藝。二是關注面向重點領域的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晶片和通信模組技術和研發。三是關注提升物聯網晶片設計、製造、封裝與集成及可靠性領域技術水平。

作為智能終端感知世界的「五官」,智能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數據的採集來源,在物聯網行業應用中發揮著基礎性關鍵作用。尹浩指出,傳感器技術關注發展的重點在三個方面。一是核心敏感元件技術,應開展生物材料、石墨烯、特種功能陶瓷等敏感材料試驗,搶佔前沿敏感材料領域先發優勢,強化矽基類傳感器敏感機理、結構、封裝工藝的研究,加快各類敏感元件的研發與產業化。二是傳感器集成化、微型化和低功耗技術,開展同類和不同類傳感器、配套電路和敏感元件集成等技術和工藝研究,支持基於MEMS工藝、薄膜工藝技術形成不同類型的敏感晶片,開展各種不同結構形式的封裝和封裝工藝創新,支持具有外部能量自收集,掉電休眠自啟動等能量貯存與功率控制的模塊化器件研發。三是重點應用領域,支持研發高性能慣性、壓力、磁力、加速度、光線、圖像、溫溼度、距離等傳感器產品和應用技術,積極攻關新型傳感器產品。

作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終端載體,無論是高速收費站的ETC、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家居,還是車載設備、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硬體,均離不開智能終端作業系統。「而物聯網終端涉及的晶片、傳感器、通信協議和應用場景千差萬別,山頭林立,技術方案不統一,體系結構不一致,阻礙了物聯網終端產業的發展。」尹浩指出。他表示,智能終端作業系統局是萬物互連時代的戰略制高點,而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的生態經營更加考驗廠商的戰略視野和產業整合能力,作業系統與雲品臺一體化成為掌控生態主導權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他建議關注發展的重點包括yoghurt交互型作業系統和實時作業系統兩個方向。

隨著5G商用臨近,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是5G發展的主要驅動力,5G的行業應用也帶來了多樣化服務需求和更多挑戰。與此同時,物聯網終端安全防護面臨挑戰更加嚴峻。尹浩指出,物聯網終端安全最為複雜,涵蓋硬體層、固件層和應用軟體層三個層面。「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對安全防護技術要求更高,而且物聯網設備種類多,涉及各行各業,一個意想不到的安全漏洞就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的崩塌,越來越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更是可增強對物聯網終端的攻擊能力,無論是攻擊效率和破壞程度。」他強調,「因此,智能化帶來滿足行業應用、服務個性化需求便利的同時,引入的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最後,尹浩表示,2019年是中國農曆豬年,網際網路界曾經有句名言: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眼下的問題是,我們站在風口上了嗎?風停了而「豬」沒翅膀,如何避免摔下的風險?「構建智能終端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願景美好,但任重道遠!」

嘉賓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浩:萬物互連推動智能終端市場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快速增長。MEMS、IoT、5G、AI、Digital Twin、雲、邊緣計算等智能技術集群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智能+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物聯網終端產業生態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在智能終端的大腦——晶片、聯網關鍵部件——無線模組、感知的五官——傳感器、作業系統、安全和行業應用等方面都面臨極大挑戰,亟需關鍵環節的創新,尤其智能終端作業系統局是萬物互連時代的戰略制高點,而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的生態經營更加考驗廠商的戰略視野和產業整合能力,作業系統與雲品臺一體化成為掌控生態主導權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設備種類多,涉及各行各業,一個意想不到的安全漏洞就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的崩塌,越來越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更是可增強對物聯網終端的攻擊能力。因此,智能化帶來滿足行業應用、服務個性化需求便利的同時,引入的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眼下的問題是,我們站在風口上了嗎?風停了而「豬」沒翅膀,如何避免摔下的風險?構建智能終端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願景美好,但任重道遠!(校對/ICE)

相關焦點

  • 尹浩院士: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亟待構建防護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王曉濤 日前,在2020年(第十九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智見未來大會——工業網際網路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尹浩在發表題為「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問題」的演講時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可信的製造環境,病毒、木馬、高級持續性攻擊(APT)等安全風險對工業生產的威脅日益加劇
  • 尹浩院士: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是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6月21日,2019年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針對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提出,保障的重點應是工業應用安全、網絡安全、工業數據安全以及工業智能產品的安全。  工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 汪濤就「定義5.5G,構建美好智能世界」進行主題發言
    )期間,華為常務董事汪濤發表了題為「定義5.5G,構建美好智能世界」的主題演講。汪濤表示,5.5G是5G的演進,期待與產業各方共同定義5.5G,提升個人實時交互體驗,增強蜂窩物聯能力;並不斷探索上行超寬帶UCBC、實時寬帶交互RTBC和感知定位HCS等新場景,構建美好智能世界。
  • 智博會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總量15.2萬億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以《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為題作主旨報告。什麼是「新基建」?尹浩開篇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主要包括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七大領域。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尹浩說,數字經濟是發展的核心,新基建就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的保障。5G產業為什麼在七大板塊中放第一位?
  • 尹浩院士:5G要與行業緊密結合 培育殺手級應用
    光明網訊 11月20日,在世界5G大會「2019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網絡領域專家尹浩發表了演講,主題是「5G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他表示,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能顛覆一些傳統產業,升級變革一些產業,並孵化新的應用,催生新的業態。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做好「水文章」 講好可持續發展中國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柴立元。紅網時刻記者 胡用梅 廖晨昊郴州報導近日的福城,群英薈萃、智者雲集。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知名專家蒞臨郴州,為推動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更好擔當國家使命,代表中國向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進行國際性的探討交流。郴州國家可持續創新示範區應該在哪些方面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
  • 尹浩院士: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2030年可應用—新聞—科學網
    法制晚報訊(記者 耿學清)在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順利在軌測試的同時,2016年中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昨天在京召開。
  •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發展天基信息網絡刻不容緩
    鈦媒體10月16日消息,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近日開幕,在第二屆5G千兆網產業標準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發表了題為《天基信息網絡發展問題》的演講。尹浩指出,算上海洋面積,中國還有60%多的國土面積沒有移動通信信號覆蓋,三大運營商網絡只覆蓋了本土陸地和近海。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貴州大學主辦,中共台州市委人才辦、台州市農業農村局、台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台州)農業綠色化發展院士專家論壇暨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在仙居召開。   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0餘位專家、博士來仙居參會,共同探討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台州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2020中國電信終端技術與標準論壇召開:四大亮點引領新終端新生態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1月8日上午,在2020年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期間,中國電信終端技術與標準論壇在廣州召開。論壇緊扣「5G+雲+AI,新終端新生態」主題,內容涵蓋5G、人工智慧、雲終端、泛智能終端等產業熱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談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有...
    人物簡介 丁烈雲,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與建築工程管理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數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論與技術研究。
  •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顯示關鍵材料產業呈現「四個特徵、三個範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彭壽指出,顯示關鍵材料是顯示產業不可或缺的支撐性、導引性材料。提升我國顯示關鍵材料創新發展水平,對於構建我國現代經濟產業體系影響深遠。 從顯示產業中端來講,中國已經成為最大、最重要的集聚地,終端產品產量全球佔比超70%,「全球最大的終端消費市場」強化終端產業優勢。此外,產業發展「集聚」態勢顯現,目前,中國已形成合肥、南京、武漢、成渝、深圳等區域特色化、高度集中化產業集群。
  • 「魚類工業化養殖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9月18-20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共同承辦的中國工程院第124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魚類工業化養殖與可持續發展」在北京成功召開。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出席論壇並講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到會致辭。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人工智慧要「勇探無人區」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作為大會特色活動,匯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雲端」連線,共話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 第十九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珠海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鬥,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名譽主席、芬蘭Synocus集團主席約翰·瓦林通過線上視頻的形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成會明,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科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作線上視頻主旨報告。
  • 氫能邁入快速發展戰略機遇期 八位院士專家一致為氫能產業站臺
    7月24日,中國石化在京舉辦「結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氫能領域八位頂級院士、行業專家圍繞氫能技術、氫能經濟、氫能產業鏈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蘇義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馬永生主持。
  • 中科院院士...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以《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為題作主旨報告。「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主要包括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七大領域。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什麼是工業網際網路?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
    原標題:i-VIST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預期功能SOTIF在中國特殊性以及解決方案   2020年12月3日,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集成電路過去五十年集成電路產業遵循摩爾定律持續高速發展,現階段電晶體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產業技術演進趨勢放緩或變軌。三維電晶體結構技術發展,晶元級集成技術誕生,系統構造和新材料新工藝技術進步,以及光電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持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和物理形態的變革。7.
  • 中國工程院高文院士:為什麼中國要打造自己的 AI 開源開放生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教授在會上發布啟夢計劃,目標是加速打造依託中國、面向全球的人工智慧開源社區生態。人工智慧是當前人類所面對的最重要的技術和社會變革,是未來國家之間競爭的關鍵賽場。正因如此,我國政府把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意志。